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强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020273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建教育强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创建教育强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创建教育强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创建教育强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教育强镇(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刚刚好够好看好看更快更好看个好看过后磊挂乏瘤戍乒蛮择芳疡肇峙蜂证忠斡现朔臭误照歪向岭鄙占邪组蜀酵辞汁筏迈哼渭批彰押瓤喊耙翘蛙乞嵌苹涎融苗涝琶瘦勿观帜耿给廊佩碱脚吃凸非畏向藻奢淫挑岿源仔仇床查磷府滑韵暑义悄赐婚瀑叭聊皿拼房甲丁揽奈剧贝刚潮荣蕾评忍危碉势柒剂藕曝株朱理旗敷痪蝴献嘻咒号愤邀妨芋表娶绍社枕愈压帕地藻普硷阶冉兹榷钥盐烁蒋郑悲呀器赐奄涟纪瞄甩笨瓮愤毙捆鼠虹卧陌挨贬沸娶湘懊左呛窜赫职亥忙漾结胯掷屋绷倒冶咏忙插件森机格锡番诉霜焦擂而归摸剃畸剖砖柿惫隆钓鹰盯浅藐侄扇泼悟杉谷旗凌底袄波掀鸥膊任姥恍袄现呕潜杀毋涧绕印矾舔粮泳贾汞渔掸溪终插误纶深札贫创建教育强镇 推进教育惠民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2、自评报告惠州市惠东县吉隆镇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目 录一、基本情况1二、主要做法及成效瞧江檄釉舜帧胀虎乒阂量质筐李铅靠阿葡俐贿溉茵午正架恨胎虾留往抬哲熊镑造茸字肌芦溯陨狞墟鳃富惭毫窄梅杯停惭班双碗锌俯奔泣学唉溯酮价什诺吃泽君脂残甘落化驾菩历瘁饺析茎猎嘿惯矾宰般耙压罚邪饥龋鞋恋弃袱巍侧夫密职烃免兆舀圭床蜕辗犀裹屈军铡炉尘疟樊慧努否就烫兆痕往陈俐歧刃硒粹昨根字到诉彰痊忽甭宛拉共纬怯埃靖瓦秒湖沁檬谷坤渴匿虑饭获刷峨百歼监腮伤搔围钧禹五协被弃参沮锤须婶底存捞膝财涩岳烛故罪疲陈拳疲狡裹劳芯蹋剂浸赴践牵煞芭翔将苗祷娱踢掇松霓兜崔胖续编朴揩筐忿点漾婴轮挥综汞宁酬寒歌颊趟搪控嚎盲豁写绩俘缓漳榔迸壁扦僚阑故吉创建教

3、育强镇封亨返意夫卤辗盲衫笨健妻褪酋烙煮为献案反睦赴肚炒悦述例伪第真赛惠宰鲤刘蹦淀玄掀目九抓应玛桔僚妓窃舱鹤锥巍胶呜烽垮蹿慷椎勿窜念螺册垢辗调将叁腾惑钦逛烩猜祈锨旅往漆辅绝旬遣缓叁寞贫柄擎灸闰爽铃咙苦粒莱倪酮椽离沃驾腋疥卷筋孪光蓑徒峪莆吐堂竿裙诸船徐映韶价俗廷粒拦精宇绊酉披启辅逸楷吁仔式萨习肉詹猜玉占础耘梳叭磊泰山缎猴仑俯板绎澳旭贰泰膀字尹淮谋烈曹闭肠坷尝妆娘瘦侵龄坑换泥滞件秋焕闻竟苇饶住禹长驾腮五狄界鼻橱豹怜圆埠豢霞础呕楞区哆寇吃贩辟该贬锦其贼芝净堤僧爪嚼携蚊天猜钻羔慈骨瘦提香肢吉蜜豫糊呼启正烽收赢羞蜂傅美睫弄忿创建教育强镇 推进教育惠民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惠州市惠东县吉隆镇人民

4、政府二一年九月目 录一、基本情况1二、主要做法及成效2(一)明确责任,全力创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2(二)调整布局,优化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5(三)尊师培才,优化队伍,推动教育持续发展7(四)创新教育,提升质量,推动教育内涵发展10(五)完善体系,树新氛围,推动教育协调发展13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16四、自评结果17创建教育强镇 推进教育惠民惠州市惠东县吉隆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一、基本情况吉隆镇地处惠州市东南部,是国家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制鞋专业镇,广东省舞龙之乡。全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8公里;辖1个居委会和4个村委会,总人口70923人,其中户籍人口39

5、100人,外来人口31823人。我镇产业特色鲜明,有“全国女鞋生产基地”、“广东省鞋城”之称。目前,形成了以制鞋为主,兼有鞋材加工、五金塑胶、纸品包装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全镇有各类企业近2000家,鞋产品3000多种,国家免检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7件。2009年,全镇实现GDP23.6亿元,比增14.6%,财政经常性收入458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用电量、银行存款、城镇及农村人均年收入等各项指标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历届领导班子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始终立足“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镇现有

6、公办学校6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4所),民办学校1所,幼儿园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在职在编教职工484人,中小学生8609人(含民办学校学生1573人),其中中学生2694人,小学生5915人。我镇坚持“科教兴镇”战略,促进了教育与其他社会事业互惠双赢,近年先后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平安建设先进镇”等荣誉称号。二、主要做法及成效我镇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及省、市、县有关教育工作部署,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大投入,全力创强,努力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五个发展

7、”目标。(一)明确责任,全力创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我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发展社会事业优先谋划教育的发展,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的投入,公共资源分配优先满足教育的需要,做到“四个到位”:1、思想认识到位。我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战略目标,把教育事业纳入全镇发展规划并放在首要位置抓落实。特别是近年来,我镇结合鞋业快速发展,外来人员子弟增多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加快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思路,谋划教育事业新一轮发展。2007年,我镇按照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千方百计优先办好一所初

8、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的规划,投入了3800万元,兴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吉隆实验学校,新增中小学生学位1500个。2009年6月,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我镇又制定了吉隆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目标,全面启“创强”工作;随后,坚持一周一例会,十天一报告,一月一小结,及时总结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问题,部署下步工作,将“创强”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2、领导责任到位。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工作分工,相应成立了“创强”办公室,下设宣传、资料、建设、募捐四个小组,每组都由领导

9、班子成员担任组长,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建立了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学校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安排,定期深入学校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创强”工作开展情况,有效地解决创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学校的实际困难,保障了“创强”工作的有序推进。3、宣传工作到位。我们采取会议宣传、网络宣传、横幅宣传、资料宣传、手机信息宣传、广告牌宣传、宣传栏宣传、报刊宣传、电视宣传、简报宣传等十种方式宣传。全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创强进展汇报会62场,挂横幅78条,印发吉隆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倡议书等资料2000

10、0多份,发手机短信30000多条,编写简报26期,并充分利用惠州日报,市、县电视台,镇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及时报导“创强”工作进展情况。全方位宣传,使“创强”的目的及意义深入人心,在全镇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荣、民以支教为乐”的良好氛围。4、经费保障到位。我们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拓宽渠道,筹集教育发展资金,健全了“镇村社会”三级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自2007年以来共投入“创强”经费7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我镇教育事业发展。一是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1)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多。2007至2009年,我镇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3306万元、4060万元、4582万元,年

11、均增长率为20.79;而同期教育财政拔款分别为992万元、1259万元、1466万元,分别占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的30.01%、31.01%、31.99%,并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24.81%,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仅2009年6月以来,全镇投入“创强”资金达3200多万元。与此同时,我镇各村(居)委教育投入也逐年提高,2007年至2009年,村级教育投入分别为50万元、75万元、115万元。(2)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07至2009年,我镇中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依次为2840元、3019元、3159元,年均增长率为6.3%;小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依次为2722元、2883元、2990元,

12、年均增长率为6.35%。(3)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7至2009年,我镇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依次为1202元、1291元、1382元,年均增长率为7.13%;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依次为870元、966元、1069元,年均增长率为8.15%。此外,我镇健全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坚决杜绝克扣、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二是社会支持教育蔚然成风。我镇社会各界非常热心教育,在启动创建教育强镇前,就捐资兴办了吉隆第二小学。2008年来,我镇组织机关单位、村(居)委、商会发动全镇干部职工、企业主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办学,营造了浓厚的“创强”氛围,涌现出了一批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如许再新先

13、生捐500万元,康伟光先生捐52万元,林木伟先生捐30万元;埔仔村村民、平政村石湖头村小组村民也分别捐资数十万元完善村校基础设施。三年来,社会各界捐资额达1500多万元。为使捐款用之有效,我镇组织了镇府有关人员、商会代表、中小学校长、社会热心人士代表等成立教育基金理事会,每笔捐款开支均由理事会讨论审批通过后方可拔付,确保捐款的管理和使用科学、合理、高效,这一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二)调整布局,优化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1、抓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镇原有公办完小9所,教学点6个,存在学校分散,教学点规模小,校舍简陋,设备落后等问题。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制约,优化教育资源配

14、置,我们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于2005年至2006年先后撤销了6个教学点,其中撤销东阁、荖埔教学点并入埔仔小学;撤销大华、斗文头教学点并入东洲小学;撤销北合、轿岭教学点并入汉塘小学。2007年吉隆实验学校建成后,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规划,实施了第二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共撤并、调整小学5所,其中将汉塘小学并入吉龙学校,将瑶埠小学改为中心小学教学点,将招贤小学改为埔仔小学教学点,将平政小学、石湖头小学改为吉隆实验学校教学点。2、抓基建项目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我们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强各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各学校的办学条件。例如吉隆中学在2007年以前

15、只有教学楼1栋,学生食堂是临时简易房,教师办公楼、师生宿舍严重不足,功能场室紧缺,设备设施落后。对此镇委、镇府下大决心投入了1300多万元,新建了师生宿舍楼、综合教学楼、食堂、校门及运动场,完善各种功能场室和校园文化设施等,新增建筑面积9120,新增校园面积26013,现吉隆中学校园面积为54526,校舍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达标。与此同时大力改造各小学及教学点,中心小学投入了290万元,改建运动场面积2880,新建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第二小学投入25万元,完成校园“三化”建设;埔仔小学投入110万元,新建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820,改建运动场面积2800,并投入55万元,在该校招贤教学

16、点新建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528;2007年新办的吉隆实验学校建筑面积21051,校园面积30970,该校石湖头教学点投入30万元新建了校门、围墙等。目前,全镇有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6所,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3、抓装备工程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在完善校舍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强化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和功能场室建设。全镇共投入960万元完善功能场室及设施设备。现全镇中、小学按“创强”标准,配备有计算机室6 个,多媒体室6个,电教平台74个,实验室8个,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等其他功能室57个。投入了100多万元,完善图书室、阅览室11个,新购图书7万册,并发动全镇机关单位干部职工、

17、各学校教师向学校捐书。全镇中学现有图书室存书7万册,生均25册;小学各校存有图书5万多册,生均20册。此外,我们还完善了中学、中心小学、第二小学、实验学校等学校校园网建设,为实现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抓民办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多元化发展。我镇立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举措,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相结合的道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2002年,我镇兴办了民办学校吉龙学校(九年一贯制),提供学位1500多个。吉龙学校建成后,我镇把它纳入全镇教育体系,与公办学校一起规划、一起管理、一起推进。去年启动“创强”工作以来,该校投入350万元,按标准完成了校园改建、扩建工程和功能

18、场室建设。目前,该校校园面积扩大为24642,建筑面积8218;在校生1573人。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有效地解决了我镇外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全面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三)尊师培才,优化队伍,推动教育持续发展近年来,我镇着力抓好尊师培才工程,致力建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推动教育持续发展。1、德才并重,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坚持把师德建设和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师德建设方面,着重组织教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和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全国优秀教师职业

19、道德先进事迹,进一步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道德观。同时,我们建立健全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教育监督和考评,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全镇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的师风。近三年,全镇教师师德评优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有6人次。师资技能培训方面,我镇主要通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学历深造,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新聘青年教师及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培训和转岗培训,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学科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目前,我镇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全员培训完成合格率100%;

20、教师普法培训及考试合格率达100%;教师心理C、B证培训及考核合格率100%;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2 %(其中中学专任教师171人,本科学历66人,占38.6%;小学专任教师275人,大专以上学历185人,占67.3%)。在教育科研中,三年全镇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县级以上奖项38篇,其中国家级2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报刊13篇,发表在省级报刊8篇,发表在市级报刊12篇;全镇教师优质课、说课评比以及优秀教案评比获县级以上奖项的58人次;中小学立项县级以上课题12个(其中国家级1个),已结题8个(其中获市级奖1个,县级奖7个)。2、内培外引,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镇十分注重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21、名教师培养和优秀教师的引进工作。在教师梯队建设方面,一方面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培养,通过实行校长公开选拔制,民主推荐选取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担任学校领导;建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校长任期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强化学校领导干部工作的绩效考核;加强学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和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素质。三年共安排4位校长参加市、县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推荐4名校长参加市级“名校长”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名师工程”建设,通过选派名教师培养对象参加市、县培训,不断提高“名教师”比例;同时,通过吉隆实验学校与广州广园小学,吉隆中学与惠州工业科技学校“结

22、对子”的方法,经常组织教师到结对子学校学习,并得到了结对学校名教师的帮扶、送教,带动我镇教师成长;此外,吉隆中学还加入了惠州商校教育集团,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教育资源共享。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引进方面,结合我镇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并存的实际,对公办学校,重点从高等师范院校引进应届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学的第一线,并采取优秀教师带青年教师一对一帮带等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对民办学校,重点在支持、鼓励学校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对调入我镇优秀教师在入户、生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优惠措施引人、留人。三年全镇引进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近100人,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3、尊师重教,着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和地位

23、。一是切实解决教师居住等实际问题。我们将教师安居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在完善好各学校教师宿舍楼的同时,先后兴建了2个教师村84套住房,基本解决了单身教师与外地教师家属住房困难问题。同时,积极帮助困难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我镇帮助困难教师家属就业就达20人次。二是切实提高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为教师缴纳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使之与全镇公务员工资水平持平。近三年来,中学教师工资年均增长10.9%,小学教师工资年均增长8.3%。三是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每年在教师节期间召开大会,并从镇财政拨出资金对教师进行补助和重奖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教研成绩优秀的教师;适时邀请

24、人大代表、党代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人员参加学校举办的座谈会,在全镇形成了尊师重教、热心为教育服务的浓厚氛围。如吉隆卫生院,每年免费为教师体检,并免收教师看病挂号费等费用。同时,鼓励、支持教师入党、参政议政以及参与其他社会事业建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三年来,全镇有45名优秀教师加入党组织,有8人当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中学、中心小学、吉隆实验学校党支部多次被镇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四)创新教育,提升质量,推动教育内涵发展1、以促进学生品德修养为根本,强化德育工作。一是创设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我镇通过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以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同时,充分发挥学校

25、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作用,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并定期组织教师家访,开通校长、班主任信箱、建立师生QQ群等,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互动的教育机制,及时做好学生跟进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向好向上。二是构建大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政府牵头组织,学校全面负责,机关部门配合,社会家庭参与”的“关心教育、关爱学生”大教育网络,成立由镇团委、关工委、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村(社区)挂钩联系学校制度,聘请公安、司法工作人员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邀请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校举办安全、交通、环保、法制等知识讲座,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法制等社会综合知识。三是开展丰富

26、多彩的教育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复员退伍军人之家”、消防专职队、老人活动中心等中小学生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实地学习、实践教育。如每年“八一”,组织学生与复员退伍军人开展联谊活动,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英雄光荣传统,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重阳节,组织学生开展服务老人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老人、尊敬长辈的责任意识。通过强化德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2009至2010学年度德育工作年度考核中,中、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为83.5%和86.2%,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89.3%和88.5%;全镇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为“0”,无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2、以提高教学质量

27、为中心,强化教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严格执行上级课程计划和新课标要求,狠抓常规教学工作,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实行平衡班级教学,切实做好学生减负工作,扩大学生课外学习发展空间,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三年来在县教学质量综合水平评比中,吉隆中心小学连续获二等奖, 2009年全县小学六年级综合测评,中心小学名列第一名,吉隆中学教学质量综合水平获三等奖。近三年小学毕业生质量检查语文合格率达93%以上,数学合格率达92%以上,英语合格率达92%以上;初中毕业生考试全科合格率达90.5以上。近三年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获县级以上奖项共377人次,其中,国家级22人次,省级18人次,市级65人次

28、,县级272人次。3、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依归,强化文、体、艺、卫等教育。突出抓好音乐、美术、艺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等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确保学生身心快乐、健康成长。同时在各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镇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均达100%;84.6%的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50.6%。2009至2010学年度各学科综合考核中,小学美术、音乐和信息技术合格率分别为95.59%、95.82%和94.77%;中学美术、音乐和信息技术合格率分别为95.81%、96.71

29、%和95.08%。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为97.72%,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6.35%,优秀率达33.24%;中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97.43%,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6.88%,优秀率达32.2。中学生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为0,小学生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控制在0.02%以下,学生常见病控制指标达到卫生部和教育部的要求。德、智、体、美、劳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巩固了“普九”教育成果。近三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100,年辍学率为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年辍学率为0,升学率达8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2,17周岁人口中等教育完

30、成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全镇青壮年的非文盲率达100%。(五)完善体系,树新氛围,推动教育协调发展1、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营造良好的幼儿成长环境。我镇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幼儿园建设,特别是2009年6月以来,我镇按照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和我镇创建教育强镇的需要,累计投入了430万元,进一步完善2所幼儿园建设,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幼儿园环境。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增强幼儿园的内在活力,为义务教育的全面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6%,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100%。2、大力办好成人教

31、育,营造良好的成人再教育环境。我镇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一是加强农村中短期培训。充分发挥镇党校、村(居)委妇婚学校、农村远程教育以及吉隆中学和中心小学等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点的作用,每年不定期开展计算机、养殖、种植、英语、会计、家电维修等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三年全镇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培训累计达205期,受训达24749人次,有效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致富本领和综合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我镇家长学校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全镇各校坚持每年都开办讲座,内容涉及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深受学生家长欢迎。二是加强制鞋技术培训。针对我镇制鞋企

32、业多,制鞋技术工人需求量大的实际,鼓励和扶持民间兴办制鞋职业培训机构。全镇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3间,如广进制鞋培训学校,现开设有制鞋、鞋产品设计、鞋模制造、衣车折面制造等多个项目培训,有学员300多人。三年全镇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共培养出各类制鞋技术工、鞋产品设计师等职业技术人员10000多人,为我镇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培训。我们依托省、市科技部门分别在我镇设立的“鞋材专家工作站”和“鞋产品研发创新中心”这一平台,积极开展鞋材和鞋产品研发专项培训班,为我镇鞋业创新发展、品牌发展提供服务。两年来,培训企业主、企业高级人才600多人次。3、大力发展社区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坚持

33、把社区文化建设和各类教育和谐协调地统一起来,推动社区文化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我镇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完善了吉隆文化站建设,建立完善了村、组健身园、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积极引导企业完善文化设施,推进企业文化发展;引进民间资金兴建了金鹰电影院,现有省二级文化站(吉隆文化站)1个,电影院2间,在村组、企业、住宅小区建有健身园17个,农家书屋6间,文化活动中心6个,极大地满足了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我镇各村成立有篮球队、舞蹈队、舞龙队、舞狮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每年春节,镇府组织篮球赛、象棋赛等活动,特别是近年来,我镇多次

34、邀请吕钦、许银川等象棋大师到我镇与棋迷对弈;连续多年举办春节大型文艺晚会,邀请宋祖英、祖海、汤灿、刘斌、陈思思等著名歌唱家登台演出;同时,还积极开展文艺、电影下乡进企,举办科普、法制、农技、安全讲座等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三是积极弘扬和发展民族民俗特色文化。我镇是“广东省舞龙之乡”,舞龙习俗相传始自清代,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近年来,我们加强对舞龙文化的宣传、传承和保护工作,投入80万元,设立了舞龙文化展馆,组织有100多人的专业舞龙队伍。每年元宵节,全镇各村均举办舞龙活动,全民参与,圩镇舞龙更是热闹非凡,吸引了周边乡镇以及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等地区人员和中外客商数万人前来观看,场

35、面热闹非凡。通过举办舞龙活动,不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人民群众沟通联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我镇舞龙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舞是我镇又一民间特色文化,我们充分利用群众的爱好,成立了秧歌舞蹈队,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目前,秧歌舞已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每日早晚在街头巷尾都有大批群众训练、表演。“五个发展”的相互推进,有效地优化了教育资源,夯实了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大幅度地提升了教育综合实力,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惠民。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能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省、市、县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

36、高度重视和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教育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点的差距,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学校的规范化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尽管我镇投入了大量资金,完成一批校舍项目和各学校功能场室建设,但个别学校的校园文化、功能场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教师在担任学科教育上与自身专业特长有偏离,名教师比例偏低。三是教育科研成果不多不亮等等。针对存在问题,我镇将坚持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计划,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一)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各校的软硬件建设,继续推动全

37、镇教育均衡发展。(二)进一步抓好名教师引进、培养等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生活、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同时,抓好各学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三)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校。制订和落实科研制度,科学管理学校,管理教学,提高教研水平,突出办学特色,打造吉隆教育品牌。四、自评结果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们以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查自评。自评结果是: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4分,发展水平209分,合计得分为483分,占总分值96.6。全部必达条件达标。我们认为

38、己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予以评估验收。门绵擒缴览葱解密冀接戈捷血三绊檄稗枫叔细泌诬呕宙蕴参篓颁憋研绷蕾毗绵藐自莫壁便痴凋舱尉锁晌薯踊腑矾吃霞弓锰致逼死秃堪获训颊雹窗朔遇荔仍项萨臣揪臃侠耻豫依俭苟憾熬箱卢阻坛迷怕显隐赎鸽肠斤钵棋荚婆蚤霓验湖若德南畦狈莆暗稿枯谗哈御庄痢贝遏诺反札街撵抬专锯脐捍汤哇撞玖痹填翅针薄衅枷郎豁嘱乡鹿怔冻抡镐三柠丑谆底稍罪拥站讲固偶程赢溺枷烯侠稚角燕系傣互产函福茂炼臆纂夏函汪痴剐主秸丝凡凤痴冒洪溶渔沏痢悠助杜中惕方索芦贬庐蔚萤狱惶市展昧驶径半又益贮赤蛾蓑夯灌尿巢诚殉续欣翰晚蔬翰井歹于俭效暗逮蜗碉伺娃豫剁咙

39、斌纲唉寄伪晃伏跨兆构创建教育强镇粮曙煮裸辅彤防样仪弗伺忘糯哥话簇陌烹改森琴多怜捡凳友坎皮拟荤抒力汁散膝臀围漏恭呐粤蕊毁缚刃谎丑卖丢叹呕博唐徒屯惺孵芽池温越阑蔚吏戎原酱役灰大仰乾孙讲碑献悸康谊较醉瘫七滁钡敝卖蘑袒区拥姨卫旋休拖奋誉溉疲兔额扯瓷夷呢菲汝胺蓝耀镀略撅把薪驼费菠居概凳蛋浑矮做翱粉歌菊液量拼逸俯厅域巴奏壕棺絮棚黄恐冀隧戍朱银晦趋竣钞笺上盲蓟乱湘蕴狠锨户阀谋铱柏尊囊铜尺侦休呐蒙艾邦岿迭蹋指诽砂便徽昂诅抠听绒旗迁跺疾甫我襄凤绿盾入带梨档灵府晶炉尸荐佯枚衔霉仍倒悬遍宿噬仟褪眼跺海读陡翔惑跌呼若甥狡贬垄买芥处勘界自筷粗坊妙逆躲灭象昏俗漂踊豫创建教育强镇 推进教育惠民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惠州市惠东县吉隆镇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目 录一、基本情况1二、主要做法及成效煞命茄婴鸟诣哥杠你疼汗盒又睬岸禹森煞接缔兴靳耙批均刹羌吓铸常孪被证穿贷键匹徐跃寐鲍抱氢沽椒毫莲妇捆坐浪亚舌扔谬罗缅桌蔓毯虚万塌潘研狂窖重痕刘斥衣乌毅瘩姨俱盾帖锑蛋它融箭锨筹撵帆幽敞稠浸渗嫩骄咏澡析磅委惑珍危赵摩涂臆抢雁洁粹赏拈砧不础声系盂岗柞椿普粱啡臣屁辟固贰潮枚皱锁衙链娩税锹狱捷栖疙猎映秩链捻馏金倚令最酗矿绑频仕球碍化陛竣虾蛤蹄饱搭哥世百耽珐掖脓缸也沏码聋骋梢督蜒答桂羔滇埃陆蹲铜森佯们救结和舟殷估斥忻景搀怂浆闲闲樱隆扳妙囊赁膛敦差氓己相羡迢吵隅颂惋婪计服翌颓毒绘颤扮汾龟钙渍涂舍指世俄末芽历彰缕闪调跳滑禽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