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4711373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8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资源描述: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9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前 言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常村煤矿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五优矿井”创建,打造本安型矿井。不断加大安全技措资金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力实施巷道支护技术改革,推广锚网支护和综采放顶煤工艺,逐步更新设备和设施,使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矿井各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矿井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为准确掌握常村煤矿生产能力的现状和安全发展势态,促进安全生产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常村煤矿委托,义煤集团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2、中心对常村矿生产能力进行核定。核定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实地测定、统计分析、科学计算、实事求是、客观实际”的二十字要求,经过认真细致的现场调查、测试,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严格按照有关计算方法进行核算,本着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完成了该矿井的生产能力核定报告。在生产能力核定期间,常村煤矿对该工作十分重视,该矿成立了临时机构,从矿有关部门抽出了主要人员,协助工作。在矿工作期间,矿领导大力支持,各职能科室积极配合,为我们顺利完成核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常村煤矿领导和技术人员等表示诚挚的感谢。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核定工作简要过程为规范煤矿生产行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3、,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有关要求,集团公司煤炭生产能力核定中心对常村煤矿的生产能力进行了复核。受常村煤矿的委托,核定中心组成了包括采掘、通风、地质、机电、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10人核定小组,于2008年5月日对该矿的生产能力进行了复核。首先是依据煤炭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炭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编制了生产能力复核程序和注意事项;其次是通过现场检查、测试以及查阅技术资料图纸、规章制度、技术措施等,收集有关技术参数,提出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并提交矿方。最后根据煤炭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计算,编制了常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第二节 核定依据的

4、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5、煤矿安全规程(2005年版)6、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7、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8、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9、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10、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019号)11、河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实施方案12、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13、常村煤矿矿井地质报告14、常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委托书第三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一、主井提升系统主斜井安装一部DX10

5、00钢丝绳芯胶带输送机,配套电机功率 315KW2,本次核定能力为257万t/a。二、副井提升系统副斜井安装一台双滚筒提升绞车,绞车型号为ZJK2/20;配套电机功率 180KW,本次核定能力为349.4万t/a。三、井下排水系统主排水系统分别由:110泵房、330泵房、320泵房组成。110 泵房共装设4台水泵,其中:一台水泵型号为DG155676,三台型号为MD155309;水仓容积3250m3。320 泵房共装设水泵3台,水泵型号为D155307,水仓容积1200 m3。330 泵房共装设5台水泵,一台水泵型号为200D437,四台水泵型号为D155308,水仓容积1200m3。本次核定

6、能力329.3万t/a。四、供电系统常村煤矿供电电源均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采用双回路分裂运行供电,供电线路由湾子35KV变电所引出四趟架空线路,其中. . 回路架空线路供电至排矸井变电所,其中两趟线路型号:LGJ2401.9km,采用分裂运行供井下用电,另一趟回路线路型号:LGJ701.9 km为我矿主扇风机专用电源。另有回路供至地面西变,线路型号:LGJ1851.8 km,再由排矸井变电所引出一趟LGJ2401.3 km架空线路至地面西变做为西变备用回路。35KV变电所供常村煤矿主电力变压器两台,其型号为SF112500356.3,主变每台容量12500kvA,二次输出电压6.3KV。排矸井变

7、电所是矿主变电所,担负着主通风机、压风机、排水、工作面等用电负荷,经统计:总装机容量为14660 kW,最大工作负荷为3095kW;地面西变仅供生活区、地面生产系统、一水平运输等用电负荷,经统计:总装机容量为11340 kW,最大工作负荷为1600 kW。本次核定能力262.81万t/a。五、井下运输系统井下原煤运输系统主要由胶带输送机运输,伸缩式带式输送机型号为SSJ1000/320S,钢丝芯带式输送机型号为DX1000。本次核定能力为259万t/a。六、采掘工作面 全矿共有三个采煤队,两个综采队和一个炮采队,综放面平均单产10万t/个/月,炮采队平均单产2万t/个/月;九个掘进队和一个综机

8、安装队,其中五个煤巷掘进队(四炮掘一综掘)和四个岩巷掘进队,共布置四个掘进工作面(三煤一岩),四个巷修队。2008年共布置“两综放一炮采”三个工作面生产,采煤工作面平均个数2.05个,平均工作面长度186m,平均年推进度973m,平均煤层生产能力6.4t/m2,本次核定能力为259.2万t/a。七、通风系统常村煤矿共有五个进风井,两个回风井:后沟风井和东山风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上行通风,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本次核定能力248.85万t/a。八、地面生产系统原煤经人工选矸、分级振动筛(DD1556直线振动筛,Q650 t/

9、h)筛分、破碎机(双齿辊破碎机600700,Q300t/h)破碎,转载进一部皮带(标661000、Q630t/h),经分级振动筛(BHS25100,2台,Q500 t/h)筛选分级,1380mm进入风选厂,混末煤进入混煤仓由火车外销或直接落入贮煤场装汽车外销。地面混煤仓5个(Q800t/个),块煤仓2个(Q700t/个),贮煤场1个,贮煤能力达到17.6万t。外运环节能力为249万t/年(即铁运135万t/a汽运114万t/a)。本次核定地面生产能力249万t/a。九、矿井压风、灭尘、通讯系统和瓦斯抽排能力经核查矿井压风系统、灭尘、通讯和瓦斯抽排系统完善,安全可靠,能力均可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

10、要。十、选煤厂系统属矿井型动力选煤厂,加工方法为风机风选安装FGX24型复合式干法选煤机一套,原煤分级型号为DD1556,一台,二级原煤直线振动筛型号BHS25100,两台,选后产品为混中块和末煤,本次核定能力为275万t/a第四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全矿井综合生产能力受通风生产系统能力薄弱环节的限制,按照2006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相关规定,结合常村煤矿生产实际,考虑到资源储量等各方面客观因素,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核定值为245万t/a。第二章 煤矿基本概况第一节 自然属性一、基本概况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村煤矿,为省属国有企业,于1958年建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常村镇境内

11、,涧河穿过矿区。历经三次技术改造,特别是1988年改扩建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t/a,矿井1990年达产,2007年原煤产量243.3669万t,是义煤集团公司的现代化骨干矿井之一。矿区东距洛阳60Km,西距三门峡80Km。北距陇海铁路线义马车站Km,有.65Km铁路专用线与该站相连。北距310国道约5Km,矿区经310国道和义马高速连接线可直达连霍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表多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地面高程415580m,地形切割较强烈,属豫西低山丘陵区。地形走向呈东西,分水岭处于中南部,分水岭以南,地形呈较缓的波状起伏,最低标高415m,相对高差2050m,发育有马沟、马连

12、洼沟、坡头南沟、任家沟、宋沟等冲沟,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洛河,这些沟谷纵坡长,沟身长。分水岭以北地形相对复杂,发育有香山庙沟、常村南沟、土桥沟、湾子沟、城村南沟、孙家沟等,大致呈南北向深切的V字形沟谷把地表径流汇入南涧河。二、井田范围常村井田位于河南省义马市东南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1152591115820,北纬344017344300。井田东自第10勘探线,西至F8断层;深部以-350m水平、原F16断层为界,浅部边界由西而东为2-1煤层露头、2-3煤层露头,F3断层上盘与2-3煤断煤交线、2-3煤层露头。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2-1-1 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138434243758

13、240016 3839725375845102 38435903758202517 383976537581460338435903758243018384114037582210438433103758276019384175037581810538433253758287520384164037581450638431203758301821384177537581255738430903758342522384179537581260838423403758428023384201037580940938423353758563524384295037581272103841870375

14、85987253842725375815301138417623758612826384256037582220123842075375863502738427363758232013384161037586830283843200375817761438409353758655029 384335837582034 1538400603758551530 384322837582268 划归地方乡镇矿范围表表2-1-2 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A1384204537582300B3384098237585826A2384211037583180B4384106837586059A33

15、84227037583198K1384230037583463A4384234037582355K2384236637583510B1384150037585794K3384244037583364B2384142437585533K4 384226037583270 井田面积12.1439km2,西部与跃进矿相邻,以F8断层为界。二、井田地质特征、地层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如下:1、三叠系上统延长群本区三叠系延长群的厚度达1700m以上,可划分为油房庄、椿树腰、谭庄等三个组。其中谭庄组含多层薄煤和煤线。谭庄组(T3yt)据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灰黄、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夹粉红色厚

16、巨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下部夹煤线。局部夹中基性沉凝灰岩。本段厚290m左右。上段:以浅灰色中细粒(局部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细砂岩互层为主,夹灰绿和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粗砂岩中具大型板状和锲形交错层理,粉、细砂岩中多具波状层理,发育变形构造和生物通道。含薄层状和透镜状菱铁矿结核。夹l20余层薄煤或煤线,一般小于0.50m,仅个别见煤点(501、805号孔)可达1m左右,与上覆地层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2、侏罗系(J):义马矿区缺失侏罗系下统,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下部之义马组,呈东西向条带分布于义马向斜核部。在井田浅部有零星出露,厚0112.40m,一般98m,为一套陆相碎屑含煤岩系、具西厚东

17、薄,在14线东向南北边缘渐趋尖灭之特点。、中统义马组(J21ym):为本区含煤地层,义马组据岩性组合可划分为四段:、底砾岩段因位于义马组底部而通称底砾岩。其岩性变化较大,有浅灰、浅灰绿、棕灰及杂色砾岩、含砾砂岩、含砾泥岩及各种过渡类型。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分选差、次棱角状或次圆状、砂泥质杂基含量高,常见基底式胶结,块状构造(有时表现为正粒序)。厚046.40m,一般厚14m左右。基本上分布全区,且有东厚西薄之特点。在12线东为2-3煤直接底板,以西则表现为多次正向半韵律旋回,顶部逐渐过渡为细粒沉积。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标志层Jk2。、下含煤段为义马组主要含煤岩段,含主要可采煤层、2

18、-3煤及局部可采煤层2-1煤,根据其分布特点分为:下部(2-3煤底界至底砾岩):12线以东尖灭,自12线向西逐渐增厚。以灰至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中、细粒石英砂岩及鲕状菱铁质薄层,顶部多为炭质泥岩。砂岩中可见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粉砂岩、泥岩中常见水平及微波状层理。产镜煤化植物碎片及根模。中上部(2-l煤与2-3煤分岔部分):分布于井田西北部,自分岔合并线向东尖灭,向西北逐渐增厚。以浅灰、灰色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中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碎屑多为孔隙式泥质胶结。发育缓波状和楔形交错层理,局部见浑浊层理,泥岩及粉砂岩中常见水平层理。以向上变粗的粒度旋回为主。产丰富的枝脉蕨、锥叶蕨及裸子类植物

19、化石,较大型瓣鳃类化石,虫管等。所述特征使之成为划分2-1与2-3煤的重要标志层(Js1)。本段厚065.44m,一般厚46.60m。、泥岩段大致以1201-1001号一线为界。岩性东西有别,西部为灰黑色泥岩,岩性致密,含瘤状黄铁矿结核,局部夹1-2层薄层泥灰岩,钙质泥岩及菱铁质泥岩;东部为深灰或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本段底部常见一薄层浅灰色砂岩,其上为一薄煤或煤线,砂岩局部可加厚到28m左右(如1402号孔),据21071工作面揭露,岩性松散,有淋水现象。本段发育水平层理,易剥离,剥离厚度0.010.1m不等。产植物茎叶印模或炭化碎片,鱼鳞及小型瓣鳃类化石。本段全区分布,厚045.59m

20、。一般19.13m,为二组煤直接顶板。是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Jk1)。、上含煤段以浅灰深灰色粉砂岩为主,次为泥岩、细砂岩,局部夹中砂岩,含黄铁矿结核。细砂岩中发育波伏层理,局部见浑浊层理,水平层理和缓波状层理则常见于粉砂岩和泥岩中。本段含薄煤两层(1-1,l-2煤),称为一组煤。1-2煤,位于底部,半亮型块状硬质煤,含l3个分层、12线以西,上分层极少数点可达0.8m左右。常见一薄层的菱铁质泥岩压煤,可作为对比的辅助标志层。1-1煤位于中上部,亦含13个分层,半亮型块状硬质煤,16勘探线西大多剥蚀、仅在168线间的少数点可采,但分布孤立。含较多的炭化植物碎屑、偶见瓣鳃类化石。本段厚027.1

21、1m、一般17.15 m,因上部剥蚀、并不反映原始沉积分布。、中统马凹组(J22)、下部:在16线以东为巨厚层砾岩夹灰绿、棕红色砂岩、砂质泥岩。以西则为砂岩,砂质泥岩夹砾岩。、上部:为棕红、砖红、灰绿或杂色砂岩,砂质泥岩和砾岩互层,井田西部砾岩多为夹层。砾岩之砾石成分以石英砂岩、石英岩为主,次为火成岩,偶见石灰岩;次棱角状或次圆状;砾径2500mm;砂泥质填隙,基底式和孔隙式胶结;块状构造。砂泥质沉积中局部可见缓波状或平行层理。本组一般厚185m、在井田内有自西北向东南渐薄之趋势。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统(J3)杂色巨厚层砾岩偶夹砂、泥岩透镜体;砾石以石英砂岩、石英岩为主,含火成岩和

22、石灰岩;次棱角状和次圆状,砾径2900mm不等;砂质充填,孔隙式泥质、钙质胶结。厚363m。与上覆地层不整合接触。3、下第三系(E)上部为浅土红色细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砾岩。中部为砂砾岩夹砂质泥岩。下部为肉红色砾岩。砾岩之砾石成分以石英砂岩、石英岩为主,次为火成岩和石灰岩等;砾径一般10200mm;砂泥质充填、孔隙式钙质胶结。厚度小于813.95m。仅分布于井田之东南侧,与上覆地层不整合接触。4、上第三系(N)上部为灰白、肉红色泥灰岩、隐品质结构,常含次棱角状石英岩砾石,局部见同生角砾。具水平纹层,发育蜂窝状溶洞,部分为红土充填。下部为浅棕红色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岩和石英砂岩为主,次为少

23、量的基性火成岩、石灰岩;次圆状、砾径2-200mm不等;孔隙式泥钙质胶结。厚050.80m,局部零星发育,与上覆地层不整合接触。5、第四系(Q)土黄色、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含多量砂姜,底部通常为粘土质砂姜和砾石。冲沟和河床中为砂砾。厚052.00m。、构造井田构造不但有南强北弱,且有东强西弱之特点,12线西基本构造形态为平缓之单斜,伴生较大的断裂5条,在浅部及主断裂两侧小断裂较发育,且对矿井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构造为中等。12线东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斜,且次一级的波状起伏明显,较大的断裂有7条,完全可以预见小断裂较西部更为发育,煤层破碎严重,难以形成正规的回采工作面,构造可谓较复杂。因井田重心

24、在12线西,在构造复杂程度上就全井田而言乃为中等。根据地质构造和煤层的分区性,矿井地质条件评定如下:、12线以西:有较大断层5条,每平方公里约0.5条,小断裂较发育,断裂对采区的正常划分有一定影响,煤层产状变化小;2-3及2-1煤层厚度均比较稳定;煤层顶板较平整,完整性好,节理不发育,底板局部有底鼓现象;煤层倾角912;未发现岩浆侵入、冲蚀砂窗、陷落柱等破坏因素。该区地质条件可划为II类,代号为II-IIa IId IIe。、12线以东:对开采有影响的较大断层3条,每平方公里约1.4条,由于断层的分割,难以布置正规采区;煤层产状变化较大,倾角一般大于15;2-3煤层厚度不稳定;煤层顶底板等其他

25、地质条件同西部。该区地质条件可划为III类,代号为III-IIIa IIId IIIe。就全矿井而言,12线以西较稳定的煤层储量约占97,故应划为II类矿井,代号为II-IIa IId IIe。四、煤层与煤质、煤层1、主要可采煤层情况:主要可采煤层为二组煤,分为两层2-1煤和2-3煤,层间距为035.66m,一般为23.49m;煤层厚度:2-1煤05.54m,平均厚3.05m;2-3煤021.50m,平均厚10.63m。2、赋存面积:2-1煤2.45km2,2-3煤13.63km2。3、可采性指数:12线以西2-3煤可采性指数为100%;12线以东2-3煤可采性指数为93%。4、煤厚变异系数:

26、12线以西2-3煤厚变异系数为52.9%;12线以东2-3煤厚变异系数为72.7%。、煤质煤层编号及灰分:2-1煤2228;2-3煤2438煤层编号及硫分:2-1煤0.5;2-3煤0.5煤层编号及发热量:2-1煤18-19.8 MJ/kg;2-3煤15.1-18.9 MJ/kg煤种为长焰煤,其工业用途为:一部分未作加工,直接出售;一部分通过选煤厂洗选后出售,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工业锅炉等用煤,亦作民用燃料,近几年作为气化原料。、储量截止2007年底,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2887.6万t,可采储量8215.6万t(其中“三下”压煤994.0万t,呆滞煤量1036.0万t)。五、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

27、条件、水文地质情况1、矿井地质类型矿井主要的充水含水层为侏罗系中统砾岩层,它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第四系砾石层,第三系泥灰岩、砾岩及侏罗系上统砾岩通过不整合面或通过断层越流补给侏罗系中统砾岩层。但由于侏罗系中统砾岩充水空间不发育,补给范围狭小,补给条件不良等因素所致,其富水性较弱,单位涌水量q0.1 lsm。据矿井历年涌水量观测成果,1990年以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5m3/h,最大涌水量375m3/h。本矿井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水间接进水型矿井。2、含水层情况、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砂砾、卵砾为主,根据其成因不同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冲洪积为主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一般厚度

28、3.1215.52m,沿南涧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它直接暴露于南涧河河床及河漫滩中,与河水相勾通,底部直接不整合于侏罗系中统砾岩之上。、第三系泥灰岩、砾岩岩溶裂隙潜水承压含水层:厚050.80m,上部岩性为泥灰岩,质较纯,蜂窝状溶洞发育。下部多为钙质胶结的砾岩,该层主要分布了井田的东部(13线以东)。厚度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厚的趋势。、侏罗系上统砾岩孔隙裂隙潜水承压含水层:厚0414.80m,井田内广布,西厚东薄,岩性以砂泥质胶结的粗砾岩,下部夹有05层的砖红色粉砂岩、细砂岩薄层。、侏罗系中统砾岩孔隙一裂隙承压含水层:一般厚185m左右,以次圆状圆状石英岩,石英砂砾岩为主,砾径大小不一,砂泥质胶结,井

29、田内稳定分布。、2-3煤(分叉区)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厚031.85m,岩性为中粗粒砂岩,钙泥质胶结,分布于17线以西,F3断层以北的矿井西翼,厚度变化呈由北向南增厚的趋势。、侏罗系中统义马组底砾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厚057.94m,东厚西薄,砾石成分以次圆状、浅灰色、灰白色石英岩和石英砂砾岩为主,砾径大小不一,多以泥质胶结,在井田南部逐渐相变为含砾泥岩,13线以东为2-3煤直接底板。3、水力联系大气降水、地表水是井田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们分别通过基岩裸露区及风化带渗入补给,并顺层径流,受地形及基岩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补给量有限。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各含水层间均有隔水层稳

30、定分布,自然状态下,除经断层作越流补给外,无水力联系。4、涌水量:矿井1990年以来正常涌水量为145m3/h,最大涌水量375m3/h。、开采技术条件1、可采煤层顶板情况:常村煤矿主采煤层为2-1、2-3煤,这两层煤在17线以东地区合并成一层,统称2-3煤。2-1煤(分叉区)和2-3煤(合并区)的直接顶板多为灰黑色泥岩,厚045.59m,其主要特点是致密、均一、性脆,具隐蔽水平层理,构造裂隙不发育,属一级顶板。2-1和2-3煤的伪顶多为薄层状细砂岩,分层厚度0.040.07m,随煤层采出同时脱落。在21采区东翼部分地区煤层顶板由泥岩相变为细砂岩、中砂岩。自21052113工作面均揭露有砂岩顶

31、板,面积约占21采区东翼面积的1/3,厚度该层砂岩最大厚度可达24m,岩性较松软,粘土质胶结,属一级顶板。2、可采煤层底板情况:2-1煤底板岩性分别为泥岩、砂岩及砂质泥岩,生产中未发生底鼓问题,2-3煤底板为砂岩、砾岩时,岩性多较坚硬,生产中未发生底鼓问题;2-3煤底板为泥岩、煤矸互叠层时,岩性遇水易膨胀,生产中底鼓问题较严重。3、瓦斯:常村矿属低瓦斯矿井,但亦不能忽视影响瓦斯涌出量大小的许多因素,主要有:随着开采范围的增大,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将有增大的趋势;在封闭条件好的地段以及主要构造带附近瓦斯有可能富集;在厚煤层地段,瓦斯含量大,先采分层的瓦斯涌出量必将增大;另外,矿井瓦斯涌出量

32、还随着回采和掘进速度的加快、产量的增加而增大。常村矿以1983年东山风井瓦斯相对涌出量最高为8.43m3t;4、煤尘爆炸性:2-1煤和2-3煤均有煤尘爆炸性危险,煤尘爆炸指数39.52%。5、自燃发火倾向:具有自燃发火倾向,自燃性等级属一级,煤的自然发火期15-30天。6、常村井田平均地温梯度为1.92度/100m,属于地温正常区,为无热害矿井。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一、矿井第三次改扩建概况常村煤矿矿井第三次改扩建工程于1984年6月开工,1988年12月竣工验收,12月25日正式移交投产,矿井批准的扩建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改扩建工程于1983年由义马矿务局设计所、河南、山东煤矿设计院三

33、家单位共同设计矿井扩建方案;立项单位为河南省煤炭工业局、义马矿务局;批准单位为煤炭工业部;建设单位为常村煤矿;施工单位为河南省六建公司、常村矿。二、矿井改扩建及投产验收情况矿井改扩建前原设计能力90万t/a,1983年由义马矿务局设计室进行初步设计报省煤炭工业厅审查立项后,省煤炭工业局以(83)豫煤矿生字第361号文件对义马矿务局常村矿改扩建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和豫煤生字(83)第647号文关于对义马矿务局常村矿改扩建设计的审查意见的文件形式报煤炭工业部,经煤炭部(1983)煤生字第1611号文件批准,矿井生产能力由年产90万t扩建到180万t。第三次扩建投资12402.94万元,扩建工程主要有

34、:材料井筒及车场、主巷运送材料线、副斜井绞车房、320车场变电所、注浆进风斜井、皮带斜井、340大巷、110井底车场、110井底储煤仓、110轨道及皮带大巷和炸药库、总回风21盘区和23盘区等;地面扩建了澡塘、职工医院、机关办公楼、中小学教学楼、托儿所、幼儿园、家属房、宿舍楼、食堂、职工培训楼、招待所、生活区锅炉房、道路等,安装了KJ4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根据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中煤总生开字(88)第97号文件关于批准义马常村矿扩建投产验收委员会的通知和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豫煤生字(88)888号文件关于义马局常村矿改扩建工程投产标准的批复指示精神,义马矿务局于1988年12月9日成立了预验收办公

35、室,分为矿建、土建、机电运输、采煤、地质测量、安全通风、经营管理、卫生福利、计量环保九个专业组,对常村矿改扩建工程进行了三天全面预验收。1988年12月25日正式投产。第三节 矿井生产现状一、矿井开拓、开拓方式常村煤矿为斜井多水平盘区开拓方式。、水平、采区划分现矿井共有320和110两个水平,现生产采区为21盘区及延深区,13盘区为残采盘区,31区为准备采区,现正处于开拓施工阶段,预计2009年12月完工。、采掘工艺常村煤矿主要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自然跨落法管理顶板。回采工艺以综采放顶煤为主,炮采放顶煤为辅;煤、岩巷掘进以炮掘为主,辅助以综掘机进行煤巷掘进。二、通风方式全矿共有五个进风井

36、,两个回风井后沟风井和东山风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上行通风,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三、现主要生产煤层、采区、工作面情况、现生产煤层情况常村煤矿主采煤层为2-1、2-3煤,这两层煤在17线以东地区合并成一层,统称2-3煤。21煤和23煤,层间距为035.66m,一般为23.49m,煤层厚度:21煤05.54m,平均厚3.05m;23煤021.50m,平均厚10.63m。、现开采水平及采区情况常村煤矿现生产水平为+110水平和+320水平,主力生产采区为21盘区及延深区,13盘区已进入残采阶段。31盘区为准备采区,现正在开拓施工

37、,预计2009年12月底完工。21盘区共有“三岩一煤”四条下山,分别为21盘区煤轨下山(煤)、21盘区皮带下山、21盘区轨道下山和21盘区专回下山,生产采区有完善的通风、排水、供电、运输、压风、灭尘、通信、瓦斯抽放、安全检测等系统;严格按定编定员标准组织生产;采区回采率达75.5%,三个煤量符合国家规定,采掘工作面接续正常。全矿井共布置3个采煤工作面生产,其中,21盘区及延深区共布置21053和2118两个综放工作面生产,工作面单产10万t/月;13盘区布置一个13残采工作面生产,工作面单产2万t/月;三个煤巷掘进工作面作业:21102上巷、21102下巷和21132下巷,单进150m/月/个

38、;四个修巷队进行巷修作业。31区布置一个岩巷掘进工作面进行开拓施工:31区辅助轨道下山,单进60m/月/个。四、近几年生产完成情况近三年来,由于综采放顶煤、炮采放顶煤等回采工艺及技术的广泛应用,原煤产量完成情况如下表。2005-2007年生产完成情况表2-3-1 年 度200520062007备注产 量(万t)205.3799234.3669243.3669进 尺(m)6163(914)4920(851)5247(1038)“()”为开拓进尺五、煤炭资源回收率情况、2005至2007年度矿井累计动用情况2005至2007年度矿井累计动用情况表(单位:万t)表2-3-2 200520062007

39、备注保有储量13519.313192.212887.6累计动用储量6541.06788.17092.7累计采出量4576.54719.84900.6累计损失量1964.52068.32192.1、2005至2007年度实际回采率情况2005至2007年度实际回采率情况表(单位:%)表2-3-3 200520062007备注矿 井55.558.059.4采 区76.875.275.5工 作 面83.2583.1683.12平均值、2005至2007年度采区设计回采率指标和实际回采率指标情况2005至2007年度采区设计回采率指标和实际回采率指标情况表(单位:%)表2-3-4 2005200620

40、07备注设计回采率75.075.075.0实际回采率76.875.275.5采区实际回采率指标都超过了规定设计回采率指标。六、今后三年的生产接续安排根据常村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矿井的正常采掘接续要求,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20082010年的生产接续安排如下。、2008-2010年采煤工作面接替安排2008-2010年采煤工作面接替安排(单位:万t)表3-7-1 采煤队工作面编 号工作面可采储量接续起止日期2008年2009年2010年综采队211815508.2-09.698572113219009.8-011.255120合 计98112120综预队2105313107

41、.4-08.121312110216509.1-10.511946230310610.6-2011.369合 计131119115三采队13残采4.508.4-08.54.5掘进煤17.81416全 矿总 计251.32452512008-2010年掘进工作面接替安排(单位:m)表3-7-2 施 工单 位工作面编 号工程量m施工日期(年.月-年.月)2008年2009年2010年20220621132290008.5-09.596080065049021162360010.2-2011.117601650合 计96080065049017601650201队综掘队21102356007.10-

42、08.10140018002303310009.5-10.3112012803203802120256010.4.8-2010.1211701390合 计140018001120128014901770全 矿总 计496035406670说明:表中“#”为206队和综掘队进尺计划目前,常村煤矿采掘接续正常。(详见后附常村煤矿2008-2010年采、掘工作面接续情况表)第三章 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第一节 资源储量核查一、资源储量估算情况常村煤矿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采用采矿许可证(证号:1000000020058)所规定的合法边界范围。井田面积 12.1439km2,开采标高+320m-350m。2-

43、1煤层和2-3煤层为长焰煤,煤层倾角小于150。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规定的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确定估算工业指标为:最高灰分(Ad)40%,最高硫分(St,d)3%,最低发热量(Qnet,d)17MJ/kg。最低可采厚度0.80m。常村煤矿实际指标:2-1煤层原煤灰分1825%,硫分0.5%, 发热量18.420.1MJ/kg;2-3煤层原煤灰分2235%,硫分0.5%, 发热量18.9MJ/kg。资源储量估算采用地质块段法。所采用的参数为:煤层倾角小于15,采用伪厚和水平投影面积,煤层中单层厚度小于0.05m的夹矸,与煤分层合并计算采用厚度。大于0.05m

44、的夹矸剔除,采用纯煤厚。2-1煤容重1.35t/m3,2-3煤容重1.4 t/m3。截止2007年底,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2887.6万t,工业储量12887.6万t,可采储量8215.6万t(其中“三下”压煤994.0万t,呆滞煤量1036.0万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0352.9万t,累计采出4823.0万t,累计损失2192.1万t。2007年末开拓煤量2501.5万t,可采期13.9年,准备煤量1244.3万t,可采期83.0个月,回采煤量183.2万t,可采期12.2个月,(按申报核定生产能力245万t/a计算,三量可采期均达到规定标准)。采区回采率75.5%。二、煤层赋存条件,资源储

45、量变化情况主要开采煤层2-1煤,煤层厚度05.54m,平均3.05m,倾角10;2-3煤煤层厚度021.5m,平均10.63m,倾角11,煤层较稳定,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资源储量依据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村煤矿2007年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根据井下新实际揭露情况,煤层厚度变化,村庄搬迁,可采储量增加522.9万吨。三、资源储量核查结果1、资源储量核查情况:经现场查阅有关资料,资源储量采用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村煤矿2007年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中相关数据,截止2007年底,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2887.6万t,工业储量12887.6万t,可采

46、储量8215.6万t,采区回采率75.5%(核定采区回采率为75.0%),2007年末开拓煤量2501.5万t,可采期13.9年,准备煤量1244.3万t,可采期83.0个月,回采煤量183.2万t,可采期12.2个月。采区回采率75.5%。各类安全煤柱按设计要求留设,符合规定要求;满足规定要求;无超层越界开采行为。2、剩余服务年限核查情况矿井截止2007年末可采储量8215.6万t。上次核定生产能力200万t/a,本次拟核定生产能力245万t/a,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 式中:a矿井服务年限, a; G煤矿核定能力时上年末可采储量8215.6万吨; A煤矿拟调整的核定生产能力,245万t/a;

47、 KB储量备用系数,该矿地质构造中等、煤层赋存稳定、开采技术条件好,取1.3。该矿井剩余服务年限25.7a,符合煤矿设计规范的规定,经核算,核定生产能力为245万t/a。第二节 主井胶带输送机能力核定一、必备条件1、系统环节完善。实现连续输送,运转正常。系统中相关设备必配的保护设施齐全。2、设备、设施配套完整,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经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测试合格。3、保护设施完善,运转正常。4、档案齐全,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每日强制性检查和维护时间大于2 4小时。5、均进行性能测试,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二、概述 常村煤矿主井提升使用DX1000钢丝绳芯胶带输送机,带速v2.

48、5m/s;运输距离:700m;安装角度:930;带宽:1m,滚筒直径:1430mm;设计运输能力:Q800t/h;配套电机型号:Y4508二台;电机额定功率:2315kW;电压:6KV;转速:740r/min;减速机型号:ZHIR115K,速比:i=20,电控采用GG1A高压开关柜启动柜。上述数据为原始数据。三、核定采用数据主井皮带核定选用公式为:式中:K输送机负荷断面系数为:435(堆积角= 30,查表得);K1运输不均匀系数取:1.2;B输送带宽:1000mm;r松散煤堆容积重,取0.88;C倾角系数:0.96;V带速,2.5ms;t日提升时间,取18小时(该提升机机尾上方有一中央储煤仓,

49、煤仓容积1000t,煤仓下给煤机型号为:JDGI型给煤机,给煤量1001500t/h)上述数据均系查手册所得。四、计算过程与结果1、核定胶带机运输能力 2、实际运输能力核定输送机小时运输能力Q520t/h,此数据是核子秤实测平均值。输送机单位长度上的负载量w式中:Q输送机小时运输能力,520t/h,(此数据是核子称实测平均值)V带速,2.5m/s。实际运输能力五、结论综上所述,常村煤矿主井胶带输送机能力核定为257万t/a,第三节 矿井副井提升能力核定一、必备条件1、提升系统的设备、设施配套完成,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经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测试合格;2、提升系统各项保护装置灵敏、可靠、完善,

50、运转正常;3、提升系统技术档案齐全,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每日强制性检查和维护时间不少于2 4小时;二、概况常村煤矿副井绞车主要任务是提升材料和矸石。副井绞车型号为ZJK2/20;系双滚筒提升绞车,滚筒:2m;提升方式为串车双码提升, 提升距离400m,提升速度3.53.9m/S,配套电机型号JR1368,电机功率180KW,电压380V;绞车最大静张力6t,最大静张力差4t,减速机型号:LR115K,速比i20,绞车坡倾角17.5;电控采用TKDA系统;矿车型号:MG1.16B。安全准用证书编号:HNMAG01/TS-06090021,有效期:06年9月25日至09年9月24日

51、,发证单位,河南煤矿安全监察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以上数据参数为绞车的原始数据。三、核定采用数据核定选用公式为:式中:R 出矸率为1.6%,2007年提升矸石量为:3.86万t,原煤产量243.37万t,故 100%1.6%PG 每次提矸石重量:61t = 6t;TG 提矸一次循环时间:240s/次;M 吨煤用材料比重:9.24%,2007年提升各类材料22.5万t,原煤产量243.37万t;故,M=100%=9.24%Pc 每次提升材料重量:6t;Tc 每次提升材料循环时间:实测240s/次;D 下其他材料次数:10次;TQ 下其他材料每次循环时间:实测260s/次;TR 每班人员上下井总时

52、间:TR取零。四、提升能力核定五、结论综上所述,常村煤矿矿井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为349.4万t/a。第四节 井下排水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一、必备条件1、矿井排水系统完善,设备、设施完好,运转正常,经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测试合格。2、有矿地测科提供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以及生产期间的实际涌水量数据。有防突水和防淹井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3、各项管理维护制度健全,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每年进行一次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联合试运转报告。二、概况常村矿主排水系统为为两级排水,即矿井水由二水平主排水110泵房排至一水平主排水330泵房和320泵房,然后排至地面。泵房内水泵每年检测一次,

53、均合格;泵房内各种制度完善,并制定了矿井防淹井和防突水措施。主要技术参数如下:、一水平330 泵房:共装设水泵6台,工作泵3台,备用泵2台,检修泵1台;水泵型号:200D437二台,转速1480r/min,配套电机型号JSQ- 147-4,电机功率360KW,电压6KV; D155308四台,转速1490r/min, 配套电机型号:JBO355M-4,功率185kw,电压660v;管路数量:6趟150mm管路(四趟工作,二趟备用),排高127m,水仓容积1200m3;320 泵房:共装设水泵3台,工作泵1台,备用泵1台,检修泵1台;水泵型号:D155307二台;转速1480r/min, 配套电

54、机型号:YB2-315L1-4,电机功率160kW,电压380v;MD155-307 一台,转速 1450r/min,配套电机型号YB2-315L1-4,电机功率:160kW,电压 380V;管路数量:3趟150mm管路(二趟工作,一趟备用);排高98 m,水仓容积:1200 m3。、二水平110 泵房:共装设水泵5台,工作泵2台,备用泵2台,检修泵1台;水泵型号GD155676二台,转速2960rmin,配套电机型号JBO-560M22;电机功率280kW;电压6KV;MD155309三台;转速1480rmin;配套电机型号YB2-315L1-4;电机功率200kW。管路数量3趟150 mm

55、管路(二趟工作,一趟备用);排高230m;水仓容积:3250m3,2007年矿井正常涌水量:41.5m3/h,矿井最大涌水量:87m3/h。矿井历年实测正常涌水量为145 m3/h,最大涌水量为375 m3/h;地质报告提供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18 m3/h,最大涌水量为544 m3/h。2007年生产原煤243.37万t。三、校验水泵能否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一水平由于地质报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量均大于实测值,故取较大值Qn=218m3/min及Qm=544m3/min作为能力核定计算依据。一水平排水系统由330泵房和320泵房组成。正常涌水时,330泵房3台工作

56、泵、320泵房1台工作泵,20h排水量为:(118.4+124.2+124.2+89.91)20=9134.2(m3)正常涌水时,24h涌水量:21824=5232(m3)9134.2(m3)最大涌水时,330泵房5台泵工作、320泵房2台泵工作,20h排水量为:(118.4+124.2+124.2+180.2+183.4+89.91+62.76)20=17661.4(m3)最大涌水时,24h涌水量:54424=13056(m3)17661.4(m3)以上计算表明,一水平330泵房和320泵房,能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二水平2005年矿井正常涌水

57、量:41.5m3/h,矿井最大涌水量:87m3/h。故取较大值Qn=41.5m3/min及Qm=87m3/min作为能力核定计算依据。正常涌水时,2台工作泵,20h排水量为:(100.05+107.5)20=4151(m3)正常涌水时,24h涌水量:41.524=996(m3) 4151(m3)最大涌水时, 4台泵工作,20h排水量为:(100.05+107.5+100.26+110.94)20 = 8375(m3)最大涌水时,24h涌水量:8724=2088(m3) 8375(m3)以上计算表明,一水平110泵房,能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四、水仓

58、容量校验、一水平由于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18 m3/h1000 m3/h,水仓容量应符合V8Qn要求。8218=1744m3而水仓容积2400m31744m3,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二水平由于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0m3/h1000 m3/h,水仓容量应符合V8Qn要求。845=360(m3)而水仓容积3250m3360m3,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五、矿井排水能力核定、一水平(330泵房和320泵房组成)水泵排水能力计算1、正常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式中:Bn4台泵工作排水能力:Bn456.71m3/h。Pn上年度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2、最大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计算式中:Bm工作泵加备

59、用泵排水能力计7台,Bm883.07m3/h Pm上年度月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通过以上校验和计算,一水平排水系统符合规程要求,并取较小值329.3万t/a为一水平排水系统核定能力。、二水平(110泵房)水泵排水能力计算1、正常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式中:Bn2台泵工作排水能力:Bn207.55m3/h。Pn上年度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2、最大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计算式中:Bm工作泵加备用泵排水能力计4台,Bm418.75m3/h Pm上年度月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通过以上校验和计算,二水平排水系统符合规程要求,并取较小值978.45万t/a为二水平排水系统核定能力。通过一水平排水系统能力计算和二水平排水系统能力计算比较,取较小值即一水平排水系统核定能力329.3万t/a为矿井排水系统核定能力。六、结论综上所述,常村煤矿矿井排水系统能力核定为329.3万t/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