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改革史复习资料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45285064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选修改革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选修改革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选修改革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选修改革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改革史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总结性复习一、本模块的课程结构中国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外国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二、本模块的学习说明1、学习目标2、对改革概念的认识3、理解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方式不同目的不同对生产力的破坏不同三、本模块内容解读与分析第一单元: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

2、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第一单元:梭伦改革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制定了遗嘱法,规定土地的最高占有额。建立四百人会议,国家权利由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组成,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发展农业,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改革币制,改革社会习俗。进行新的社会等级划分.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特点: 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 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

3、影响。 奠定基础: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 社会基础;使下层平民得以参与国家政治 制度保证 “中庸”精神 价值基础 4与必修一和必修三的内容的联系地理环境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特点人文主义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主要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鲁国“初税亩”;(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时代特征表现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政治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军事上,春秋时期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

4、以兼并为主,各诸侯国都争相增强国力;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时代特征表现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政治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军事上,春秋时期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以兼并为主,各诸侯国都争相增强国力;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经济、政治、文化落后(2)、具有改革的条件:集权;旧贵族力量相对弱小;法家思想受欢迎等(3

5、)、面临机遇:晋国分裂;人才流动(4)、秦孝公继位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从而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做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改革社会习俗。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积极方面: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的制度,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

6、流;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坚持改革,不屈服于旧势力。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积极方面: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的制度,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坚持改革,不屈服于旧势力。5与必修教材的联系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法家思想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改革迫在眉睫和改

7、革条件的具备(1)改革迫在眉睫 北魏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制度建设不够完善。(2)改革条件的具备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从而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创造了相对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冯太后和孝文帝注重汉文化。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创立新的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促进了北方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强了民族融合;为以后结束国家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与必修教材的联系佛教盛行,儒学地位受到挑战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冗兵、冗

8、官、冗费的形成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3)、庆历新政失败,矛盾加深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市易法、均输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 (2)强兵之法:精简军队、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是用3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作用性质:地主阶级针对危机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积极性:增加收入,加强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局限性:改革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不可能改变封建社会固有矛盾,也就不可能解决社会问题,其结果失败

9、了。4、与必修教材的联系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宋朝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的欧洲社会状况,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宗教:天主教统治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统治地位表现:(1)经济(土地,什一税,赎罪券)(2)政治(控制王权,干涉各国)(3)思想(垄断教育,钳制思想)(4)生活(教会子民,生死控制) 经济:天主教阻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思想: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人们思想要求打破宗教束缚。 政治:民族主义兴起和民族国家形成。天主教会地位受到挑战:资产阶级,新贵族,部分封建主2,宗教改革的目的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教会。 3、知道

10、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因信称义(2)圣经唯一并译为德文(3)简化圣礼 (4)世俗权力高于教权资产阶级和人民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一次社会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 4、改革的扩展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1)信仰得救,圣经权威简化圣礼(与路德同)(2)主张先定论(激进) 英国享利八世宗教改革:至尊法案(英王最高,保留天主教制度)无杰出宗教大师,无突出宗教理论,王权领导自上而下改革,保留天主教残余 5、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宗教发展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发展有利于欧洲走向近代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条件6、与

11、必修教材的联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发展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1)埃及地方封建势力马木路克的暴政也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英国、法国对埃及的争夺 (3)奥斯曼帝国驻埃及军官穆罕默德阿里夺取了政权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农业、工业。政治体制:确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军事方面: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文化建设:开放政策,提倡学习西方文化;整理本国文化遗产3、认识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封建性质的改革统一了全国培养和造就了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建立起强

12、大的军队为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工农业生产获得飞速发展穷兵黩武赢得了实际上的独立扩张把埃及人民推入了苦难的深渊。4、与必修教材的联系 殖民扩张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在农奴制下俄国的农民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不断发动起义,阶级矛盾尖锐;俄国的工业发展艰难,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俄国国内新思潮出现;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得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激化了国内的矛盾。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废除人身的控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通过赎买的形式得到一块份地;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规定加

13、强对村社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的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3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沙皇领导下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的专制独裁统治,挽救统治危机。 4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改革使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与必修教材的联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启蒙运动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1、明治维新的背景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14、,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幕府的腐朽的统治导致了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西方列强纷纷加强了对日本的侵略,加剧了日本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改革扫除了障碍。2、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尊王攘夷运动倒幕运动兴起戊辰战争全面改革3、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4、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目标 近代化目标:引导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民族独立目标:摆脱民族危机。根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5、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日本经

15、济的发展,促进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使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成为日本发展的转折点;但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也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侵略,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了灾难。6、把握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7、日本近化化道路的独特特点后发优势全面改革政府主导教育强国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战争崛起8、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教训 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而走上歧途,给日本现代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失误9、与必修教材的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中日战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九单元: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1)国际形势(2)、国内民族危

16、机空前激化(3)、清政府的统治危机(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2、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准备活动(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维新政团的组建(3)维新领导核心的形成和施政纲领的提出3、了解变法形势的高涨(1)、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3)、光绪帝的支持(4)、部分官员赞同变法第九单元: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1)国际形势(2)、国内民族危机空前激化(3)、清政府的统治危机(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2、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准备活动(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维新政团的组建(3)维新领导核心的形成和施政纲领的提出3、了

17、解变法形势的高涨(1)、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3)、光绪帝的支持(4)、部分官员赞同变法4、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百日维新内容分析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取消旗人供养特权。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教育方面:办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设铁路、矿务、医科等专门学堂;设书局、报馆,废八股。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军事方面:精练陆海军,使用洋枪。裁撤旧式军队。有利增强国防力量5、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7、探讨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比较探究中日改革成败原因:项目明

18、治维新(19中) 成功戊戌变法(19末) 失败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强大 掌握了政权、武装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有利的国际环境)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比中探究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同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历史背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面临双重革命任务。美国培里叩关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使日本面临民族和民主革命双重任务。宗旨目的

19、走日本式道路,通过改良手段,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在推翻幕府的统治后,维护天皇的统治进行资本主义改革。领导阶级维新派都是出生在封建家庭,但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维新三杰”等领导人大都是出生幕府时代,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列强态度英、日两国对维新运动有试探性的支持和帮助。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倒幕派有扶植和援助。 异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领导能力维新派都自幼成长在书斋。参加社会实践少,改革的依据来源与书本,能力较差。维新派大都参加了倒幕派,斗争经验丰富,能力较强。推进方法操之过急,急功冒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分步实施。斗争策略依靠皇帝,疏远群众,缺乏与其他阶

20、级的联系。利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决心和力量(中下级武士) 改革阻力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封建专制体制,旧势力阻力大相对独立的“幕藩体制”相对独立,经过倒幕运动。国际背景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对中国的争夺白热化 ,在华控制力及与清政府勾结是空前的。五六十年代各国忙于自己的战事(美法俄英),疏于远东控制,环境对日极其有利,还有科技机遇。7、探讨戊戌变法的伟大历史意义(1)政治改革运动(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在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承上启下。 是继洋务运动后对近代化的继续深入发展阶段。(1)启动政治近代化: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2)推动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深入推动思想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倡西学,主张民权,抨击封建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4)大大推动教育近代化: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近代高等教育开始形成 。(5)推动军事近代化:变法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8、与必修教材联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启蒙运动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