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x** 文档编号:4498965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贬官失意的孤凄悲凉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述写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学习文言语法,背诵全文,理解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体味的情怀。 2、比较等几位古代文人被贬之后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3、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讲练结合,既抓整

2、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 1、 学点文言语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翻译并背诵全文。 2、 掌握本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不得志后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 介绍和写作背景。2、正音、朗读直至熟读。3、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4、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5、布置作业:书面翻译全文,背诵课文前两段。 【教学步骤】 一、介绍和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

3、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他寄情于山水,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二、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4、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

5、(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

6、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

7、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

8、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9、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 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 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

10、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四、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一)学生根据解释,口头翻译全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二)写作思路与内容要点 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思路非常清晰: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和第二段;2、翻译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2、分别找出描写和议论的语句,重点研讨借描写衬托心情的写法。3、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4、拓展阅读训练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

11、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一处风景,300字左右。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是否背诵,是否翻译。 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12、,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二、课堂活动: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和议论的语句,重点研讨描景的顺序、方法及作用。 (

13、一)课文写了哪几种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 闻水声(悦耳)见石潭(清澈)观游鱼(逗乐)探水源(忽明忽暗)感氛围(凄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在人们面前逐渐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移步换景】 (二)如何描写景物的。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

14、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 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写景的衬托作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15、 小结: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贬官失意后的孤独,凄苦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变现了杰出的写作技巧。 三、渗透德育:结合本文,联系实际,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将柳宗元与刘禹锡、苏东坡和陶渊明等古人进行比较,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阅读训练:柳宗元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

16、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 ) (2)以予之亟游也( ) (3)芟山而更居( ) (4)气之迥( ) 2.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 (2)其颠委势峻( ) (3)予乐而如其言( ) (4)行其泉于高者( )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同_。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4.翻译。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17、 _。 5.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 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后文着重写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的生活境况。 【参考答案】1.(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 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2.(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3.A“屈”同“曲” 4.(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 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

18、困苦 【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

19、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一处风景,300字左右。 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1.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 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心境的是哪

20、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 (表现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 (1)教者范读,引领正音 (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 (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 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

21、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 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 (1)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解释,利用工具书讨论探究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从“伐竹”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发现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现了喜悦之高、兴趣之大,克服重重困

22、难也要觅得小潭)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 (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潭水和游鱼各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描写的? (潭水之清和游鱼之乐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

23、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天空的时候,着一鸟而让观者感知天空的辽阔高远,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烘托的写法) 我们再看看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幻化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像人那样感到快乐似的) 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那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文

24、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 4.总结拓展 总结全文 王国维说“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极富的生活个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拓展延伸: 关于崔氏二小生: 柳集旧注:“崔

25、简之子也”据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旧注:“崔君名简,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东柳氏”句下注:“简娶公之姊”据此,则“崔氏二小生”当为柳宗元的外甥 附: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赏 思 发现小潭乐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凄 潭中气氛 5.必要的教学资料准备: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6.文章的生活背景: 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

26、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 小石潭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解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

27、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 1、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

28、美情趣。 理解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回顾全文,检查复习 走进小石潭,我来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感悟的感情。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个别读。 齐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 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音,还要释准意。 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请个别学生来疏通。 检查个别字词掌握情况。 二、走进小石潭,我来写一写。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疏理出的写作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势记录同游人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请以“小石潭真 ”为题

29、,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通过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三、走进小石潭 ,我来说一说。 1、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受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边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句画出与心境有关的词语及与心境相关的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 师: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提示: 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不撤,影布石上。 石奇,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屹为堪为岩 树笼,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30、参差披拂 鱼欢,依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板书,水,石,树,鱼 学生讨论, 师小结:小石潭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板书:景物特点,幽凉冷寂感受:孤凄悲凉。 师:当时的境遇,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出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石潭:幽深冷寂被贬的柳宗元孤凄悲凉触景抒情,接景抒情,寓情于景,形似写景实则写情 2、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和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柳宗元一路去游玩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

31、呢?(多媒体展示文字,走进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可以引导学生用上一些励志的名句,如: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等。 四、走进文章,我来品一品。 (1)在本文中,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贬官失意的孤凄悲凉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述写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走进文章,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今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舞台,希望你尽情展示,记住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提示: 1、品词语。 找出精妙词,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为话题

32、发言。 2、品句子。 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 3、品情感。 以“我从文中 处,领会出 的心情”为题发言。 4、品写法。 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言,老师可先做示范(板书:寓情于景) (2)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以简练的文笔,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的写景状物,文章出慢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孤凄悲凉的感情,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他的永州八记值得一读。 这节课虽结束,但对古诗文的学习仅是个开始,相信通过你的学习,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 五、布置作业,我来练一练。 我来练一练你曾经游历过那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提示写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侧面描写、抓住景物特点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