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5532161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第11卷第2期2011年4月潍坊学院学报JournalofWeifangUniversityVo1.11No.2Apr.2011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张晓红(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25)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模式,导致了高中教学班与行政管理班并存的现状.由此带来的班级管理的问题主要有:行政班班级管理功能弱化;教学班的班级管理功能偏狭;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班级管理出现漏洞等.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有:加强行政班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班实行班级管理全员负责;加强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的沟通交流;促

2、进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等.关键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班级管理中图分类号:G635文箭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288(2011)02014504新的高中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为满足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广阔空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应”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推行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学生选择发展方向的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特点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就产生了选课制;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因选择同一课程到同一个教室上课,就产生了走班制.高中学生选课走班模式的产生,必然引起课程管理制度和

3、班级管理的变革.选课走班模式打破了过去从一而终的班组授课制,导致了高中教学班与行政管理班的并存,双重管理为班级管理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选课走班模式实施过程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1行政班的班级管理功能弱化教学班的出现,使得行政班的教学功能大为削弱,而教学功能的削弱会影响班集体的建设,从而影响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它必然增组织各种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成长的教育活动的难度,影响班级社会组织的建立,从而影响班集体教育功能的发挥.1.1.1行政班班主任作用弱化走班后,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他们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基本上处于班主任的眼皮底下,有很多学生,在多个时间段游离于班主任的视线之外.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要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教学班,其中的难度很大.1.1.2行政班学生缺乏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由于很多的选课的科目需要在教学班内进行,学生每天忙着走班,面临的干扰因素增多.这样行政班组织活动的时问大大缩短,以往很多的组织活动被淡化或者取消,在这一系列的影响下,行政班学生对所在班级的认同感会因干扰而减弱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受阻,缺乏班级归属感.缺乏了班级归属感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没娘的孩子的感觉”,对班集体的心理的依赖没有得

5、到及时的释放,这样就缺少班级主人翁的精神,形不成集体主义感.1.2教学班的班级管理功能偏狭教学班由来自于同一年级的多个行政班,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它既是一种相对灵活的班级形*收稿日期:20101016作者简介:张晓红(1974一),女,山东潍坊人,潍坊中学中学一级教师,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一145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4月态,也是一种管理相对松散的组织机构.而实行学分制,会使某一教学班在完成学段任务,学生取得学分之后随即宣告解散.因此,教学班并非一个严谨的组织机构,我们面对的教学班将是既有一定灵活性又稍显松散的”It$时教学组合体”.1.2.1教学班班级管理价值取向单一教学班的主要任务

6、是实施选修课的教学,因此教学班班级管理价值取向即为单一的教学或学习成绩.在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走班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1.2.2组织建设和班干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选课教学班的出现是出于教学上的考虑,然而班级组织一经产生,就兼具了教学和教育的功能.由于教学班的组成主要是出于教学方面的考虑,其临时性的集结和不稳定性导致的组织比较松散,班级制度贯彻不彻底,人际交往不密切,班干部的建设比较困难,促使班集体形成

7、的众多活动难以组织和开展等原因,使之难以建成班集体,班干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这样就使得班级组织的教育功能大为削弱.1.2.3教学班班级秩序不尽如人意教学班的学生分别来自于同一年级的多个行政班,他们在上课时由不同的行政班匆匆赶来上课,下课后又匆匆赶回原班级,临时性的集结和不稳定性使得教学班的教学管理工作非常忙乱,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作业收缴,品行表现等都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显得混乱.1.3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班级管理出现漏洞1.3.1行政班班主任和多位教学班的任课老师沟通渠道不畅.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因流人不同的教学班,行政班班主任既要与上必修课的任课老师联系,同时又要与上选修课的任课老

8、师联系;反过来,任课老师也要同时与多名班主任直接接触,交流.由于缺少好的沟通渠道,这样复杂的接触和交流往往会不畅通.1.3.2教学班学生学习辅导出现”真空”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教学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于是选课走班的流动式上课不便于教学班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样一来,教学班学生学习辅导出现”真空”,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1.3.3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出现障碍选课走班后,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均出现障碍.一方面是行政班班主任信息不全面,

9、另一方面是教学班老师渠道不畅通,很难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2提高选课走班模式运作过程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2.1加强行政班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已明确指出:”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因此,行政班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阵地,发展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一个处于成长重要阶段的高中生,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还是学生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班级中他们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此,学校和年级的各种活动,如军训

10、,运动会,课间操,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班级评比,班团会,公益活动等活动在行政班举行,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的举行,增强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锻炼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行政班还可以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创设具有特色,切合实际,富有感召力的教室文化为契机形成,推出”团结,拼搏,竞争,合作”等的班训,让学生明白团结一致的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土壤,任何人不能游离于集体之外而生存和发展;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旋律,封闭,保守和敌视只能使自己孤立无助.一146第2期张晓红: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2.2教学班实行班级管理全员负责选择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称之为教学班.该班同学的构成可

11、以是跨班级甚至是跨年级的.教学班的主要特点是以模块教学时问为周期,流动性强,组织粘合性较差.因此,教学班是以所选修的科目的教学为主要目的.为此,教学班实行班级管理教师和学生全员负责制.2.2.1教学班教师实行”三师一体”所谓”三师一体”,就是行政班主任老师,教学班科任老师(也称为教学班班主任)和学生导师三者以服务学生为目标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的一种多渠道的管理体制.它以行政班为基本管理单位,以教学班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导师作为两者交叉的空白点予以补充和延伸,形成以行政班班主任老师日常管理为基础,以教学班老师实施教学管理为重点,以导师实施个性化教育为目的的管理系统,对学生实施立体的网络化的整合教

12、育.(1)班主任老师一以新课改理念统领常规管理高中课改对班主任无论在班级管理理念还是在管理能力上都提出了更新,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要有更清晰的认识.班主任必须更好地引领学生面对走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教学班老师一以模块教学与考核为工作重点教学班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管理核心,全面负责教学班的管理工作,及时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向原行政班班主任反馈,问题比较突出的要协同行政班班主任及时解决.第一,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对于选修模块学习时段较长,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学班,可以参照行政班的作法,在班主任的协调下,成立班委会,选好课代表,以负责教学班的

13、日常管理;协助教师开展一些具有模块特点的集体活动,增强教学班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学习效果.第二,做好学习过程的引导与监控.不仅注重知识与能力,更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估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注重引导,激励和赏识,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目标,而且注意适时地调控目标;教师要准确记载和反馈平时成绩;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从发展性目标出发,多种角度,多种层次,多种方式来评估学生,并及时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第三,学分认定.学分认定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教学班教师必须恪守师德,严格按国家课程方案标准,按照上级规定的学分认定程

14、序和要求,把出勤考核,学习过程考核和模块考试成绩进行有机结合,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数量,学习质量和学习方法,学习品质.(3)导师一以实施个性化指导为教育目标高中的导师制是新课程背景下新的教育方式,导师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原则上,全校每个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邯可以成为学生的导师,都有义务指导学生,即”全员导师制”.一般情况下,从高一入学开始为每十到十五名同学配备一名导师,一定三年,跟踪指导,便于师生问相互了解,同时增强导师的责任感.第一,当好学生选课的参谋.高中新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因此,导师要帮助学生树立选择意识,充分使用选课权利,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15、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在选择中学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在选择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规划人生.第二,实施个性化指导.导师的职责除了帮助学生进行选课外,还需要帮助他们实施更多的个性化的指导.例如,帮助他们选择升学途径,制定将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班主任老师,教学班老师和导师的设立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在教育的功能目标上是和谐统一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勇于负责,敢于创新,又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高中新课程为每一个高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创造性发展自我的良好契机2.2.2学生实行多名科代表制:阳”班级管理人人负责”的策略.同一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为了便于管理,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若干个学

16、科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最后再设立一名总课代表,可以称为学科班长,学科班长和学科课代表直接对任课教一147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4月师负责,如有问题直接和任课教师联系.帮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考勤,课堂纪律维持,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收发作业,分发学习材料,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教学班的学生由于上课时聚在一起,下课后就会回到原来的行政班,必须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管理意识,应该将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增强当成工作重点,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自我的人格素养.引导他们准确地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的真正平等,达到学生自我管理

17、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班级管理目标.2.3加强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沟通才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监控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只有通过正确的反馈,才能正确的了解学生的真实的存在状态,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3.1通过”一周一反馈”和”两周一反思”的活动,增加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任课老师的交流“一周一反馈”是指每一周,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一个行政班班主任和与之相关的几名教学班教师进行一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反馈交流,找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学班老师还应当遇到情况时随时和学生及行政班班主任反应情况.”两周一

18、反思”是学生对两周以来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反思总结,反思表格分行政班和教学班两种,分别表达两个班级存在的问题.2.3.2建立导师与学生通畅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及身心各方面的情况,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影响;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各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指导,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个别谈话2至3次,与家长沟通l至2次,并作记录.在学生有关材料(如试卷,手工作品,成绩报告单,获奖证书等)上给予激励性的评语.2.3.3通过”百名教师访千家”的活动,加强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可以对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进行整合,形成有利于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

19、的教育合力.”百名教师访千家”使百分之百的导师走进百分之百的家庭,使家长和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2.4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不管是行政班,还是教学班,只要学生人人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那么我们的班级管理的很多问题就会不存在,以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参考文献:1娄立志.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原则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5,(1):5254.E2王学军.从传统班级管理向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转变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E33马兆掌,张宪尧.班级管理概论E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张志亚.新课程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从新课程引起普通高中班级编制的变化谈起J.辽宁教育研究,2007,(1):5456.(责任编辑:肖恩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