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110506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2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2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2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02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能够听到撞击声。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相

2、关。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运动会上实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 029s(当时空气15)。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增强。测距离:利用回声能够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

3、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 。例题:一个同学向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3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解:V = 340ms t = 3 S S = vt = 340mS 3s = 510 m 答:枯井的深度大约是510 m.P16第2题 解法:S = 1000kmV声 = 1224kmh V火车= 200k

4、mh V飞机=600kmh t声= S / V声 = 0.82 h t火车= S / V火车 = = 5 h t飞机= S / V飞机 = 1.67 h 答:北京到上海声音传播需要0.82 h ,火车行走要 5 h ,飞机飞行要1.67 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能够治愈。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能够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

5、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是Hz。声音可分为 次声、可闻声、超声。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频率低于20Hz。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

6、蝶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倒开水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与热水瓶内的空气柱相关。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振动越大声音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发声体)的振幅相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例如,医生的听诊器。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4音色:与

7、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相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分贝计量的是声音的响度。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

8、过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中午要午休时,邻居家里大音量播放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变成噪声。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

9、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日食月食的形成射击时瞄准目标。小孔成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排纵队看齐。 木匠检查木条刨得直不直。4.光速: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 3108m/s = 3105k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一般情况下,v气v液v固。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

10、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路可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因为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分为两种情况:(1)物体本身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射入我们的眼睛;(2)物体本身不发光,是由于物体表面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

11、,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四面八方。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

12、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2.球面镜: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凸面镜。凸面镜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扩大视野。2)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牙医内窥镜是平面镜;五官科医生的额镜是凹面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选

13、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选用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平板玻璃是半透明的,便于看到蜡烛的像。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气体液体固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密度越小,光线

14、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真空密度最小,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入射角=0度)。3光路可逆: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五、光的色散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

15、,蓝,靛,紫。2.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玻璃上,只透过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纸板上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玻璃上,只透过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纸板上只反射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这说明: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也就是说: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 物体通过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物体反射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

16、合后为黑色。绿光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绿色;照在白纸上,白纸呈绿色;照在红纸上,红纸呈黑色。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是因为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六、看不见的光光谱:把七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2红外线:在光谱中的红光以外存在,人眼不能看见。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

17、辐射红外线的本领与物体本身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3紫外线:在光谱中的紫光以外存在,人眼不能看见。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透镜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F)。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

18、后偏折得厉害)。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测焦距:(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2)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3)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中心到光点的距离即为焦距。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它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物距稍大于焦距时,它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当被观察的物体在其焦距以内时,它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

19、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3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何异同:不同点:平面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是通过光的折射成放大的虚像。相同点:都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都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而且都是正立的。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

20、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2f ,f v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

21、骨传导。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 声:频率低于20Hz。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

22、;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第二章 光现象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

23、直线传播激光准直。 日食月食的形成射击时瞄准目标。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 排纵队看齐。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原

24、理:光的反射定律。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密度越小,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空气密度最小,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气体液体固体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五、光的色散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25、,吸收其它颜色的光.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六、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

26、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2f ,f v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物距小于

27、像距( f u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四、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

28、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4.使

29、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

30、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热。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四、升华和凝华

31、(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

32、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二、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3.电路的组成:电源:提供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三种电路:通路:接通的电路。 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

33、线连接起来。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2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四、电流的强弱1 1A=10mA 1mA=10A2测量方法: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12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1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1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