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钢筋算量实习心得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4520304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框架梁钢筋算量实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框架梁钢筋算量实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框架梁钢筋算量实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框架梁钢筋算量实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梁钢筋算量实习心得(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框架梁钢筋算量实习心得 阅读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图,计算下料长度,编制钢筋配料单。钢筋加工与绑扎。按要求将钢筋混凝土构件各编号钢筋划线剪切、 弯曲成型、绑扎。2 、每道工序完成后, 应进行质量的 “三检”( 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 三、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阅读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图, 计算下料长度,编制钢筋配料单。计算方法:直钢筋下料长度 =构件长度 - 保护层厚度 +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 =直段长度 +斜段长度 - 弯曲调整值 +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 =箍筋周长 +箍筋调整值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5mm钢筋弯曲调整长度表箍筋调整值表 (mm)钢筋混凝土构件 ( 梁) 配筋钢筋配料单三

2、、钢筋加工工序钢筋加工前,应先去除钢筋上的铁锈,油渍等杂物。钢筋加工要严格按料表进行,料表上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明需加工钢筋的型号、形状、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数量。根据钢筋使用部位、接头形式、接头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时,要本着“长料长用、短料短用、长短搭配”的原则,不得随意切断整根钢筋。(4)I级圆盘钢筋加工前,应先调直去锈,调直时,要严格控制其冷拉率。箍筋加工时,弯曲部分需确保 135,平直部分长度为 10d,且箍筋双肢相互平行 五、钢筋工程质量检查 1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2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四、实训体会实训期间,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钢筋工艺的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实

3、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 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对我来说受益非浅。首先通过实训我学到了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前对扎钢筋不以为然,认为很简单, 结果自己一动手就犯难了。学习和工作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就像扎钢筋时弯折角度稍有偏差就会造成整体参差不齐, 影响质量和美观。其次感受比较深的就是规范的问题。虽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做的很规范,但是这方面一定要考虑,尽量把它做好! 就像我们在弯折钢筋的时候就产生很大的问题,起点偏移量不同,弯钩、弯折长度不一样等等问题,这些似乎都可以通过规范来解决。当然我们也是初次做,没什么经验,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教训吧。再次想说的是团队之间的交流,有些东西事先不交流,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做,

4、到时候肯定会出问题。没有一个人的团队! 所以要把项目做好,这些东西一定要注意。应该多注意团队之间的交流。最后就的体会就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太多。需要好好去学习!本次实训绑扎钢筋结构是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搭接采用现场绑扎搭接, 梁配筋构造要求按7 度三级抗震配置, 混凝土等级为C25。在箍筋制作的实训项目中,用到的工具:手摇板、断线钳、卷尺、滑石笔,实训要求箍筋的下料长度为1528mm,箍筋的内环长度为 330mm。开始时要在箍筋制作台上定箍筋的内环长度标尺330mm时尤为重要,这决定制作出来的箍筋是否合乎要求,在弯箍筋的弯角90、135 时操作手摇板所弯一的角度一定比90 度、 135 度

5、多 12 度。通过这次的箍筋制作掌握了下料长度计算、制作箍筋技术、 检验箍筋等知识,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制作出的箍筋不合乎要求, 可能是在定箍筋内环长度时与要求有偏差或者是在制作过程中碰移了定的箍筋内环长度标尺以至制作出来的箍筋或大或小,这种情况只要调整好定箍筋长度标尺即好。绑扎柱的纵筋要保持纵筋竖直,箍筋的间距要按图纸的要求,在绑扎相同间距箍筋时要保持箍筋间距的相同, 绑扎上柱的箍筋的四角要与柱四角的纵筋绑扎牢固, 箍筋要水平放置, 箍筋的 135 弯角在柱中要错开设置, 在绑扎时使用顺扣绑或反扣绑务必要绑紧, 使箍筋不能滑动。这次的绑扎柱的纵筋实训中使

6、我对柱构造的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柱纵筋、箍筋的架设情况有了深层的认识,所学的理论内容在这次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我认识专业知识理解柱纵筋、柱箍筋的架设得到很大的帮助。在我们组在柱纵筋绑扎中进展得还顺利,分工合作做得不错以至缩短了工期完成。容易些。在梁的绑扎中虽然是艰难了一点但对于我对梁的认知是很有帮助的, 特别是在梁伸入柱的部份中使我有了直观的认识, 消除了实训前对梁伸入柱部份的模糊概念。板面筋的绑扎要认真算好板的每一边梁的负筋数量、间距,以至确定下料的长度, 截取的段数。要按照图纸要求负筋伸出梁的长度来架设板面筋, 板面筋要绑扎为钢筋网, 在中部的板面筋要加架立钢筋,板

7、面筋的 90 弯钩要竖直向下架设,每条伸出的板面筋的要对齐摆放,间距要均匀架设, 中部加的架立筋要与架立筋同方向的板面筋对齐绑接,以至形成的负筋网整齐有序。本身对板这个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悉,在通过这次实训对板的知识中已经有了进一步了解, 加强了板方面的知识理解。虽然实训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这一周定为三年的学习生涯添加精彩的一笔,这一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们专业知识得了巩固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煅练。我们这一组的绑扎内容对于整体来说是少了一点, 在前面几天的时候是轻松了不少,但最后的板面筋绑扎要等到其他组的同学绑扎完工才能开始绑扎,在最后一天绑扎板面筋的时候差

8、点忙不过来, 幸亏有其他组已完工的同学帮忙才能得已赶完工, 在这个实训过程中一环紧扣一环要求每个组间的合作才能完成, 这也使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煅练,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今天是实训的第一天,我们组是第一组,一共 15 个成员。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工序是钢筋的绑扎, 我们的指导老师是一个很年轻的老师,他把我们召集在一起之后就开始为我们讲授一些关于钢筋绑扎的基础知识。黑板上例举了一个实例, 他跟我们简要讲述了钢筋的主要型号、柱和梁的加密区位置、钢筋重量的计算以及钢筋下料问题。今天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箍筋的制作、 绑扎时箍筋间距的计算以及钢筋绑扎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老师告诉我们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

9、。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为:边长 ?边数 -0.288( 差量值 )?(6d)?3( 直角个数 )?102?2,根据这次数据得到需要制作箍筋的总长为 1358.816mm。按照要求选好钢筋直径之后,就把符合要求的钢筋运到钢筋切割机处切成要求长度。随后老师把我们带到工具桌前教我们认识相关工具, 另外老师向我们示范了一次制作箍筋的具体操作。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拿到满足要求的钢筋之后要进行锤直, 就是把弯曲的部分用锤子锤直, 再用尺子测量这根钢筋的总长, 找到中间位置之后做好标记, 这样就把钢筋分为了两部分,以标记的位置为起始位置, 在其中的一部分截取 580mm 做上标记,最后在 580mm中间

10、做上标记,保证标记左右长度均为 290mm。标记完之后就是拉弯的过程了。把标记好的钢筋放到操作台上, 放好之后用扳手使钢筋弯曲 90 度,而尾部则弯曲 135 度。同样,另一部也按照以上操作完成, 唯一的区别是要先把尾部弯曲 135 度之后,在弯曲直角部分。制作箍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很多箍筋都不能平放,说明制作中角度出现问题, 然后很多同学又把钢筋锤直之后重新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大概半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完成任务。接下来就是钢筋的绑扎了,不过首先要先计算所需箍筋的数量以及之间的间距。老师之前说过柱上下两端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不大于100mm

11、且不大于 5d 的要求。这次实训中我们采用的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 20mm。下部加密区的长度为总柱长除垫层外的1|6 ,上部加密区为 1|3 。第一根箍筋与第二根箍筋间的距离计算为(400+40010040212)2=318mm。计算过程有点复杂, 当时还有很多数据的都不清楚,而我们这两个班对钢筋的了解根本不够, 所以在计算箍筋间距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 最后还是向老师请教之后, 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才计算出第一根箍筋与第二根箍筋间距为 318mm,第二根箍筋与第三根箍筋间距为 318mm,第三根箍筋与第四根箍筋间距为150mm,第四根箍筋与第五根箍筋间距为100mm,由于竖直钢

12、筋长度的限制,之后箍筋之间的间距都为100mm。把间距算清楚之后就开始对钢筋进行绑扎了。这一工序需要的材料与工具有:箍筋、四根 3m 的钢筋、四根 2m的钢筋、扎丝、扎钩、粉笔、卷尺。将四根 3m长的钢筋竖直放正, 钢筋弯钩向外呈 135 度放置。将箍筋套在四根钢筋内并将钢筋四个角用扎丝固定并加固。用卷尺测量出基础箍筋间距并用粉笔在钢筋上做上标记,将基础的三根箍筋依照第一根箍筋绑扎好。基础三根箍筋绑扎完毕后, 在测量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并做上记号,为了加强稳定性在箍筋四边中间位置固定四根 2m的短钢筋。注意在绑扎箍筋时使箍筋弯钩依次轮流旋转摆放, 另外还要保证不要让钢筋倾斜,导致柱整体的倾斜, 这就需要我们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了。还好我们今天都很有激情,热情很高,都很努力。挥洒了一个多小时的汗水之后,模型就出来了。看着我们努力的成果,我们全体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然后全体在模型旁记录了这美丽的瞬间,。最后就是还原工作了,就是把所有的材料和工具都归位, 十分钟过后就再也看不到模型了。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实际操作训练, 却比我们一个星期在书本上学到的要印象深刻。相信我们还会寻找更多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