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630643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程测量实习报告项目名称:测绘11汤峪工程测量综合实习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目录1 实习总述11.1实习时间与地点11.2 实习目的和意义11.3 实习任务21.4 组织与分工22 任务概况32.1 测区概况32.2 已有资料42.3 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42.3.1 坐标系统的转换42.3.2 坐标系统分析52.3.3 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52.4 作业依据625 仪器设备及软件的使用63 踏勘选点、地形图修测63.1 踏勘地形63.2 修测内容及方法73.2.1修测内容73.2.2修测方法73.3 图象纠正83.4 图形矢量化84控制测量84.1. GPS网测量

2、84.1.1 GPS控制网的基准设计84.1.2 GPS控制网的设计方案84.1.3 GPS网观测方法94.1.4 GPS观测技术要求104.1.5 GPS基线解算114.2 导线控制测量114.2.1 布点114.2.2 导线加密与观测124.2.3 导线平差结果124.2.4 精度评定134.2.5导线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44.3高程控制测量154.3.1 线路布设方案和水准路线略图154.3.2 观测方法154.3.3 观测结果的重测和取舍1614.3.4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164.3.5 测量精度174.3.6水准测量计算成果表174.3.7水准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75

3、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186 选线定线196.1 选线196.2 要素计算206.3 定线216.4 实地放样227 中线测量227.1放样点的设计坐标(见附表1)227.2平面位置放样的放样方法227.3放样数据的计算227.4点位测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28 纵、横断面测绘238.1中线点高程测量方法及成果数据238.1.1 中线点高程测量方法238.1.2 测绘成果数据258.2 纵、横断面绘图268.2.1纵断面绘图268.2.2横断面绘图278.3 纵、横断面测绘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79 大坝的变形监测289.1 水平位移观测289.2垂直位移观测2910检查验收3010

4、.1 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执行以下标准3010.2 测绘成果检查验收31附表1 中桩放样点的设计坐标321 实习总述1.1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时间从2013年6月29日-2013年7月18日,实习地点在蓝田汤峪。1.2 实习目的和意义 工程测量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其内容繁多,涉及测绘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服务于土建、交通、城建、水利、电力、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既有丰富的测绘理论,又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测量实习是整个工程测量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进行测量基本技能训练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使同学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工程测量

5、实习为模拟生产实习,是测量本科专业学生在学完工程测量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次极其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工程控制网设计技术和施测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方法及其实施;变形监测的方案设计及实施;仪器操作使用等。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将测量学、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等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融于一体,并在方案设计、施工放样等测量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通过该实习将获得技术方案设计、绘图、计算、文献引用、资料整理分析、报告编写等测绘工程师基本的素质训练,从而达到以下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

6、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重点掌握内业外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控制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等等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掌握角度计算,坐标计算,导线计算等。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掌握熟悉用cass7.0进行数字测图。 (5)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施工放样工作的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 (6)熟悉水准仪、全站仪、RTK、GPS的工作原理。 (7)掌握熟悉线路的踏勘和线路地

7、形图的测绘及纸上定线和线路元素的计算。 (8)深化理论教学的内容,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测量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工程测量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并为毕业实习和设计及以后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准备。1.3 实习任务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在测区内从西部到东部拟设计一条等级为一级的公路,完成该条线路的初测及定测,以及对汤峪水库的大坝(坝体为土石结构)进行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实践工程测量中的一些基本内容,其实习具体内容如下:(1)、踏勘选点、工程实习设计书的设计(2)、纸上定线及线路元素计算(3)、1:1000数

8、字地形图测绘(修测地形图)(4)、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及内业计算(5)、中线测量、中平测量、纵、横断面测量(6)、桥梁隧道测量(7)、大坝变形监测(8)、成果提交1.4 组织与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习知识的原则,实习期间尤其要加强组员之间的交流,当有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我们计划在控制测量时将本组成员分为两个组同时进行测量,一组是导线测量组其他情况根据实习进度适当调节,实习期间各类工作相互交换,保证每位同学能够全面详细认识本次实习。具体任务时间安排如下: 表1 实习安排表序号时间内容备注12013.6.30-7.2踏勘选点、工程设计、矢量化地形图、纸上定线、汤峪2201

9、3.7.3-7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GPS测量、内业计算汤峪32013.7.8-9数字地形图的修测并成图汤峪42013.7.10-11外野修正线路控制点、内业计算汤峪52013.7.12-14中线测量、中平测量、断面测量、桥隧测量汤峪62013.7.15-18变形监测、外业资料整理、内业整理与实习报告编写汤峪2 任务概况2.1 测区概况实习测区位于西安市大雁塔东南38千米的蓝田县汤峪境内,北与西安长安区为邻,南与商洛柞水县一岭之分,西接蓝田县史家寨乡,东连蓝田县焦岱镇。汤峪镇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总共有尖角、洪家寨、高堡、张家坡、石佛寺等25个村子。地理坐标为:东经

10、10913- 10938,北纬3342- 3414。西汤公路和蓝汤公路横贯镇境,镇区范围内有西峰山、东峰山、云台山、紫云山。焦岱镇位于蓝田县西南部,秦岭北麓。焦岱镇全镇面积为4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2.8万人,管辖任家庄、大洋峪、老虎沟、蔡家坡等22个村子。整个测区内以山地为主,汤峪镇是夹在两个山坡之间,植被较为密集;居民区较少,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气候相对比较湿润;地形简单,南部为秦岭山地,中西部川、塬相间,北部是横岭。测区内居民地分布较为零散,气候干燥,种植松树,柏树,洋槐树等经济林木,葡萄树、焦树、核桃树,柿子树等,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借助当地有利地理条件发展旅游业,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11、较高。2.2 已有资料 (1)、测区1:10000汤峪遥感影像图,该影像图的地理坐标为1091145E-1091415E,340015N-340345N。 (2)、一幅1:10000编号为149G048020的汤峪镇地形图,该地形图信息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5米,1993年版图式,1997年5月航摄,2002年7月成图。 (3)、一幅1:10000编号为149G047020的焦岱镇地形图,该地形图信息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5米,1993年版图式,1997年5月航摄,2002年7月成图。 (4)、3个点的已知坐标见表2。表2 已知点坐标

12、(54坐标 6带111)点名X/mY/mH/m石槽3775786.88019335977.040726.00桃花岭3772865.32019335215.760665.733汤峪3771422.19219334173.972603.0552.3 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坐标系统为工程独立坐标系,1985黄海高程基准 2.3.1 坐标系统的转换将54平面坐标(6带111)54大地坐标(6带111)54平面坐标(3带108)空间直角坐标(3带108)国家80平面坐标(3带108)。坐标转换成果如表3:表3 已知点间的各坐标转换成果点名已知点坐标(54坐标6带)已知点坐标(80坐标3带)石槽3775786

13、.880335977.040726.0003774970.300390612835.578787726.000002桃花岭3772865.320335215.760665.7333772028.231266612160.483871665.733002汤峪3771422.192334173.972603.0553770555.465277611161.666890603.055002已知点坐标(54坐标3带)已知点坐标(80坐标6带)石槽3775035.504962 612837.419243726.0003775721.664354335979.715287726.000002桃花岭3772

14、093.385880 612162.313293 665.733 3772800.154030335218.447786665.733003汤峪3770620.594891 611163.480069 603.055 3771357.050555334176.676757603.0550022.3.2 坐标系统分析根据测区地形情况和线路长度、位置,在1:10000的地形图上得到测区两端点的概略坐标。该测区为平原微丘,根据实际情况,得到它的平均高程,由此计算其长度综合变形大于1/40000,故需要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2.3.3 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由于测区长度综合变形大于限差要求,故不能直接套用国

15、家坐标系统,应采用独立坐标系统。选择抵偿高程面作为投影面,按高斯正形投影3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欲将长度综合变形得以抵偿,利用公式确定抵偿高程面的位置。抵偿高程面确定后,选择其中一个点作为原点,保持它在3带的国家统一坐标值不变,将其他控制点坐标换算到抵偿高程面相应的坐标系统中去,由此得到独立坐标。如果要验证独立坐标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重新计算测区的长度综合变形,如果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值小于1/40000,则我们认为独立坐标的建立是正确的。三个已知点的独立坐标转换成果如表4:表4 三个已知点独立成果表X/mY/m石槽B33774970.1524612835.54484汤峪B23770556.43

16、94611162.11752桃花岭B13772028.2313612160.48392.4 作业依据1)测绘技术标准规范(GB/T19022-2003)2)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521992)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7)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8)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2.5 仪器设备及软件的使用仪器:一台“一光RTS322L2

17、”全站仪,DSz2水准仪,GPS华测接收机(1+6)。软件:导线平差程序,坐标转换程序, 中桩坐标计算程序,GPS解算软件, 南方cass软件3 踏勘选点、地形图修测3.1 踏勘地形综合考虑实习任务后,在1:10000的地形图上选好大致的路线(即确定线路的走向从东到西,线路的长度等),做好纸上定线工作。然后组织本组人员去测区实地踏勘,踏勘期间需要记录线路附近地物、地形的变化,如房屋建筑、河流等是否有变化等,以便尽可能详细的设计修测一条安全的道路。线路如图所示:图1 线路设计图3.2 修测内容及方法3.2.1修测内容1) 对测区25平方千米的区域(或测区内测区中线左右300m的区域)进行实地踏勘

18、,熟悉地形,在图纸上标注地物特征点。 2)栅格地形图的校正、拼接、矢量化。 3)用地形图上的控制点校正图像。 4)根据校正后的图像对地形图进行修测。3.2.2修测方法 已有的两幅地形图是十年前出版的,现在的地形地貌变化很大,所以我们需要用其与用遥感影像对比并修测,包括外业修测法和内业修测法。外业修测法:根据原有地形图进行实地的巡视、踏勘、标注,利用数字测图法、全站仪法、RTK动态观测法等方法来采集数据修测地形图。内业修测法:利用相关软件将原有地形图与现在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对比修测,将影像上不存在的地物地貌在原有地形图上删除,将影像上新增或改变的地物地貌在原有地形图上添加或改变。 3.3 图像纠正

19、用cass7.0软件进行图像纠正;具体步骤如下:打开cass软件,工具光栅图像插入图像图像纠正(拾取方格网的四个角点)修改比例尺1:500到1:1000进行图像的拼接(注意采用统一比例尺拼接)3.4 图形矢量化把拼接后的地形图在cass软件中打开,进行矢量化处理,矢量化只处理距线路中线左右各三百米的范围。4控制测量经过了实地踏勘和综合考虑后,就可以在纠正过的图象上进行线路的设计和控制工作。路线平面控制测量需要建立二级控制网,首级为GPS E级GPS网,用于控制路线导线网,在GPS网的基础上,建立一级导线控制网。4.1. GPS网测量4.1.1 GPS控制网的基准设计已知3个GPS点有桃花岭三角

20、点、汤峪三角点、石槽国家点,采用WGS-84坐标系统,以桃花岭三角点到石槽国家点的方向为GPS控制网的方位基准。4.1.2 GPS控制网的设计方案在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各布设一对GPS点,4个GPS点和3个已知点组成GPS观测网,布设等级为E级GPS网,网形为点边混连式。由于本测区是平原微丘为主,埋石较为容易,根据公路勘测规范,测区中控制点根据地形情况,综合考虑,按优化的原则组织实施和布设。路线起点和终点2对GPS点应各自通视,为导线网提供方位基准。设计图如下: 图2 GPS网图设计4.1.3 GPS网观测方法 GPS网连接方法采用点边混连式,连接成四边形,观测三个时段,同步观测时间1小时,采用整

21、网平差;为了节省调度的时间,我们组一共使用了6台GPS接收机,也就是说石槽那个接收机一直不动,其他5台移动,E级GPS网的技术要求如表5:表5 E级GPS网的技术要求项目观测方法E级GPS网卫星高度角()静态15同时有效观测卫星数静态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静态4观测时段数静态1.6时段长度(min)静态40采样间隔(s)静态10-30时段中任一卫星观测时间(min)静态15 观测几何强度因子PDOP6;观测时应使用光学对点器设置天线,其对中误差不应在于3mm,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量至mm,其互差不超过3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表6 GPS测量作业调度时段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机 号测

22、站号、测站名机 号测站号、测站名机 号测站号、测站名机 号A汤峪B2G1G2G4B桃花岭B1G1G2石槽B3C桃花岭B1G3G4石槽B34.1.4 GPS观测技术要求表7 E级GPS网外业测量基本技术规定等级闭合环或附合线路的边数平均距离(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E级100.2-510201/450006.010.0GPS网设计采用点边混连式,为减少误差应尽量使用边连式。具体操作:7(点数)*1.6(设站重复率)/4(仪器台数)=2.8+1=3.8,所以我们的7个GPS点组成三个时段时可行的,一个时段测一个小时;在实际操作时,用六台G

23、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如若GPS仪器有限,为了减少中间调度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GPS测量,可以与其他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注意在使用仪器时要确保GPS是静态观测,因为RTK接受机默认的模式是RTK动态模式,所以必须进行模式的切换,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比较容易出错。4.1.5 GPS基线解算GPS基线解算软件:采用南方软件和ZHD2003软件。表8 平差后坐标和点位精度4.2 导线控制测量4.2.1 布点线路沿线布设13个导线点,导线点的起始边必须要附合到GPS点上,但要保证是通视的,点间距为500m左右,布设的导线图设计如下: 图3 导线设计图4.2.2 导线加密与观测导线形式为

24、附合导线,使用一光RTS322L2全站仪测量。施测过程及精度标准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执行。本次共测设一级导线点13个,其中9个未知点,4个GPS点。 采用测回法进行测量, 以4个GPS点的坐标作为导线的起算点和附和点,布设一级5秒附合导线,平均边长约500m,个别桩点受地形通视限制,距离或长或短。沿线布设13个导线点(包括起点和终点)。1) 平距观测2测回,计算时,取平均值;每次测边时,均做温度气压测量,并对距离同时进行了气象改正。 表9 测距边测距的技术要求等 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回数一级100.5155

25、.01/15000102备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 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一般读数四次,可根据仪器出现的离散程度和大气透度作适当增减。往返测回数各占总测回数一半。 2)水平角按照2导线观测两测回,其技术指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表10 测回法观测的各项限差()仪器测角等级一测回内2C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1212注:当照准方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C为视准轴误差)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照表上规定。按次方法比较应在手簿中注明。4.2.3 导线平差结果采用ESDPS软件处理数据表11 导线平差成果表点号坐标X(m)坐标Y(m)G13771393

26、.564 611016.754 G23771461.922611281.122D33771486.543611347.676D43770754.405611559.814D53770429.52611939.030D63770250.985612143.455D73770245.155612412.495D83770237.054612975.626D93770062.246613239.712D103770108.175613644.243D113770002.433614035.280D12(G4)3770099.871614574.136D13(G3)3770552.325614541.

27、5024.2.4 精度评定(1)角度闭合差w=11.36030R60R3050252520105表19 中线测距精度和中桩位线差公路等级距离线差桩位纵向误差(m)桩位横向误差(m)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2000S/2000+0.05S/2000+0. 1510表20 缓和曲线半径及缓和弧长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km/h)1008060临界曲线半径(m)15009005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6.2 要素计算利用勘测部数据处理程序进行要素计算,主要有主点里程计算,转点坐标,中桩坐标,曲线参数等的计算。表21 五大桩坐标和里程五大桩坐标和

28、里程里程Y/mX/m起点QDK0+0000611281.121633771461.9222ZYK1+18.67611739.146 3770552.037 QZK1+426.033612009.847 3770254.331 YZK1+833.40612395.457 3770139.380 JDK1+471.4621611942.735 3770147.592 终点ZDK4+745.60614574.135893770099.8708表22 曲线参数曲线半径/m750转向角()62.1428外矢距/m126.085切线长/m452.796切曲差/m90.858曲线长/m814.734交点里程

29、/m1471.462交点坐标Y(m)611942.735交点坐标X(m)3770147.592点间距/m26.3 定线在1:10000地形图上进行定线,根据选线要求,既有线位置在图上定出3个交点(包括起点、终点),保证线路坡度满足一级公路的坡度要求。1)应将有特殊要求或控制的地点,必须避绕的建筑或地质不良地带,地下建筑或管线等标注于地形图上。2)山岭地区的越岭路线,需进行纵坡控制的地段应在地形图上进行放坡,将放坡点标示于图上。3)在地形图上选定路线曲线与直线位置,定出交点,计算坐标和偏角,拟定平曲线要素,计算路线连续里程。4)沿路线中线按一定桩距从图上判读其高程,点绘纵断面图。河堤、铁路、立体

30、交叉等需要重点控制的地段或地点,应实测高程点绘纵断面图,并据以进行纵坡设计。5)应根据路线中线线位,在地形图上测绘控制性横断面,并按纵坡设计的填挖高度进行横断面设计,作为中线横向检验和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的依据。6)依据纸上定线的线位及实地调查资料,初步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交角、类型与尺寸。7)综合检查路线线形设计及有关构造物的配合情况与合理性。线形设计可采用透视图法检验平、纵、横组合情况。8)纸上定线后,对高填深挖地段、大型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以及需要特殊控制的地段,应进行实地放线检验、核对,并作为各专业工程勘测调查的依据。9)所确定的线位应总体配合恰当、工程经济合理、线形连续顺适。对需进行

31、比较的方案,应按上述步骤方法定出线位、计算工程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6.4 实地放样根据所计算的要素,在实地上放样。主要有直线放样,圆曲线(半径750m)的放样。7 中线测量7.1放样点的设计坐标(见附表1)7.2平面位置放样的放样方法 平面放样的方法有全站仪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后方交会法、GPS-RTK法(直接坐标法)等多种方法,这里我们采用全站仪法和GPS-RTK方法进行平面位置放样方法,主要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其方法主要是将全站仪架在导线点上,后视一个导线点,进行后视定向,建立一个坐标系统,向全站仪输入中桩的坐标,放样出中桩的坐标。在通视情况不好时,用GPS-RTK方法放样出点位坐

32、标,但首先要用GPS-RTK进行点的检校,校准后才能用GPS-RTK进行放样。7.3放样数据的计算 利用已经测量出的导线控制点坐标,在cass线路图上确定设计路线的交点坐标、起点和终点坐标,根据公路测量规范的要求,确定公路线路的相关参数,如公路在转弯处的圆曲线的半径、缓和曲线的长度,利用勘测部数据处理程序软件,计算出每隔20m的中桩的的坐标,和设计坐标相符。7.4点位测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点位测设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两点之间的通视不好。由于测区地形的断面较多,在通视不好时需要为全站仪进行引点来进行中桩的测设;在完全不能通视时,需要用GPS-RTK进行点的测设。此外,点位测设中通视情况

33、也影响了对于点位中桩的高程测量,需要用RTK测量。 在测区中,有许多坡度较大的坎,而且坎很高,很难上到坎上。而且在坎上无法测量横断面,因此只能放弃在坎上放样出中桩点位,只在坎的底部和最上面放样出点位。测区中也有许多大片荒草地,且草长势茂盛,利用RTK虽可进行中桩放样,但没由于没法通视,不能利用水准仪和塔尺进行中桩的水准测量。也有些草地无法测量横断面,所以某些地方也放弃了中桩横断面的测量。8 纵、横断面测绘8.1中线点高程测量方法及成果数据 中线点高程测量既是公路中平测量,公路中平测量是根据基平测量建立的水准点的高程,测出逐中桩点的高程,为绘制纵断面提供依据。8.1.1 中线点高程测量方法中线点

34、高程测量采用等外水准测量。中平测量及线路的水准测量,以相邻水准点为一测段,从第一个水准点开始,用视线高法逐点施测中桩地面高程附和到下一水准点上。为减小高程传递的误差,观测时先观测转点,再观测中桩点,中桩高程测量起闭于水准点,允许误差30。一级公路最高纵坡的最大纵坡4%,一级公路最小坡长的最大纵坡250%。观测中桩高程时,设置传递高程的转点,转点位置设置在稳固的桩顶或坚石上,视距限制在150m以内。相邻转点间的中桩为中间点,每一测站先观测前后视转点,读取至mm,然后观测中间点,读数至cm,如下图。注:S1、S3(未画出)为基平测量中布设的水准点,ZD1为布设的转点,1、2为中间点。图5 中平测量

35、方法具体步骤为:由S1到S3为一测段中线中桩水准测量,水准仪置于1站,后视水准点S1,前视转点ZD1,将读数记入记录表后视、前视栏;然后观测S1至前视转点ZD1,将读数记入记录表后视、前视栏;然后观测S1至ZD1之间的中桩点K1+720,K1+780,K1+860,K1+920,将读数记入中视栏;再将仪器搬置2站,后视ZD1,前视转点ZD2,然后观测各中桩点K1+940,K1+960,K1+980,K2+00,K2+20,K2+40,将读数分别记入后视前视和中视栏。按此方法以此类推,直至符合到水准点S3。中间点的地面高程以及前视点高程,一律按所属测站的视线高程进行计算。每一测站的计算公式如下:

36、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中桩高程=视线高程-中视读数转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读数放样的同时测出中桩的高程,为沿中线方向上的地面起伏的纵坡设计的现状图,表示出各线路纵坡的大小和中线位置的填挖尺寸,是道路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文件资料。8.1.2 测绘成果数据线路中桩,中桩间距20m,实地放样线路中桩高程见下表。表23 中桩高程表中桩高程中桩号高程/m中桩号高程/m中桩号高程/mK0+0587.946K0+880596.486K0+440625.899K0+20584.500K0+900596.601K0+460626.620K0+40584.930K0+920597.260K0+480627.

37、917K0+60585.150K0+940597.318K0+560628.724K0+80587.240K0+960597.442K0+580628.923K0+100588.500K0+980598.263K0+680629.892K0+120589.300K1+0598.713K0+700629.158K0+148584.760K1+18598.915K1+720629.685K0+160584.820K1+40598.939K1+740630.052K0+180585.550K1+60599.907K1+760630.654K0+200585.500K1+80599.999K1+780

38、630.665K0+220585.020K1+100600.086K1+800630.850K0+240584.825K1+120600.575K1+820631.691K0+260586.030K1+140600.648K1+833631.815K0+280585.183K1+160600.793K1+860632.216K0+570591.292K0+180602.198K1+880632.327K0+580591.437K0+200602.198K1+900632.379K0+600591.527K0+220602.374K1+920632.550K0+620591.530K0+2406

39、04.879K1+940632.767K0+640592.257K0+260606.330K1+960633.181K0+660592.410K0+280606.131K1+980633.597K0+680592.456K0+300606.280K2+000633.900中桩号高程/m中桩号高程/m中桩号高程/mK0+700593.298K0+320609.328K2+10634.764K0+720594.179K0+340610.224K2+20635.578K0+740594.256K0+343613.455K2+40636.804K0+762595.929K0+345615.326K2+

40、60637.540K0+780594.968K0+346624.850K2+80639.806K0+800595.079K0+360624.743K2+100639.936K0+820595.700K0+380624.903测得BM2623.249K0+840595.749K0+400625.574BM2623.312K0+860596.455K0+420625.837H闭0.063精度评定:从水准点G2附和到水准点BM2的闭合差63mm50=50mm,符合规范要求。8.2 纵、横断面绘图8.2.1纵断面绘图依次测量各中桩点高程和重要地物的高程,根据所得数据在南方cass系统中绘制纵断面图。具

41、体如下:绘制纵断面图:根据中平测量结果数据,以里程为横坐标,比例尺1:1000,高程为纵坐标,比例尺1:100。沿中线方向绘制地面起伏和纵坡变化的现状图。纵断面图表示了沿中线方向的地势起伏形状,用于研究线路空间线形的起伏布置,是路线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资料。图6 纵断面图8.2.2横断面绘图横断面测量反映地形、地物、地质变化、并标注相关水位,建筑物土方分界等位置,根据现场点绘成图并即时核实。把外业现场测量记录点整理成南方cass成图系统的标准格式,在软件中自动生成横断面图,以里程为横坐标,比例尺1:200,高程为纵坐标,比例尺1:200。图7 横断面图8.3 纵、横断面测绘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问

42、题:放样地区的地形高低起伏、较高植物覆盖原因,无法直接用水准仪直接测量中桩高程与横断面个点高程。解决方法:我们采用绕道、加转点进行测量最后连接到要测得点上。9 大坝的变形监测实习任务要求需要对汤峪水库的大坝进行变形监测,汤峪水库位于汤峪镇的东南方向,大坝为土石坝。原本大坝的变形监测需要进行连续的观测,得到一组数据,然后绘出大坝变形曲线,可是由于本次实习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只能观测出一次的数据,然后我们将观测周期设为一年,将我们的数据与下一届测得的数据相比较,从而得到大坝的变形情况 ,如此类推,多年后就会得到很多的数据,做出来的图形就更能反映变形情况。大坝的变形监测有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

43、挠度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等,这次主要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9.1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我们采用GPS观测,首先我们要对大坝做一个C级的GPS控制网,一共有11个点,其中有三个BM点,八个观测点,布设三个时段(其中BM1、BM2、BM3、1、2、7、8为第一个时段;BM1、BM2、BM3、2、3、7、6为第二个时段;其中BM1、BM2、BM3、3、4、5、6为第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七台仪器同时观测,观测两个小时,每个时段测两个测回;然后进行GPS平差处理,得到大坝的高程数据,将该结果与下一周期观测的结果相比较,从而得出大坝的水平位移。大坝GPS控制网如图8所示:图8 大坝变形监测GPS

44、网图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24 水平位移观测成果 站点北向(x)/中误差(m)东向(y)/中误差(m)中误差(m)0001488.61430.0016623.85280.00140.00210002478.27470.0008595.58040.00070.00100003467.99390.0007567.54280.00070.00100004457.63020.0012539.22160.00110.00160005472.66170.0012646.22300.00110.00160006458.49090.0007608.49250.00060.00090007444.52600.000

45、7571.08090.00070.00100008430.61610.0012533.81330.00110.0016BM01815.12610.0006384.95280.00060.0009BM02794.5995*565.6869*BM03600.0000*600.0000*表25 高程观测成果表站点高程(m)高程(m)0001606.09460.00320002606.07360.00140003606.11640.00130004606.07230.00210005618.73160.00230006618.68800.00130007618.82240.00130008618.79170.0020BM01585.99480.0012BM02599.01060.0012BM03600.00009.2 垂直位移观测垂直位移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一共测两个闭合环,从BM2到坝体上的八个观测点为一个闭合环,BM1、BM2、BM3为一个闭合环,从而的到高程值,再与之同上一次观测的结果比较。水准路线图如上图黄色和紫色所标记的线路。垂直位移观测成果表26 闭合水准计算成果表点名高程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