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4991372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题除法课 时5课时备 课关 香刘乃忠修正补充栏分苹果教学目标1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学具:小圆片。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对话平台玩中学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

2、思考解决。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2算一算、议一议。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3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4想一想、摆一摆。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1) 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示2。(2) 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3) 汇报分的结果。5试一试。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1) 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2) 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206=3(盘)2(个)(3) 你能试

3、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学中做1课件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2完成试一试(2)。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做中得1综合练习。(1) 完成练一练1。(2) 完成练一练2。教后反思:分橘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橘子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竖式的计算过程。通过实

4、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书本第3页的情境图)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为了招待新来的小动物,二(3)班的猴班长准备了14个橘子。你们看,这一共有14个橘子,猴班长想每盘放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呢?二、探究新知,师生互动1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1)课件再次显示14个橘子画面。(2)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3)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橘子?(4)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5、。2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4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解答课本中的试一试,指名板书,并说一说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组织学生对孩子的板书进行评价。5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学生讨论: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练习:第4页“练一练”第1、2、3、4题。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当。教后反思:分草莓一、教学目标1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

6、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

7、,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

8、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生2:5+5+5+520,可以放4盘。生3:20-5-5-5-50,可以放4盘。生4:2054,可以放4盘。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理

9、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A请了解的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B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C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D班内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教学写法,学生试写。A请了解的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C提问:为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D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

10、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班内交流。(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

11、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3)试一试。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2学生用竖式计算。(“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

12、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租船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具:挂图、课件。学具:学具盒教学过程出示挂图,谈话引入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 情景讲给大家听吗?玩中学1. 说一说,想一想。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

13、报。2.摆一摆,说一说。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3.试一试。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独立列式解答。学中做1.完成练一练的1、2题。2. 完成练一练的3、4题。(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派车教学目标: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2、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

14、能力。教具: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课本第10页第3小题“( )里最大能填几?”A、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如何做题。B、学生自主完成题目C、班内汇报交流先找一位学生详细汇报自己解题的全过程,然后再找学生简要汇报其它题目的答案。2、课本第10页第4小题。(解除法竖式)A、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B、反馈首先找一位学生在班内汇报自己的试商方法,全班学生共同判断正误。其余题目同位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二、综合练习1、课本第10页第5小题A、学生独立完成题目B、同位俩人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C、班内汇报交流找一位学生在班内说说答案,全体师生共同判断。2、课本第11页第1、2小题

15、A、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及要求的问题。B、学生独立列式完成题目。(要求学生列竖式解决)C、班内汇报总结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做出题目来的。全体师生共同判断。D、第4题同第3题。但数学信息让学生在文字中找出。学生列式后如果能不列竖式也能算出结果就不强制学生用竖式解决。3、课本第11页第6小题“按要求在方框内填算式”A、让学生说出题意,说说做法。(先把答案写出来,然后按要求分类)B、学生独立解决算式。C、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分类。D、班内汇报。找两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全体师生共同判断。4、课本第11页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并理解要解决的问题。B、第1)

16、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出现的答案有:4辆面包车;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9辆小汽车。C、第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如何派车更合理?”D、班内交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以鼓励。5、课本第11页第8小题A、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B、班内汇报总结。估计学生对第1个问题没问题,都知道会用数的方法,也可能会出现5个5个数的情况。第2个小问题估计大部分学生也都能用继续画或5个为一组数的方法算。C、第3个小题有些困难,估计小部分学生也能说出答案,让他们详细得表达自己的思考全过程,全体师生共同研究,如果学生说的不到

17、位,师做补充。三、总结1、说说在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2、你今天举了几次手?回答对了几道问题?受到了几次表扬?3、说说你所在小组的表现?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四、作业布置做一张练习卷教后反思:课题认识图形课时备课人关香 刘乃忠修正补充栏 第一课时 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实物投影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

18、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 (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1.师:请同学在三角

19、板上指出一个“角”。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1.学生试画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2.教师示范(1)描“角” 师:有同

20、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

21、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2)画“角” 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使同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再次感悟出什

22、么是“角”。)(3)表示方法师:怎样表示呢?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教师边说边给一个“角”编上1号,学生自觉想出另一个“角”要编2号。教师再介绍“角”的符号,并板书)师: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生1:它像一个小小的角。生2:它像我们美术课上画的鼻子。生3:它像写4的第一笔。生4:它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教师请同学观察并想象,帮助同学记忆“角”的符号。)师: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

23、“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四)摆一摆:感受影响“角”大小的因素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师:请同学用两根小棒做一个会活动的“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制作情况,等学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举起来,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师:你能把“角”变得大一些吗?学生听到老师的要求后,兴致很高,很多同学马上就把“角”变大了。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生1:我拿着“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生2:我和他不同,我只动了“角”的一条边。师: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学生操作后,请同学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生:把“角”的两条边

24、往里推,“角”就变小了。师:通过玩活动“角”,你有哪些发现?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生2:我发现把“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往里一推,“角”就变小。听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点点头,看起来很多同学都同意生2的说法,同学们已经悟出“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只是在用语言叙述时还有困难。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角”的一条边慢慢展开使“角”变大,再逐步变小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说:同学的意思是说,“角”的两边.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开的越小,角就越小。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活动角捏紧,(教师用活动角摆好一个“角”

25、,请一位同学固定“角”的两条边.开的角度,教师把“角”的两条边分别延长)大家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两边.开的大小没有变。生2:“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五)比一比师:我们已经知道“角”有大有小,有一组“角”朋友为了比出大小,争论不休,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角”最大,(教师请同学选出最大的“角”并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是几号“角”。生:4号“角”。师:为什么4号“角”最大?生:4号“角”的两条边.开的最大。师:你能

26、找出几号“角”最小吗?学生自己观察,找出最小的“角”,教师请同学说说为什么2号“角”最小?师:剩下的1号、3号、5号“角”,你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生:2号“角”、4号“角”的大小很明显,1号、3号、5号“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们的大小了。师: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一比1号、3号、5号的大小。学生自己动手比较,教师请同学汇报。生1:我比1号“角”和5号“角”,我把它们的顶点对齐,5号“角”的两条边在外边,所以5号“角”大。生2:我比1号“角”和5号“角”,也是5号“角”大,我还把一条边对齐了,看另外一条边就可以了。师:生1比较方法是把顶点重合,生2比较方法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生3:我是用直尺

27、量的,我用直尺量1号“角”的开口是21mm,5号角的开口是22mm,所以5号“角”大。教师征求同学的意见,显然同学都认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动角进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师:请同学看,这个角的开口,(教师由“角”的顶点处指起,请同学观察“角”的开口越来越大)都是一个“角”的开口,它们一样大吗?请同学思考,1号“角”和5号“角”的边不一样长,我们量它们的开口比大小,你们认为公平吗?生:不公平。生3:我把1号“角”和5号“角”的两条边都延长到3cm,再量它的开口就可以比大小了。生4:我用三角板量,都用三角板的一个角,它比1号“角”大一些,比5号“角”小一些,所以5号“角”大。师:生4是借助另一个角

28、帮助比大小。师:还有3号“角”,它的大小怎样?生1:我比1号“角”和3号“角”,它们一样大,我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来比的。师:请同学都比比看。同学自己把1号“角”和3号“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大小,这时许多同学露出惊奇的神情,“它们真是一样大”。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六)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

29、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七)全课小结: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八)反思: 第二课时 练习八教学目标: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3让学生了解“角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角。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教学重难点:准确的数角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八。对话平台玩中学再玩中学的过程中,

30、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1 继续展示课件1。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1题。2展示课减2(一列小火车、6节车厢,车厢上面分别画着教材第2、3题中的6个图形)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节车厢,就请你们标出这节车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1)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2)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2、3题。3展示教材第69页的第6题。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角的王国吧!请你一边看,一边认,说一说你找到了哪

31、些角?(1) 自己找,自己认。(2) 全班交流,角的名称叙述要准确。学中做在角的王国里,到处充满了新奇有趣的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1 展示课件4。(1) 你们看到了什么?(2) (显示教材第69页的第5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3) 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4) 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5) 拿起手中的放大镜看看手中的钟面,你又发现了什么?(6) 指针长了,角的大小变了吗?做中得1 又一个角很顽皮。(出示68页第4题第1个角图)数一数它有几个角。2 它在自己身上填了一

32、条线(出示68页第4题第2个角图)。数一数它现在又有几个角。3 哎呀,它又给自己添了一条线!(出示68页第4题第3个角图)同学们快数数,现在又有几个角?反 思: 第三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 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学具: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三角尺、直尺、剪刀。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在你

33、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对话平台玩中学1 活动一。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 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2) 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4) 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活动二。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1) 猜一猜。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2)

34、 拉一拉。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3)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一会是长方形,一会是正方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呢?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反 思: 第四课时 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准备:教具: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学具:七巧板。教学过程:课件引入。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这幅图上找到了什么你认识的图形?对话平台玩中学1

35、 做一做。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谁愿意来试一试?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2 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1) 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2) 谁愿意告诉老师?学中做1 画一画。教师出示点子图。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是这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2 拼一拼。让学生用七巧

36、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1) 每个同学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七巧板着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边形做朋友,请你帮帮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快动手试一试!(2) 拼完的同学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3) 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反 思: 第五课时 欣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2、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用具:电视、电脑、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经过调查我发现咱们班有许多同学的家买了新房子,装修得特别漂亮,谁愿意把自己的家

37、介绍给大家,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2、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家,想一想这里复习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学生说,教师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复习学过的基本图形)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让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图 ,(看书上的图片)2、你喜欢这些图案吗?为什么喜欢? 3、每个同学说说第一个图案里有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4、汇报基本图形(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用彩色笔勾出图形的轮廓) 5、小组2个人互说第2幅图的基本图形,说完后汇报。 (学生能够从各种图案中分析出基本图形,并能借助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6、要是你画,你怎么画?(

38、举例子说明,并用电脑演示) (感受旋转、平移、对称的现象)7、你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设计图案吗?一会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设计,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些图形去画,然后选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涂色,鼓励学生设计独特的图案)8、学生自己设计9、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评价,大家先说说怎样去评选呢?(让学生说出评选的条件再进行评选)10、展示作品并分析图形。(按照得星的先少后多评选,把优秀作品放到投影仪)11、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创作奖、色彩鲜艳奖、态度认真奖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三、谈谈学习收获四、评价自己的学习情

39、况,并颁发奖状五、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反 思:课题加与减(二)课时备课人关香 刘乃忠修正补充栏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教学目标:1.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准备:直尺和草稿纸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巩固旧知):师: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的爱心活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展示照片)这是我们学校的什么活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捐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出示统计表)这里就是我们学校捐书情况

40、的统计表,谁来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搜集信息)师:你们能提出哪些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呢?回忆一下,用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就来用以前的计算经验来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我们学校低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独立列式2、估算:你是怎么估计的?3、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请个别孩子板演4、交流算法,互相评价5、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自己探索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其实啊,无论用怎样的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计算准确,有没有同学计算出现了失误的?大胆说说你错在哪?(肯定、表扬:诚实、勇敢!感谢:正因为有了你的问题,同学们计算时才会更加注意)6、试一试:“我们学校高年级

41、一共捐书多少本?”(1)先估算,然后独立练习,小组交流算法(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做完了的同学把你的计算方法跟你的同座说一说)(2)小组汇报三、我能行计算比赛p75 1.用竖式计算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根据你的经验,用这种方法计算时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想提醒大家的?(两至三人谈)四、联系生活、发散延伸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想不想收到爸爸妈妈送的礼物呢?商店里有很多儿童商品,如果这次爸爸妈妈让你自己去挑选购买,只能买三件,你想买些什么?该付多少钱?如果你买的商品限制在100元以内,钱够用吗?如果不够,你打算怎么办? 五、小调查:调查我们学校

42、一至三年级学生人数,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板书设计:捐书活动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95=317(本)1 估算 100+100+100=300,大约300本。 110+100+100=310,大约310本。2竖式计算: 118 118 +104 104 + 95222 + 95 317 3173凑整简算(1) 118+104+95=100+100+100+18+4-5=317(2) 118+104+95=110+100+100+8+4-5=317答:建设小学一共捐书317本。反 思:第二课时 运白菜教学目标: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3、。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教学准备:相对应的主题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二问题探索。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2思路探究。(1)教

44、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3)交流想法。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3算法探究。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850256288=594288=

45、306(棵)(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850(256+288)=850544=306(棵)三应用练习。1计算方法的练习。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2解决问题的练习。(1)第2题。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b学生独立解答。c交流算法与想法。d出示第(2)问。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2)第4题。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c学生讨论。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

46、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e第(3)问。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四课堂总结。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板书设计:运白菜两车运走后,还剩多少棵?850-256-288 850-(256+288)=594-288 =850-544=306(棵) =306

47、(棵)答:还剩306棵。反 思: 第三课时 买洗衣机教学目标:1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买洗衣机”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察讲述。1教师谈话:星期天到了,小刚一家都在忙什么呢?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3) 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活动(一):自主提出问题

48、。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1)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2)小刚的爸爸比妈妈每月收入多少元?。2活动(二):解决问题()。()出示问题: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读读问题,理解“生活费”“节余”的意思。()列出算式“”或“”。讲述列式的理由:把爸爸妈妈的月收入合起来,去掉生活费,就是节余。()独立估算。()实际计算。a学生独立探索计算。b小组内交流算法,共同订正答案。c集体展示计算过程与结果。3活动(三):解决问题(2)。(1)出示问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积攒几个月?(2)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3)在小组内讨论。(

49、4) 集体交流。路径1:估算法。1个月节余438元,不足450元;2个月不足900元,不够960元;3个月的节余足够960元,需要积攒3个月。路径2:先加后比较法。438+438=876(元)876元比960元少不到100元,2个月的节余不够,得积攒一个月。需要积攒3个月。路径3:960438=522(元) 522438=84猿(元)用洗衣机的价钱连续减去两个月的节余,还差84元,需要积攒3个月。三试算练习。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要求学生细心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的方法,争取全算对。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总结: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怎样正确计算加减

50、混合运算题。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板书设计:反 思: 第四课时 练习九教学目标: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4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草稿纸和主题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二完成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在第(3)小题是思考题,在计算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检测

51、要求,可以让学生利用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4题表格中是小乐家点表的数据,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再解答教材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与前面里程表相联系。第5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一题的答案不唯一的,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看能填是哪些数。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第7题在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解决,再交流算法。方法12米=200厘米200-50=150(厘米)200-75=125(厘米)150-125=25(厘米)答:第一条剩下的长,比第二条长25厘米。方法2第一问可以

52、不经过计算,直接回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剩下的长。因为两条彩带原来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下的多。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去25厘米,所以就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第8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选择合适的数据,独立解答后,再进行交流。三小结。这节课,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反 思: 第五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教学重难点: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教学准备:草稿纸教学过程:一你学到了什么这一栏目,目的在

53、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二我的成长足迹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三练一练1第1题练习万以内的

54、加减法。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2第2题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第3题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反 思: 第六课时 美丽的植物园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2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了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教学准备:

55、主题图片教学过程:教材创设了美丽的植物园这一有趣的情境,综合复习了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渗透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 教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编成一个小故事,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课文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都是开放性的,经过比较后,才能找出最近的路线,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尝试。一、植物园导游图。1创设情境,导入题目。2出示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你所看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3解决问题:(1)从盆景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2)从牡丹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3) 从月季园到菊花园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4老师分析,小结。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1根据笑笑的身高来估计模型的高度,培养他们的估测能力。2通过各展区植物数量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1) 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数量最多?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树立最少?相差多少?(2) 牡丹园、菊花园和桃花园共有多少盆植物?(3)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提出来,全班交流。三你知道吗?结合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说一说有什么感想。四小结。同桌互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