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530298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活动一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活动一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活动一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活动一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一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活动一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选择了古今中外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本课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营造氛围,通过提问、比较、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入欣赏的情境,通过欣赏过程的不断递进,学到欣赏的方法,并深刻认识“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主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2.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劳动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片头并配音乐出示课题出示油画作品钢水 汗水(广廷渤)与现实照片进行比较出示油画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现代 杜键出示油画作品粮食前苏联 雅布隆斯卡娅 出示油画作品伏尔加河纤夫俄罗斯 列宾出示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李焕民出示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宋代 张择端出示中国画捣练图唐代 张萱出示油画作品拾穗法国 米勒出示弋射收获图东汉画像砖出示六幅作品出示问题播放的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劳动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你如何看待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各种需求,劳动是人类生活的重

3、要组成部分,艺术则是人类对生活的模拟与表现。从古至今,大量的艺术作品都以劳动为题材,反映了艺术家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记录了劳动者的艰辛、欢乐和坚强。劳动是画家笔下的生命赞歌,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什么不同?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通过选择、加工、并加上艺术家的联想和创造,表达艺术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从而创作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钢水 汗水使人们联想到那优质的钢水是用汗水换来的,让我们感到了这汗水就像珍珠一般的晶莹,它流在工人们的脸上,更显出了他们的刚毅性格和拼搏精神;它流在工人们的胸前和背上

4、,更增加了他们的健美和力量感;它浸透在工作服里,那湿而复干、干而复湿所留下的无数道汗迹,正记录着他们年复一年忘我劳动的高贵品格。在他们看似木然的表情中,蕴藏着巨大的内在力量。 一、观赏与描述首先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

5、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船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你对这件作品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劳动情节?在这幅4米长的画幅中,画家以其饱满的热情,娴熟的技巧,描绘了集体农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堆积如山的黄金麦粒,夏日明亮的阳光,妇女们有节奏的动作,兴奋的笑脸,和那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服饰,共同交织成欢乐的旋律,演绎着劳动的赞歌。作品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反映了千百万经过战争洗礼的苏联人民战后新的生活,从内容到形式,具有史诗般的特点。你对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列宾(18441930年)是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两度到伏尔加

6、河沿岸长时间观察纤夫们生活,画了大量的速写。宽广的伏尔加河上,酷暑中午的闷热笼罩着一切。纤夫们拉着平底载重的运货船,沿着河床缓慢地向着望不到尽头的路行进。这些被烈日晒黑了的俄罗斯男人,有强壮的,有体弱的,有年老的,有年轻的。他们虽然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社会出身和不同年龄,但残酷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一条陈旧的缆绳把他们连在一起。列宾笔下的纤夫们虽然经历了沙皇统治下深重的苦难,却依然具坚强的毅力。画家以象征着丰收的金黄为主调,与其作对比的黑、白、红三色突出了欢乐自信的藏族妇女。画面线条饱满有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藏族人民喜迎和平解放后第一个丰收年的心情。二、分析与研究观察画面中环境和人物细节(

7、如工具、动作、服饰等)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活背景吗?张择端,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此图一般认为是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开卷处画汴京近郊,中段写汴河,后段写市区街道。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全图以“散点透视”来摄取所需景象。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不惟衣着不同,神情气质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后,回味无穷,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风俗作品。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

8、,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广阔性和多样性,是12世纪北宋时期中国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社会安定、市场繁荣、经济活动频繁、人员职业多样等。对两件作品进行比较,观察画面中环境和作品中人

9、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你了解这两件作品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吗? 捣练图给人以优雅平和、富有劳动节奏美感,后者是三个贫穷妇女在麦地里向前弯腰拾穗的情形,看了不禁让人产生同情。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的作品,从画家张萱擅长仕女画来看,此画是以欣赏妇女劳动之美展现捣练过程为目的的风俗画。 而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当时法国正处在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居住于农村,亲身参加田间劳动,深知农民的贫穷与艰辛,他是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来画拾穗。 所以两幅不同国度、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分别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仔细观察作品,你能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是什么生活背景?东汉时期的弋射

10、收获画像砖让我们知道东汉时,农耕和射猎仍是较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砖石结构的墓室,多在四川省的东汉墓中发现。画面分上下两个场景,上部弋射图,右为莲池,池内浮着莲叶,莲蓬结实饱满,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部为收获图,一人挑担提篮,三人俯身割草,整个画面,简洁分明,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不同的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作者没有注意到透视空间造型中的重要性,但是通过留白,使同样大小的收获者与弋射者拉开了空间距离,同时使画面有了纵深感。人物形象概括,姿态优美,其间人物顾盼呼应,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和谐感。三、小组

11、合作,思考与讨论每组任意选择一幅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1.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2.你能不能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的主题?如果是你,将如何表现?四、对劳动的认识1.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认识?2你对“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有什么体会和看法?名人格言: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总结: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同学们观察根据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比较、分析、区别

12、。用语言口头描述欣赏作品口头描述欣赏作品,口头描述你对作品的感受。欣赏作品谈感受。仔细观察作品,根据问题回答。对两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谈谈对作品的感受。谈谈自己的认识每组选一位代表用语言叙述。针对问题谈谈对劳动的认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对作品的观赏进行口头描述。通过对作品的观赏,谈谈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在观察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品的社会背景。检验对本课前面所讲知识的把握,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采用欣赏、讲授、问答和讨论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再到分析和研

13、究,让学生自己谈出对美术作品的初步感受和对劳动的理解,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2.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创作思想。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口述或图像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屏幕展示表现以劳动为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劳动艺术家为什么都选择“劳动”为创作素材?你如何看待劳动?二、让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通过观赏,思考问题,用语言口头

14、描述。1.展示美术作品,学生观察。2.根据问题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谈谈你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你对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说说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和精神状况如何?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总结归纳,主要针对美术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粮食、伏尔加河纤夫、初踏黄金路。三、分析与研究1.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解答,选一代表对作品进行语言口述表达,教师补充、归纳。2.问题在观赏美术作品时,当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细节?有哪些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如:欢乐、劳累、热闹、高昂、压抑等)你对这些美术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

15、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揣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的主题?3.教师总结归纳。主要针对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捣练图、拾穗、弋射收获图。四、总结劳动创造了世界,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从古至今,大量的艺术作品都以劳动者为题材,反映了艺术家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以及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记录了劳动者的艰辛、欢乐与坚强。五、创作练习以劳动为题材自己创作一幅画,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受和认识。课件说明:1.三分钟作品欣赏配有音乐,点击一下出画面,自动播放到弋射收获画像砖为止。如果不看完再点一下直接进入到弋射收获画像砖,再点进入下一个画面。2.到小组合作处,会同时出现六幅作品的画面,点击其中一幅作品可以放大,再点击画面又回到六幅作品的画面,如要往下运行,点空白处,就可到下一个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