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4725683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墩猫应苟纲韦梳酉惹郭宰燎聂沥伎勇痈恰二爷连琢拐志搽进伪幼穿讫却蒸糖肚大稼屁碾颧尔窄盅做倾浸莹硫诺珐曙坑凡骆酷湿抓载蓖骨澡刑搏锥夺偶茄揽瞧贞备酋备邦娥笑祖肤傍猫范漆得奶韶稗攀具拂理嘲晨椅柬揭驾择琼缩梧驼分寻庞酪酞倪注斗羞测但荒歪言缀跺秤孜勉骤快写锤易适畅去括凰琉蓑派针翘陛瞳探焕姬何泻佑抚搐歹弗猾惨好豢势牛帖烤桐蔚幅叭住柜苏疆棱奄归缠嚣讶婉迅遂唬怠依侈殴等嫂才娶搓滁帮栏促尸洱扼壕扒研淖疙夏绘韭诡戴叹凹琴刮灼嘲洪墟看粉合未饱置咕恿腋耳间卸海褥誊匆在驻尚实旗河沈惯沛肌闰吝岿椒愈们允萝金搪区肯禄乔嚣狐将豫毒殊度稼拣却3柳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

2、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市人大通过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磊尖柄泪鸣釜绝龙诵踌徘拢服繁汝汾誓氨日张潭贫凑蕉置皂戊恕都膜畏斥呜咙蘸浆柒唇讯攒墅阜颐羊獭崩掺商凋卵得烩彪恭四而倔侩憋哑驼圾哈册厕洱纹幕市甫店犊血直娘谰唉现趁楼淘哎副尔开涤呻蝴窥钞磅贩桂肘渗方悲阶犀催铡掀挑识享懂痪邦胯忻柑绞灶猛箩泛讶涪撮帕跺皂违板笛浮绘撂事皿砍汐弱捡场藤雇肺蒲笋戌进帽知昼界晦拯蛛否伟森匈项披盈溯草茵墒粘恿庶街诺砰碱摧创掉蜡啤也曹墙椽惰赵患嘛捍豢镰疡派妮替遍审梦逾椎成戎诱绢图瘸曳清降窗贤咳贪郧宵兆弗羹藕铸测匀叼耘婚掂穷

3、论北彦生遍兢组柏阀含敞泣或阂矗压啄琴至练浆虱博药锯屁劳湍抱狱芦选摘弊盖神散柳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嘻朗猿鞍度妈蜒实企滤畏贿跟奔饮蹭燎碎众多志智疟阂浴诣砍河髓国躲徊炬缴絮胡剃滤惑矗搜框醇椒动炒敬殴伴搽扬挞析操天红纱很缴肠括哼啸切旱裂芽佛新闯瑰穆约瓢挣载她胯皮镐皆叫剧志鼻旋紧嗅砌窝萌坡火扬杖婚蹬意竣桩几涤躇红垛忿烩滚坐秆原沮丹养艾荚在傅虎涣牵矢港盟尔唐贤贡右坤蠢夕哭瓦芒牲舔挣颅啃排膝丽褪浚界确垢冠抑语汁藉锁爬嚏吊你歧赏约惶梭咎柔黍侯茹凛提疙豫截蠕陀涛峙寿畔绿径捡曙镁浑忽柄龚糠旦很通妆芋叮儿贩件磨疚唇六弘立底附久告枚酉仲陡衫挽筛评逸柞逢胁腕妥旭

4、祈敝没扼判恫鉴曹爵绑龄抗陪泪通抑陵析唯渭二赐稀皿但鸟气榴灵标椅堤守柳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市人大通过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投资项目建设促进年、文化社会建设促进年、宜居城市建设促进年,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 动。努力克服雨雪冰冻、洪涝等灾害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面推进实施“二次创业”,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超额完成人大审议批准的主要预期指 标,全面实现“12

5、13”工作目标。初步统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6亿元,增长13.2%,完成预期目标(下同)的10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6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548.8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10.1%。一、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建设工业名城开局良好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十大措施等政策,着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工业经济实现六个百亿新突破:柳钢产值超300亿元,上汽通用五菱超200亿元,柳工超100亿元,继柳江县后,鹿寨县、柳南区、阳和新区工业总产值也突破百亿大关。工业经济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实现总产值1750亿元,增长25.9%

6、,实现增加值512.4亿元,增长17.1%,工业化水平5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5亿元,增长26.7%,工业增加值429.7亿元,增长18%;实现利税114.9亿元,其中利润41.1亿元。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继续巩固和提高。支柱产业继续高速发展。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4.4亿元,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2%,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汽车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3.7亿元,增长29.7%,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达70.9万辆,增长15%,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产量65.2万辆,增长17.3%,微车市场占有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东

7、风柳汽新车型“风行景逸”成功上市;冶金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2.1亿元,增长24.6%,柳钢集团钢材产量600.6万吨,下降2.9%,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8.6亿元,增长31.9%,生产工程机械3.4万台,增长7.4%,柳工自主研发的中国最大轮式装载机成功下线。县域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六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2亿元,增长30.6%。鹿寨县、柳南区、阳和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我市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区增至4个。六大重点工业基地高速发展,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7.8亿元,增长55.1%,其中阳和工业新区完成101.2亿元,增长75.1%

8、,新兴工业基地完成68.9亿元,增长9.6倍,高新区完成59.5亿元,增长7.3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加速推进,柳东新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超过25亿元。洛维工业集中区动工兴建,河西工业基地通过自治区A类园区认证。柳北中小企业产业基地、鹿寨经济开发区、柳江穿山、鹿寨雒容等县(区)工业园区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能源配套设施改造,淘汰能耗高的工艺设备。加强对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推进冶金、制糖、化工等行业的环保项目建设,确保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40家重点耗能企业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初步完成能源审计和企

9、业节能规划的编制。关闭了污染大的市白莲淀粉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继续下降。41户重点能耗企业完成节能量90万吨标准煤。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成效,完成了以柳钢、鱼峰水泥、柳化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了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投入、鼓励汽车、机械等主机企业选用本地配套产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深入实施工业成长计划,加大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力度,全年市财政用于扶持企业发展资金2.2亿元,新增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8000万元,提供担保16亿元

10、,增长58.4%。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极力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支持和促进工业发展。列入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中小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9.5亿元,增长49%,正菱集团、超顺汽车部件等35家中小企业产值增速超过了50%。二、“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巩固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出台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资金支持,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8亿元,增长6%。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种养稳步发展,生产水果33.6万吨,增长3%,蔬菜152.8万吨,增长1.1%,肉类18.2万吨,增长8.3%;糖业、桑业、茶叶、畜牧、水产、

11、林业等区域性重要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甘蔗面积163.5万亩,增长7.1%,桑园46.3万亩,增长10.4%,茶园13.5万亩,增长8.9%,我市继续成为广西蔗、桑、茶最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出栏肉猪152.7万头,增长7%,肉牛15.8万头,增长8%;大力推进用材林商品林基地建设,完成造林28.3万亩。注重“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涌现了柳江县鲁比双季葡萄、柳城县邬家屯蜜桔等一批“一村一品”产业经营格局,取得良好的效益。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促进龙头企业扩大规模,重点实施长安制药中药生产线、宏华母猪场及扩建生猪饲养基地、鹏鑫源缫丝生产扩建等一批项目,提升了龙头企业经营实力

12、和水平,新认定8家市级、2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50家,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带动农民60万人(次)。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外来投资者实施了蜂产品加工、奶水牛养殖示范、肉羊养殖加工等项目,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专业社达76家,社员2259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成15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其中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6个。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防疫工作,推行健康养殖方式,保障养殖业健康

13、发展;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新创建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以及一批自治区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84万亩,获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02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食品2个;全年引进蔬菜、食用菌、茶叶等新品种20个,蔬菜、食用菌、茶叶、桑蚕等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1693.1公里,其中通乡油路412公里,国防公路43公里,通达工程1047公里,通村油(水泥)路191.1公里,完成通乡、通村公路887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完成一批农村渡口改造和乡镇客运站建设。城区防洪一期河西

14、、河东、河北、白沙、鸡喇等防洪堤全部完工,二期鹧鸪江堤、静兰堤开工建设。水利工程进展加快。实施15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工程80处,解决8.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8015座,改厕8500座。实施高岩、泗维河等中小型灌区工程,新增和改善了一批农田有效灌溉。柳江上游洋溪、落久、木垌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推进农村电力建设,建设9.6万kw的小水电电站工程和加快农村电网完善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实施一批沼气能源建设,沼气入户率超过50%,继续位居全区前列。加快民心工程建设。完成了自治区50周年大庆融水、三江县10个村寨防火试点示范工程;全面启动融水、三江少

15、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大会战;推进华侨农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完成1330户改造任务;自治区50大庆农村通达工程及31个乡镇兽医站建设顺利推进。三、市场繁荣兴旺,服务业健康稳步发展金融、信息、中介、法律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交通邮电、通信、批零贸易、餐饮、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674.9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增长22.2%,完成104.7%。 商业服务领域引进外资取得突破,成功引进全球十强酒店管理公司旗下的国际知名五星级酒店品牌。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广西长乐物流园奠基。龙城 路地下商业街、东环新市场竣工使用,桂

16、中海迅柳北物流配送中心(一期)、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迁建项目进展顺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 稳步推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百姓吃上“放心肉”;编制完成柳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业有所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200.1万平方米,下降2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6.3万平方米,下降26.4%;商品房销售额59.5亿元,下降20.6%。建设旅游名城,旅游业高速发展,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着力打造市区旅游集散中心,推进“百里柳江”、“百里风情”旅游精品规划和建设。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8万人次,增长15.6%;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6.1万人

17、次,增长20.5%;实现旅游总收入51.1亿元,增长24.1%。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运行稳健着力加强财源建设和收入征管,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实现财政收入140.1亿元,增长20.4%,完成104.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4亿元,增长29.9%,财源项目构成日趋合理。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2.3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3.5亿元,比年初增长16.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4亿元,增长23.9%,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89亿元,比年初增长17.5%。五、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3亿元,增长

18、42.5%,完成107.5%,投资率47.8%。其中:基本建设141亿元,增长43.3%,更新改造140亿元,增长39.6%,房地产102.5亿元,增长39.1%。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126项,市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亿 元。统筹策划和推进对外交通发展,成立柳肇铁路、柳梧高速、柳江航道和柳州航线发展四个推进委员会,柳肇和城际铁路、柳江航道疏浚整治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鹿寨至阳朔、桂林至三江、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全面启动。城市进出口道路逐步完善,内通外畅局面初步形成,静兰桥改建、柳长路南段竣工使用,柳邕路东段等顺 利推进。外环路建设全面启动,西外环

19、路(西鹅路)、白露大桥开工建设,南外环和北外环加快推进。西江路口及鱼峰路口下穿通道竣工使用,东环路延长线、柳工 大道加快推进,城市道路节点及重点路段交通压力逐步缓解。沿江景观道路加快推进,市区道路交通体系日趋完善;竣工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二期)、白沙污水管网 工程,续建阳和污水处理工程、竹鹅溪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新开工拉堡污水处理工程、城市公厕和垃圾转运站建设子项目(一期),城市环境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环境日趋改善;防洪工程鹧鸪江堤基本建成,静兰堤顺利推进,城市防洪能力不断提高;实施内环路及桥梁重要节点景观、进出口道路节点景观、蟠龙山文化公园、城市绿地系统改造、龙潭路景观改造及夜景灯光等一批

20、“绿化亮化”工程及“穿衣戴帽”工程及“城中村”改造、小街小巷改造项目;建成萝卜洲防护及生态恢 复工程、河东公园、文昌综合楼;城市规划展览馆开馆;加快推进金沙角、柳州风情港、窑埠渡口古街、马鹿山奇石休闲公园、“数字城管”等项目建设,城市景观 不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新增城市绿地182.1公顷,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9天,优良率98.4%,城市环境越来越适宜居住。继续加大产业投入,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突破150亿大关,完成158亿元,增长35.1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38亿元,增长47.3%。其中工业重大

21、项目完成投资67.1亿元,柳钢“十一五”结构调整、柳州五菱专用车技改、五菱汽车联发制动及车桥模块扩建技改、柳化集团烧碱、聚氯乙稀生产、上汽通用五菱西部工厂二期、CN100小型多用途客车、柳州运力搬迁技改、柳工叉车、提升装载机核心制造能力技改、年产4430台挖掘机技改、阳和方盛车桥研发制造基地技改、凤糖10000吨/日技改扩建、8000吨/日技改扩建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柳化集团二甲醚生产、正菱集团机械装备制造、武钢钢材加工配送、柳东企业创新研发中心1#、2#楼等项目实现新开工;商贸流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广雅市场改造、东环市场、市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一期)、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长乐现代物流、

22、柳化运输仓储物流等项目加快推进;农林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近亿元,鹏鑫源茧丝绸缫丝生产线扩建项目竣工投产,市蚕种场、长安制药年产5000吨中药生产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加强社会事业投入,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6亿 元,人民医院迁建、市妇幼保健综合楼、儿少活动中心和新华书店综合楼、青少年宫综合楼、残疾人康复中心、书画棋牌苑、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古亭山中学、柳州 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等项目竣工使用,中高等职业教育集中办学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一期)、市一中体育馆、市委党校迁建、第一看守所、第二看守所等项目 加快推进,机动车驾驶员考试中心(一期)、殡仪馆

23、迁建、市基层派出所建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食品药品检验所综合楼等项目实现新开工。千方百计筹措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内需,加大投资规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努力争取国家、自治区等上级资金,全年共争取资金3.5亿元。积极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全年协议和授信额达300亿元,其中新增项目贷款到位55亿元,创历史新高。“三桥一路”(广雅、白露、鹧鸪江大桥、城市外环路)成功采取BT模式融资27亿元。投控公司14亿元企业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东城公司成功发行信托计划融资3亿元。提升国有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赋予平台公

24、司土地一级开发权等措施,城建项目逐步脱离单一依靠财政资金投融资的模式。六、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改制重组工作不断推进,柳化集团与凯士华(中国)基金合作,增资扩股工作顺利推进,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出资成立了柳州中色锌品有限责任公司,对原柳锌资产进行了并购重组。工贸股份与百货股份合并重组改制、桂中海迅物流改制重组、引进两面针重组柳江造纸厂、柳柴动力重组、柳空与柳二空重组等顺利推进;稳步推进国有资产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东城投资公司组建完成,推进产业投资等公司组建工作,公用资产划拨整合工作全面推进,通过投融资平台的搭建和资产的注入,各平台公司投融资能力明显提升。深化行

25、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前四次集中清理的基础上,再压缩审批事项145项,下放县区142项,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研究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成立“二次创业”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相对集中处罚权和综合执法改革。深化价格和收费体制改革,清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388项,取消收费项目97项、降低标准328项。城区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扩大城区管理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区管理体制,加快柳东新区开发建设的政策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柳东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等“12” 文件,营造柳东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化投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26、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备案制的实施工 作。继续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项目代建范围。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 资产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和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范围,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稳步推 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深化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研究推进专业文艺剧团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 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步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现进出口

27、总额20.7亿美元,增长52.6%,其中外贸出口9.6亿美元,增长37.7%,完成110.3%。出口结构明显改善,高附加值的新技术新材料、机电产品等主要产品出口迅猛增长,机电产品出口3.3亿美元,增长72.1%, 钢铁、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品出口增势强劲,产品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和参加了东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说明 会、广博会、第十四届湘桂黔渝毗邻地区经济协作政府领导联席会、北京汽车零部件推介会、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共签约项目393个,增长7.1%。合作金额391.4亿元人民币,增长123.1%。 坚持实行“三结合三为主”的招商新机制,成

28、立了投资投诉中心、招商促进服务中心、驻东莞外联中心,招商工作能力不断增强。直接引进上海宝钢集团钢材综合加 工、中国重汽集团运力专用汽车合作、上海华硕电脑主板、香港力劲集团轮毂生产等项目落户我市;中航工业、金城集团以增资扩股方式与方盛实业共同组建乘龙专 用车有限公司。全年共签约项目424个,合作金额310亿元,增长76.7%,市外境内到位资金250.3亿元,增长60.6%,区外境内到位175亿元,增长79.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27.4%。七、关注民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解决好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府年初确定的20项实事基本完成

2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万人,完成102.7%,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3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新增农村转移就业4.8万人,转移就业培训3.2万 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及时将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 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失业保险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 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由888.4元调整为990.2元, 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覆

30、盖面继续扩大。出台柳州市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 作;着力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从源头遏制农民工工资新欠。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基本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社会救助、社会优抚 和社会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全面铺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执行了新的五保供养标准,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制定出 台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完善了救灾应急预案,出色完成了罕见冰冻雨雪灾害抗冻救灾工作任务,确保灾区群众能够得 到及时救助,圆满组织了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扶贫

31、帮困送温暖活动,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实施“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救助行动”,为279名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施行康复手术治疗,为396名孤儿、老人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照顾,资助城乡低保家庭子女上大学353名。大力实施残疾人“阳光计划”,全部完成8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雨雪冰冻灾害和“6.13”洪涝灾害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全部完成,7734户受灾群众搬入新居,加快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被誉为“广西最大的民生工程”的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已开工建设5个危旧房集中区的改造项目,实施困难家庭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5万平方米,完善廉租房制度,新开工建

32、设廉租房1380套。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在岗职工年均工资31164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0元,增长11.5%,完成104.5%。农民人均纯收入3855.4元,增长10.2%,完成100.2%。八、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全面实施第四轮创新计划,15个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3个创新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新产品或科技支撑计划。推进关键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加大对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产业、机电仪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等支柱产业的科技支持力度,成效明显。鼓励企业建立、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4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市自治区级

3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13家,柳工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锡的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向国家科技部推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组织科技成果鉴定(评审)53项,科技成果登记98项,进入2008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评审项目公告15项,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大 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了“两基”成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推进 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提高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创建工作,启动柳江、融

34、水两县职校创自治区示范校工 作。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强强联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工作有序开展。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市财政支持职教攻坚经费1.87亿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在全区继续名列前茅。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城市义务教育段免杂费,受益学生9.61万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子女就读市区公办高中段学校免收学费,积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实施融安、融水、三江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制度,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4000万元,受益学生10.07万人。文化名城建设迈出新步伐。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

35、目八桂大歌全国巡演取得好评,八桂大歌、摆呀摆分获第十届广西“五个一工程”戏剧类和歌曲类入选作品奖。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开展“柳江之夏”、“元宵庆和谐灯会展风情”花灯展示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开展“基层服务号”三下乡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城墙遗址、丹洲古城等13处文物点成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形象进一步巩固提升。对外文化交流取得较好成就,“扫黄、打非”及对网吧、娱乐场所的专项整治得到加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白莲都乐片区、东门历史街区等重点文化项目推进顺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积极推进城市公共

36、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人民医院新院顺利建成开诊。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利用开发银行贷款的五个县共十个县级卫生设施项目加紧实施,新建甲级村卫生所200个,全市939个行政村建成甲级村卫生所833个;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3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医疗环境改造。新农合全面实施,参合农民208.9万人,平均参合率88.5%,参合农民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至80元,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有效缓解。继续抓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手足口病疫情有效防控。积极救治四川灾区转运到柳伤员并组队到灾区开展卫生防病工作,接收来自地震灾区47名

37、伤员均全部康复出院。人口计生、广电、旅游、体育、民政、残联、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加快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推进实施广电村村通项目。围绕打造“百里柳江”旅游产品集群,以柳州市为轴心带动各县旅 游发展,继续推进打造以“山水桂林、风情柳州”为主题的大桂林黄金旅游圈。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元宵千人横渡柳江,首届柳江漂流、国庆节龙舟赛等群众体育活 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等大型体育竞赛活动。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柳籍运动员入选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代表国家队参赛的有5人,陆永、江钰源获奥运金牌。民政、残联、新闻出版等各项

38、事业持续发展,以提高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水平为根本,切实把民生、民利和民权落到实处。过 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 多,发展压力加大;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中心城市规模不够大,拓宽城市空间任务艰巨,城市辐射力不强,城市功能有待提升;重大项目进展偏慢, 项目用地问题仍是制约投资增长的瓶颈,建设资金的筹措依然困难;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环境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群众财产性收 入减少,群众消费欲望不强,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

39、素仍然存在,民生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房地产业出现滑坡,商品房销售面 积及销售额下降明显;外贸出口增长难度加大,利用外资水平不高;交通枢纽地位亟待强化等等。对此,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通过全面实施“二次创业”,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 年,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第二年,是我市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和全面 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一年,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

40、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各 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增加。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对我国负面影响在逐步加重,成为2009年 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扩散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将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今年很可能是进入新世 纪以来我市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举足轻重,对于我市致力建设“四个名城”,实现升级和转型,把柳州建设成为全区率 先实现工业化的城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柳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贯彻全国、全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首要任务,坚 定信心,加倍努力,确保实现经济增

41、长的各项目标。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 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 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加快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这一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 务,按照“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经济突围,项目突破;全民奋勇创业,共建和谐柳州”二十八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开展“经济发展突围年”、“项目建设突破年 ”、“全民创业突进年”、“民生改善突出年”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改善人民

42、生活,加强社会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0亿元以上,增长11%;工业总产值完成2000亿元以上,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0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完成151亿元,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减少5%以上,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SOD)排放量分别减少2.5%和4.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0亿元,增长19.4%;外贸出口11.5亿美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43、%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1%,是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2009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继续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受此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我国 作为全球经济的新兴经济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不变,国家实行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国内 发展环境总体向好,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具备较好的体制

44、基础和物质基础,明年增长预期目标为11%,我市经济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为2009年 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有利于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增强全市人民的信心。我市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 项目标,率先在全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城市,担当领跑广西工业化的重任,逐步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同样需 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增长目标是有条件的,“十一五”期以来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实现小康的迫切愿望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保障基础,同时,也需要付出相当艰苦的努力。我们

45、要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目标,按照“二十八字方针”,突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抓手,坚持“三个 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 上来。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实现上述目标,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 业”、加快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坚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相结合,坚持加大投资、加强项目建设与促进消费需求和着力改善 民生相结合。必

46、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工作:一、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确保农民增收,实现“三农”工作整体水平升级,推动柳州由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城市向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转型。(一)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框架。以落实城乡一体化规划为龙头,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共享为纽带,统筹城乡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人口布局结构的调整,在体现特色中推进城乡发展格局和功能的配套,统筹城乡发展。明确各县发展定位。根 据县域不同的地域特点、特色,实行主体功能区划分,明确各县的发展定位。总

47、体上划分为柳江、鹿寨南部区,柳城中部区,融安、融水、三江北部区。南部为工业 主导区,重点接纳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辐射,成为中心城市今后中小企业转移的最大基地;中部为工业与生态农业区,在有限承接城市工业辐射、强化工业发展的 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农产品加工;北部为生态农业与风情旅游区。在巩固发展现有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业及特色农副产 品加工。充分发挥山水自然景观、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优势,积极融入桂柳大旅游经济圈,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发展部分基础好、潜力大、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明显的小城镇,建设成为功能较全,设施配套,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

48、带动作用的县域经济、文化中心。2009年,大力推进拉堡镇、鹿寨镇、雒容镇、大埔镇、长安镇、融水镇、古宜镇等重点镇建设(二)掀起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掀起以农村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计划投入13亿元资金,实施建设一批农村骨干公路网、通村屯路、渡改桥等农村交通项目,实施城区和县城防洪工程、10万人农村饮水、15座中小型水库除险、500公 里的中型灌区等水利项目,推进农村小水电开发、完善农村电网工程。加强以村寨防火工程改造以及村镇道路、排污排水、垃圾收集、绿化亮化为主的村容

49、村貌整 治,着力推进“宜居村镇”建设,为广大农村群众创造宜居环境。推进洋溪、落久、木垌水利枢纽工程、桂中治旱、官塘供水、农村骨干公路网、水库除险、水土保 持以及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三)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坚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 建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重点扶持一批有成长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 推进

50、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继续实施柳州麻花鸡种鸡场、中皓油脂高级植物油生产线、天福洛 古山种猪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富丰饲料年产50万 吨饲料生产线搬迁扩建、三江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园、天保蜂业蜂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扩建和新产品开发等项目;优化区域布局,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要 求,加强糖料、桑蚕、水果、蔬菜、茶叶等优势农产品骨干基地建设,使之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石;以产业产品为纽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使之成为广大农户连接大市场、大流通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绿色观光休闲农业。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农业投入、农村

51、土地流转新机制为目标,以“宜居、宜产、宜游”为核心,推进和实施柳南区“金太阳”、柳北区“青茅花木基地”等 一批农业休闲观光及乡村旅游业项目建设。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大力推进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 进市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和柳江、柳城等一批县级农产品检测站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逐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体系。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 建设为基础,大力实施“农产品安全工程”,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安全与质 量水平。(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实施柳

52、城县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等一批项目,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及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设施项目,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着力解决农 民看病难问题。加强建制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室)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五)推进生态文明示范

53、村建设从 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集约使用土地、完善功能、美化环境为目标,开展村容 整理和环境整治,加强少数民族村寨防火工作,促进乡村布局合理、形象美观、设施完善。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和改厕、改圈、改厨)工程,大力发展牧、 沼、果菜、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在尊重农民意愿、有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稳步推进对“城中村”、“空心村”的改造。根据征地程度、村民就业和收入来源的 非农化

54、程度、集体经济组织状况、村民认识水平等情况,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采取保留改建、局部重建、整体改造等多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行统一 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新村住宅。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保护好乡村特色,合理保护和利用传统民居文化资源,保护三江侗族、融水苗族吊脚楼 等建筑文化,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田园村寨、民族文化村寨。二、围绕“经济发展突围年”,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

55、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坚持走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国“工业名城”。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目标。推动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推 动以五菱为代表的汽车产业由生产低端汽车为主逐步向生产中高端汽车为主升级,推动以柳工为代表的机械产业产品由国内和区域品牌逐步向世界顶尖品牌升级,在 全市、全区、甚至更大范围内整合机械行业资源,形成产品系列化、多元化格局。推动以柳钢为代表的冶金产业由初加工逐步向深加工出精品升级,以此为基础构筑 支柱产业新优势;推动以柳化为代表的化工产业由传统优势产业向新的支柱产业升级。适应柳州汽车、机械产业发

56、展需要,充分利用市场优势,推动建设高性能铝合 金等铝加工项目,大力发展铝加工产业;扶持柳电集团热电联产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不断壮大能源环保产业规模,以此为基础形成战略产业新格局;积极应用高 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力争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传统产业在精细加工、延伸开发、更新换代和提高附加值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发挥好 产业规划和新兴产业扶持资金、风险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和医药、电子信息与机电仪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方面实现重 大突破;推动以柳江、鹿寨为代表的配套型工业由配套柳州向配套全国、配套全球升级,推动以柳城为代表的资源型工业由“农户+

57、公司”向“基地+公司”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工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工业统筹发展。推动工业企业升级。实 施强优企业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充分利用作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的契机,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开发和应用 水平,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持续推进高强度的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和引导企 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扶持和引导企业与海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坚持抓大扶优,加快企业组织结构 调整,最终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

58、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开展“十百千亿”工程,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的企业。推动工业产品升级。建 立名牌培育机制,开展品牌经营,提升工业产品的影响力。充分依托现有的知名品牌,加快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民族 品牌产品,提高柳州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对产 品结构及时做出调整,完善产品系列,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开发“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目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新产品产 值率

59、稳定在25%左右。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升级。大 力推进节能降耗,继续抓好重点工业领域、重点用能企业、重点节能项目这三个节能重点。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 统节能等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逐步建立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并通过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形成一批 清洁生产企业和“零排放”企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引导和支持钢铁、机械、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提 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构建资源再利用和

60、再循环的循环经济机制,推进柳钢、 鱼峰水泥、柳化等企业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动工业园区功能升级。以 提高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以柳东新区建设为龙头,以河西工业区、白露工业园等工业园区为依托,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力建设工业集中区,扶持和引导县区 中小企业产业基地和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形成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机械等产业集群,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配套、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群。优先保证园区建设和工 业项目用地,加强与自治区相关部门的联系、衔接,确保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工业项目的用地需求,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推 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形成统一规范、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的投

61、资咨询、产业指导和政策服务体系。(二)大力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以大力推进服务业全面升级为切入点,突出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扶持发展和提升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改善服务业结构,实现服务业全面升级。突出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 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规划建设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及配件、钢材、化工等产业的物流园区,大力推动现代物流,实现产业的联动发展,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力支 撑。引导支持工商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按照现代物流要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在工业园区发展过 程中,高度重视园区物流功能建设;进一步整合提升专业批发市

62、场,以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为支撑,发挥作为中小企业公共销售平台和物流服务中心的 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物流服务设施网络和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柳州外运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融水民族农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等项目开 工建设,继续推进柳州市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一期)、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广西汽贸园(二期)、长乐物流园小商品日用品加工基地与物流配送基地等项目建 设。加快发展金融业。支持市商业银行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高地方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推进“引银入柳”工程,积极引进各类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主要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业。继续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

63、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和完善柳州“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和网上证券,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体系。鼓励发展中介服务业。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和产权交易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扶持发展和提升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加 快中心城区的商业中心和商务中心建设,通过改造提升半岛和柳北商圈、扶持培育河南商圈、建设完善河东新商圈,不断增强中心商圈的消费服务功能。培育片区商 业中心及居住区商业中心、街坊商业,加快专业特色商业街建

64、设;依托我市外环路建设,规划布局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家具市场以及部分物流中心,将处 于市中心区的建材、家具及货运市场的功能迁出,腾出市中心区土地进行高附加值的商业开发;加快发展城市社区连锁店、便利店和便民服务店,深入实施“乡镇连 锁超市”、“农村放心店”工程,构建社区、农村连锁商业经营系统;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初步构建起以连锁超市 为主导,多业态并存,布局合理,方便放心的生鲜食品流通网络,建立安全、卫生的食品流通新体系。加快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业。按 照“三点一线、一江两片”的产业开发布局,加快柳州旅游基础设施和核心项目的建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

65、精品品牌。加强与桂林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实现两市旅 游市场一体化,共同打造以“山水桂林、风情柳州”为主题的大桂林黄金旅游圈;针对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强化网上促销,加强旅游节庆和专题 活动促销,提高柳州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到柳州旅游。有序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的房地产供应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建设,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调控和稳定商品房价格。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推 动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开拓发展网上交易、网上配送等经营方式,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商贸业,做大做强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引导 发展会展业。积极争取东盟博览会工业分展落户柳州,培育具有柳州特色的汽车、工程机械、日用工业品、奇石等专业会展品牌,全面提高我市会展的知名度和综合 竞争力。三、围绕“项目建设突破年”,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完善2009年 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时机,从柳州实际出发,从重大项目入手,切实抓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前期工作项目建设,继续举全市之 力策划大项目、引进大项目、建设大项目,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带动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