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5037203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建设规模:(建设规模:45 万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简本)贵贵州州省省煤煤矿矿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Guizhou Coal Mine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 3311 号号2013 年年 5 月月项项目目名名称称:盘盘县县柏柏果果镇镇金金河河煤煤矿矿 ( (扩建扩建) )环环评评文文件件: 环环境境影影响响报报告告书书编编制制单单位位: 贵贵州州省省煤煤矿矿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证证书书编编号号: 国国环环评评证证乙乙字字第第 3311 号号院院

2、长长:杨杨正正东东单单位位地地址址: 贵贵州州省省贵贵阳阳市市花花溪溪区区大大水水沟沟联联系系电电话话: 0851 3606812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环环 境境 影影 响响 报报 告告 书书 责责 任任 表表项目名称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评价单位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评价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 3311 号院 长杨正东(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孟应芳(高级工程师)审 定孟应芳(高级工程师)技术检查刘凤英(副总工程师、所长、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孙士斌(高级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单位地址贵阳市花溪区大水沟联系

3、信息0851-3606812监测单位贵州隆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编制人员名单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编制人员名单姓姓 名名职职 称称工工作作内内容容上岗证号上岗证号或登记证号或登记证号签签名名孙士斌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前言结论与建议B33110002B33110030800王荣军助理工程师总则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环境风险评价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选址与规划符合性分析B33110031宋红光工程师地

4、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公众参与B33110024B33110100900姓姓 名名职职 称称工工作作内内容容上岗证号上岗证号或登记证号或登记证号签签名名刘凤英高级工程师技术检查B33110001B33110010800目录一、建设项目概况一、建设项目概况.1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工程特性等 .1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 .4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7 7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7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5、.83、建设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 .9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9 91、生态环境 .103、地下水环境 .134、环境空气 .185、声环境 .186、固体废弃物处置 .197、环境风险 .218、总量控制 .22四、公众参与情况四、公众参与情况.2323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 .23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形式 .233、公众参与组织形式 .2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 .245、公众参与总结 .24六、评价结论六、评价结论.2424七、联系方式七、联系方式.2525一、

6、建设项目概况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金河煤矿地处盘县西北部的柏果镇小寨村境内。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29291043025,北纬 255752255835。矿区直距盘县城关镇 25 公里,距柏果火车站 4.0 公里,盘西支线、盘(县)水(城)公路从矿区东部边界外侧通过,区内交通运输有铁路、公路,交通较方便,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原金河煤矿始建于 2003 年,2007 年 12 月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5200000721863,有效期 2007 年 12 月至 2015 年 4 月,矿山开采矿种为煤炭,生产规模为 15 万吨/年。2008 年

7、,矿井进行变更设计,2008 年 3 月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备案号:127 号)对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进行了备案批复。2009 年,矿井开始进行变更建设,期间矿井一直处于建设中,目前矿井已按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施工建设了部分工程。2011 年 8 月矿井开始着手 45 万吨/年的扩建工程。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加快全省煤矿整合、技改和调整布局工作进度第二十一次调度会情况汇报 ”精神,鼓励小煤矿做大做强,金河煤矿资源条件符合扩能条件。因此,金河煤矿拟在原矿井井田范围内将矿井井型由原 15 万吨/年生产规模扩建为 45 万吨/年。2012 年 9 月,贵州兴源

8、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扩建)初步设计 ,贵州省能源局以黔能源煤炭2012332 号文对该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批复。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工程特性等周期和投资、工程特性等金河煤矿(扩建)矿区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 15 层,分别为为 2、6上、7上、8、10、12、14下、16上、181 上、182、19、23上、23下、24、25 号煤层。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 2647 万 t,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 1785.88 万 t,服务年限 30.53a。矿井生产原煤主要为气肥煤,其次是肥煤,

9、219 号煤层为气煤,其余煤层为肥煤。具有低灰高灰、特低硫高硫、中高挥发分高挥发分、特高热值等特征。该矿煤层主要为炼焦用煤、气化用煤、动力用煤、民用煤,火力发电。煤炭可以供当地火电厂发电用,也可通过公路运至柏果火车站装车外销云南、重庆及两广市场;也可直接经公路销往周边县市。矿井设计采用斜井开拓方式,投产时期共布置有四个井筒,主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均为利用。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两个采区。水平标高为+1240m,+1240m 标高以上为一采区,+1240m 标高以下为二采区。首采区为一采区(上山采区) ,首采 2 号煤层。煤层开采顺序为由上至下依次开采。设计在+1240m 水平布

10、置一条机轨合一大巷。该矿煤层倾角变化大,设计推荐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煤层开采选择以机采为主的采煤工艺,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 矿井为高瓦斯矿井,设计建瓦斯抽放站,并采用高、低负压两套抽放系统。矿井水排至矿井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设计经方案比选后,最后确定矿井布设二个工业场地,即主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工业场地,主井工业场地选在井田南部边界附近,风井工业场地选在井田西北部边界附近,两个工业场地均为扩建前原有工业场地,部分设施可以利用,原有场地经征地改扩建后能满足本次扩建为 0.45Mt/a 井型的场地要求,目前矿井经征地扩建后的

11、场地平整工作已基本结束。扩建后工业场地总占地为 7.10hm,其中工矿用地 2.09hm2,旱地 4.57hm2,望天田 0.44hm2。本矿井扩建完成后,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进行供热。扩建后在矿井主井工业场地和副井工业场地内各设地面 10kV 变电所,2回路 10kV 电源取自于清水 10kV 变电所,导线采用 LGJ-240,线路长度约为 2km。电源供给方便、可靠。矿井全年电耗 13570330kW.h,吨煤电耗 30.15W.h/t。矿井在籍总人数 8426 人,全员效率 2.64t/工。矿井总投资为 50275.13 万元,环保工程投资 364.52 万元,项目环保工程投资占项目基

12、建总投资的比例为 0.72%。矿井技改主要工程特性见下表。矿井主要工程特性表矿井主要工程特性表序号项 目 名 称单 位指 标备 注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 t/a452矿井服务年限a30.533煤类气煤、肥煤4资源储量(1)保有资源/储量万 t2647(2)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万 t1785.885煤层情况(1)可采煤层数层15 层30上煤层未计算储量(2)可采煤层厚度m5.1536.23(3)煤层倾角东部 1845,北部1365,西部 1860,中部一般 19左右倾角变化较大序号项 目 名 称单 位指 标备 注6井田范围(1)井田面积km21.14437回采工作面数个1首采工作面8回采工作面长度m

13、150首采工作面8回采工作面年推进度m13909采煤方法走向长壁采煤法10顶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11掘进工作面数个312井巷总长度m1040213通风(1)矿井瓦斯等级煤与瓦斯突出(2)通风方式混合式14排水(1)正常涌水量m3/h104.5(2)最大涌水量m3/h261.315供电(1)设备总容量kw6747.5(2)矿井年耗电量W13568375正常涌水量时(3)吨煤电耗量kw.h/t30.15正常涌水量时16项目总投资万元50275.13(1)吨煤投资元/t1117.2317建井工期月6518剩余建设工期月31.6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

14、选,与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划的相符性1)工业场地设计选址(1)工程角度分析设计从地形地质图分析和实地考察,在矿区南部边界和矿区西北部边界附近有相对平坦的地段经平整后可以布置工业场地,即原金河煤矿主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工业场地,最后确定矿井工业场地选址于矿区南部边界和矿区西北部边界附近,为扩建前已有工业场地。矿井工业场地地段地形相对平坦,无天然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工业场地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矿井工业场地未压煤,无工业场地保护煤柱。场地平缓、平场工程量较小。同时该场地位于公路旁,交通较为方便。从工程技术经济角度分析,设计推荐工业场地场址方案可行。(2)环境可行性分析环境

15、地质条件工业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开阔,自然地形坡度在 10%左右。场区内无井泉出露,无溶洞、淤泥、天然崩塌、滑坡等不良工程地质,场地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环境功能区划矿井所选工业场地场址区域大气与声环境质量标准分别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类区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2 类标准,可新建工业企业。根据盘县特区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规定 ,矿井污废水的受纳水体拖长江均为 IV 类水域,根据规定可新建排污口。矿井各场地占地大部分为耕地,但无基本农田,仅对局部农业生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整个评价区而言,其影响较小。周围无特殊保护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因此,工业场地选址符合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要素的约束地表

16、水:评价区附近地表河流拖长江为本矿的直接受纳水体。根据六盘水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六盘水市恒鼎实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 (市环建函201259号) ,评价区地表河流执行 IV 类标准。根据现场调查,拖长江在评价范围段无村民集中饮用水取水口。同时,从本次环评进行的地表水现状监测资料来看,监测期间拖长江水质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V 类标准要求,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对项目的扩建制约程度不大。环境空气:根据本次环评的现状监测报告,本区域目前TSP、PM10、NO2、SO2 日均浓度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说明

17、本区环境空气质量尚好,对项目的制约程度不大。声环境:根据本次环评的现状监测报告,工业场地四周厂界各噪声监测点声环境等效声级 LAeq:昼间 Ld 和夜间 Ln 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说明,目前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本项目工业场地总占地面积为 7.10 hm2,新增占地5.01hm2,占用耕地 5.01 hm2。因此,矿井工业场地占地对当地农业生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通过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缴纳耕地开垦费补偿耕地等措施解决,此外,当地农民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部分进入本矿井就业得到补偿。同时,已选工业场地内以灌草丛植被为主,无珍稀植物,均为次

18、生性的物种,在评价区及评价区外广泛分布。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拟选工业场地的选址基本可行。2)排矸场选址矿井年排矸总量为 4.5 万 t/a,环评推荐运营期矸石运至制砖厂进行综合利用,不能用于综合利用或多余部分则运至排矸场堆存。经现场踏勘,根据区域地形特点,环评推荐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北面的荒沟,紧靠工业场地,占地面积 0.8hm2,容量 12 万 m3,服务年限大于 5 a。根据本矿井煤矸石浸出液分析结果,确定金河煤矿(扩建)矸石属 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矸场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I 类场要求,无需作防渗处理,环评推荐排矸场用地

19、范围无滑坡、崩塌、断层等不良地质灾害,符合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要求。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风险影响分析结论,环评推荐排矸场对地下水影响不大,环境风险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从环保的角度分析,选址合理。3)与法律法规、相关规划及政策协调性分析目前,金河煤矿(扩建)前期各有关手续均申请办理或办理完毕,具备开办煤矿的资质,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条件。本矿井属扩建煤矿,矿井设计能力为 45 万 t/a,设计采区回采率大于 80%,设计开采煤层原煤硫份含量均低于 3%。本矿井开发建设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煤炭行业淘汰和限制类项目。矿井设计开采煤层平均硫分均

20、小于 3%,项目建设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煤矸石环评要求运至矸石场进行定点处置,处置率为 100%,并要求积极开采综合利用;瓦斯利用率为 98;矿井水经处理后已要求在项目内部做到最大化的复用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和贵州省对煤矿项目的节能减排要求。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评价区环境空气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类区,满足二级标准。2)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执行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类标准,

21、本评价选取评价区内的 J1、J2 水井进行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J1井泉监测项目中除大肠杆菌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标准要求;J2井泉监测项目中除大肠杆菌、铁、锰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标准要求。说明目前矿区周边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周边新田、大丫头等矿井污废水的排放,对地下水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地表水环境金河煤矿(扩建)受纳水体为工业场地东侧的拖长江,其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受纳水体的流向特征,评价在在拖长江及其支流上共设 5 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拖长江各

22、监测断面所有监测因子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 类水质标准(除 SS、Fe、Mn 无环境标准外),表明拖长江有一定环境容量,可作为金河煤矿(扩建)工程污、废水受纳水体。4)声环境区内声环境属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划类标准属 2 类区,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声环境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评价范围,本次环评评价范围见下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要素评 价 范 围生态环境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为井田边界外延500m的范围

23、,约4.90km2。大气环境按三级评价以工业场地为中心,边长为5km的矩形范围,重点为工业场地外200m、运煤道路两侧各200 m范围地表水环境本项目评价范围为拖长江排污口上游500m 至下游 5000m。地下水环境根据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半径496m,并结合生态评价范围,确定本矿井评价范围为井田边界外扩500m 范围。声环境各场地场界外 1m 范围和周围200m 范围内敏感点,运煤公路两侧100m范围。固体废物排矸场外围500m范围环境风险瓦斯抽放站厂界外围500m;排矸场外围500m;地表水评价范围3、建设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建设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确定评价范围,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环境

24、保护目标见下表。金河煤矿(扩建)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一览表金河煤矿(扩建)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一览表编号保 护 目 标方位与距离保护原因达到标准或要求一生 态 环 境1主井工业场地、风井工业场地、地面爆破材料库小寨(30 户,142 人)井田内西南角可能受矿井地表沉陷影响根据地表沉陷预测结果,采取留设保护煤柱、一次性搬迁或维修加固措施黄家湾(17 户,71 人)井田外西部大丫口(10 户,45 人)井田外西南侧小寨村(280 户,1150 人)井田外西南部2评价区内村民集中居住村寨(612户,2621 人)蚂蝗沟(23 户,97 人)井田外西南部矿井开采基本不会对其产生影响位于矿区开采范围之外,评价范

25、围之内,不会受直接影响编号保 护 目 标方位与距离保护原因达到标准或要求大岭岗(25 户,119 人)井田外西南部大田坝(24 户,105 人)井田外西南部撒米田(37 户,152 人)井田外南部小弯子(18 户,76 人)井田外东南部水车田(29 户,132 人)井田外东部鸡场河(35 户,143 人)井田外东部陆中得(25 户,113 人)井田外东北部烂泥沟(48 户,226 人)井田外北部平地(11 户,50 人)井田外西北部3地表河流拖长江,评价区内约2.6 km 井田外东部受影响小4盘(县)水(城)省道 S212 公路,矿区外、评价区内长 2.6km井田外东部受影响小5红果柏果铁路,

26、矿区外、评价区内 2.3 km井田外东部受影响小6评价范围内的耕地、植被生态评价范围内可能受开采影响土地复垦等二地 表 水1拖长江井田内北部受纳水体(GB3838-2002)IV 类标准三地 下 水1矿区含水层 Q、T1f、P3l 、P32受开采直接影响地下水岩层为 T1f32 处井水 J1、J2 (详见表 5.2-1)位于地下水评价范围内含水层和井水可能受采动影响,导致地下水漏失,井水干涸根据导水裂隙带预测结果,对受影响的井水采取补偿措施四环 境 空 气1小寨居民点(30 户,142 人)主井工业场地东北侧 50-200 m受主井工业场地的扬尘影响2运煤公路旁居民点运煤道路旁 10-100

27、m受运煤车辆 的扬尘影响环境空气(GB3095-1996)二级标准五声环境1小寨居民点(30 户,142 人)主井工业场地东北侧 50-200 m受主井工业场地噪声影响2黄家湾 (17 户,71 人)风井场地西侧60-200 m受风井场地噪声影响3大丫口(10 户,45 人)风井场地西南侧受风井场地噪声影响4运煤公路旁居民点运煤道路旁 10-100 m受运煤车辆的噪声影响声环境(GB30962008)2类标准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1)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评价区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

28、、水稻土等等,属轻度水土流失区。评价区农田植被和灌丛植被是最主要的景观生态类型之一。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环境质量整体尚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评价区涉及的村民点,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土地、动植物资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以及各种地面设施及矿区内道路等。2)施工期生态影响项目各场地占地主要为耕地、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等;评价要求保存好施工期占用土地的表土层,以用于服务期满后的工业场地的土地复垦之用。3)运营期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1)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项目建成后区域生物量的减少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2)地表沉陷对地形地貌的影响矿井开采后地表沉陷表现的形式主要是地表裂缝、局部塌陷、

29、崩塌和滑坡等。地表沉陷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局限在采空区边界上方的局部区域。(3)地表沉陷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从金河煤矿(扩建)首采区开采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并结合现场调查及居民点分布现状来看,首采区影响范围内无集中居民点,开采后对村寨房屋无影响。从金河煤矿(扩建)全井田开采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并结合现场调查及评价居民点分布现状来看,全井田开采后地表下沉影响范围内无集中居民点,开采后对村寨房屋无影响。主井工业场地、副井工业场地、排矸场不压煤,爆破材料库位于井田外,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图可知,地表沉陷对主井工业场地、副井工业场地、爆破材料库以及排矸场无影响。矿井运煤公路、铁路和

30、拖长江位于井田外,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图可知,地表沉陷对矿井运煤公路、铁路和拖长江无影响。鉴于地下开采的复杂性,在矿井地下开采过程中,必须严密观查地表沉陷的发展趋势,发生可能对村寨房屋造成破坏的情况时,受影响的村寨房屋应搬迁。(4)地表沉陷对耕地、林地的破坏及生态综合整治措施矿井首采区开采后受沉陷破坏的耕地总面积为 47.82hm2,其中受轻度破坏 21.62hm2,受中度破坏 21.99hm2;受重度破坏为4.21hm2。矿井全井田开采后受沉陷破坏的耕地总面积为 63.80hm2,其中受轻度破坏 34.95hm2,受中度破坏 22.61hm2,受重度破坏6.24hm2,分别占评价区面积的 7

31、.14%、4.62%、1.27%。环评要求由业主出资,对受地表沉陷影响的耕地及基本农田进行土地复垦、整治和补偿。全井田开采后,受到严重破坏的林地约 1.86hm2,业主需根据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2、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金河煤矿(扩建)受纳水体为工业场地东侧的拖长江,其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受纳水体的流向特征,评价在在拖长江及其支流上共设 5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拖长江各监测断面所有监测因子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 类水质标准(除SS、F

32、e、Mn 无环境标准外),表明拖长江有一定环境容量,可作为金河煤矿(扩建)工程污、废水受纳水体。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目前,矿井水处理站已经基本建成,但未投入运营。评价要求尽快启动矿井水处理站的运营。在处理设施未投入运营前施工区需修建沉淀池(10 m32)加药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后复用于井下及地面施工系统防尘洒水,剩余的废水再排放。另外,建井期间环评要求在施工场地使用旱厕所,修建隔油沉淀池(5 m32)收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等措施处理后,复用于施工及场地洒水防尘,剩余部分排放。3)运营期污废水治理及排水对地表水的影响金河煤矿(扩建)正常涌水量 104.5m3/h,最大涌

33、水量为261.3m3/h。目前金河煤矿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YTS-F 型污水处理装置)已建成,规模为 200m3/h,采用“调节池+初沉+YTS-F 型一体化净水器(混凝沉淀+斜管沉淀+无阀过滤)+部分消毒”的处理工艺,由于类比确定的矿井水水质中 Fe 超过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的限值要求,因此,针对本矿矿井水的实际情况,环评要求在已建成的 YTS-F 型污水处理装置上增加一级曝气氧化和一级锰砂过滤装置,调整后的处理工艺为:“调节池+初沉+YTS-F 型一体化净水器(混凝沉淀+斜管沉淀+无阀过滤)+曝气氧化+锰砂过滤+部分消毒”。 调整后该工艺对SS、COD、Fe

34、、Mn、石油类等均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经处理后矿井水可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Fe满足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一级标准要求。根据六盘水市环保局要求,矿井水处理站需按最大涌水量进行设计和建设,金河煤矿(扩建)已建矿井水处理站规模不能满足要求。环评要求还需建规模为 70m3/h 矿井水处理站一座,工艺仍采用调整后的工艺,即“调节池+初沉+YTS-F 型一体化净水器(混凝沉淀+斜管沉淀+无阀过滤)+曝气氧化+锰砂过滤+部分消毒”的处理工艺,此时矿井水处理站总处理规模为 270m3/h,满足最大涌水时矿井水处理需求。根据金河煤矿(扩建)初期

35、矿井涌水相对较少,后期随着开采深度变化,矿井涌水量逐渐增多的特点,为避免前期处理设施低负荷运转,造成设施的闲置浪费,减少一次性的环保投资,环评建议矿井水处理站分二期建设。鉴于目前矿井工业场地已建成规模为200m3/h 矿井水处理站一座,可满足矿井正常涌水情况及矿井前期处理需求,但目前还未进行调试和运行。因此,环评认为已建成的矿井水处理站可作为本矿一期矿井水处理站规模,同时,业主应尽快进行调试和试运行。后期随着开采深度加深,矿井涌水量增大,现处理站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时再开建二期工程的矿井水处理站,其规模应为 70m3/h,工艺与现处理站相同,以满足矿井最大涌水和后期的处理需求。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单身

36、宿舍、食堂、办公楼、浴室、洗衣房等生活用水,产生量为 246.62m3/d。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46.62m3/d,设计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规模为 480 m3/d,处理规模偏大,由于该生活污水处理站还未建,所以环评要求将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调整为12m3/h(288 m3/d) ,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与多余部分的矿井水一起排入拖长江,同时增加污泥干化处理工艺。经处理后矿井水(2508.00m3/d)除复用于井下防尘洒水(559.80m3/d)外,还复用于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20.45m3/d)、瓦斯抽放站冷却水补充用水(48.00m3/d)、场地绿

37、化及浇洒道路用水(25.50m3/d),为进一步提高矿井水复用率,评价还要求经深度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于洗衣房(44.88m3/d)、浴室用水(122.28m3/d),剩余部分(1687.09m3/d)达标排入拖长江。此时矿井水复用总量为 820.91m3/d,复用率为 32.73%,虽不能满足黔发改能源20071144 号文中对贵州省内煤矿矿井水复用率达 50以上的要求,但在矿井内部已达到了矿井水复用率的最大化。本矿外排废水总量为 1933.71m3/d,其中:矿井水 1687.09m3/d,生活污水 246.62m3/d。矿井污废水在正常工况下外排,对拖长江水质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其水质类别;

38、非正常工矿下外排,拖长江各预测断面中COD、NH3-N 和石油类等浓度有一定的变化,但其标准指数均小于1。虽未出现超标现象,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改善拖长江水质,业主应加强管理,避免污废水事故排放。为防止储煤场、装车场煤泥水对拖长江产生污染影响,环评要求其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同时还需在储煤场、装车场四周设置煤泥水收集边沟,以及收集池(50m3),将煤泥水收集后,引入矿井水处理站处理,以避免对附近地表水体产生污染影响。3、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1)环境质量现状与保护目标 评价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类标准,本环评利用原 2009.11.1921 监测数据作为工业场地

39、附近井泉的一期监测,利用 2012 年的环评监测数据作为二期监测。一期监测以二个工业场地附近泉点共 4 个为重点,二期监测除工业场地附近外,尽量兼顾矿区内主要含水层,共选取 10 个井泉进行分析。分析表明 Q4、Q5、Q7、Q8、Q9、Q10、Q11、Q12 井泉中除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标准要求,其他各井泉各项指标均可达标。说明矿区地下水现状水质较好。地下水保护目标为评价区具有供水意义的井泉和含水层。2)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措施 (1)项目建成后,因地下煤层开采会对煤系地层龙潭组(P3l)和长兴组(P3c)所含基岩裂隙水产生大的影响,但

40、对长兴组以上地层和煤层下伏地层含水层影响较小。(2)矿井排水主要来自于煤系地层的基岩裂隙水,正常排水情况下,矿井水经处理后尽量复用,可减少矿井开采造成水资源的损失。(3)矿井污废水经处理后已要求尽可能资源化利用,并防止矿井污废水事故排放,以及对矸石场采取防洪、矸石淋溶水经反滤层过滤后排放,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4)环评预测对出露于 P3l 和 P3c 井泉影响较大,根据对井泉的影响分析结果,结合地表沉陷搬迁方案,井泉的功能和村寨分布情况,评价提出以下防治措施:一井首采区开采时受地表沉陷影响村寨将搬迁至猫场集中安置,可由已建的猫场供水工程供水,不足部分可由矿方增资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二井首采区

41、开采时受地表沉陷影响村寨将搬迁至鹦哥咀附近的集中安置点,三井首采区开采时受地表沉陷影响村寨将搬迁至小煤洞坡附近及鹦哥咀附近的两个集中安置点,可由在建的赵家河水库集中式供水工程统一供水,不足部分可由矿方增建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全井田开采时受地表沉陷影响的比德乡四村村寨将搬迁大寨附近集中安置,水源由已建的官寨水库和在建的大乔地东侧抵母河支流集中式供水工程统一供水。全井田开采时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化乐乡茅草坪村、夺泥村等村寨将搬迁至化启寨附近的集中安置点,可由已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在建的赵家河水库统一供给, 不足部分可由矿方增资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全井田开采时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化乐乡迷达村、猪场村等村寨将

42、搬迁至大煤洞坡附近集中安置,由已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在建的赵家河水库统一供给。全井田开采时受地表沉陷影响的新场乡岩上村、土法村等村寨将搬迁至包包上附近的集中安置点,可由已建的包包上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在建的旧院水库或平寨水库统一供给 ,也可由矿方增建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全井田开采时受地表沉陷影响的牛场乡黄平村、平寨村、发贡村等村寨将搬迁至下寨附近的集中安置点,由已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在建的平寨水库统一供给 。地下水影响范围内未搬迁村寨的饮用水源(山沟水、泉水等)漏失时,距离工业场地较近时可将村寨纳入矿井供水范围,距离工业场地较远或管道铺设不便的村寨由矿方新建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总之,对于由于

43、矿井开采而引起的村民饮用水源减少或漏失,矿方承诺进行补偿及出资解决其供水问题。4、环境空气、环境空气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本次评价选取 2 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以了解本底值。结果表明,采样点 TSP、PM10日平均浓度、SO2、NO2日平均浓度及小时平均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环境空气主要保护目标为:工业场地附近和运煤公路沿线的居民点 2)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及其治理措施(1)合理组织施工和工程设计,尽量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新增场区地面的硬化与绿化应在施工期同步进行

44、。(2)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缩短工期,降低燃油机械废气排放,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3)对开挖区域要加强地面的清扫,防止尘土四处洒落,对运输车辆在驶离作业点时,对车身进行清洗,严禁车辆超载超速行驶,以防止运输中的二次扬尘产生。(4)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生活炉灶,应燃用低硫煤,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5)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和其它细颗粒散装原料,应贮存于库房内或密闭存放,避免露天堆放,细颗粒物料运输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装卸时要采取措施减少扬尘量。3)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与环境影响矿井供热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主要污染物为地面生产系统、储煤场、装卸及运输扬尘

45、。环评要求矿井储煤场采用半封闭棚架式储煤场,同时在周围设置喷雾洒水措施,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在原煤及矸石装卸点采取洒水降尘、以及降低卸煤落差的措施。排矸场采取洒水抑尘措施。矿井产品煤汽车运输产生的废气和运煤公路产生的运输扬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矿井新增的交通流量对运煤道路两侧环境空气影响较小。(4)瓦斯综合利用矿井瓦斯抽放稳定时,抽放纯量为 1.79107 m3/a,可满足装机规模 14500kW 瓦斯发电站的需求,瓦斯综合利用量占抽采总量的 98%,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5、声环境、声环境1)声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所在地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6、2 类区标准,评价共选取了 10 个点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主井工业场地、副井和风井场地各厂界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区标准;场地周边声环境敏感点小寨子居民点环境噪声现状值达到 2 类区标准要求;说明本工程建设前矿井场地周边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但由于评价区运煤道路为盘(县)水(城)S212 公路,通行车辆较多,同时红果柏果铁路与该省道并行,导致运煤道路旁声环境敏感点毛寨居民点昼间环境噪声现状值不能满足 2 类区标准要求,夜间环境噪声现状值能够满足 2 类区标准要求。说明运煤道路沿线声环境质量一般。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工业场地、风井场地附近居民点及运煤公路

47、旁居民点。2)施工期噪声影响及防治措施(1)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机械设备由于松动部件的振动等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级;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及时关闭;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混凝土搅拌站等强噪声源宜设置在远离居民点。(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未经批准,不得在夜间进行施工,如因施工工艺需要必须连续施工的工序,必须提前向环保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取得许可并向周围民众公告后,方可进行施工。(3)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施工现场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并由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噪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超过限值必须调整施工强度,以

48、确保附近居民点不受施工噪声干扰,避免扰民事件发生。3)营运期噪声影响及防治措施营运期工业场地噪声源主要有:压风机、通风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水处理站泵房等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机修车间、坑木加工场等产生的机械噪声。设计和环评针对不同的噪声源,要求采用减振、吸声、消声、隔声等声学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在采取上述噪声综合控制措施后,工业场地、副井和风井场地场界昼夜间噪声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的要求。根据预测工业场地附近敏感点小寨、黄家湾和大丫口居民点的声环境昼间、夜间预测值均未超标,金河煤矿扩建完成后生产设备在采取降噪措施后对周围敏感点的噪声影响

49、均较小。6、固体废弃物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1)施工期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方式矿井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井巷建设工程产生的掘进矸石,用于项目区的建设填方,剩余运至排矸场处置,本矿井建设因弃方造成水土流失较小。本工程采用场内空闲地进行临时堆放需转运的土石方,临时堆场必须用防雨布遮盖,周围设临时土袋挡土墙。地面场地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中废弃碎砖、石、砼块等一般作为地基的填筑料,生活垃圾集中后,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理。因此,本矿井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2)营运期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情况(1)煤矸石处置及综合利用矿井生产营运期矸石产生量为 4

50、.50 万 t/a,主要为采掘矸石与手选矸石。环评推荐排矸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西北侧的沟谷内,占地面积 0.8hm2,可满足建设期弃方和运行期 5a 的排矸量。排矸场除需修建挡矸坝外,环评还要求在排矸场底部设排水暗涵、周围修建截排水沟,并在挡矸坝泄水孔附近按要求设置反滤层,矸石淋溶水经反滤层过滤后排放。(2)其它固体废物处置环评要求在工业场地主要建筑物及作业场所设垃圾桶,定期收集后运至当地环卫部门认可地点进行处置。矿井水处理站产生的煤泥具有一定热值,煤泥经脱水干化后掺入电煤外售。生活污水处理站产生污泥经脱水干化后运至环卫部门认可地点处置。3)营运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矸石运往排矸场之后采用分层

51、推平、压实,并在排矸场周围进行绿化,以及排矸场按要求进行施工建设,矸石淋溶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影响较小。由于排矸场堆存过高时存在溃坝风险,因此,需加强排矸场的防洪排涝措施,并积极开展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尽量减少煤矸石的堆存量。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量,均相对较小,且均得到妥善处理或处置;因此,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小。7 7、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本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本矿井环境风险主要有:排矸场垮塌、矿井事故排水、地面瓦斯综合利用系统爆炸等。排矸场发生溃坝时最大影响距离为 236 m,故当排矸场发生溃坝时,将对排矸场下游 236 m 范围造成严重的泥石流危害。由于排

52、矸场距下游 500m 范围内无居民点,故无居民点受排矸场溃坝泥石流影响之患。对矿井污废水处理站应防范事故排水,加强管理,配备必要的配件,避免水处理系统非正常运行。对瓦斯综合利用管道、储罐设施,在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后,爆炸发生的几率较小。本矿井瓦斯抽放站及管道卫生防护距离定为 200 m。根据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瓦斯抽放站边界与村民点的卫生防护距离应大于 200 m,同时,应确保瓦斯抽放站的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住宅。8 8、总量控制、总量控制项目营运期要求做到“达标排放”,将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环评计算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总控排放指标为:COD:11.94t/a,NH3-N:

53、0.90t/a。四、公众参与情况四、公众参与情况1 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1)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任务后通过在金河煤矿公告栏张贴公告,向公众公开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的基本情况、环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和主要方式等。2)报告书编制过程中主要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3)报告书编制完成后在贵州省能源局网站上,通过上传简本的方式向公众公式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2 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形式、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形式本次公众参与主要以受项目开发建设直接影响的,尤其是矿井场地周边村民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调查当地的

54、相关部门。调查形式主要有发放调查表、走访等形式。3 3、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公众参与组织形式本次公众参与由建设单位协助完成。4 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情况的说明1)93.94%的被调查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6.0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关心,没有反对的意见;受调查 7 个团体均表示赞成项目建设。 2)公众从不同角度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表示了关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要求,体现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3)群众及团体顾虑较多的是:煤炭开采影响地表水和造成地下水的枯竭、空气、噪声污染及土地占用等。为此评价提出:对煤炭开采造成

55、影响村民饮用泉水漏失的,要求由建设单位另寻新水源,修建或纳入矿井供水系统或乡镇供水管网,解决村民生活用水,保证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对项目所占耕地和沉陷损坏的耕地,要求按国家规定进行异地补偿和开展土地复垦的工作,对受损的农民及时给予赔偿。5 5、公众参与总结、公众参与总结公众参与调查显示:个人调查者 93.94%的支持本项目的建设,6.0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关心,无反对意见;受调查团体全部支持本项目建设。群众顾虑较多的是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枯竭;矿井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农田耕地的减少等。为此,环评提出了矿井水处理和复用方案;对煤炭开采造成村民饮用水影响的,由建设单位进行补

56、偿;对受项目地表沉陷损坏的耕地和林地要求按国家规定进行复垦,并对受损的农民及时给予赔偿。六、评价结论六、评价结论金河煤矿(扩建)的建设将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动力用煤;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的要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及燃煤电厂用煤的需要,同时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建设是必要的。本项目组成、选址、布局、规模、工艺合理可行;公众支持率高;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均要求进行综合利用;沉陷区制定了生态综合整治规划;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均较小。环评报告和初步设计(扩建)所提出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实践证明是可行可靠的,只要严格执行,就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还可带动地方生态建设。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金河煤矿(扩建)的建设是可行的。七、联系方式七、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项目建设单位名称:六盘水恒鼎实业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单位通讯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 联系人:杨总邮政编码:553000电话:138851258172、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评价单位名称: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评价单位通讯地址:贵阳市花溪区大水沟联系人:王荣军邮政编码:550025电话:0851-3606823传真:0851-3606813电子信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