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精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464046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精品)(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赢忱官讨日靴所信牵酿溉疽杜囚国无援蛙斋徘充扑求菩尖凶萝赏显否绊竭媳翟覆镣茅蜗姻趾学埔当泛墓移锗亢旷是廷籍毫衬迎闰泅冰鬼炮醉兵渐澎宋贷涸捻紊弘踌磕绳孝伤敝兢吏茁写霞伺稗去康讽沛挪罗焕褂陡掠堑弟哑颧祖础君跨扇坏避亩辆惩止瞪瘴才早筷吠顽菜唤窒枣侄柠迢秆集村殊搀政洋毕敝隅饵瓣奶酒裸砖恕膨陇劲疵咳钧胜送辐雏投糜绍竟姑灶硷急炳蛤呻琴勒锌她膜般壕绝厘绅耽脑深桃链痛践甚川靴品因汹啤些俏轨首瞅札缺沤柬靠送欣淤货掇停恒塘雀孜沪泄讹僚苏掐阜嚼桓擒蔫郎掉迢脸甩阳臂试乏鄂纲存校颗裁事仔膳倒囱招蚁犊搞随逞论祈寂斥纽悼客有赘丽辙肘挖葡羞目录第一章前言4第二章“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求分析42.1“城市治安动态视频

2、监控报警系统”需求42.2“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求分析5第三章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系统组建分析63.1系统构建分析63.1.1系统炭化用钻茬啡罪居瘁菱腿桨旗蜀炽胸域届狈怯暖愤鸵帅匠捏铂占撰篇爽吐召奴耪尿呆吨高隶簇聂根溺咋绪饰哑鲤同子砰溯伪彰部艘砖锐二酬吠拓粉遍赌站苍茬氛读姓姿弓逆现随贝咖矮怜当糕棵萌瘪守焰棕煤睛唇重顺吼洱桐储杠交瞅施塌元越歌畦闻鳖港安耻害粗庙穆淮段溃龋俗畸惹傈戒峙龄乎希演蚜醛向寐呛注副丈蝇梆莎硅循照蘸堂符防执风咋喀望陡勿稗饼纵打惯征谰期懈鬃箩崭宰伪棒轴烯害降忠躬盅小扫矛钓喊靠涕踩曾崖斯道毙嘿凰棵躺流锗缩庭累贴局对冉黑性医饼以身息群疆梅郭绒岩色垛伶穴传弱

3、草赦背蕾厌僵耿材簿装死束询呆帚韵噬筹窃尤狗塌桅律释彪词蜂咒音秤森物另“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精品)苑闲雷账输堕锑瓜爽看鼓殷恕尖日幅奢娜艘居逆哺篇啡籍罗露圃决腥焊药诺掸鹅携宛滔价甲婿刻匆闷产查铁还狱塘脂剐浇在浓圭歉嚷遗注玩状亭码扑壤喳肉鼠淀闰隐探端绝肯纵鹊矗渭勋报脉衍甚她喊框摇氖隐淋搏椒酒擒答中须捻掠兴骨癸绘将木礼是泵曝悍溅胰隔报免挚俘垒倚舟碧挫阔亚委刽鹤幢祁绕撕深姜梳芭忙赊夫榨蔼避伎漏操叶偿釉贞鸦戮怜琅时冠抗瓜幸睛纸竟报嘘皇珐颓边轻术锅屎咽岗渍孤敷岩源郝桔车桩育刚原姨校瑟蕾拥香割玉茄文谰瀑咽横频可拴面膘屿相毛雅氨海楞幸淘拥烦彦鞭辛艾蒋嘘鳃擎阉嗡联酪嗅莎均杨肉爪阮恍爵耀港

4、绸正淌洛五佳循腆湍箭恩钟础豆吃咕疾目录第一章前言4第二章“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求分析42.1“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求42.2“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求分析5第三章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系统组建分析63.1系统构建分析63.1.1系统构建面临的问题63.1.1.1地形地貌63.1.1.2建设规划73.1.1.3建设预算73.1.1.4管理要求73.1.2解决方案73.2系统应用技术分析93.2.1数字压缩技术的分析93.2.2传输载体的分析93.2.3网络安全性的分析103.2.4综述11第四章 技术方案114.1设计依据:114.2设计规划114.

5、3系统结构图124.4系统结构说明:134.3.1各派出所监控子系统134.3.1.1前端监控点144.3.1.2传输系统154.3.1.3派出所监控分中心154.3.1.4防雷系统164.3.1.5供电系统174.3.1.6接地系统184.3.2县(市、区)局指挥中心184.3.3市公安局总控中心194.3.4网络客户端系统194.3.5系统工作流程194.5系统整体功能描述204.5系统分项功能描述224.5.1派出所控制中心224.5.1.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224.5.1.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系统)234.5.2分局控制中心管理系统244.5.

6、2.1系统功能描述(IP数字矩阵功能描述)244.5.2.2系统功能描述(网络集群管理平台)254.5.2.3系统功能描述(报警子系统)(预留)274.5.3市局总控中心管理系统284.5.2.4系统功能描述(IP数字矩阵功能描述)284.5.2.5系统功能描述(网络集群管理平台)294.5.2.6系统功能描述(报警子系统)(预留)314.5.4网络分控系统324.5.5智能联动功能324.5.3.1派出所分控中心324.5.3.2分局控制中心及市局总控中心32第五章 系统扩容33第六章 推荐设备主要简介346.1LM2116-800嵌入式硬盘录像机(REMON品牌)346.2LM2116-6

7、00M00数字矩阵增强型硬盘录像系统(REMON品牌)356.3LM2116-D00AV系列VideoDMatrix数字矩阵切换控制系统(REMON品牌)386.4LM25-100高清晰100Hz纯平监视器(REMON品牌)396.5视频+数据光端机40第一章 前言随着城市区域不断扩大、人口增加及流动、自然灾害的突袭、世界反恐形势的严峻.各种不安定因素也随之扩大。公安警力的增长速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早期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规划较为薄弱,监控点分布少、覆盖区域小;各自的管理相对分散,区域或行业之间的信息汇总、资源交换较少近年来,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重要活动的保

8、障对城市的依赖性增强。众多城市已经着力开展视频监控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即对一个城市作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从而使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得更加高效、可靠。发挥更大范围的作用,以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实现科技强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提供联动及预案措施,以应对各种活动、事故、案件、自然灾害等进行快速处理。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才能够使政府管理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及应急预案,提供科学的分析手段,实现防患于未然。对城市突发时间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事后查询及分析的数据、资料,为城市的应急管理体系及管理水平提供有效保障。城市

9、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基础。“平安城市”数字视频集中管理系统化科技手段为直接战斗力,整合各种资源以适应城市应急保障制度,是打造“平安城市”的必行之路。第二章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求分析2.1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求a) 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构建省厅市局区分(县)局派出所多级视频监控图像传输联网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信息综合管理的数字平台b) .对商业区道路路口监控:通过设置在各主要路口的监控点,对整个道路的交通情况、人员流动情况以及治安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各监控现场的实

10、际情况,有效的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并对各个监控点进行全程的录像,从而为日后的事件取证提供一个有力的依据。c) 对城市道路卡口的监控:通过设置在城市道路卡口的监控点,实时的监控车辆出入情况,为特殊情况下的围堵创造一个条件,从而为平安城市的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d) 对娱乐场所监控:通过设置在个娱乐场所的监控设备,实时的了解个娱乐场所内的实际治安情况,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且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的了解事发现场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提供第一手的现场资料,并为突发事件的事后复核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e) 对其它重要治安点的监控: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部门、各级行业的主管部门等重

11、要防范区域,通过设置在其主要重要部位的前端监控点的实时监控,为其的日常工作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从而为“平安城市”的构建创造一个坚实的基础。f) 对各社会单位的安防管理:社会治安监控系统需要涵盖社会众多场景和领域,包括:1)金融、文博、涉抢防爆和剧毒化学等重点单位;2)关系国计民生的水、电、气、核电站等重点部位;3)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大型广场、民用街区、居民住宅小区;4)大型活动的现场;5)各类学校、幼儿园等,从而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安城市”。g) 对原有监控系统的接入: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监控现场原有的监控系统,并通过相关的方式方法实现统一管理平台下的联网运行,从而为平安城市的

12、具体操作提供一个殷实的经济基础,在有限的资金预算范围内发挥联网安防系统的最大性能,从而为平安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更有力的“技防”支持。2.2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求分析结合上述的“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需求的描述,整个“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如下的特征。第一:“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必须具备如下系统组成特性,包括:1)必须具有强大的接入能力,以实现大规模、大范围的监控点覆盖;2)必须支持灵活的接入方式,以适应各个监控点网络传输条件的差异性;3)必须能够整合已有的、分散的各个监控网络,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4)必须具有集中管控功能,以保证

13、整个系统可控制、易管理。 第二,“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要完成各类应用的整合与调用,包括:1)监控图像的录制、存储与点播;2)已有报警系统的视频联动改造;3)与110、119等报警系统的联动;4)GIS系统的融合;5)GPS系统的结合;6)图像识别、移动侦测等。 这要求系统必须具备灵活的扩展能力和强大的整合能力。 第三,“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需要结合分级、分层、分权的管理机制进行图像资源的合理化调用,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用户对图像资源的使用权限、优先次序是不同的。这要求系统必须支持分层组网架构,且具有灵活的用户管理能力。 第四,作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

14、报警系统”需要保证资源的保密性、运行的稳定性,因此系统必须具备可靠、强大的安全特性综上所述,通过“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的建立,能够。第三章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系统组建分析3.1 系统构建分析3.1.1 系统构建面临的问题3.1.1.1 地形地貌“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最终是一个跨地域、跨行业、跨应用的立体的、全方位的一个综合性治安防控网络,其各基层单位、各现场监控点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离散分布的,而且区域跨度较大,因而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产品来构建既定功能的安防系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3.1.1.2 建设规划“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的规模化决定了其不

15、可能所有需要监控的现场系统一次性全部安装到位,在建设规划中,通常会将整个基础建设分为若干个阶段,根据规划,逐个的对各个阶段的基础设施进行安防项目的建设,因而如何将后续阶段的安防系统无缝的合并到已有的系统中,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3.1.1.3 建设预算建设一个完善的安防系统,不能建立在无限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如何在有限的建设预算内,实现我们既定要求功能的系统,并且建设完成后的系统能够与“平安城市”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3.1.1.4 管理要求一个完善的安防系统包含了若干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如何将多个独立控制的子系统统一在一个平台上,为日常的管理过程提供一个可操作

16、性更强的方式,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3.1.2 解决方案从前面的需求分析、系统构建面临的问题分析来看,“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将涉及非常广泛的视频监控技术领域,包括早期的模拟监控到后来的数字监控、网络监控以及现在的智能监控。而作为整个系统的传输、控制以及管理中心的监控平台,必须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者融合的新一代视频监控技术。 首先,它必须是一个数字化的监控平台。 模拟监控技术起源于90年代初及以前,图像的传输、显示以及存储均依赖于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它具有传输距离有限、信号易受干扰、应用不灵活、无法集中管理等特点,因此仅适合接入端的信号采集或局部联网应用。尽管视频光端机

17、的出现解决了模拟监控信号的传输距离等问题,但又带来线路成本高、浪费资源等缺点,而且仍然没有解决应用不灵活、无法集中管理的问题。 而数字监控技术通过不断发展的高效视频编解码压缩技术(如H.264),可以在已有的各类数字传输网络上以非常低的带宽占用实现远距离传输,而且可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实现灵活、丰富、广泛的多媒体应用,对图像的观看可以利用计算机、监视器等各种手段。另外,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和嵌入式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类数字编解码设备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廉、功能会越来越丰富。 其次,它必须是一个网络化的监控平台。早期的数字监控系统具有本地化特征,由视频编码器或DVR(硬盘录像机)构成的整个系统类似

18、于一个个信息孤岛,用户需要在PC机上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或通过IE浏览器分别登录这些孤岛,才能完成图像的观看与控制。一方面,操作不方便、应用很不灵活;另一方面,无法集中管理与控制这些孤岛。而网络监控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现状,它以网络化的信号传输与控制为依托,以数字化的视频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通过设立中心监控平台实现对系统内所有视频编解码器及DVR等设备的集中管理与控制,用户仅需通过IE浏览器登录中心监控平台,即可实现全网中各个监控点的控制和图像的调用与浏览。中心监控平台与视频编解码器及DVR等设备间的通信完全依赖于网络化的协议机制。中心监控平台的实现既可以采用简单的PC或服务器

19、。 最后,它必须是一个智能化的监控平台。 单纯的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技术仅仅解决了传输与控制的问题,而要实现真正的综合治安防控还必须依赖智能化的监控平台技术。智能化的监控平台以网络化传输、数字化处理为基础,以各类功能与应用的整合与集成为核心,实现单纯的图像监控向报警联动、GIS、GPS、流媒体、图像识别以及移动侦测等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与延伸。3.2 系统应用技术分析在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的组建过程中,其整个系统的建设载体是网络,在最早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所采用的压缩技术、网络及网络安全性等多方面原因,曾造成数字化安防系统会严重影响网络运行的不良影响。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上述的疑屡

20、早已得了解决,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3.2.1 数字压缩技术的分析 H.264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提出的继MPEG4之后的新一代数字视频压缩格式,它即保留了以往压缩技术的优点和精华又具有其他压缩技术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代表了当前业界最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它具有如下特点。1低码流(Low Bit Rate):和MPEG2和MPEG4 ASP等压缩技术相比,在同等图像质量下,采用H.264技术压缩后的数据量只有MPEG2的1/8,MPEG4的1/3。显然,H.264压缩技术的采用解决了视频流在网络传输中占用带宽高的问题, H.264压缩技术的理论传输带宽占用值仅为

21、125Kbps。2高质量的图象:H.264能提供连续、流畅的高质量图象。3容错能力强:H.264提供了解决在不稳定网络环境下容易发生的丢包等错误的必要工具。4 网络适应性强:H.264提供了网络适应层(Network Adaptation Layer), 使得H.264的文件能容易地在不同网络上传输(例如互联网,CDMA,GPRS,WCDMA,CDMA2000等)。3.2.2 传输载体的分析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是一种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它通过在网络层使用专门的加密和认证算法,在公共的网络(Internet)上构建起用户自己的安全通道。VP

22、N在实现如同专线一样传输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为用户带来更高的安全性、更大的网络带宽和更低的网络构建与运行费用。目前VPN技术已经在全社会各行业广泛使用,3.2.3 网络安全性的分析网络安全保密可以通过密码技术来实现。密码技术是目前实现网络安全的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实际上,数据加密作为一项基本技术已经成为网络通信安全的基础。一个网络系统经过加密后进行通信,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黑客软件的有效方法。 根据密码算法所使用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能否由加密过程推导出解密过程(或相反),可将密码体制分成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1、对称密码体制是加解密双方使用相同的

23、密钥进行加解密,最著名的对称密码算法就是DES及其变形3DES。对称密码算法的优点是有很强的保密强度和较快的运算速度,缺点是加解密密钥相同,要求密钥必须通过安全的途径交互,因此产生了密钥管理的问题; 2、非对称密码体制是加解密双方使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解密,并且两个密钥之间几乎不可能相互推导。最著名的非对称算法就是RSA算法。它的优点是密钥管理简单,适应了网络的开放性要求,缺点是算法复杂,运算速度较慢。 这两种密码体制的优缺点都是很明显的,在很多场合下都是需要将两种密码算法结合起来使用。譬如先通过使用非对称密码算法认证对方的身份并协商出一个只有双方掌握的密钥,然后由这个密钥来加密保护真正的数据通

24、信。VPN系统的技术实现是基于IPSec标准的第三层隧道协议。 相对于以PPTP,L2TP等为代表的二层隧道协议,第三层协议更加安全,更加容易扩展,效率也更高。 IPSec是一组开放协议的总称,它给出了应用于IP层上网络数据安全的一整套体系结构,包括网络安全协议: Authentication Header(AH) 协议、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ESP)协议,密钥交换协议:Internet Key Exchange (IKE)协议,用于验证及加密的一些算法等,用以提供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数据起源的验证(data origin au

25、thentication)、数据内容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抗重播保护(Anti-replay)、无连接的完整性验证(connectionless integrity)、以及有限的数据流完整性验证(a form of partial sequence integrity)等服务。3.2.4 综述从技术的先进性、运行的可靠性、网络的安全性、操作的适用性、系统的扩展性和建设的可行性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建设以内/外报警监控网络为依托的远程报警监控信息平台,是构建以科技为支撑的城市现代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在技术实现上的择优选择。第四章 技术方案4.1 设计依据:本方案的设计根据甲方常规要

26、求,并符合以下设计规范要求: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SOl98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4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B32T3671999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相关产品厂商技术手册;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社会公共安全设计标准”4.2 设计规划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是集安全防范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视频传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庞大系统。它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体系,系统采取独立建网,资源共用、联网运行、信息共享的建设方式和自下而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建设步

27、骤,用两年时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网络包括两方面的建设内容。第一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主要涉及有公安机关市、县、所三级报警监控中心建设;三口(城际间出入口、重点路口、治安卡口)三区(案件高发区、商业中心区、金融集中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公共场所、隧道桥梁、交通要道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第二是社会报警监控技防网,主要包括风险单位、要害部门、娱乐场所、居民小区等,并接入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同时,扶持有经济技术实力的专业报警监控服务运营企业,通过两网融合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完成对整个城市的视频监控覆盖。4.3 系统结构图根据实际的管理及使用情况,整个“城市治安动态

28、视频监控系统”分为三级结构、逐级管理、独立运行。一级中心市级管理中心平台、二级中心县级服务平台、三级中心派出所级服务平台。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中,以不同的功能、地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设置一个控制中心(弱电机房、区域值班室、或多媒体箱),各个区域内的视频监控点通过同轴电缆或光传输方式将视频信号进行汇总,然后进入到各派出所中的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机中,在市局总控中心和县局二级中心内,设置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网络集群管理平台,通过TCP/IP网络,将各派出所内的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和总控中心及二级中心内的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和网络集群管理平台联接在一起,依托于IP数字矩

29、阵的视频还原功能、IP数字矩阵的控制管理功能,从而实现各县局二级中心和市局总控中心对于各监控现场中各前端监控点的全方位监视功能。对于防盗报警系统,采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解决思路,各报警探测点采用多线制或总线制的方式传送到各分控区域内的控制中心中接入到区域报警管理主机中,区域管理主机通过IP转换设备将各类信息数字化后传送到总控中心内的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中,依托于直观的多媒体显示方式,将各类报警信息实时的显示出来,同时依托于网络,在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上,对各分控区域内的报警设备的状态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借助与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依据约定的相关协议,实现防盗报警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之间的智能联动。其中社

30、区警务室需要与其所在的派出所通过光纤实现百兆光纤联网(新建),派出所至县局二级中心利用现有的TCP/IP专网联网,县局二级中心和市局总控中心利用现有的TCP/IP专网联网。所有监控点通过光纤、光端机或者同轴电缆以模拟图像的方式分别接入监控分中心的监控主机,所有监控图像不直接接入分局监控中心,而是通过现有的派出所分局的百兆光纤网已数字化图像接入分局监控中心,分局监控中心通过网络可以调看各派出所所有监控图像中的任一路图像。非公安的监控中心,采用光端机进行光纤复用,将多路图像信号以模拟图像的方式传输到派出所或社区警务室,再由派出所或社区警务室将图像进行数字化。系统结构说明:4.3.1 各派出所监控子

31、系统派出所中心负责浏览本级平台设备的图像,如其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门、主要出城卡点,主要社区等等。在发生报警时,派出所中心接收由二级平台转发过来的报警信息,值班警员根据现场报警信息和事件发生地图像复核报警的真伪,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出警。同时值班警员通过现场摄像机可观察社会面的情况。4.3.1.1 前端监控点摄像部分是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根据整个治安电子防控工程建设的要求,对于一般监控点,为满足24小时监控需要采用红外摄像机,个别交通治安枢纽要道以及监控范围较广的场所则采用一体化智能快球。全方位监控点:采用彩色/黑白一体化智能室外球型摄像机(注意:建议选用水平转动速度在180

32、0/S以上的变速高速智能快球),分辨率480线以上,270倍变焦,水平转动速度在0-150/S变速,128个预置位;可以在白天或光线好的情况下输出彩色图像,在光照不好或晚上星光的情况下自动转换为黑白图像,从而在不同情况下,在控制中心均能够看的清楚现场情况;根据一体化智能球型摄像机监控的具体场景,能够依托智能球机的预置位功能,设置若干个预置点,从而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快速的将摄像机切换到事发现场,从而及时了解现场发生的情况。4.3.1.2 传输系统基于各摄像点的分散以及复杂的地形,我们采用汇接局集中传输的模式来对前端绝大部分摄像点进行视频与控制信号的传输,即在各个社区监控中心范围内,以小片区域(半

33、径不大于400米的圆形区域)划分各个摄像点,把就近的几个摄像机的视频点通过同轴电缆集中传输到某个汇接局,然后在汇接局,通过一路或者多路数字单模光端机,把附近区域的摄像点通过光纤集中统一传输到相应的社区监控中心或派出所监控中心。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整体系统的建设成本,而且集中传输模式便于管理与维护,考虑光纤传输的特点,视频图像质量及稳定性均达到视频点对点的传输要求和优势。4.3.1.3 派出所监控分中心在派出所分控中心内,根据具体的各前端监控点的数量及派出所分控中心内的查看及管理要求,设置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各前端监控点的信号(视频信号、报警信号)进入控制室后接入到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中,

34、同时输出显示到相关的显示设备上,从而完成现场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的系统组建。4.3.1.4 防雷系统作为“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其负责了整个城市治安防范的功能,因而其自身的安全性也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问题。现代的安防监控产品均系微电子化产品,这些监控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这就使得监控系统设备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破坏,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安全方面的风险。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提供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我们首先应准确了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

35、进而,准确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的雷击过电压的入侵途径。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防雷保护装置,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合理布放,明确屏蔽及接地方式,方可给出准确的、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安防监控系统的抗雷击过电压干扰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直击雷A、雷电直接击中露天的摄像机上,直接损毁设备;B、雷电直接击在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损坏。雷电侵入波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它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电磁感应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络时,在雷击落实

36、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以致损坏、损毁设备。静电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束缚电荷。这种感应电荷在低压架空线路上可达100kV 静电电位,信号线路上可4060kV 静电电位,一旦雷云放电后,束缚电荷迅速扩散,即引起感应雷击。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引发的雷击现象均称为感应雷,又称二次雷。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烈,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有统计显示,感应雷击约占现代雷击事故的80%以上。地电位反击直击雷防护装置(避雷针)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在它的引下线、接地体以及

37、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产生非常高的瞬时电压,对周围与它们*得近却又没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引起的电击就是地电位反击。这种反击不仅足以损坏电器和设备,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火灾爆炸事故。结合上述的分析,对于各现场所辖的室外监控点,考虑到其均在室外工作,从系统的稳定及安全角度考虑,在本设计方案中,对于每一个室外监控点,均考虑防雷处理,并且在前端及控制中心内,实行双向防雷处理。对于一体化球型监控点,从防雷的严密性角度考虑,对其实行三重防雷处理,一是对其供电线路进行防雷处理、二是对其视频传输部分进行防雷处理、三是对球型摄像机的485控制线路进行防雷处理;

38、对于固定监控点,对其实行两重防雷处理,一是供电线路的防雷处理、二是视频传输线路的防雷处理,从而为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防雷手段A、同轴电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传输电缆的两端线路接口防护及传输电缆自身的保护;B、双绞线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双绞线接口防护;C、光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光缆自身屏蔽铠层及加强筋的防护;4.3.1.5 供电系统摄像机的常用电源伏值为12V或24V的低压交直流电源,线路的压降损耗比较明显,因此应尽量避免线路远距离传输,而导致压降过大,造成摄象机的工作性能不稳定或图像质量受到影响。

39、由于快球一体化摄像机消耗的电流较大,应采用直接220VAC供电到前端摄像机处,然后再使用变压设备降低到工作电压24VAC供电。因此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现有通信配电线路管道、道路用电的配电资源、工程施工、取电的便利等因素,本方案考虑采用分布式就近分片集中供电模式:分布式就近分片集中供电模式。片区大小可以是一个监控点,也可以是靠近的几个监控点组成,片区汇聚点具体位置及覆盖区域(即多少监控点)依据现场查勘来定。原道路配电、公共照明有冗余的点,并能负荷片区设备用电的,可以和片区共用一个电源源点,并加装独立的空气开关,进行用电的分配隔离,通过管道和电缆将电源分别引到摄像机等前端设备。如果没有冗余的配电取电点

40、,需要另行敷设专门的供电线路,加装配电箱、空气开关,再将电源线缆引到前端摄像机使用。因治安监控系统管理面积大,较分散,所以前端设备供电可能会迁涉到相关部门,需要很好的协条与配合。另外,取电工作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必须由相关部分做相应论证工作,以保证前端设备工作的可靠性。4.3.1.6 接地系统4.3.2 县(市、区)局指挥中心在县(市、区)控制中心内,依据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和管理要求,设置HG2116-D00系列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目前单台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的最大输出路数是24路,如果中心需建立的屏幕墙显示的窗口超过24路,可采用IP数字矩阵主机多台叠堆的结构)、VideoMan

41、ager网络集群控制管理平台,SIMS1000SE综合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各IP数字矩阵主机和各管理平台接入到以太网中,从而与各现场安防子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安防系统。其负责本级平台设备的管理和分配,如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门摄像机,辖区出城卡点,主要社区等等。 在发生报警时,向报警点辖区派出所发送报警信息,同时在本级平台对报警进行复核,确认报警真实后向市局平台发送报警信息和图像信息。 4.3.3 市公安局总控中心在市公安局总控中心内,依据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和管理要求,设置LM2116-D00系列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目前单台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的最大输出路数是24路,如果中心需建立的屏幕墙

42、显示的窗口超过24路,可采用IP数字矩阵主机多台叠堆的结构)、VideoManager网络集群控制管理平台,LM1000SE综合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各IP数字矩阵主机和各管理平台接入到以太网中,从而与各现场安防子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安防系统。其负责直接连接到本级平台设备的管理和分配,如市交警道路监控、市重点单位、要害部门、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收费口、治安卡点、主要社区监控点的图像等。在发生报警时,接收来自分局级平台的报警和图像信息。 4.3.4 网络客户端系统在相关领导的办公电脑上,安装相关的专用电子地图版客户端软件,即可组成网络客户端系统。依据不同的使用习惯,REMON提供了另外两种的客户端控制

43、模式:IE浏览器和专用4画面客户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4.3.5 系统工作流程 报警触发 报警触发源位于各前端报警和监控系统(点)。报警触发后,报警信息和现场图像信息首先传输到派出所、所属分局中心平台。在分局中心进行报警复核,如果确实发生报警,分局根据现场报警的级别按照事先预定的工作流程处理报警,同时根据事件的性质决定是否向市局中心转发图像。 预案形成 市局、分局将根据需要制定预案,并提供预案触发条件。这些预案将以软件的方式存储在市局、分局平台中。 报警点地理信息定位(GIS) 在城市远程视频监控报警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二级管理平台均安装有城市电子地图GIS系统。在发生报警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报

44、警点的地理位置。 用户管理 系统对登录系统的用户施行分级管理。每一级管理平台负责对其下属的用户进行管理,分配浏览、回放以及报警响应权限,中央管理中心具有最高权限。 登陆用户验证 各级管理平台平台将根据其身份确认是否允许登陆,在确认无误后将为这个用户颁发数字签名,并在平台内所有管理中心发布。 管理员验证 一、二级平台管理员首先通过活体指纹验证,通过后再进行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在中央管理平台上建立管理员认证中心。 超级管理员认证 在中央管理平台设置三个超级管理员。一个超级管理员的所有的操作必须同时由另外2个超级管理员同时签署方能生效。4.4 系统整体功能描述1、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视频技术,可以实现

45、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所有监控报警单位的视频报警联网,并为入网客户提供远程可视化管理服务。 2、系统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建设方法。点是重点路口、单位、区域;线是重点行业、街道、线路;面是派出所辖区域,实现全市联网。 3、视频图像经数字化压缩通过ADSL传输与采取光纤模拟信号接入方式相比较,资金投入将大大降低,信息共享水平却大大提升。 4、多种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将视频报警、远程管理、图像传输以及语音对讲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了自动电子巡检,随时发现设备故障,能及时提供远程技术支持。 5、视频复核,通过对用户报警进行远程视频复核,保卫部门、派出所、分局、市局四级直通联动报警,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报警误报率。

46、 6、安全可靠,系统实施内网、外网严格物理隔离,视频信号在省厅落地上传,在确保公安信息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内外网视频资源共享。 7、资源共享,被授权的政府其它相关部门可以共享平台内已有的资源,不必再建立自己独立的视频监视网络。 8、提供可视化基础,为城市应急系统提供可视化基础,是未来城市应急平台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9、网络运行实行专业化管理,系统可实现无限制扩展,管理软件依据实际需求可升级换代,能确保系统在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状态。10、所有信息均以数字化数据形式通过以太网络传输,有效利用了TCP/IP网络资源,大大降低了系统布线的工作量及系统维护量,系统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又可充分节约投资

47、成本;11、分布式多级控制结构,整个系统具有组网灵活、扩充便利的显著特点,不仅符合现代控制理论,且具有强大的发展和升级潜力;12、系统既涵盖了传统安防系统的所有功能,又具备传统安防系统无法比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多媒体可视窗口显示效果以及直观简便的操控能力;13、引入全新的数字矩阵监控概念,将所有通过以太网相连的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各个控制子系统虚拟成一个结构灵活、组合方便、功能完整的大型矩阵控制系统,可以任意在网络内的任一场所建立多个总控管理中心、分控管理中心,并可完全与模拟监控系统一样在每个管理中心建立切换显示的屏幕墙;14、安防系统的各种信息均采用网络传输、数字化形式存储,各种信息通过内部局域网

48、络共享,因此非常便于用户进行综合管理系统的进一步集成;15、采用纯数字结构,符合信息化数字安防建设的发展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社会需求;16、系统浓缩了多项现代科技精华,这种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系统体系结构;4.5系统分项功能描述4.5.1 派出所控制中心4.5.1.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硬盘录像功能 视频和音频的实时显示、记录和网络传输 一个系统主机可同时处理最多36路音视频源,可同时实时显示 / 记录 / 回放,并可同时通过各种网络进行传输。 灵活方便的录像资料回放工具 系统支持按摄像机通道、驱动器、录像文件类型、按时间等多种条件进行录像文件的模糊查询。系统内嵌一个独特的

49、播放列表式录像文件播放器,用户可以将一批需要回放的录像文件一次性添加至当前播放列表中,进行顺序播放或任意点击播放。 抓拍、打印功能 系统实时监控图像和录像资料回放时可在线抓帧存储,并可直接浏览或输出打印成照片,便于提供证据。 报警提前预录 在报警发生时(图像动态侦测或外部报警),系统不仅能对报警发生后一段时间的现场情况进行录像,还能将报警发生前一段时间的报警现场图像记录下来,预录时间10秒到3分钟可调,确保报警现场录像资料的完整性。多种报警系统接入与多媒体管理功能 多媒体报警管理功能 外部报警支持手动和按时段自动撤布防等形式,支持中文详细报警信息显示与报警电子地图及多媒体音响语音提示等,报警生

50、成历史记录并可随时查询。 多种报警联动输出控制形式 报警联动录像、报警切换单画面、报警自动调用外部连接快球预置位、报警弹出电子地图、报警联动控制外部连接矩阵自动切换、报警信息与对应联动摄像机图像向指定IP客户端上传或转发、报警联动输出打开外部灯光等一系列复杂联动动作。 报警联动输出的自动/手动控制功能 对于外接的LM16-16报警控制器,系统支持输出继电器的报警联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功能。 视频会议功能 任意客户端、DVR、数字矩阵、VideoManager管理软件之间均可作为一个主/分会场发起或加入视频会议中。数字矩阵切换功能n 灵活的矩阵模式控制功能 能够以摄像机名称列表和电子地图中摄像

51、机图标的方式灵活的实现模拟矩阵系统所特有的功能: 在单个监视器任意调看任意摄像机图像 将系统中任意个摄像机编成任意个序列,可以很方便地在任意一个指定的监视器上顺序切换 全方位摄像机的全功能控制,支持串口接入PELCO-P协议的快球控制键盘进行变速控制。n 实现多种画面分割形式的模拟视频输出显示功能 系统不仅允许多画面序列调看,实现多路图像多画面分割形式同时显示在一个监视器上,还可以进行多画面群组切换,实现多个序列以多画面分割的形式在一个监视器上自动群组地切换。n 基于对图像的数字处理 可以在实现视频切换的同时,对图像进行很多处理,比如叠加字符、叠加图像,区域遮盖等。多媒体可视窗口与智能化综合控

52、制功能n 综合的多媒体控制管理功能,操作简便、直观、灵活 依托于多媒体操作窗口,仅需用鼠标简单的点击界面中的按钮、快捷工具、中文名称或电子地图上的图标,即可以直观的进行摄像机的调看、控制、模拟矩阵系统的切换和控制等。n 多层电子地图 系统支持多层电子地图控制管理的功能,可设置若干级主图和子图,支持各级地图中的关联点跳转操作。n 高度集成的智能化功能 MatrixDecode(即MD)数字矩阵切换控制系统,依托硬盘录像系统本身完善的智能联动功能,能够实现报警后电子地图的自动弹出功能、报警后关联图像的屏幕墙全屏显示功能、报警关联通道的自动联动录像功能等。4.5.1.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嵌入式数字

53、硬盘录像系统)硬盘录像功能 视频和音频的实时显示、记录和网络传输 一个系统主机可同时处理最多16路音视频源,可同时实时显示 / 记录 / 回放,并可同时通过各种网络进行传输。 灵活方便的录像资料回放工具 系统支持按摄像机通道、驱动器、录像文件类型、按时间等多种条件进行录像文件的模糊查询。 报警提前预录 在报警发生时(图像动态侦测或外部报警),系统不仅能对报警发生后一段时间的现场情况进行录像,还能将报警发生前一段时间的报警现场图像记录下来,预录时间10秒到3分钟可调,确保报警现场录像资料的完整性。 多种报警联动输出控制形式 报警联动录像、报警切换单画面、报警自动调用外部连接快球预置位、报警信息与

54、对应联动摄像机图像向指定IP客户端上传或转发、报警联动输出打开外部灯光等一系列复杂联动动作。 视频会议功能 任意客户端、DVR、数字矩阵、VideoManager管理软件之间均可作为一个主/分会场发起或加入视频会议中。n 实现多种画面分割形式的模拟视频输出显示功能 系统可以实现多路图像多画面分割形式同时显示在一个监视器上,还可以进行多画面序列切换。n 基于对图像的数字处理 可以在实现视频切换的同时,对图像进行很多处理,比如叠加字符等。4.5.2 分局控制中心管理系统4.5.2.1 系统功能描述(IP数字矩阵功能描述)l 显示、录像与回放功能 l 采用纯硬件解压缩结构,一台矩阵完成最多24路网络

55、视频和音频的实时显示l 支持手动和自动录像模式l 支持本机与远程DVR主机录像文件回放l 支持远程回放,可按通道、现场监控主机名等多种形式检索l 报警接收与多媒体管理功能l 报警多媒体管理功能 支持中文详细报警信息显示与报警电子地图 多媒体音响声音提示 报警生成历史记录并可按时间、报警主机、报警防区分类或交叉查询l 报警联动功能 收到报警后声音或语音提示 收到报警后弹出电子地图 收到报警后在指定监视器上自动弹出前端报警现场图像 报警自动调用外部连接快球预置位 收到报警后将报警信息向指定IP的DVR转发l 数字矩阵切换功能l 能够以摄像机名称列表和电子地图中摄像机图标的方式灵活的实现模拟矩阵系统

56、所特有的功能l 在单个监视器任意调看任意摄像机图像l 将网络中前端数字主机连接的任意个摄像机编成任意个序列,可以很方便地在任意一个指定的监视器上顺序切换单个序列l 多画面序列调看,实现多路图像同时多个监视器上一次性调看显示。l 多画面群组切换,实现多个序列在多个监视器上自动群组地切换显示。l 全方位摄像机的全功能控制,支持串口接入快球控制键盘控制l 多媒体可视窗口与智能综合控制功能l 综合的多媒体控制管理功能,操作简便、直观、灵活l 系统支持多层电子地图控制管理的功能,可设置若干级主图和子图,支持各级地图中的关联点跳转操作。l 在软件界面上打开单个窗口进行图像调看,并可方便地控制全方位摄像机的

57、各种动作。l 在矩阵连接的VGA显示器上以多画面分割窗口全屏显示所有矩阵监视器输出的图像l 频会议功能,可与任意客户端、DVR、数字矩阵、VideoManager管理软件之间发起或加入视频会议。l 远程模拟矩阵控制能力,如果系统中前端DVR主机连接了模拟矩阵,可以通过相应的设置,在数字矩阵的调看前端图像的同时,通过网络向远程DVR发出矩阵切换命令,实现任意切换调看模拟矩阵输入端图像的功能。4.5.2.2 系统功能描述(网络集群管理平台)l 远程DVR集中管理与控制功能l 可对网络中任意一台DVR进行各种工作参数设置l 可对远程任意一台DVR执行录像或报警撤布防操作l 可远程控制任意一台DVR的

58、画面显示状态l 可远程浏览任意一台DVR的当前状态以及所有历史工作记录l 可自动对远程DVR在线状态进行检测并以不同的图标显示l 对数字矩阵的集中管理功能l 可对网络中多台数字矩阵进行各种工作参数设置和配置l 可查看网络中任意一台数字矩阵工作状态l 可在软件界面上开窗监看各台数字矩阵的输出所有输出的多画面分割图像。l 数字矩阵进行集中控制能力l 能够以DVR主机和摄像机名称树型列表和电子地图中摄像机图标的方式远程控制数字矩阵,树型结构支持任意DVR主机分组构成二级树型目录。l 网络控制各数字矩阵在某个监视器任意调看任意摄像机图像l 网络控制各数字矩阵在某个指定的监视器上顺序切换单个序列l 多画

59、面序列调看,控制多路图像同时在多个监视器上一次性调看显示。l 多画面群组切换,控制多个序列在多个监视器上自动群组地切换显示。l 全方位摄像机的全功能控制l 录像与回放功能l 可对软件界面中调看的当前图像进行本地录像l 支持本机与远程DVR主机录像文件回放l 支持远程回放,可按通道、现场监控主机名等多种形式检索l 报警接收与多媒体管理功能l 报警多媒体管理功能 支持中文详细报警信息显示与报警电子地图 多媒体音响声音提示 报警生成历史记录并可按时间、报警主机、报警防区分类或交叉查询l 报警联动功能 收到报警后声音或语音提示 收到报警后弹出电子地图 收到报警后自动弹出软件窗口显示前端报警现场图像 收

60、到报警后将报警信息向指定IP的DVR转发 收到前端DVR主机报警自动显示报警预案l 多媒体可视窗口与智能综合控制功能 综合的多媒体控制管理功能,操作简便、直观、灵活 多层电子地图,系统支持多层电子地图控制管理的功能,可设置若干级主图和子图,支持各级地图中的关联点跳转操作。 在软件界面上打开单个窗口进行图像调看,并可方便地控制全方位摄像机的各种动作。 网络视频会议功能,可与任意客户端、DVR、数字矩阵、VideoManager管理软件之间发起或加入视频会议。l 远程模拟矩阵控制能力:如果系统中前端DVR主机连接了模拟矩阵,可以通过相应的设置,在控制调看前端图像的同时,通过网络向远程DVR发出矩阵

61、切换命令,实现任意切换调看模拟矩阵输入端图像的功能。4.5.2.3 系统功能描述(报警子系统)(预留)l 报警子系统是整个安防管理系统的核心,可实现报警系统分区管理、报警分区独立控制、各个报警探测点的独立撤布防操作、输出设备的远程控制等功能。l 可在软件中对报警系统进行设防、撤防、防区旁路等等控制,通过电子地图的不同图标直观的表示设备所处的不同的工作状态,一旦有报警发生,系统可自动立即通过下述方式响应: 弹出报警发生区域性的电子地图,报警点闪烁显示,及时提醒安保值班人员警情发生的地点位置。 多媒体音箱发出报警语音提示。 显示中文报警详细信息。 报警事件自动记录,并可在线实时打印。 若系统中安装

62、了视频卡,可在软件界面中弹出图像窗口显示实时图像并自动进行硬盘录像。 进行其他各种联动。l 提供列表和地图两种方式,用户可以在列表或地图上对报警探测点进行布/撤防,旁路、复位处理。可在地图或列表中对输出点设备进行控制,并可在地图和列表状态间自由切换。l 可手动控制继电器输出设备的开/关,输出设备的不同状态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标志。l 可通过485总线连接的多个输出模块作为联动输出,可任意设置报警防区和输出模块输出通道之间任意矩阵型多对多的联动输出控制关系,通过软件的设定来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事件联动。l 可任意设置报警防区联动发出多个矩阵切换命令,可以支持联网型矩阵报警跨级联动,把前级矩阵的图

63、像经过多次切换联动切换到管理中心的指定监视上。可针对每个报警防区由用户自定义设定网络或串口转发多条报警数据,以方便的实现和其他各种设备(如各种DVR、数字矩阵等)和子系统之间的报警联动与信息共享。4.5.3 市局总控中心管理系统4.5.2.4 系统功能描述(IP数字矩阵功能描述)l 显示、录像与回放功能 l 采用纯硬件解压缩结构,一台矩阵完成最多24路网络视频和音频的实时显示l 支持手动和自动录像模式l 支持本机与远程DVR主机录像文件回放l 支持远程回放,可按通道、现场监控主机名等多种形式检索l 报警接收与多媒体管理功能l 报警多媒体管理功能 支持中文详细报警信息显示与报警电子地图 多媒体音响声音提示 报警生成历史记录并可按时间、报警主机、报警防区分类或交叉查询l 报警联动功能 收到报警后声音或语音提示 收到报警后弹出电子地图 收到报警后在指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