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记忆知识要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5209464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地理记忆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地理记忆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地理记忆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记忆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记忆知识要点(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一地理记忆知识要点(部分)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1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 2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人类目前探索并准备移民的是火星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3 总星系: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不是全部的宇宙,其中心是观测者。 4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普通的行星,特点与其它行星比较并不特殊 地球是特殊的行星,因为目前的宇宙中只发现其有生命 5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1)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 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3) 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2、) (4) 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5) 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 太阳辐射是电磁波 2 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3 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 4 人类利用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水器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5 太阳大气层分为三层:光球、色球、日冕 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黑子(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色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 (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3)对地球磁场影

3、响,产生“磁暴”现象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 开发宇宙 (1) 空间资源:卫星通讯、太空实验等(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2) 太阳能资源(太空利用) (3) 矿产资源(月岩中有 ) 2 保护宇宙环境:对太空垃圾的措施(推到其他轨道、带回地球)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 地球的自转 (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俯视顺时针)(画南、北极地俯视图,赤道侧视图、其他角度的) 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 (4)

4、 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度纬线是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 2 地球的公转 (1)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2) 近日点1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快 远日点7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慢 (3)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 (4)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23度26分) 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4 太阳直射点:唯一在地球上太

5、阳光与成90度平角的光线在地面上的交点 5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最北北回归线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 最南南回归线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 在赤道上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 公转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15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1 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2 太阳照亮的一半地球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地球夜半球 3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太阳高度是0度 从立体几何学来说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方时 1 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画经度示意图:东经度、西经度、东西经度0度经线和180度附近) 2 区时划分的国际标准:0时区

6、、东西十二区、东八区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沿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一定是90度) 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

7、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5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找到直射点的位置是关键) 夏 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一年中有两个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全球各地区只有一个,就是在当地的冬至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8、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小结: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6 四季的划分 中国传统上的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 主要适用于我国的黄河流域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四季的划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为起点 北温带实际上使用的四季划分与气候相结合: 春季:3、4、5月

9、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7 五带的划分 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名称: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北温带、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 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 低层大气组成:主要是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2 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氮和氧(合占空气体积的99%),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能大量吸

10、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少量穿透大气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又起到杀菌治病作用。 水汽和固体杂质(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4 大气的垂直分布 依据: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 (一) 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对流层的热源是地面 (2)对流运动显著。原因:上部冷下部热 对流层厚度: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

11、2千米 高纬度地区8-9千米 (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三圈环流图上,三圈的高度不同)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上升,气温降低,冷却成云致雨) (二)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度 特点:(1)气温的垂直分布,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原因:平流层的热量来源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臭氧层在22-27千米高度。 (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原因:上部热下部冷 与人类的关系:臭氧层是天色屏障,大气平稳,利于高空飞行。 (三)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的高度,此处气压是0 80-500千米的高度,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2、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光谱:人眼可见的可见光区(0。4-0。76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被大气削弱的最少,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紫外线区,主要被臭氧吸收 红外线区,主要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1)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这也叫选择性。 (2) 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举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3) 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注意,还有一部分是可以到达地面的) 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13、交通信号灯中红色的不易被散射,远处看得见。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越大,被削弱的就越少。(同时记住,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的辐射就越强,因此,夏季,北半球虽然离太阳较远,但是,太阳高度大,白天长,气温就高) 3 地面是大气对流层直接的热源(地面的长波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举例:夜晚天空有云,气温较高 5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保温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气温提高到15度,形成了人

14、类适宜生存的环境。 6 全球热量平衡:整个地球的多年平均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起一系列的生态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 23 大气的运动 1 大气运动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 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3 大气的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由冷热不均造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由同一平面上的气压差异造成 4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的,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同一平面上,地面上冷的地方是高气压,热的地方是低气压,对应的在地面的上空,在上空的同一平面上,冷的地面的上空因空气下沉到地面,上空的密度变小,形 成上空的

15、低压,热的地面的上空,因地面空气上升,形成上空的高气压(再次说明,天上与天上的同一平面比,地面与地面的同一平面比) 注意记住:同一平面上,密度大气压高,密度小,气压低 举例:城市风热岛效应 5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向流向低压区的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如果大气在同一平面上的密度是均匀的,没有气压梯度,空气就不流动,也就是 没有风)这个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矢量),这个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速就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速就 小。 6 风向与受力的关系:

16、(1) 受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2) 受两个力:加上一个地转偏向力,风力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注意南北半球的偏力不同) (3) 受三个力:再加上地面摩擦力,摩风向等压线有一个交角(锐角) 注意:高空的大气只受到两个作用 友情提示:你会根据等压线画出风向吗?(气旋与反气旋图)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在规律的大气运动。(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 低纬度环流:(以下所说的气压带与风带都是指近地面的名称) (1) 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17、 (2) 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3) 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由北风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3 中纬度环流: (1) 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2) 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

18、性 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4 高纬环流: (1) 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2)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极地,地转偏向力较大),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为了区别于信风带,极地的风带就叫极地东风带。 小结: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学会画图) 5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 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2) 移

19、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注意:课本上的示意图,看太阳的位置,判断是二分二至日并能知道气压带和风带向南、北的哪个方向移动了。这会与地中海气候联系起来考。 6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从全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除南极洲附近以外(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原因是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近地面的气压带都被切成一块一块的,是块状而非带状。 (2)以亚洲-太平洋地区为例 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压带,使副高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20、 冬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来的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 7 大气活动中心,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8 季风环流 (1) 定义: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部分,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季风(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3) 形成季风的原因: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举例:海陆势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21、东亚的冬、夏季风和南亚的冬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南亚的夏季风(西南季风),其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形成西南风。 (4) 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的地区: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比世界其他地区都显著。 (5) 东亚季风:(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夏季风:来自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多雨 (6) 南亚季风:(热带季风) 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风(北印度海水逆时针流动) 夏季风:来自南半球的西南风(北印

22、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 9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梅雨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小结: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

23、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

24、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 气候要素

25、:气温、降水(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用这两个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 2 气候形成因子(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原因) (1) 太阳辐射最基本的原因,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差异 (2) 下垫面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平原和山地气候的差异) 举例:海洋性气候的年较差较小,山地气候比附近的平原地区年较差较小 (3)大气环流双重性质,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举例:亚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纬度位置相当,但是大气环流不同,气候特征不同。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中排放热

26、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小结:气候的基本特征是上述气候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 2 气候类型(记住气温和降水特征:各月均温变化、年变化,各月降水的变化和年变化) 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20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1)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2)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3)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东北风,为干季,夏季刮西南季风,为雨季6-9月) (4) 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类型的位置在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之间,受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多

27、雨,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少雨,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夏季最热月均温在2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1)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西风移来时,西风从海洋来,温和多雨,夏季副高移来时,副高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2)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以外的地方,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大,叫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夏

28、季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1)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2)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其冬季比亚热带气候要低) (3)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极地气候:全年均温在0以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由于蒸发更少,是湿润地区 3 气候的变化:二十多亿年以来,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不一,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27 气

29、候资源 1 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的资源,利用太阳辐射、热量、降水、风 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2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气候资源与农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广泛采用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等农业措施,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都是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2) 气候资源与建筑: 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道与子午线(经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居住区在盛行风的上风方向,有大气污染的大局在盛行风的下风方向;在季风

30、区,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效外;风向变化大的地区,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成最小风频的上风方向(这种风刮的次数最少) (3) 气候资源与交通: 公路、铁路的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都考虑到当地的暴雨强度。 航空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潮湿低洼处易出现雾,城市、工业区易出现烟幕,因此机场宜设在距离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4)气候资源与交通: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冬季的冰雕艺术 28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 主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

31、寒潮等 2 台风:(1)中国受台风影响的时期,夏秋季节,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 (2)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在的海域不同名称各异,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3)台风的源地: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很低),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的在旋涡。 (4)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5) 台风灾害: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6) 加强台风

32、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主要手段是气象卫星 3 暴雨洪涝 (1) 在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2) 形成暴雨的主要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3) 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4)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 (5) 防洪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洪水预报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4 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等。 (1) 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最为广

33、泛的气象灾害 (2) 防御干旱的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发展节水农业 5 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侵入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冷锋天气) (1)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2) 在我国的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冬季的作物一般耐冻) (3) 目前,对寒潮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减少损失。 第三单元 海洋环境 31 海水温度和盐度 1 海洋水水量占全球总水量的96。53% 2 海洋不仅是地球的库,还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 地球表面是大

34、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而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因此可以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也是水源) 4 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5 海水运动是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 6 目前,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7 海水温度 (1) 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热量 (2) 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3) 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 从北半球图上看,赤道至30N之间是收入大于支出,30N附近收支平衡,从30N至极地是支出大于收入。 同一海区:夏季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支

35、出大于收入 (4)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注意:此规律在图上的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据此可判断南、北半球 同一海区夏季高于冬季 同纬度地区(一定要注意些前题)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5)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规律:从海洋表面至1000米深,水温迅速下降,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经常保持低温状态。 注意:据不同地点的水温垂直分布图,从表面温度可以判断各点间的纬度高低。 8 海水的盐度: (1)氯化纳(咸)、氯化镁(苦) (2)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最高海区在:红海,原因位于副热带,是热带沙漠气候,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陆地上几乎无径流注入;最低海区在:波罗的海,原

36、因是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陆地上有大量径注入,稀释作用明显。 (3)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 在外海或大洋: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在近岸地区:主要是河川径流(亚马孙河口盐度很低,中国长江口夏季盐度低于冬季) 在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寒流流经地区盐度低。 (4)盐度分布规律:主要受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的影响 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逐渐递减 注意:盐度的两个高峰值在副热带,据此也可判断海区是在哪个半球32 海水运动 1 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2 波浪:风浪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 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毁坏沿海建

37、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一定要记住) (今 年印度洋海啸海底地震的震中在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西北,陆地上离其最近的地方叫“班达亚齐”,此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 带雨林气候,南亚的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泰国等地是热带季风气候,马尔代夫是著名的由珊瑚岛组成的群岛国家,这些国家热带风光旅游业十分发达,是较高纬度 的如北欧、北美国家在严寒的圣诞假期中理想的休闲胜地。(同学们把初中地理书中的东南亚和南亚的知识期末时要复习一下)。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注意:月球的引力影响大于太阳 一天中通常观测到海水的两次涨落(白天涨落叫潮、夜晚的涨落叫汐) 钱

38、塘大潮:杭州湾为三角形河口,夏秋季节夏季风加剧了潮势(阴历八月十八) 3 洋流(海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暖流和寒流指相对温度的高低) (1) 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2) 洋流的形成:主要动力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风海流) (3) 洋流的分类:按形成原因 风海流:盛行风吹拂形成。是最主要的洋流形式 举例:信风带里的北、南赤道暖流 西风带里的西风漂流,在北半球被陆地分开分别叫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在南半球则环绕南极洲一圈,连接三大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还有最经常考到的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东北风吹逆时针流动,夏

39、季西南风吹顺时针流动。 密度流:因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引起海水流动。 举例: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经直布罗陀海峡形成著名的密度流 表层海水:大西洋(密度小)流入地中海(密度大,原因是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流入) 底层海水: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注意:在世界盐度最高的红海与印度洋之间的曼德海峡也有密度流。 补偿流: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的。 举例:水平补偿流太平洋里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日本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秘鲁寒流(记住它是水平补偿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里有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

40、,南印度洋里有厄加勒斯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秘鲁国家西侧太平洋上)的形成就是上升补偿流使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注意:整个南半球的秘鲁寒流是水平补偿流。在渔场附近是上升补偿流。 (4)表层洋流的分布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有四条洋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时针方向一致)。 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有三条洋流,其中的西风洋流与中低纬是一样的)。 南半球西风带里的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41、注意:比较盐度要要用到同纬度是暖流还是寒流,沿岸的气候也要考虑是暖流还是寒流,船舶航行也要考虑洋流,渔场分布也要用到洋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的水温比阿拉斯加暖流的水温要高(不同纬度),同纬度暖流水温高于寒流。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体上来说,全球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暖流。 注意:北、南赤道暖流是东西方向流动,因为在海洋表面水温最高的赤道附近流动,规定其叫是暖流 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要低叫寒流。 注意: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也是东西方向流动的,但其国围绕南

42、极洲流动,水温相对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来说较低,规定其叫寒流 注意:据此可判断南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线因洋流而向流动的方向弯曲。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举例: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举例: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沙漠和秘鲁寒流有关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举例:太平洋西北部的日本附近的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大西洋西北部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

43、冷海水交汇形成。 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著名的是秘鲁渔场。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的一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的一面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船速加水速,航行速度快 逆流船速减水速,航行速度慢 举例:郑和下西洋出发时为受偏北风影响的深秋,在东海时为顺风逆日本暖流,但是到北印度洋时,为顺风(东北风)顺流(海水逆时针),回来时,受西南季风影响,顺风、顺流。 4 神奇的厄尔尼诺 (1) 秘鲁寒流通常沿秘鲁海岸向西北流动(融入南赤道暖流)。寒冷的表层海水不有丰富的浮游生物,是鱼类的良好饵料。 (2

44、) 出现厄尔尼诺时: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出现的时间在圣诞节前后(注意日期,会是试题的切入点),这一暖洋流叫厄尔尼诺。 (3) 危害:温暖的海水“杀死”了浮游生物,使渔业严重受损 使秘鲁沿岸降水增多,导致洪水泛滥。 可能引起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的旱灾。 333。4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海洋资源类型(目前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四类 2 海水还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用水源,还是取之不竭的淡化水源。 举例:核电站的冷却用水一般是海水(需水量很大),其排入到海中造成废热污染。 3 海洋化学资源:达工业规模的有盐、镁、溴、淡水

45、 4 海洋生物资源: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 鱼、虾、贝、藻等是主要的海洋生物资源食用、药用、养殖、增殖进行可持续利用。 5 海洋矿产资源: (1)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 (2)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3) 在多数海盆中:深海锰结核(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6 海洋能源: 特点:可再生能源,没有污染,但是能量密度很小,开发利用要用特殊的转换装置。 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7 海洋渔业生产 (1)

46、 海洋渔业资源的集中分布: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200米深的大陆部分。原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2) 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家都集中在在温带地区。这里形成渔场的原因:营养盐类丰富,这些营养盐类来自于冬季与夏季表层与底层海水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带来的,或者是暖流与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从深海带来的,形成鱼类丰富的饵料。 (3) 大陆架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占世界海洋总量的90%以上。 (4) 温带地区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中国(近海)、日本(远洋)。 8 海洋油、气开发 (

47、1)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形成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2)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 (3)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它标志着海底油气开发技术的水平。 (4)海上油、气运输:船舶或海底输油管道。 (5)评价: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的方式之一。 举例:西欧北海油田的开发,北海分属于英国、挪威、丹麦、荷兰、德国、比利时和法国。英国约占海域面积的一半,北海石油的开发使英国走了上繁荣与振兴之路。 9 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1) 海洋环境不同于陆

48、地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 (2) 传统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交通运输 现在扩展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举例) 10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1)现在,人类已经能够将船舶驶入世界任何海域 (2)20世纪60年代的海洋货物运输革命:集装箱船的兴起 (3)港口: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和将装卸的场所,也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 港口的服务区域即腹地,该区域的商品和货物(客运)通过这个港口向外扩散,该区域所需要的货物(客运)也可以通过这个港口运入。 港口特殊政策:自

49、由贸易区、自由港 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荷兰的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河口,通过开凿连通北海的运河,改善水运条件,利用中转散装货物的机能,发展了农、矿产品加工和造船工业,中继贸易也带动了腹地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二战后,成为欧洲联盟的大门,腹地覆盖了欧盟的半数国家。 11 围海造陆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 (1) 原因: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激化 (2) 荷兰: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位于西风带,用风力车水,目前有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 (3) 围海造陆要经过充分的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否则海水倒灌、土壤含盐量高不利于使用等) 12 人工岛:主要在沿海发达国家,日本、美国、

50、法国、荷兰。 海上城市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日本神户人工岛是世界上第一座海上城市。 13 填海造陆澳门,100多年,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 澳门沿岸有许多淤积成的浅滩,有的在落潮时能露出水面,澳门人将它们视为良好的后备土地资源。 35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1 海洋环境保护 (1) 海洋污染问题: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来源:绝大部是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活动是主要来源。 举例: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污染最严重。日本九州岛的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水俣病):工业刻主废水海洋鱼和贝类体内富集人类食用中毒。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影响海洋生物 施入农田的杀虫剂

51、,最终进入海洋 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导致石油渗漏,造成海洋污染。 (2) 海洋生态破坏: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原因:工程建设(围垦)和渔业生产(滥捕),使原有的海洋生态破坏,还有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 目前,人类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2 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1) 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2) 石油污染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3) 人类关注的中心事件: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为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这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消污办法

52、: 分散化学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附近 沉降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吸收用麦杆、泥炭、聚苯乙烯等,只能在静水环境中进行 围栏小面积,静水环境 放任大洋中(离海岸较远,一般是公海上) 燃烧油层厚达2毫米时。 3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6日正式生效 (1)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包括12海里在内),作为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2)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最近最热点的就是和日本在开发东海、气资源上

53、的矛盾,我国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内开发,日本提高异议。 (3)在划界重叠的区域,存在主权争议,还有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第四单元 陆地环境 (第一环境) 陆地环境: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在机整体。 41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1 岩石圈全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它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 岩石的重要性:一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二是对于人类来说,它可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3 组成岩石

54、的矿物 (1)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2) 地壳中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约一半不到)、硅(1/4多一点)铝 (3)矿物的定义: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大气中的就不是矿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单质。 举例:化合物食盐、石英、铁矿石 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碳的同素异形体) 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的造岩矿物有要记住的有四种:石英、长石、云母(例如这三种组成著名的岩浆岩中的侵入岩花岗岩)、方解石(其是形成大理岩的矿物) (4)矿产:在用矿物(相对于生产力水平来说的)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有的不好利用,有的是现有技术利用没有经济效益)

55、的就是矿产。 4 岩石:是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按形成原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 岩浆岩:地下岩浆没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花岗岩)或喷出地表(玄武岩)冷却凝固而成。 (2)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按照颗粒大小分为:砾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珊瑚遗体堆积而成的。(其可反映沉积时为温暖的海洋环境) 只有沉积岩由于是一层一层沉积下来生成的,因而沉积岩形成了不同的岩层。在岩层中能够找到已经变成岩石的化石(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注意:只有沉积岩中才能有化石 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岩层是“书页”,化石是“文字”。 注意:

56、地层在一个方缺失和变化可以推知该处的地壳运动,上升下降,褶皱还是断层等。 (3)变质岩:在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的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 举例: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页岩变质形成板岩 5 矿石:含有矿产的矿石。有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石、大理岩) 矿石的优劣常用品位来表示(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单位含量) 6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也进行新陈代谢,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内力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变质作用

57、变质岩,各类岩石高温熔化岩浆。 注意:地示意图上,一般是岩浆岩和沉积岩先是形成变质岩,变质岩被熔化形成岩浆。 (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物质和能量转化) 42 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 1 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分类: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风、流水、生物) (3) 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很迅速,很激烈,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等。 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如:

58、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海洋。 2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为: 水平运动引起地壳的水平位移,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如台湾海峡的陆地与海洋的变化) 注意:在自然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实是相伴发生的。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3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比较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20世纪60年代后形成) 主要内容:(1)地球的岩

59、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一大板块又可分 为若干小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 板块的交界处。 认识: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 记住: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我们亚洲只与南极洲板块不相邻) 对地貌的解释:(1)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两种碰撞类型: 当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

60、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板块与亚欧 板块的碰撞形成太平洋西部的岛弧和陆地上的海岩山脉,台湾山脉、武夷山、太行山、长白山、落基山、旧金山所在的海岸山脉) 当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则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4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 地质构造:岩层倾斜弯曲,或者断裂错开,称为地质构造。 (2) 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3)褶皱岩层受力弯曲变形 世界上的许多高大山脉都是褶皱,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褶皱有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地形上形成山岭,这是内力作用造成的

61、;但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这是外力作用造成的。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形上形成山岭,这是内力作用造成的;但是,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这是外力作用造成的。 (4)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断层地貌:裂谷或陡崖 举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5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的帮助 背斜含石油、天色气 向斜储存地下水(自流水盆地) 断层带:隧道工程要采取工程措施加固;水库大坝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6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的表现:风化、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