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论文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518678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论文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目 录第一章 什么是弱视11.1定义11.2形成原因11.3发病机制11.4分类11.4.1按致病原因分类11.4.2按弱视程度分类21.5弱视的临床特征21.6弱视的诊断依据31.7弱视的危害3第二章 视知觉训练32.1传统的视知觉训练32.1.1传统遮盖32.1.2压抑疗法32.1.3弱视治疗仪42.2治疗软件42.3视知觉训练的原理5第三章 视知觉训练流程63.1建立患者档案(问诊)63.2视觉功能检查63.2.1视功能检查63.2.2视知觉功能检查63.3制定训练方案63.4训练辅助配镜方案73.5治疗效果的评定73.6预后和复发73.6.1预后的依据:7

2、3.6.2复发原因73.7定期复查7第四章 临床案例分析84.1案例一84.1.1基本信息84.1.2.屈光检查84.1.3视知觉功能检查84.1.4结果分析84.1.5诊断建议84.1.6训练方案84.1.7治疗效果的评定94.1.8定期复查104.2案例二104.2.1基本信息104.2.2屈光检查104.2.3视知觉功能检查104.2.4结果分析104.2.5诊断建议114.2.6训练方案114.2.7治疗效果的评定114.2.8定期复查124.3案例小节12第五章 总结12摘要:目的:研究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实习公司收治的几名弱势儿童并按弱视程度进行分组对比,采用视

3、知觉训练治疗,对比单眼弱视和双眼弱视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力结果:双眼弱视儿童通过视知觉训练治疗后的视力相对于单眼弱视儿童改善更多。结论: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的视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键词:视知觉训练 儿童 弱视 视力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on vision of children with amblyopiaMethods: Several vulnerable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nd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degr

4、ee of amblyopia. Visual training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onocular amblyopia and binocular amblyop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of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improved more than that of children with amblyopia.Conclusion:Visual awareness training plays a pos

5、itive role in the vision of children with amblyopia.Key words: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children's amblyopia vision引言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大多数是由于视觉系统发育障碍所致,会导致斜视和屈光不正。临床的治疗方法很多,视知觉训练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否应该采用这种治疗方法来改善弱视儿童的视力呢?本文主要研究视知觉训练这种治疗方法对弱视儿童的治疗会产生什么影响。拟采用公司收治的弱势儿童并选取了其中两位弱视儿童,采用视知觉训练治疗,对比单眼弱视和双眼弱视的难易程度,从而

6、推断视知觉训练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第一章 什么是弱视1.1定义弱视是功能性疾病,一种常见的发育性眼科疾病,大脑视功能发育期,由于异常的视觉经验,大脑没有获得正确的外界视觉信息刺激,导致大脑视觉相关功能出现损伤。即患者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视力或最佳矫正双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两行以上的,我们称为弱视。综合治疗可以在短期内强化训练, 较单一疗法更有效, 明显缩短疗程, 提高弱视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率。121.2形成原因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11.3发病机制弱视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Von Noorden2根据自己和其他实验室的研

7、究成果提出用两种理论来解释弱视的发病机制,即双眼异常的相互作用和形觉剥夺。1.4分类1.4.1按致病原因分类1.4.1.1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所导致,两眼球镜度数相差1.50D或柱镜度数相差1.00D即可使屈光度数较高的眼形成弱视。单侧高度远视者较单侧高度近视者更为常见。屈光参差性弱视多为中心凹注视或旁中心凹注视,预后较好。远视性屈光参差者低度数眼和正视眼清晰聚焦,而且度数较高眼则为模糊像,很容易成为弱视。近视性屈光参差者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眼用于注视远处目标,高度近视眼用于注视近距离,一般不会引起弱视,但由于缺乏融像机会,容易出现双眼视异常。1.4.1.2屈光性弱视先天性远视或

8、出生后早期的远视或散光,由于度数过高,在发育期间未能矫正,使所成的像不能清晰聚焦于黄斑中心凹,造成视觉发育的抑制。近视性屈光不正导致的弱视较少,因为近视对眼前有限距离的物体可在黄斑中心凹处形成清晰的像,但对于高度近视,有些人认为在-7.00D以上,特别是伴有眼底的病变,若在儿童发育期间未进行矫正,也可能形成弱视。屈光性弱视较其他类型弱视发现较晚,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可有视觉的正常发育。屈光性弱视一般弱视程度较浅,较其他类型的弱视容易治疗。1.4.1.3斜视性弱视由于较恒定的单眼斜视所致,内斜患者比外斜患者更为常见,主要原因可能为早期外斜常呈现间歇性的特性。患有斜视时,两眼视轴不平行,同一物体的物象

9、不能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落在一眼黄斑部及另一眼黄斑部以外,视网膜上的两个物体将引起复视。另有一物体的物象与落在注视眼黄斑上的物象完全不同,将落在斜视眼的黄斑上,这就引起了视觉混淆。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觉混淆,尤其是后者,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为了减轻不适症状,大脑回主动产生抑制,传导给斜视眼的神经活动出现了抑制,该眼的黄斑部功能长期处于被抑制状态,则易形成斜视性弱视。斜视性弱视的治疗比屈光性弱视治疗困难。1.4.1.4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或早期获得的各种因素导致进入眼球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视觉障碍而形成弱视,称为剥夺性弱视,又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3如果在婴

10、幼儿期由于眼屈光介质浑浊(如白内障、角膜瘢痕等)、完全性上睑下垂、不恰当的眼罩遮盖眼等,限制了视觉感知的充分输入,干扰了视觉的正常发育,均会产生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最严重的,也是最少见的一种弱视。1.4.1.5先天性弱视先天性的发育迟缓/青光眼,早产等导致。1.4.2按弱视程度分类Ø 轻度弱视:最佳矫正视力为0.6-0.84Ø 中度弱视:最佳矫正视力为0.2-0.54Ø 重度弱视:最佳矫正视力为0.241.5弱视的临床特征(1) 视力低下且不能被矫正。由于弱视的患者大多数是儿童,所以选择合适的视力评估手段十分重要。(2) 拥挤现象。对单个字体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

11、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识别能力要高得多。(3) 旁中心注视。正常的注视点应该是在眼底黄斑部的中心凹,而旁中心注视就是在黄斑中心凹外。旁中心注视的弱视眼在治疗中,假设注视的性质不变,则视力是不可能提高到0.9以上的。所以,对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眼有严格要求,一定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使它经过之后训练成为中心注视,比如光刷治疗,脉冲红光治疗等。(4) 立体视觉下降或消失5。(5) 对比敏感度降低。通过测定人眼辨认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栅所需要的黑白反差来评定视功能的好坏5。1.6弱视的诊断依据l 视力l 屈光度数l 眼位l 注视能力和注视性质l 眼底l 病史l 其他眼部检查:电生理、眼底红光反射等1.

12、7弱视的危害Ø 矫正视力低下,看远看近都看不清,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Ø 双眼协同工作出现严重障碍,无法正常进行上下楼梯、打球、看3D电影、开车等活动Ø 择业受到限制,无法从事建筑、美工、驾驶、医学等职业Ø 长期处于视觉能力低下状态会影响认知能力发育,如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第二章 视知觉训练2.1传统的视知觉训练2.1.1传统遮盖通过遮盖好眼,迫使弱视眼看东西,配合精细目力家庭作业,主要针对于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2.1.2压抑疗法利用睫状肌麻痹剂或佩戴一定屈光度的眼镜降低优势眼的远视力或近视力,在双眼竞争过程中压抑优势眼,限制优势眼的使用,迫

13、使使用弱视眼。这种疗法的本质是使优势眼视网膜上的物象离焦,清晰度下降,使其视力低于弱视眼的视力至少两行,消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迫使弱视眼注视视标7。压抑疗法的适应症与遮盖疗法的适应症基本相同,尤其适用于中心注视性弱视。厌倦遮盖治疗的大龄患者,以及不配合治疗的婴幼儿,但不适用于重度弱视。2.1.3弱视治疗仪2.1.3.1红光闪烁刺激疗法根据视网膜的解剖生理特点设计的,黄斑中心凹只有视锥细胞,而视杆细胞主要集中在周边视网膜8。视锥细胞对光谱中的红色光(波长620-700nm)很敏感,但是视锥细胞却对红色光极不敏感。因此,用红光源的电子闪烁仪来刺激黄斑,只有黄斑中心凹的视锥细胞最敏感,而中心凹之

14、外的区域没有多大反应,从而不断提高中心凹的分辨力,改善中心凹的视觉功能和注视性质。其特点是光谱纯正,对黄斑中心凹的锥体细胞刺激力度大,且具有独特的调制闪烁工作方式。中心注视性弱视及偏心注视性弱视均适用。双眼弱视患者首先要治疗较为严重的弱视眼。当双眼视力基本一致时,再双眼同时治疗,使双眼同步提高。2.1.3.2红色滤光片法利用的也是黄斑中心凹的视锥细胞对波长620-700nm的红色光敏感的原理设计的。只有弱视眼的中心凹对注视中心目标敏感。适用于偏心注视性弱视,应用范围较窄,只适用于比较重的弱视和少数中轻度弱视患者。注视性质转变之后,遮盖疗法是首选的治疗方法。2.1.3.3海丁格内视刷(haidi

15、ngers brush)其原理是将白色光加以偏光后,可看到以注视中心为中心直交的黄色和青色毛刷样内视现象,此现象是由于极化光线作用于黄斑部呈放射状排列的Henle纤维。用光刷刺激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提高黄斑中心凹的分辨力,改善注视性质。适用于偏心注视性弱视,经过治疗后,注视性质有偏心注视转为中心凹注视,再改为传统遮盖疗法继续治疗。在巩固期间适当减少治疗次数。2.1.3.4后像疗法用强光照射弱视眼的周边部视网膜,包括旁中心注视区,使之产生抑制;同时用黑色圆盘遮挡保护黄斑,使之不受强光照射,同时训练中心凹的功能,为后像疗法。其特点是强光只能刺激偏心注视点和周边视网膜,使之产生后像,处于抑制状态9。在

16、治疗时,嘱咐患者优势眼注视远方一目标,用后像镜的强光照射弱视眼眼底20-30秒,后像镜中的黑点遮盖中心凹位置。照射后遮盖优势眼,患者用手中的指挥棒不断地指点十字标,弱视眼注视十字视标,直至后像消失。然后重新用后像镜照射弱视眼产生后像,重复上述步骤。2.2治疗软件由于传统的视知觉训练在某些方面的欠缺,一些研究机构开展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及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使枯燥的治疗过程变得趣味化、游戏化,从而吸引儿童主动参与治疗,让儿童患者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得到治疗,与此同时,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弱视治疗环境从医院进入了家庭,让儿童在父母的陪同

17、下接受治疗成为现实,既保证了治疗的质量也提高了治愈的疗效。第一类:趣味小游戏。将弱视治疗的方式转换称为一种儿童更加喜欢并能够适应的趣味小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矫正弱视儿童的弱眼,儿童可在玩耍的过程中完成弱视训练。第二类:光盘治疗。专业医师通过弱视诊断仪针对被检者的具体个人情况制定适合其个体的治疗方案,以便设置参数。此参数作为治疗光盘的注册码,然后调用合适的治疗模块,从而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治疗。患者的治疗情况需要通过定期到治疗中心诊断,以便系统及时的了解到患者的状况,从而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疗效分析,并通过医师的诊断结果对患者的治疗计划和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形成新的训练方案, 第三类:视知觉训练软件。

18、专业医师通过对患者的各项功能的检查,给出诊断结果,输入系统后,患者开始训练,系统根据患者的训练效果及时的调整训练方案,训练室可通过后台直接观察到患者的训练情况,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更加的智能化。相比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来说,视知觉训练软件更加的智能化、系统化、灵活性更强。2.3视知觉训练的原理视觉训练是消除斜视和其他双眼视、双眼运动异常的视觉训练过程。视觉训练也称为视觉治疗, 是通过光学、心理物理学等方法, 训练双眼调节功能、集合功能、眼球运动功能以及两者的协调性, 从而提高双眼视觉系统的应用能力, 改善及治愈视疲劳、眼球运动障碍、阅读障碍等双眼视觉疾病12。视知觉训练是利用脑的可塑性,用特定

19、的视觉信息和视觉任务刺激相关通路,最终提高大脑对视觉信息的提取加工和整合能力。受益于显示终端、互联网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视知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的反馈调整,视知觉训练不仅在治疗弱视患儿上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也逐步应用到其他多种严重视觉障碍性疾病。5视知觉学习治疗系统是国家医疗保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弱视、斜视等视觉障碍疾病患者所研制的在线诊断以及定向治疗系统。视知觉学习治疗系统治疗弱视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视觉生物信息刺激以及知觉任务训练,模拟对视觉系统有高度敏感性的视觉信息以及知觉任务,在训练过程中达到提高视力,并促进双眼高级视觉功能的恢复6。在知觉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得大脑神经的功能的改

20、善,称为神经可塑性10。第三章 视知觉训练流程3.1建立患者档案(问诊)Ø 姓名(准确性以及孩子小名)Ø 年龄(同年龄孩子的视力值下限/矫正视力)Ø 出生年月(用于判断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视力状况)Ø 家庭住址/学校(有助于指定训练方案在家/训练室以及时间安排、有助于判定其消费能力)Ø 主诉/症状/需求(视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串行、丢字落字以及家长不想让孩子戴眼镜)Ø 相关训练史/治疗史(眼部相关的所有治疗史、全身重大疾病史 如:佩戴角膜塑形镜两年,效果好/不好)Ø 家族史(父母及祖父母眼部状况 例如:父母高度近视/父母一方是

21、弱视3.2视觉功能检查3.2.1视功能检查1. 三级视功能检查2. 调节功能3. 集合功能3.2.2视知觉功能检查1. 光栅锐度:主要测试明亮环境下的视力2. 截止频率:主要测试昏暗环境下的视力3. 纹理感知能力:主要是对纹理信息能力的分辨能力4. 光栅运动感知能力:对运动视觉信息的分辨能力5. 纹理运动感知能力:对运动视觉信息的分辨能力3.3制定训练方案1. 训练辅助内容:训练辅助配镜方案、遮盖方案2. 训练方式:训练室训练、家庭训练、训练室训练+家庭训练3. 训练疗程:4周、8周、12周根据患者恢复状况随时调整训练疗程3.4训练辅助配镜方案1. 特殊功能性眼镜辅助训练,视觉训练的效果会更好

22、。2. 斜弱视专用眼镜:增强了视觉效果,轻薄、重量均衡、超硬、防蓝光防辐射3. 青少年近视缓控眼镜:配合视觉训练延缓近视的增长,减轻了视疲劳4. 白内障术后镜:在配合视觉训练改善术后的视觉质量,同时还有防紫外线、柔和增亮、超硬防摔等特性5. 儿童专用安全防护镜:配合视觉训练提升儿童视觉功能,超硬防摔、防刮花。3.5治疗效果的评定1. 痊愈:经治疗和训练后,随访观察3年,视力恢复至正常。确认为完全治愈2. 基本痊愈:经治疗和训练后,患者视力提高至0.9及0.9以上。3. 进步:经治疗和训练后,患者视力提高两行及两行以上。 4. 无效:经治疗和训练后,患者视力未见提高,或出现退步一行。3.6预后和

23、复发3.6.1预后的依据:首先从年龄上来讲,年龄越小的儿童,预后恢复效果越好。其次,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要比斜视性弱视儿童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要好11。且轻中度弱视儿童的视力较重度弱视儿童视力更容易恢复。旁中心注视的患者视力更难恢复,且注视中心越靠近周边视力越难恢复。最后,患者对训练师的依从性越高,预后效果也会和更好。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并且采取得当的方法治疗,也会有很好的预后效果。3.6.2复发原因由于患者过早的摘掉了眼镜,视网膜上的物象不能继续保持清晰。两眼的视力在未达到平衡或者平衡之后没有得到加强,也可以称之为过早的停止了遮盖法和压抑疗法。3.7定期复查

24、复查时若存在检查结果没有达到正常的状态时,训练师应及时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继续训练。再次复查时,当所有的检查结果达到正常状态时,方可结束治疗。在完全结束治疗之后,应当继续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以便在第一时间做出第一反应。第四章 临床案例分析4.1案例一4.1.1基本信息张某,8岁,初次配镜时发现双眼矫正视力不良;眼底照相等结果均正常,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常规戴镜、遮盖治疗3个月后复查,视力无提高,曾训练过串珠子、使用治疗仪等治疗,无明显改变;进而考虑视觉训练。4.1.2.屈光检查由于该患者属于儿童,眼部调节力过强,为减少检查结果的偏差,验光检查时首先需要进行散瞳,使得睫状肌松弛,以便得出一个

25、较为准确地数值散瞳验光: OD:+9.75/-1.00*1650.2 OS:+8.50/-0.75*200.5+4.1.3视知觉功能检查通过视知觉检测仪检测结果得出,该患者光栅锐度和纹理感知能力都较差,反映出了该患者在辨别大小不同、纹理不同的物体时,无法准确地判断。故在进行视知觉软件训练时,着重训练患者的纹理特征感知能力。4.1.4结果分析该患者属于双眼弱视,在遮盖的同时结合视知觉训练来提高弱视眼视力,待双眼视力相近时再去掉遮盖1。开始每天遮盖较好眼6小时,每周4次训练室训练,每次训练总时长不超过40分钟,每次训练进行3项训练,每项训练约为10分钟,每训练4周后进行一次视力复查,当视力提高至0

26、.6时遮盖时间改为每天4小时,当视力提高至0.8时遮盖时间改为每天2小时。训练过程中弱视眼视力逐渐提高;在患者痊愈后,在进行一个疗程的巩固训练,直至视力稳定。当常规戴镜遮盖治疗视力提高缓慢时,辅助恰当的视知觉训练可以加快视力提高的速度,尽早恢复双眼视功能。4.1.5诊断建议该患者的左眼与右眼相差大于两行,所以在训练时需要遮盖左眼训练,并且在训练室4次/周,患者在家使用训练软件训练4次/天,待情况好转后,可适当调整训练方案。4.1.6训练方案训练室训练训练记录表日期训练内容2019.11.2视知觉训练x4、实体镜、翻转拍Rx4,Lx2,OUx22019.11.3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Lx

27、2,OUx2,、立体镜2019.11.6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Lx2,OUx2、实体镜2019.11.7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Lx2,OUx2(右眼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50,两遍后,翻转拍变为±2.00,可读卡片20/40;左眼翻转拍为±2.00,卡片为20/40)、视知觉训练x22019.11.9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Lx2,OUx2(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立体镜2019.11.10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Lx2,OUx2(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大小字母表2019.11.12

28、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2,Lx2,OUx2(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红绿阅读卡片(右眼有抑制现象,有跳读、串行现象)2019.11.13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2,Lx2,OUx2(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红绿阅读卡片(右眼有抑制现象,有跳读、串行现象).2019.12.28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3,Lx2,(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卡尔卡片2019.12.29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2,Lx2,OUx1(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30)、红绿阅读单位(右眼有抑制现象)2019.12.31

29、视知觉训练x4,、红绿阅读单位OUx2,双面镜(±1.50,卡片为20/30)Rx3,正镜困难,Lx2,正镜困难,距离为40cm.4.1.7治疗效果的评定经过短暂的三个月治疗,患者的弱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家庭训练配合训练室训练一个月后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训练一个月时训练师对患者的视力进行了复查,复查结果为R:0.4,L:0.6-。经过一个疗程(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视力达到了R:0.5+,L:0.8-。因患者还未达到完全痊愈的标准,只能说明是有效地治疗效果,通过与患者家长的沟通,决定继续训练,确保患者完全痊愈。根据弱视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经治疗和训练后,患者视力提高两行及两行以上的

30、治疗结果均为有效治疗,故判定该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11。4.1.8定期复查在一个疗程(三个月)的治疗后,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需要加强训练,在接下来的训练中,由于患者本身原因,将每周的4次训练室训练改为每周两次,家庭训练方式不变,每周2次训练室训练+每天4次视知觉软件训练,复查为每月一次,直至患者痊愈,痊愈后,将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4.2案例二4.2.1基本信息杨某,14岁,6岁时检查发现弱视(OD:0.12,OS:0.8);眼底照相等结果均正常,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主诉经常眨眼睛,有跳读、串行等现象,在进行视知觉训练前未进行过任何相关的训练。4.2.2屈光检查裸眼视力:OD:0.

31、3 OS:0.8综合验光:OD:+3.75/-1.50x155 OS:-1.75x175配镜度数:OD:+3.50/-1.50x1550.5+ OS:-1.50x1751.04.2.3视知觉功能检查通过视知觉检测仪检测结果得出,该患者截止频率、光栅运动感知能力以及纹理运动感知能力都较差,反映出了该患者在昏暗环境下的视力偏差,以及对运动视觉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差,故在进行视知觉软件训练时,着重训练患者对昏暗环境下的视力以及改善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和阅读时串行等症状。4.2.4结果分析该顾客单眼弱视,在遮盖的同时结合视知觉训练来提高弱视眼视力,待单眼视力与好眼视力相差低于两行时再去掉遮盖1。开始每天遮盖

32、较好眼6小时,每周2次训练室训练,每次训练总时长不超过40分钟,每次训练进行3项训练,每项训练约为10分钟,每训练4周后进行一次视力复查,当视力提高至0.6时遮盖时间改为每天4小时,当视力提高至0.8时遮盖时间改为每天2小时。训练过程中弱视眼视力逐渐提高,待患者完全痊愈后,将进行一个疗程的巩固训练,直至视力稳定。当常规戴镜遮盖治疗视力提高缓慢时,辅助恰当的视知觉训练可以加快视力提高的速度,尽早恢复双眼视功能。4.2.5诊断建议该患者的左眼与右眼相差大于两行,所以在训练时需要遮盖左眼训练,并且在训练室2次/周,患者在家使用视知觉软件训练4次/天。待情况有所好转后,由训练师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以便适

33、应患者当前的需求。4.2.6训练方案训练记录表日期训练内容2019.10.19视知觉训练x4、实体镜、翻转拍Rx4,OUx22019.10.20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OUx2,、立体镜2019.10.26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OUx2、实体镜2019.10.27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OUx2(右眼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50,两遍后,翻转拍变为±2.00,可读卡片20/40;左眼翻转拍为±2.00,卡片为20/40)、视知觉训练x22019.11.2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OUx2(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立体

34、镜2019.11.3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4,OUx2(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大小字母表2019.11.9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2,OUx1(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红绿阅读卡片(右眼有抑制现象,有跳读、串行现象)2019.11.10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2,OUx1(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红绿阅读卡片(右眼有抑制现象,有跳读、串行现象).2019.12.21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3,(翻转拍为±1.50,卡片为20/40)、卡尔卡片2019.12.22视知觉训练x4,翻转拍Rx2,(翻

35、转拍为±1.50,卡片为20/30)、红绿阅读单位(右眼有抑制现象)2019.12.28视知觉训练x4,、红绿阅读单位OUx2,双面镜(±1.50,卡片为20/30)Rx3,正镜困难,距离为40cm.4.2.7治疗效果的评定经过短暂的三个月治疗,患者的弱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家庭训练配合训练室训练一个月后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训练一个月时训练师对患者的视力进行了复查,复查结果为R:0.6,L:0.8。经过一个疗程(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视力达到了R:0.8-,L:1.0。尽管视力并未达到痊愈的标准,但至少在视功能及视知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患者原有的串行、跳读等现象有所改善,在

36、昏暗环境下的视力也有所进步,同时肢体协调相对治疗之前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患者将继续进行视知觉训练配合家庭训练,以便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根据弱视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经治疗和训练后,患者视力提高两行及两行以上的治疗结果均为有效治疗,故判定该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11。4.2.8定期复查在一个疗程(三个月)的治疗后,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未达到痊愈的标准,所以还需要继续加强训练,在接下来的训练中,由于患者本身已经是青少年,医从性更高,故患者接下来的治疗强度相对减弱。由每天的4次家庭软件训练改为每天3次,训练室训练模式不变,每周2次训练室训练+每天3次视知觉软件训练,每月进行一次视力复查。由于该患者是

37、单眼弱视,待患者好眼视力达到1.0+或者1.2时,患者应及时更换当前佩戴眼镜为更加合适的镜片。直至患者痊愈,痊愈后,将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4.3案例小节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视知觉训练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单眼弱视还是双眼弱视,都会有一个较好的治疗效果。第一个案例(双眼弱视患者)与第二个案例(单眼弱视患者)相比之下,双眼弱视的治疗效果会更好,并且我们可以从患者的主诉上可以看出,单眼弱视患者在六岁时才发现的,但在患者接受视知觉前家长并未给予任何形式的治疗,也给训练师增加了一定的治疗难度。单眼弱视患者在接受视知觉训练之前,已经习惯了使用好眼去看物体,形成了弱视眼的

38、抑制,大脑渐渐忽略了弱视眼收集到的信息,形成了一个保护机制。所以单眼弱视较双眼弱视更难发现,更难治疗。在治疗时需要患者有较高的医从性,对家长和患者的要求也很高。第五章 总结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患者的视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一方面,提升了弱视儿童的视力,解决了视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改善了儿童的视知觉功能。与传统的视觉训练相比,视知觉训练增加了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在训练的过程中,更是一个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同时让训练走进了家庭,实现了足不出户的治疗模式。视知觉训练相比于传统的弱视治疗,可以更快的使患者的视力达到一个好的状态。传统的弱视治疗形式太过单一,并且需要漫长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

39、有效地治疗弱视,且在长时间的治疗中,患者渐渐失去治疗信心,以至于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总体来说,视知觉训练结合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并加入了新的治疗手段,也让互联网+走进了患者的家庭中,也是就当前来说,最为有效的弱视治疗方法。希望所有的弱视儿童的家长,都能够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这对于患者本身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参考文献1 李阳.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立体视觉中枢区激活的fMRI远期研究D.兰州大学,2016.2 von Noorden Gunter K. Dr. Von Noorden'S ReplyJ. ,1964,58(5).3 刘圣源.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脑结构VBM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40、,2010.4 何利东. 银川市幼儿园3-6岁儿童弱视的流行病学调查D.宁夏医科大学,2011.5 戴锦晖. 视知觉训练在低视力康复中的应用C.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等,2016:52.6 王炜.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的初步研究J.上海医药,2017,38(16):60-62.7 周娜. 弱视患儿治疗前后的对比敏感度的比较D.中南大学,2011.8 罗俊. 近视眼与正常眼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07.9 徐宝山. 弱视治疗仪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7.10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39-45.11 李兰根. 弱视疗效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