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5428140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学校_班级_姓名_成绩_一、积累和运用(共1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腈纶(jng) 黧黑(lí) 寒噤(jìn) 出轧(zhá)B. 襁褓(bo) 卑劣(bi) 彷徨(páng) 堕落(duò)C. 指摘(zhi) 推搡(sng) 驰骋(chng) 漩涡(w)D. 棱角(jué) 虔诚(qián) 衰竭(jié) 演绎(y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懈怠 骤然 蜿蜒 漫不经心B. 拯救 绽

2、裂 晦暗 川流不息C. 奠定 绚丽 枷锁 厉厉在目D. 砾石 告诫 霎时 不可估量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令人惊叹。A. 巧夺天工具体而微引人入胜B. 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C. 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D. 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4.依次填入模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_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

3、的精神,就是说,_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A. 不论 而且 也 不但B. 不但 而且 也 不论C. 不但 也 不论 而且D. 不论 也 不但 而且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是动词的一项是( )A. 我们需要一种B. 风险投资的C. 基金来D. 支持创业者。6. 下面四个都是病句,其中只有一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请选出来( )A.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B. 欢乐的歌曲响彻了大江南北。C. 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D. 连绵不断的小雨似瓢泼一般倾泻而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

4、一项是(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B. 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D. 请循其本(追溯)。8.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项是( )A. 故外户而不闭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 执策而临之二、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默写9.根据提示默写。_,_!_。呜呼!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0.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5、词的上片写了时间和地点。B. 词上片写梅花处境悲凉的生存的状况,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C.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D. 这首词运用了烘托、托物言志的方法。11. 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注】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壹:的确,确实。舅:丈夫的父亲。苛:苛刻,暴虐。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识(zhi):同“志”,记住。12. 下列对两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世上没有千里马是因为没有伯乐,表达了对春秋时期相马高手伯乐的怀念之情。

7、B. 【甲】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C. 【乙】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D. 【乙】运用了对话描写。1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苛政猛于虎也!三、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壶口瀑布梁衡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

8、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

9、,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

10、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

11、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

12、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4. 下面对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交待壶口的位置,开篇即扣题;“我曾两次到过那里”总领下文。B. 第段引用临出发有人告诫的话,第引当地人的话,是对雨季壶口的侧面描写,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C. 第一次去壶口是略写,第二次去壶口是详写。D. 本文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

13、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的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15. 从内容、写法、效果、情感等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16. 结合内容,从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赏析选文写法。(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周国平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14、。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

15、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

16、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摘自中国教育报)1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B. 作者完全坚决否定了从网络语文学习

17、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1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9.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0. 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爱有多坚硬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

18、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

19、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

20、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_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5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

21、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2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第段按时间顺序记叙,是略写。B. 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父亲在工作时的艰难和天热所带来的不适与痛苦。C. 第段中“长大”的意思是指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D. “他”长大的原因是:他亲自体验生

22、活的艰难,挣钱的不易,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更反思了自己的缺点,有感于怀,“他”一下子长大了。22. 把表现文中“他”心理变化的动作写出来。23. 请结合本文,举一例简要分析“前后照应”作用。24. 第段画线句中的“液体”一词换为“汗水”好不好? 为什么? 四、写作(47分)25.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答案与解析一、积累和运用(共1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腈纶(jng) 黧黑(lí) 寒噤(jìn) 出轧(zhá)B. 襁褓(bo) 卑劣(bi) 彷徨(páng) 堕

23、落(duò)C. 指摘(zhi) 推搡(sng) 驰骋(chng) 漩涡(w)D. 棱角(jué) 虔诚(qián) 衰竭(jié) 演绎(yì)【答案】D【解析】【详解】D棱角jio 故选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懈怠 骤然 蜿蜒 漫不经心B. 拯救 绽裂 晦暗 川流不息C. 奠定 绚丽 枷锁 厉厉在目D. 砾石 告诫 霎时 不可估量【答案】C【解析】【详解】C厉厉目历历在目 故选C。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的雕

24、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令人惊叹。A. 巧夺天工具体而微引人入胜B. 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C. 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D. 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辨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

25、等。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雕塑作品”巧夺天工;“简练粗放”的反义词应该是“精雕细刻”;形容人物用“惟妙惟肖”。4.依次填入模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_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_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A. 不论 而且 也 不但B. 不但 而且 也 不论C. 不但 也 不论 而且D. 不论 也 不但 而且【答案】B【解析】【详解】B“研究学术不可缺少”“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两句之间是应

26、递进关系,强调后者,所以应填“不但而且也”;根据后边的“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可知,最后一个空填“不论”。故选B。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是动词的一项是( )A. 我们需要一种B. 风险投资的C. 基金来D. 支持创业者。【答案】D【解析】【详解】A人称代词;B名词;C名词;D动词;故选D。6. 下面四个都是病句,其中只有一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请选出来( )A.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B. 欢乐的歌曲响彻了大江南北。C. 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D. 连绵不断的小雨似瓢泼一般倾泻而下。【答案】A【解析】【详解】A.缺少宾语,句末加上“的物质”;B.搭配不当,

27、“歌曲”改成“歌声”;C.搭配不当,删去“慈祥的面容”;D.前后矛盾,“小雨”改成“大雨”;故选A。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B. 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D. 请循其本(追溯)。【答案】A【解析】【详解】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奋,这里是用力鼓动翅膀)。故选A。8.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项是( )A. 故外户而不闭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 执策而临之【答案】C【解析】【详解】A表示修饰;B表示修饰;C表示转折;D表示修饰;故选C。二、古诗文

28、阅读(共14分)(一)默写9.根据提示默写。_,_!_。呜呼!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答案】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风雨不动安如山 (4).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解析】【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识记。作答时,要做到内容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庇、俱、兀。(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0.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写了时间和地

29、点。B. 词的上片写梅花处境悲凉的生存的状况,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C.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D. 这首词运用了烘托、托物言志的方法。11. 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0. C 11. 这首词通过对黄昏驿外梅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孤高傲世的情怀。【解析】【1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这首词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故选C。【1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表现了

30、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孤高傲世的情怀。(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

31、:“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注】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壹:的确,确实。舅:丈夫的父亲。苛:苛刻,暴虐。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识(zhi):同“志”,记住。12. 下列对两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世上没有千里马是因为没有伯乐,表达了对春秋时期相马高手伯乐的怀念之情。B. 【甲】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C. 【乙】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D. 【乙】运用了对话描写。13. 将下面

32、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苛政猛于虎也!【答案】12. A 13. 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解析】【12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A甲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故选A。【13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而,表示转折。通,通晓。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于,比。【点睛】甲文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33、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乙文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34、。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可怕!”三、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壶口瀑布梁衡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

35、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

36、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37、。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38、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

39、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4. 下面对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交待壶口的位置,开篇即扣题;“我曾两次到过那里”总领下文。B. 第段引用临出发有人告诫的话,第引当地人的话,是对雨季壶口的侧面描写,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C. 第一次去壶口是略写,第二次

40、去壶口是详写。D. 本文由小小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的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15. 从内容、写法、效果、情感等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16. 结合内容,从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赏析选文写法。【答案】14. B 15. 句子描写了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景象,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表达出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 16. (1)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第四段写河向龙槽冲去。(2)比喻、排比等修辞

41、方法:比喻(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排比(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3)运了侧面描写:引告诫人和当地人的话。(4)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写引起全文,第二、三段的首句是分别引领对雨季和枯水季的描写。【解析】【14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第段引用临出发有人告诫的话,是对雨季壶口的侧面描写;第引当地人的话,是对枯水季节壶口的侧面描写。这两处不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故选B。【15题详解】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注意题干要

42、求,从内容、写法、效果、情感等方面赏析。根据语境中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可知,这句话在内容上主要描写了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景象;从“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表达效果上看,“交响乐”“写意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从情感上看,表达了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16题详解】这道题考查赏析文章写法的能力。赏析的角度主要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文章结构,观察景物的角度等。表达方式上:选文综合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叙述如“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描写如“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

43、青色的背景中”;议论如“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修辞上:选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比喻如“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排比“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选文以正面描写为主,第二段引用告诫人的话,第三段当地人的话,属于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结构上:选文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写引起全文,从“第一次是雨季”和“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可以看出,正文部分分别从雨季和枯水季对壶口瀑布进行了描写。(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44、,完成下面小题。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周国平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

45、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

46、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

47、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摘自中国教育报)1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B. 作者完全坚决否定了从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1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9.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0. 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

48、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答案】17. B 18.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19.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全“文化母乳”,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思考、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20. 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

49、助手段。(要点:从基础、修养两方面谈书的好处;从打字的好处、结论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B.从第四段内容来看,作者对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既有肯定,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并非全盘否定,故选B。【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文章的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但也有的议论文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概括。结合本文论述的内容来看,标题“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即为本文的中心论点,也可以用第一段尼采的话来作答: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19题详解】本题考

50、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结合句子内容,可以看出句子将“母语”比作“文化母乳”,运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证了母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20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即可,但要注意观点不要过于极端化。从“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可以看出,书写即既是我们思考、表达和交流的基础,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因

51、此,我们要重视汉字书写。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我们可以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爱有多坚硬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

52、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

53、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54、。_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5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

55、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2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第段按时间顺序记叙,是略写。B. 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父亲在工作时的艰难和天热所带来的不适与痛苦。C. 第段中“长大”的意思是指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D. “他”长大的原因是:他亲自体验生活的艰难,挣钱的不易,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更反思了自己的缺点,有感于怀,“他”一下子长大了。22. 把表现文中“他”心理变化的动作写出来。23. 请结合本文,举一例简要分析“前后照应”的作用。24. 第段画线句中的“液体”一词换为“汗水”好不好? 为什么? 【

56、答案】21. C 22. 磨磨蹭蹭地跟,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他有点不知所措,他喉头发涩,他辗转难眠,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写4个即可) 23. 前后照应在本文有多处运用。最主要的是文章第段写父亲对“他”的严厉管教,在第段用“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贯通;然后又在结尾用“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照应,既呼应了文章的题目,又增强文章的严谨性,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答出两处即可) 24. 不好。这个“液体”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泪水,汗水是天热所致,泪水是因感动所致;换成了“汗水”则表达不出“他”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解析】【21题详

57、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C第段中“长大”指的是他被父亲感动,思想上成熟了。故选C。【22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表现“他”心理变化的动作筛选出来。比如文章前半部分表现“他”抵触心理的动作:“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再如文章后半部分,他被父亲感动的动作:“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等。注意提炼关键词句。【23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前后照应的理解。前后照应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前有叙述,后有呼应。先从文

58、中找出例句,再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比如第二段写父亲对“他”小时候的教育“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与之照应的是第六段的父亲的反思“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表现了父亲对“他”深深的爱;再如文章结尾“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照应了题目“父爱有多坚硬”,深化了文章主题。【24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从“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

59、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气比较热;从“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可以看出,父亲对“他”的关爱。因此,这里的“液体”可能是天热所出的汗水,也可能是被父亲感动所流出的泪水。如果换成“汗水”就表达不出“他”内心的震撼与感动,与文章主题不符。四、写作(47分)25.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答案】范文:陪伴站在河边,任由凉风将泪水带走。闭上眼,照片上那位楚楚动人的美人的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芊芊细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遍遍的闪现。心中是那样揪心的疼痛啊!记得小学时,我曾是她的骄傲,我本想让我成为她可以一直骄傲的理由,可是我却一次又

60、一次的失望。于是,我变成了她发愁的心病。还像以前一样,我坐上了回家的车。可是心中确实难言的歉意。我望着车外飞逝的景物,离家越来越近了。推开家门,饭桌上依然是那准备好的饭菜,我的手颤抖着始终无法端起饭碗,仿佛重似千斤。她走出来说了一句:“孩子,先吃饭吧!有事吃完以后再说啊!”本是一句关爱的话语,可听得我却心疼的像针扎一样。我再忍不住了,跑向了河边。不知过了多久,当我浑浑噩噩打算往回走时,发现那位早已两鬓发白眼睛满是辛酸。手也粗糙的如砂纸般的“美人”正在向我招手,我不知道她追我出去的样子,不知道她在身后陪伴我时的愁容。于是我俩走回家中,第二天我又踏上了回校的路上,那是我暗暗发誓,我会在别的方面成为

61、他的骄傲。从此我的体育便在学校里出类拔萃,于是我再次成为她的骄傲,我那会一张体育的奖状是,她都会陪我一起高兴。从一头乌黑的秀发到夹带着根根银丝,一双纤纤细手到粗糙的如砂纸一般,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到丝丝波浪。难道这位女人现在不美丽吗?不,这是一位伟大的女人,一位可比天下任何美丽的女人。妈妈,谢谢您一直陪伴我。【解析】【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要明确“陪伴”的含义:陪同作伴。“陪伴”是一种相互的行为,既可以通过叙事写人,也可以通过叙事凸显感情。“陪伴”是一种真情的付出,也是爱的责任,更是彼此间的温暖行动。那么,谁陪伴谁呢?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讴歌父母师友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写你熟悉的名人,表现名人对自己的影响和引领;可以陪伴自己的当然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爱书的同学可以写书籍陪伴自己走过的岁月;爱下棋的同学可以写象棋陪伴自己的左右,并获得许多人生的启示等;还可以还可以把前两种立意结起来,把父母师友之爱寄寓在某个事体事物之上,让它“陪伴”自己的成长。如写自己珍爱的一只闹钟一直陪伴自己,因为那是一次自己迟到后,父亲送给自己的。如果变换视角,将他人陪伴“我”的平凡立意,改为“我”去陪伴他人,如写爷爷老了,而我在外上学,陪爷爷的时间越来越少,内心有一种内疚之感。这样的立意会更新颖。注意以细节感人,以真情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