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生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5633855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生(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文言虚词专项练习1,判断“而”在文段中的用法。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1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2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3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4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三思而6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7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8。2、判断“何”在文段中的用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2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3也?其所据何4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何5其大也!然何6人能忘情耶?何以7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8?3、判断“乃” 在文段中的用法。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2、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4、判断“其” 在文段中的用法。人言,蔺相如徒以其1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2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3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4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5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6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7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

3、仅其8一二。其9是耶,其非耶?其10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5、判断“且” 在文段中的用法“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2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且4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且5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6、 判断“若” 在文段中的用法。“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

4、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7、判断“所” 在文段中的用法。“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4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6教人向上者也。8、判断“为” 在文段中的用法。“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桀亡。”此为2至理,当为3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4巫所惑。巫者,以诡为5业,其所为6皆为7利也。故为8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9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0?9、 判断“焉” 在文段中的

5、用法。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2,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3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4,骄而轻敌,焉5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6,则必无颜世上矣。10、 判断“以” 在文段中的用法。“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夷以5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6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

6、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4”之叹。11、 判断“因” 在文段中的用法。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7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因8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12、 判断“于” 在文段中的用法。“黄鸟于1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

7、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已闻于5四方。世人皆欲老于6吾乡,此乃多人言于7我也,非吾杜撰耳。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8是,不亦乐乎?13、判断“与” 在文段中的用法。朝过夕改,君子与之1,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2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3!其与4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5也,应使众与6其事,与7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8,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9?14、 判断“则” 在文段中的用法“此则1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2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

8、则3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4天下名扬。当世之风,位卑则5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6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7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15、 判断“之” 在文段中的用法。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2应。久之3,此僧以箪食瓢饮之4助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文言虚词词义推断六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文言虚词大多数“身兼数职”,一词

9、多用,这就给我们如何准确理解词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常见的文言虚词只有十几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的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都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考查的内容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所以,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平时多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一、语境推断法。 阅读文言文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10、如例“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湖口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例“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值得注意的是,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阅读时更要仔细辨别。如“适”,在“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作动词,“出嫁”的意思;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作动词,“往、到”的意思;而在“适大病,不能行”中,作副词,“恰好”的意思。 二、全句关照法。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气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

11、它们始终是与全句“息息相关”。仅以“也”为例: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例“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例“古之人不余欺也”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三、代入检验法。 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了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如果语意通畅,就是准确的。如“而”“且”都有表并列、承接、转折、假设等意义,若判断为并列关系,可用“又”替代(有时可不译),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

12、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若判断为假设关系,则可用“如果”“假如”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通畅,说明判断正确,反之,则说明判断有误。以“而”为例: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当然,虚词“而”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就是通“尔”,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某所,而母立于兹”。 4、 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比如“也”,如前所述,多为句末助词,可表示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可用作代词、副

13、词、连词、助词等。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因为“其”一般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又如“焉”,可以用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焉:哪里),也可用在句中(如“杀鸡焉用牛刀”,焉:何必),也可用在句末(如“微波入焉”,焉:那里)。也有时作代词,相当于“之”(如“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代词。“未知生,焉知死?焉:哪里,怎么)。 五、语法

14、(词法、句法)分析法。 文言虚词中,有不少词(如“之”“其”“以”“而”“焉”等)在不同的句中或在同一句子的不同位置上,有时有着不同的词性和用法,如果能够把握某个虚词的词性,往往就能推测出它的含义。以“之”为例:例“媪之送燕后也,执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例“太后盛气而揖之”例“之二虫又何知”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例“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六、利用特殊句式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言特殊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文言句式总的来说有两大类: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有:判断句(

15、“者,也”)、被动句(“见”“为所”“受”“被”“于”)、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状语后置(“贫者语于富者曰”等)、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固定句式较多,值得熟记的至少有十种以上,如:“不亦乎”(“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无以”(“没有用来的”例“军中无以为乐”)。“何为?”(“为什么”例“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如何?”,“若何?”,“奈何?”(“把怎么样?”“拿/对怎么办?”例“如太行、王屋何?”)。“所以”(“用来”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所以、因此”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得无(毋)乎(耶)”(“恐怕吧”“莫非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何之有”(“有什么”例“孔子云:何陋之有?”)。“惟(唯)是(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意思是“只是动词提前的宾语”,例“惟利是图”“惟才是举”)。“为所”(“被怎么样”,表被动。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综上所述,在解答高考虚词辨析题时,如能灵活的采用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答题技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当然,要想攻克文言虚词这块堡垒,光靠几招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靠同学们平时多记多练多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