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469249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 摘要: 如何平稳有效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全国劳动力合理的分配并最终实现充分就业,是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健全的产业结构体制对推动各产业改革发展,提高劳动力效率,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谈起,首先分析了我国三大产业间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建立劳动力模型,并分别对三大产业的发展也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产业发展和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进行预测, 进而得出了在今后几

2、年内我国仍将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流出, 并针对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关键词:三大产业、劳动人口、从业人员、国内生产总值GDP。Abstract: How to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 enforc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reformation, which will impel a soud allocation of labors and help bring sufficient employment,is an urgent problem matters whether China can devel

3、op steadily at a high speed.After Chinas entry to the WTO,she has been confronted with fierce competiton,especially in the labor market.So,a sane syste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of great sense in impelling the advancement in every industries,promoting labor efficiency,and strengthening Chinas econ

4、omic power.To start with we montioned Chinas cur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Firstly,we anolysed the labor demand and supply in three main industries,and combining with statistics we set up labor model;Then,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model,we forecast the movement trend of the countrys labor force wi

5、th a conclusion that a large quantity of rested force will stream ou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Finally,some advice had been made.Key words:three main industries practitioner gross domestic product.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 一: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近十几年来的三大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数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4年,我国三大产业分别占GDP的14.66%,52.26%,33.08

6、%,产值增长分别为6.05%,16.65%,8%。从业人员占整个就业劳动力的49.1%,21.6%,29.3%,较上一年增长-8.28%,18.82%,3.1%。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产业平稳下降, 第二产业稳定上升,第三产业持续上升。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 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变化: 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正向第二、三产业流动, 而且向第三产业流动的人员要远大于向第二产业的流动。从1994 年开始, 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大于第二产业, 并且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 从相对比例看, 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少于对第二、三产业的投资是不可

7、避免的; 其次, 第一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耕地是不可扩张性资源, 甚至其绝对数量还有减少的趋势, 导致第一产业的GDP 增长率被限制在较低水平; 第三,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优质化肥的广泛施用, 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因此, 这就使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第二产业的GDP 增长速度快, 但对劳动力需求增长比第三产业慢。因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着企业技术的升级而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 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和技术进步所带动的新的部门又会提供新的劳动力需求。因此, 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于该产业劳动力总需求只产生负面的影

8、响不同, 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产业劳动力总需求的影响是双向的。正是这种双向影响导致第二产业对劳动力需求较为稳定, 从1985 年至2003 年从业人员增加了16632万人。第三产业自8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政府为促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从1990 年开始就逐年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2002年第三产业的投资额度是第二产业的2.507倍。可见, 第三产业的投资额远大于第二产业, 是第二产业投资额的两倍多。另一方面, 由于产业自身的特点, 在其诸多行业之中, 人工具有不可替代性, 因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这就使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是三个产业中最为旺盛的。事

9、实上, 除极个别年份外, 第三产业较其它二个产业而言始终保持着更高的就业增长率。虽然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下降趋势, 但全国的人口总量还在增长, 据预测我国适龄劳动力的总量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都将继续增长, 而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合理化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的需求增速则将相对减慢, 因此,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 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我们准备以产业结构为基础,构建我国劳动力模型, 进而分析我国劳动力资源在三大产业中的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然后针对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提出建议。二.建立模型1.变量说明全社会从业人员数 cp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 fp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 sp第三产业从业人

10、员数 tp国内生产总值 gdp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gdp1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gdp2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gdp3固定资产投资额 i时间 t(以1979年作为起始年,记为1)注:以下模型中使用数据取自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见附表。 2第2产业人数回归sp=0.186795cp+138.1506t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P0.1867950.00646328.903860.0000T138.150626.594675.1946700.0000R-squared0.963503 Mean dependent var1301

11、1.28Adjusted R-squared0.961917 S.D. dependent var3275.778S.E. of regression639.2665 Akaike info criterion15.83514Sum squared resid9399218. Schwarz criterion15.93265Log likelihood-195.9392 Durbin-Watson stat0.2296433第3产业人数tp=1216.053+0.728188tp(-1)+ 215.6963t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

12、ob. TP(-1)0.7281880.1211126.0125430.0000T215.696392.074322.3426330.0291C1216.053343.26013.5426570.0019R-squared0.995439 Mean dependent var13330.25Adjusted R-squared0.995005 S.D. dependent var5443.809S.E. of regression384.7427 Akaike info criterion14.85950Sum squared resid3108566. Schwarz criterion15

13、.00675Log likelihood-175.3139 F-statistic2291.805Durbin-Watson stat1.705964 Prob(F-statistic)0.0000004第一产业从业员人数FPFP = CP -SP TP5第一产业GDP回归GDP1=48012.99-1.128016fp+0.623767i(-1)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Fp-1.1280160.095456-11.817170.0000I(-1)0.6237670.03069420.321920.0000C48012.993

14、649.43213.156290.0000R-squared0.992855 Mean dependent var11359.62Adjusted R-squared0.991426 S.D. dependent var4242.530S.E. of regression392.8467 Akaike info criterion14.98389Sum squared resid1543285. Schwarz criterion15.11426Log likelihood-94.39529 F-statistic694.7694Durbin-Watson stat1.358142 Prob(

15、F-statistic)0.0000006第二产业GDP回归Gdp2=-14566.75+1.611904sp+1.565312i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SP1.6119040.4303403.7456510.0032I1.5653120.2864845.4638790.0002C-14566.754817.009-3.0240230.0116R-squared0.992065 Mean dependent var24807.30Adjusted R-squared0.990622 S.D. dependent var1388

16、6.01S.E. of regression1344.742 Akaike info criterion17.43320Sum squared resid19891644 Schwarz criterion17.57014Log likelihood-119.0324 F-statistic687.5906Durbin-Watson stat1.384572 Prob(F-statistic)0.0000007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2739i+0.355200TP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TP0.3552000.

17、0413828.5833410.0000I(-1)1.8727390.08074323.193760.0000R-squared0.992119 Mean dependent var20090.76Adjusted R-squared0.991403 S.D. dependent var10010.90S.E. of regression928.2237 Akaike info criterion16.64506Sum squared resid9477592. Schwarz criterion16.73198Log likelihood-106.1929 Durbin-Watson sta

18、t1.195115三、模型分析与预测上述模型方程拟合优度R2 的值大部分较高,t 检验值、德宾沃特森统计量(D. W.) 的值与F 检验值结果都不错, 模型中各统计指标基本满足统计检验要求, 故该模型可用于预测。以下根据建立的上述模型方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预测, 得出以下结论:(1)产业gdp预测由GDP=GDP1+GDP2+GDP3得gdp=62579.74+3.438051i+0.623767i(-1) -1.128016fp+1.611904sp+0.355200TP由上式可得出: 一是本期和前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本期的GDP 影响很大, 二是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

19、献率分别为-1.128016,1.611904,0.355200,由此可见,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最大, 其次是第三产业, 最后是第一产业。并且第一产业为负。这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因为伴随这GDP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的崛起,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甚至是逐步减少。这是因为在劳动人口一定或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如果第一产业人口增加,就会导致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人数减少,这样,由于第二,三产业减少的GDP降低大于第一产业人数增加而增加的GDP,造成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并且,由于在科学技术难于在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第一产业人口增加也丝毫

20、不能增加第一产业产值,反而还会造成后两个产业劳动者缺乏。因此,增加第一产业,重在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农业的发展。由于sp的估计值为1.611904,可见我国工业的生产率水平是比较低下的。比如说,当前我国出现的流动性人口绝大部分都是从事这类工作。这和我国工业生产老是资源浪费严重,喜欢进行低附加值,粗放式,低技术的工业生产相符。而第三产业,产业应该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能达到70%以上,而我国仅30%多,可见还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引导当前的民工流进一步进入这个行业,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且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系数应该有所上

21、升。因为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人工具有不可替代性,,由此也可知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需求的潜力最大。(2)人口预测:FP = CP -SP TP=-1216.053+0.814205cp- 0.728188tp(-1)- 353.8469tsp=0.186795cp+138.1506t tp=1216.053+0.728188tp(-1)+ 215.6963t综合以上方程式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不仅随时间变量增加而减少,而且它和第三产业人数呈反向变化关系,即第三产业人数的增加会导致第一产业人数的减少。第三产业在原有人数的惯性作用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也说明,在第三产业人数比较少的情况下

22、,第三产业人数增长较快。这和中国的情况吻合。1980年中国第三产业人数增长了7%,而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3.4%.从模型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人数的变化一方面稳定在总的就业人口的某个水平,另一方面又随时间而增加。这说明第二产业人数变化与第三产业来比,较为平坦,变化幅度不大。以上分析说明今后每年仍将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释放出来, 主要向第三产业流动, 即存在着农村化人口向非农化人口转变的趋势。这也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导致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需求和岗位, 这不仅在一段时期内使城市本

23、身的劳动者就业有所增加, 而且还容纳了数千万进城民工。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 面对资本、技术和劳动等经济要素重新组合的挑战, 国有企业原有的体制结构和运行机制明显地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了努力使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国家在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 其中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就是重要的一条, 从而抬高了第二产业的就业门槛,并且伴随着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融合,加入全球的生产体系,这对劳动者的要求又有所提高,传统上要依靠进城打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充当这一劳动力,已经是越来越行不通了。相对而言, 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 不少部门就业门槛低, 尤其是某些主要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服

24、务行业, 岗位人员空缺较多, 因此,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 除一小部分进入第二产业, 大部分直接进入了第三产业。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产业会逐步萎缩,但对于当前来说,加大科技支持农业是很有必要的,这为解决当前农业出现的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基础;对于第二产业,一方面它要求控制产业人数总量,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进入门槛,为更高的工业化水平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当前工业的现状: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很低。低水平低效率的企业不仅没怎么创造社会价值,而且将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而社会价值主要是由高效率水平的企业所创造。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当前的一些小乡镇集体企业以及小国有企业

25、和外资企业的对比。对于第三产业,现在的水平应该说是比较低的,但会有较大的发展。四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 今后几年,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逐步融合,中国的“世界工厂”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亟需解决就业问题而进入第三产业。因此,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大力发展教育水平,提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使得他们能够赶上中国工业化这趟快车。特别是积极发展农村教育, 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增加新型劳动力供给的后劲, 发挥后备劳动力优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依赖农村教育的发展, 目前, 中国70 %的人口在农村, 但却只有10 %的学校

26、在农村, 这种不合理状况需要改变。对务农或转移出农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培训, 以提高其素质, 适应经济发展变化对劳动力提出的素质要求, 从而对农村劳动者就业或再就业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年增多, 他们不得不向非农产业转移, 让这些人全部进入城市是不现实的, 城镇化则是实现我国农村人口非农转移的有效途径, 更重要的是, 农村城镇化可缓解资金与城市就业的压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实现充分有效就业。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中就业吸纳系数最高的产业, 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 % , 其从业人员可增长0. 975 % , 增加就业机会的前景十分可观。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

27、员所占比重仅为26. 7 % , 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高收入国家为70 %左右, 中等收入国家为50 %左右, 低收入国家为20 %左右); 金融、保险、通信、信息咨询、旅游、娱乐业、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庭服务业等还处于起步阶段,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应推动其尽快发展, 这是创造就业需求的首选产业。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人口政策, 减缓农村劳动者的增长压力。加大科技扶农力度。 参考文献 庞皓 计量经济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R.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徐平. 城镇化: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J 经济体制改革, 2000 , (3) : 3235.蒲晓红.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J . 经济论坛, 2000 , (13) : 1011.梁庆文 我国人口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数理统计与管理翁恺宁 中国城乡差别和产业差别并存的失业模型 上海经济研究国家统计局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R.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周长才 宏观调控与失业 数理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年第一期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社区处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量分析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