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493046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历程(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自50多年前,Ziegler和Natta先后用TiCI 4-AIEt 3催化体系合成高密度聚乙烯和用 TiCl3-AIEt2CI催化体系合成全同立构聚丙烯,开创了 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以来,经过了数 十年的改进和创新,催化剂的综合性能不断提高。就其发展历史过程和性能水平特点,Galli等将Ziegler-Natta催化剂分为四代,并将茂金属催化剂和混合催化剂列为第五代和第六代催 化剂。如 Tablel.1所示:Table 1.1 Performance diflerent catalyst gen era tinCcntraLKinCgv

2、&pcMLwn md FlncHreFroda国3更 4kgl. (wrtqiredliw-k3|yrrqujiranHiiti帧冋凡1盯聊HiCl.AktlyAIEjjC04-USMIIvrqpilLff pcmlcr!Nwl of pviUcUKNi wd HXkIKh佻咏13-5Ni of pvilium md Kiok创971口LvLuRepiJr/ungcihj- pwdbrNo punlicMOL, mA ofttaic rbqiI抽 19tt)RGT*pinuk mgJiilcwthsriclAregur duwc andszs哝 PSD伽Tbn of thcdifermtgro

3、duds invidd ud-jNo pvnii&Mkn, w lEMk mmvJ. no ptUcEiMidhIKh廿如丽虚1;母A1E时 址町 si:尸rchiccmrtSMjOPwhgIq 制砒 EpUorifid 吸abb 勺stinc IPW.duiTvburjen ol ike thSarntmihirtcCldL啊.Ho pur诺on* uclk moWL do 阳如5仙 MeialLninUh MuliiLttiJIj siRGTZjrDOQOCCDf * MAOMHxsd rstilync: Zhw* rsdsuliiihaijMx ZN +sfcU 总卜(tn ErTo *

4、 impnxveddif&ihutiDB ol bth1RGT: ftciclor yiazulc1、第一代 Ziegler-Natta 催化剂Natta在1954年首次用AlEt 3还原TiCI 4所得TiCl 3/3AlCl 3为主催化剂,AlEtCl为助催化 剂构成第一代 Ziegler-Natta催化剂,得到了高等规度的聚合产品,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 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催化剂发现后仅三年时间,新型工业树脂聚丙烯便问世了。第一代催化剂的缺点是活性和等规度还较低,还需要脱除无规产物和催化剂残渣的后处理工序。此后很长时间里,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立体定向能力。各种晶型的TiCI

5、 3都能催化烯烃聚合,但是催化活性和定向性不同,其中告TiCI 3的聚合活性和立体定向性最好。通过研磨或者热处理活化,可将其它晶型的TiCI 3转化为 告TiCI 3。2、第二代 Ziegler-Natta 催化剂具有代表性的第二代聚丙烯催化剂是Solvay催化剂,于1975年投入工业化生产。它是在第一代聚丙烯催化剂的基础上用加给电子体( lewis碱)的方法提高 PP等规度。在制备 催化剂时引入醚类等给电子体,采用适当的工艺制得包含大量ATiCI 3微晶颗粒的催化剂粒子,其比表面积由常规方法所得TiCI 330-40m2/ g提高到150m2/ g,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了 4

6、-5倍)。虽然第二代催化剂的活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催化剂中大部分钛原子仍然是非活性的,相关的聚合工艺仍需要有脱灰工艺等后处理系统。研究发现,在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加入给电子体化合物(如羧酸酯类、醚类),可将PP的等规度提高到92%94%,至此,对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研究就成为聚丙烯催化剂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3、第三代Ziegler-Natta催化剂由于 Natta 等人的深入研究,对 TiCl 3 的结构分析表明,仅占少量的钛原子位于催化剂的表面、边缘和缺陷处,可以接触到烷基铝而被活化成活性中心原子,而位于TiCl 3晶体内部的钛原子只是作为载体不能发挥活性中心原子的作用,并且TiCl 3存在于聚合

7、产物内对产物的性能是有害的。 要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最好的方法是减小催化剂微晶的尺寸或者寻找高 比表面的载体, 以增加可被利用的钛的比例由此导致了负载型催化剂的出现。 最初选用的载 体是一些无机氧化物,碳酸盐和卤化物等,但催化活性很低。直至 60 年代末 Kashiwa 等人发现了以 MgCl 2负载的 TiCl 4催化剂在聚乙烯生产中获得 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不高尚不能用于等规聚丙烯生产。迄今为止, MgCl2 仍然是 TiCl 4 负载催化剂最好的载体, TiCl 4 负载催化剂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以 MgCl 2为载体的负载催化剂上。 研究表明, 只有选择合适的给电子体

8、和催化剂制备方法才能 同时实现催化剂的高活性和高立体选择性。因为采用活化的 MgCl 2 作为载体,催化剂的活 性得到了很大改善, 而采用合适的内外给电子体提高了催化剂的立体定向性, 可以免去聚合 工艺中的脱除催化剂残渣和无规聚丙烯工艺。4、 第四代 Ziegler-Natta 催化剂在第三代高活性、高定向性 Ziegler-Natta 催化剂的基础上, Himont 公司又成功地开发 出 MgCl 4/TiCl 4/ 邻苯二甲酸酯主催化剂与 AlR 3硅烷助催化剂构成的催化体系。 该催化剂为 规整的球形微粒。控制适当的聚合条件可实现丙烯聚合的“复现效应 ”,所得聚丙烯颗粒是 催化剂颗粒的几何

9、放大,生产出直径1 5mm 的球形树脂颗粒,即著名的 Spheripol 聚丙烯工艺。 第四代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活性和高定向能力, 而且能控制粒子形态, 具有反应器颗粒 技术的特点, 有利于生产高性能的聚丙烯。 第四代催化剂标志着聚丙烯催化技术的研究和生 产趋于完善和成熟, 反映了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由注重高活性、 高定向性趋于注重产品系列 高性能化的转变,能够精确控制聚合物的结构,生产各种专用品,高附加值产品。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开发出了一批国产第四代催化剂(如北京化工研究院的 N 催化剂、 DQ 球形催化剂, 化学所的 CS 系列催化剂,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 HDC 球形催化 剂等

10、),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部分替代了进口催化剂,产生了和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5、 茂金属催化剂1952 年 Wilkinson 和 Fischer 首次合成了二茂铁,并成功地揭示了其夹心结构。在发现 了 Ziegler-Natta 催化剂后不久, Natta 和 Breslow 在 1957 年分别合成了均相茂金属催化剂用 于烯烃聚合,但催化效率太低。为了提高活性,人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向Cp2TiCl 2/AlR 2X体系中加入少量水,但结果仍不理想。 1975 年 Sinn 和 Kaminsky 向 Cp2TiMe 2/AlMe 3体系总 加入适量水可进行乙烯聚合,当 n(Al):

11、n(H 2O)=1:1 时,催化剂活性会明显加大,后来对产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少量水的引入使 AlMe 3 变成了甲基铝氧烷 (MAO ),由此揭开了烯烃聚合催化剂又一个新的篇章。1977 年他们又成功地合成了 MAO并分离出来,作为茂金属催化剂的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烯烃聚合。 1984 年 Kaminsky 和 Ewen 等人分别合成了手性的茂金属催化剂用于丙烯等规聚合。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它说明 与金属配位的手性桥联配体可以选择具有潜手性的丙烯的一个对映面进行增长反应。 以后又 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立体选择性的催化体系, 可以合成无规聚丙烯。 目前研究比较活跃 的蛀

12、牙有限定构型茂金属催化剂及桥联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有可能给聚烯烃工业带来真正的革命。 茂金属催化剂由于具有理想的单活 性中心的特点, 通过变换其配位基团可以改变活性中心的电负性和空间环境, 从而能精密控 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不仅可制得分子量分布窄和组成分布窄的聚合物, 而且这种催化剂 还有利于不同单体的共聚反应, 所使用共聚单体的范围宽、 共聚物中的共聚单体含量高, 在 主链上分布均匀, 且能实现精确控制聚合物的结构, 因而茂金属催化剂在聚合物新品种的开 发上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由于每个金属离子都足活性中心, 其催化效率非常高, 甚至可以 达到上亿倍。由于茂金属催化剂能精确控制整个

13、聚合过程, 因此可以生产具有很高立构选择性的等规 聚丙烯、间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半等规聚丙烯和立构嵌段聚丙烯。1995年Exxon公司首次把 Exxpol茂金属催化剂应用于 PP工业化生产。1997年,Exxon 公司采用在同一载体上的双茂金属催化剂,在单反应器中制备独特的等规PP均聚物和共聚物,且可能是单反应器中制得的第一类真正的双峰树脂。 双峰共聚物可以在低于 Ziegler-Natta 聚丙烯加工温度83C下制出良好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其突出的加工性能可能会将BOPP工业推向加工速度和生产经济的一个新水平。Fina公司在美国的PP装置也正在扩建,欧洲第一个商品级茂金属PP

14、 树脂已在 Targor 公司的装置上生产。我国 1993 年开始了茂金属催化剂及所 PP 的研制开发。如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对茂金 属催化剂的制备与间规聚丙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在溶液法、 淤浆法或本体法工艺中, 均取 得了合格的mPP,其rr达到了 80% -93%。科学院化学所成功地制备出第一张国产mPP薄膜,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有了新的良好开端。6、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是指以元素周期表 VIIIB 族过渡金属( Ni 、 Pd、Fe、Co)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对烯烃聚合具有高活性的新一代催化剂。由于后过渡金属具有较 强的3-H消除倾向,因而大多数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只

15、适用于烯烃二聚或齐聚,得不到高分 子量的烯烃聚合物。1995年Brookhart等发现含有大体积 a二亚胺配体的Ni (II)、Pd(ll ) 配合物对烯烃(尤其是乙烯、丙烯)聚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这一发现时继20 世纪 80年代初用二氯二茂锆和 MAO 组合制得高催化活性的烯烃聚合催化体系以来, 烯烃聚合领域 的又一大突破,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这类催化剂的特点除高活性外, 还能获得不同支化度的聚乙烯,同时能用于乙烯和极性单体的共聚发应。1998 年 Brookhart和Gibson分别报道了吡啶二亚胺(PBI )型Fe (II )和Co (II)的配合物在 MAO存在下具

16、 有催化烯烃聚合的能力。 使后过渡金属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得到重视。 非茂有机金属烯烃聚 合催化剂的研究从中心金属为前过渡金属(第IV副族)转移到后过渡金属如镍 (II)、钯(II)、铁(II)、钴(II)和钉(II)等。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在许多性能方面与茂金属催化剂相比甚至更好,并保持了茂金属催化剂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聚合物结构可控、可对聚合物进行分子剪裁等特点, 除此,还有自己突出的特点, 如催化剂比较稳定、 助催化剂用量少甚至可以不用、 亲氧性弱、 能用于极性单体与烯烃单体的共聚等。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与茂金属催化剂有相似之处, 目前尚处于开发初级阶段。 但由于 具有合成相对简单

17、、产率较高、成本较低(和茂金属催化剂相比较),已经成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又一发展热点, 与传统的 Ziegler-Natta 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一起推动世界聚丙烯工 业的发展。尽管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发展很快, 但是茂金属催化剂也存在着如成本较 高、颗粒形貌不佳、对现有装置适应性差以及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目前 mPE约占全部PE的10-15% , mPP占PP产量不到5%。茂金属催化剂主要生产高档聚烯烃 牌号。目前工业上商品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生产依然是以MgCL负载TiCl4催化剂为主的,特别是聚丙烯, 2001 年的全球产量约为 3220 万吨,其中大约 95%是通过 MgCl 2/TiCl 4催化剂生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