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438185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021年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优质教案教 案2021年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校:XXXX年级:XXXX教师: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优质教案2021年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寒食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背诵古诗。教学时数 1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1)指名读。(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二、教师点拨。(1)知诗人,解诗题。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2)明诗意,感情读。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

3、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

4、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

5、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3)悟诗情。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4)朗读全诗。三、作业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渔歌

6、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诵读。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重点、难点: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教学过程:江雪题秋江独钓图一、导入揭题1、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2、渔歌子是题目还是词牌名?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3、这首词的作者是唐朝的张志和。板书(唐)张志和,谁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作者?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1、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词?相机正音。二读:字正腔圆

7、,就是少了点味道,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美丽)指名读;(悠闲)指名读。齐读。2、有点感觉了,不过,等你理解了这首词,那时候就能真正地读出味道来了!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4、让我们把理解到的带入词中,再来读一读。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1、张志和不仅是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出示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出示3、这都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在诗人的眼里,这是

8、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桃花、流水?他又会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选择一两种景物写几句话。出示4、交流: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之夭夭,烁烁其华。补充:春天的花有那么多,为什么作者独独写了桃花呢?李白呀曾写过这样的诗:出示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师: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那不是人间啊,那是?世外桃源。原来,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流水:春来江水绿如蓝。斜风细雨: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在志南和尚的

9、笔下,则成了杨柳风,杏花雨,多美妙啊!5、西塞山前,白鹭翔飞,自由自在;桃花盛开,流水上涨;鳜鱼肥美,或风和日丽,或斜风细雨,浓妆淡抹总相宜。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板书:春意盎然 )女孩子们,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四、走进山水,贴近词人。1、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里,有这样一叶扁舟,上面坐着渔翁,这渔翁就是张志和,就是号称烟波钓徒的诗人,他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可惜他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背影,此时,他的脸上又会有什么表情呢?男孩子们,让我们把这种悠闲读出来吧。2、在这里,归是指回去,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一边是世外桃源,悠闲自在,一边是忙忙碌碌,争名夺利的世俗,他选择的是3、让我们

10、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板书:悠闲自在,向往自由)五、对比阅读,感受不同情感。1、课前,我们背诵了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2、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泛舟江湖。3、小结:同是渔父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追求,也让我们在经典里感受、成长。六、作业1、习作:改写渔歌子。2、“渔父”的形象早已在融化在唐诗宋词元曲里,已成为诗意化的形象;在外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渔父的形象,那这个形象又有何意义呢?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书。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丰碑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

11、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一、课前预习1.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查阅有关碑和碑文的资料。二、学习新课1.揭示课题,了解有关碑和碑文的知识。(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请齐读课题。(2)

1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碑”吗?你在哪里见过碑?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所立的碑各有不同:为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叫功德碑,在寺庙里所见到的碑叫庙碑,在坟墓前立的碑叫墓碑,为纪念名人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所立的碑叫纪念碑,记载较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的碑叫记事碑。这些都是有形的碑,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则是耸立在人们心里的一座无形丰碑。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3.引导质疑。(1)简介质疑方法。表层质疑: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提出疑问,并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识读问题。里层质疑思辨:对课文的层次结构、中心

13、、特色提出疑问并加以思考。深层质疑思辨: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联想质疑思辨:打开思路,将相关知识作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引导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根据老师提示的质疑方法学习质疑。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然后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问题1.“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问题2.将军听说有人冻死了,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问题3.“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

14、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强烈愿望和强大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4.引导探究。(1)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课文里比喻为革命而献身的军需处长。对照插图,认真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和穿着上,体会他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换词练习。给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中带点的词语另换一个词语,想想用哪个词语较贴切,为什么?(穿、披、裹)(2)探究问题2时安排下面3个环节。勾画描写将

15、军神态变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a.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及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b.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及动作表现了将军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因而对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礼。)感悟本文欲扬先抑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假如开始将军就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课文的中心是赞颂军需处长

16、,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将军?指导朗读,读出将军的感情变化。(3)探究问题3时安排3个环节。请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句话照应?(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理由。(a.有像军需处长那样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干部。b.有关爱战士的首长。c.有能战胜一切困难的硬骨头战士。)设计思路: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答案,体验成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三、布置作业1.学写碑文。军需处长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要在他牺牲的地方竖一座有形的丰碑,你认为碑文应该写些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优质文档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