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2学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4994025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2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2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2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2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2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唐诗宋词选读第二板块 边塞征战诗鉴赏 设计人:张月亮 复核:全组集备 授课时间: 序号:板块导学:1、了解边塞征战诗的主要特点。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2、。边塞诗是特定时期的作品,赏析这类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为切入点,无疑等于找到了解读的一把钥匙。 二、把整理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知人论世。丰富的边塞生活激荡着边塞诗人的诗情,他们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各个视角进行深入的思考,尤其是把笔触深入到士卒的内心生活

3、中去,开掘出征人戍士最普遍最真切的情思,使边塞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饱满的热情,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结合整理的相关知识,对我们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是大有帮助的。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三、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 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四、体味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

4、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深刻体味,才可能准确领会边塞诗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要认真分析这些表达方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2、学习鉴赏边塞征战诗的方法。课文导学P8杜甫兵车行 P16杨炯从军行P22高适燕歌行 P33李贺雁门太守行P90陆游诉衷情 P91张孝祥水调歌头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知识卡片:1、高适:(700765) ,汉族,字达夫、仲武,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与岑参并称“高岑”。“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

5、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2、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

6、、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3、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

7、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首词。自学目标1、诗中有哪些是以前自己写错过的?请把诗句摘录下来,把易错字标清楚:2、你喜欢那些句子?把它们写下来,好好朗读一下,并结合全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第一学时阅读感知一、诵读诗歌兵车行,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简要分析。诵读点拨(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一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

8、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鉴赏诗歌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这首诗的章法,找出诗中的警策句,赏析名句,品味语言表达的特点。落实课后练习二、三的要求。明确:章法严密。形式上采用古称“一头两脚体”的结构方式。从整体看,节奏整齐又略有变化;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 一 。内容上,一是前后呼应,二是层层递进。深刻的思想性和强

9、烈的感染力通过高度的艺术性表现出来。重墨铺染。大氛围的粗略勾勒和具体动作的细致刻画相结合,描绘了一个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场面。诗的开篇展现出一幅出征图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接着展现出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的渭水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刻画出眷属们在亲人出征时追来呼号和那一刹那的生离死别的情景。“牵衣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把进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

10、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令人触目惊心。诗人的重墨铺染,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巧妙构思。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接着,由征夫之口,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最后,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悲惨现实。其情其景与开头悲怆场面相呼应,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劳穷兵黩武的罪恶得以淋漓尽致的揭露。善用口语。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用

11、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探究活动从兵车行看歌行体语言的音乐性研究思路提示:(1)从押韵上研究:兵车行共用八韵,四平四仄,互相调换。一押萧韵,二押真韵,三押纸韵,四押齐韵,五押问韵,六押质韵,七押皓韵,八押尤韵。转韵时,每逢第一句多半押韵。(2)从声调上研究:摹声叠词和顶真手法。(3)从句式上研究:开头三字句、七字句,音调铿锵,错落有致;第三段五字句,申诉转为愤恨。句式由短变长,表现语言急促。3、品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二、朗诵诗歌汉江临泛1、汉江临泛也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诗歌描画了哪些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12、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概写总述,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

13、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2、品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三、朗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你最欣赏哪些句子?请谈一下你的感受。四、总结以上三首诗歌的特点,试分析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表达的情感以及他所运用的手法。第二学时(专题点金)学习目标:自读以下诗歌,体会山水田园诗歌的情感内容,理解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一、表达的情感内容(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例1、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例2、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二)表达

14、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例3、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例4、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三)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例5、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例6、社日(王驾

1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四)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例7、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例8、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五)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例9、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10、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

16、的苦闷。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二、画面的共同特征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三、常见的写景技巧1.听觉角度:动静结合 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以动衬静例如: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视觉角度: 绘形、绘声、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色彩映衬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17、鹭上青天。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4.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5.运用描写技巧:工笔 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描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四、小结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2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3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 明暗 虚实 点面 正侧 )远近高低 绘声绘色 白描 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乐

18、景写哀 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整理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整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4语言特点: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5、意境多隽永优美,风格多恬静淡雅六、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解题思路:什么景 意境 情感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1知整理。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

19、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整理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2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3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

20、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4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整理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5分析诗歌的写作

21、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整理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整理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

22、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5)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6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七、鉴赏演练场练习1、酬张少府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整理怎样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练习2、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

23、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练习3、春 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练习4、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释:1绮筵,华美的筵席。 2琴瑟:比喻友情 3长河:指银河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练习5、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整理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

24、个字?(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整理什么样的感情。(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练习6、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练习7、(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25、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练习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两题。(8分)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本诗题为“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甚佳”二字。_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本专题学完了,同学们可要认真总结方法呀!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