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题的思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5640180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题的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题的思考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阐述了一种“注重音乐体验,自主探究表现”的新型教学方法的理论支撑、教学策略及其预期效果,旨在建立全新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着重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关键词:审美 多元体验 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对象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音乐能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

2、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因此,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蕴涵,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通过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化的生活进行沟通,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但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却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特质,常常以单一的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了固定的区域内,这种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削弱了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热情。在加上小学低年级学生感知音乐的形象比较困难,就形成了低段学生在上音乐课时机械、死板的模仿,表现呆滞、僵化、千篇一律,抹杀了学生的心灵和创作激情。 那么,如何改变音乐教学

3、中这种不尽人意的现状呢?我们觉得关键是要遵循以快乐兴趣的享乐色调为中心构建的体验教育原则,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走向生活,去生成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课程。所以适时适度地引进运用体验式音乐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与新音乐课程标准相符的,是跟随着时代步伐的、明智的选择。为此我们构建了小学综合活动实践课题的研究,通过几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创设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一、音乐课程的综合化开发 综合化的音乐课程,是与儿童心灵相通的经典艺术与生活化艺术的结合体,是音乐活动与教材文本相结合的课程。它的关键在于寻找

4、学校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结合点,从而在深层次上自然的、有机的、水到渠成的将色彩、语言、观察、动作等因素结合起来,真正达到综合而不是拼凑的较高层次。 1、建立“互动平等”的师生课程 “互动式”是指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的,以师生平等的身份,全程参与并融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表演者、主持人、旁观者的身份,而是一个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引导者的身份。我运用的模式为两种: 一种类似与电视中的娱乐节目。我把这个模式叫做五彩音乐课。何谓五彩音乐课?我把音乐课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兰色广场、二是黄色桥梁、三是红色畅想、四是紫色空间、五是橙色收获。在每个单元里,都有不同的内容等着学生去发现和挖掘

5、。 另一种教学模式,我称为自由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我体会到了,学生收集音乐资料的乐趣。有的同学把流行一时的f4音乐拿出来,了解演唱者的背景,他们的星路。“非典”盛行期间,一部又一部的音乐作品问世而生。那感人的画面,牵动每个人心灵的歌词,写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我的课堂内容就此而有了新的主题。学生在电视中看到和听到的关于“非典”时期的音乐作品。拿到课堂上来进行欣赏、评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同时,对音乐也有了更深的理解。2、重组“多元立体”的音乐教材 “体验化”教学模式中,教材的设计就是要构建自主体验为主线的多个领域、板块相结合的多元立体的学习教材,我们编定教材结构体系概括为:

6、一条主线,四大融合,多元综合。其中“一条主线”是指以审美为主线,旨在引导学生在多元体验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四大融合”分别是指: 第一层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融合 当前我们音乐教学领域大致包括创作、唱歌、欣赏、乐器、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知识等。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淡化双基概念,强调审美素养。第一层次上的融合,我们易做到,也能做到。在音乐教学中避免:难、繁、偏、旧的现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课堂中,把听、唱、动、奏有机融合,从中渗透创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四年级,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一课中,我们通过欣赏、歌唱、介绍歌曲知识、乐器的演奏,多种形

7、式有机结合进行。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根据我们的田野来创作其他季节的歌词。这样的创作活动简单易行,并且能调动他们创作积极性。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艺术的表达,接受者不仅是孩子们还有我们自己。我们要把音乐艺术协调、同化、融合,体现其协同效应。 第二层次:音乐艺术与姐妹艺术的融合 新课标中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例如在教京剧这一课时:课前导入部分我选择了京腔京韵的流行歌曲唱脸谱,既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的欣赏水平,投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又顺其自然地导入了课题。在教学过程

8、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从网上下载的大量图片、剧照,呈现给学生视听结合的审美愉悦,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直观、生动形象。在绘制脸谱时,有京歌伴奏,始终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良好氛围中,师生共同感爱、体验、享受音乐美、艺术美。本课内容包括京剧的六大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框定教学顺序,而课件设计的交互性正好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将学习、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最想知道的知识,这种开放式、民主式的教学氛围,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第三层次: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融合 在这一层次上,我们提到了音乐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文学、建筑学、计算机学等。学

9、科的所谓界限不应当是实线和直线,而应是虚线和曲线;同时,学科的学习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的变更。 例如:在上小雨沙沙这节课时,可以创编情景,学生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朗诵古诗,朗诵儿歌,欣赏雨中景色,欣赏艺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小朋友自己观察后画得画,甚至上网查找关于与雨的其他歌曲。其中有很多用到的都是非艺术的学科综合。从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第四层次: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校内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融合 音乐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是教育终身化:即学习社会化,学习社会话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

10、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增加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和影视音乐,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孩子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这也是课堂音乐教育的延伸。 比如:在四年级办了一个题为“音乐大会”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很丰富,涉及到很多课堂以外的准备活动,需要让同学们自己去组织、安排。课外的世界比课内的要大得多,校外的世界比校内的大得多,我们只要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方法,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美妙的惊喜。二、教学过程的体验性设计 体验化的教学过程是指以儿童情感卷入为线索,引导学生多元体验音乐文

11、化,达到学习方式的综合交叉的“活”的审美教学结构板块。因而,这个“活”是指各大教学板块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灵活组接。1、重视音乐听觉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在欣赏教学中,其中心点是“听”。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以音乐为体,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来引导学生实现审美想象,并在聆听美妙音乐的同时,体验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很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教育学生学会安静地听音乐,只有这样,学生审美想象的翅膀才能张开,音乐才能进入人的心灵,才能与心灵的体验浑然一体,审美体验才能有所效果。

12、在唱歌、演奏、创作活动,甚至在音乐知识的讲解中,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参与。 一年级的唱歌教学多以听唱为主,一首歌学会了不如说是听会了。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遍听赏音乐的要求,让学生带着不同侧重点去听音乐,并把它放入相应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活动中,提示学生听的时候“用心感受”,使学生在反复听赏中全身心地融入音乐,这样,一首歌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我尝试把这一方法用于其他年级的音乐课上,效果也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觉得在唱歌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参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不一定非要首先经过视觉读谱。以往教学中常用的“视谱视唱”恰恰会使学生关闭了听觉,更谈不上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13、了,这或许也就是众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的本质原因所在吧! 2、强调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构建体验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主要环节:情感呼唤、情感深入、情感外化。a 、 情感呼唤,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节音乐课教师都不能忽视情感效应,能否产生情感效应及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自身要赋予激情,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 例如:教学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曲

1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曲,学生会全身心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呼唤学生的情感也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拔河这首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拔河的印象并加以模

15、仿,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这首歌曲的教学活动。b、 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获得情感深入体验,首先要聆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听,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声情并茂的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 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

16、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引导聆听歌曲引领体态律动引

17、发情感歌唱。c、 情感外化,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造美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例如:森林狂想曲这课教学。学生体验到乐曲的情感,感受到乐曲的内在美,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森林的画面,配以悦耳的鸟鸣,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随音乐在“森林”中即兴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鸟,随旋律在“天空”

18、自由飞翔、唱歌;有的学生张开小手表示花儿盛开;有的学生扮成小树在微风中摇曳。他们边听边舞,完全融入到音乐之中,把歌曲的内在美用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展现了出来。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热热闹闹的流于形式的课堂,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我在教学一年级小乌鸦找妈妈一歌时,在枯燥的节奏教学环节中,依次设计了一组问题“小青蛙出去玩耍的心情怎样?玩累时的表现怎样?当它走丢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它去问路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青蛙终于回到家时的心情感受如何?”让学生探究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说出“快乐的、害怕的、焦急的、兴奋的”的心理活动,我随即引导学

19、生分别用这些情感来练习节奏,此时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内心的心理体验,自然地流露出来,节奏的练习也伴随着生动的情感体验水到渠成。 3、创设多种体验形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要注意发挥音乐教学“通感”的作用,即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式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地表现音乐。 在唱歌教学中,反复听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对比、参与小组讨论、合作设计节拍节奏形式、创编伴奏方式及歌表演等都是重要的体验过程;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即兴唱一唱欣赏曲的

20、主题或片断、用打击乐伴奏、随着音乐即兴律动、音乐表演和舞蹈动作,听音乐画图谱等等,也都是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体验形式。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充满兴趣的审美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自主的感受、理解和表现。 我在教学一年级欣赏曲鸭子拌嘴时,首先采用游戏性导入的方式,通过故事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然后引导学生配合律动听赏音乐,再利用参与探索的学习方式,用小镲进行即兴表演。自主地探究民族打击乐器各种各样的敲击方法,感受体验民族打击乐器丰富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多种体验形式,使鸭子一摇一摆的走路姿态和蹒跚而行的情景跃然纸上,音乐形象的审美体验得到很好地落实,并在探索学习的基础

21、上,扩大了知识范围,自主地表现音乐。 4、引导想象,鼓励探索 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听赏中的想象,它也是学生对音乐审美感知的再表现,再创造。音乐不同于美术,它是无形的艺术,看不到也摸不着,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无形的音乐与实实在在的符号联系起来,探究性地、自主性地来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音乐旋律流动的特性为学生想象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语言及图画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我在上一年级欣赏大象、两

22、只小象后,引导学生用画图谱的形式表达对两段音乐的理解,有些学生用线条的粗细来表现(粗线条表示大象、较细的线条表示小象),有些学生利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现(直线表示大象,曲线表示小象;波浪线表示大象,一个个圆形表示小象等),还有些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图谱来表现(颜色浓的表示大象,颜色淡的表示小象)。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性地表现了对缓慢沉稳和欢快活泼这两种音乐形象地理解,并构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此时学生的想象、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并通过想象和探索,完善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5、创设情境,注重过程 中国古代孟母三迁、择地而居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熏染作用。在

23、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探究、表现、创造的欲望。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常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a、语言描述 形象生动 语言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可以带着学生进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也可以带着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它可以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也能让学生体验痛苦、悲伤的音乐我们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语言来描绘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来完成审美体验。b、气氛渲染 妙趣横生 在歌曲木瓜恰恰恰歌曲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我特

24、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让学生将原来面向黑板的椅子临时背靠背地形成一个“市场”陈容,几个学生扮演小贩,几个学生活动期间,扮演购物者。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c、场景烘托 其乐融融 在教学一年级两只小象一课时,在音乐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了象的各种图片,有森林中的象、动物园的象、表演节目的象,有卡通的、写实的,有大象小象,还有一些关于象的各类话题、文字资料和小故事等,还把家里的陶瓷工艺品-大象妈妈和小象也搬到了音乐教室,既丰富了

25、学生视觉的感受,并以它作为音乐学习的补充材料,拓宽了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在这一课上学生一进入音乐教室,就被这浓浓的氛围所吸引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究。在学了歌曲两只小象、聆听大象两只小象音乐之后,组织学生兴致勃勃地看了这些资料,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抚摸大象的身体,惊奇地说:我知道了,象的皮肤是很粗糙的。d、电教手段 丰富体验 现代电教手段以简单有效、易操作的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通过视、听的共同作用,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将音乐与真实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在多种感官的综合运动中获取对音乐的信息和审美体验;通过外在的形式,激活内在动力,在看得见、摸得

26、着的形象感受中,唤起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和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三、模式运作的有效性保证 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根据模式流程按要求进行操作,充分运用互动策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信息互动、操作互动、情感互动,而且还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本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强调的是教学对象的自主性,它不同于一般唱游课教学中的那种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作品,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挖掘和教师的循循善诱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是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来进行体验,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上课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氛围和保证教学的顺利

27、开展所必须的条件。教学时做好必要的引导与协调工作,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保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参与教学,进行情感体验。作为低段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上来,在学习过程中能勇于质疑,大胆提问,并能把学习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表达,相互迁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处理好教材与活动的关系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范例,不再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在教学中,教材的作用将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师生、生生交往的中介和桥梁,学生是在这种交往中得到发展。而在“体验化”教学模式中,多元体验是音乐教学的形式与载体,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服务。所以体验的内涵不仅不能完

28、全脱离教材这个话题,而且要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完全吻合,是教材内容的再现和延伸;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生活化,是教学内容的蓝本,所以学生的活动应该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保证教学的目标与方向。3、处理好传授与体验的关系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在“体验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传授同样不可缺少,但教师的这种传授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传授,它不能过多、过细,以削弱学生自身的活动和体验的作用,而是旨在引导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积极展开、参与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传授的语言要精练,富有启发性,富有艺术的美感,内容不能太直观、明了,尽可能的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体验和自悟的

29、空间。当然,学生的体验、自悟也不是盲目的参与和胡思乱想,而应是在教师“传授”的启发引导下,在学习作用下的积极开展,是一种在事实面前的顿悟,是一种经过体验后发自内心的领悟。 在教学中实施“注重体验,自导统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新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更突出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具体地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感知、学会想象、学会评价的能力;在音乐表演、演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表现、学会合作、学会用谱的能力;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注意、学会体验、学会运动的能力;在音乐创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学会求异、学会即兴的能力。这一些都是我们所期待达到的理想化的效果,要实现它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努力研究、探索它的规律,创造性地用于教学。 让我们迎着课改的春风,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掘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审美艺术,构建审美心灵结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