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4454835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2年03月16日 10:59:29 来源:杭锦后旗西城小学【字体:大中小】第一部分 前 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 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 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 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 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 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 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 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 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

2、备的素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推动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给每一位当代公民 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与发 展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通过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对自然 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一些基 本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初步形成 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 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并为他 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科学素养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

3、识,掌握基 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 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 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 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任,儿童早期 的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 响。因此,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 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亲自收集证据,形成对 问题的看法,再经过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 概念;体会到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 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

4、断发展进步的;还能 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 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有了参与探究 活动的亲身体验, 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 方式,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基本的认识。从而为 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 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 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科学课程的活动 性表现在强调通过儿童亲身

5、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 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 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 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小学科学课程还包括设计 与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 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行解决实 际问题的尝试。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学科内容的综合 上。小学科学课程中,将自然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 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 综合在一门课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科学共同的学科 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小学科学课

6、程的综合性还 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 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 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 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 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再如,科学和数学学科也有着天 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 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

7、处理和分析的工具, 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可以为初中理科课程的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 促进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 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 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 民族、性别、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个体条件的不 同,科学课程都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 机会。 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 主要方

8、法。以实证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得 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正 是科学研究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式 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学习过程,而是一组体现学 生科学学习中知识建构过程的有效学习方法,不仅在科学 教育里能够运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 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探究式 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 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 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的理论,作 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逐步建 立起对科学概

9、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听讲来接受科学 概念。探究式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 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在小学科学课 程中均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观 摩,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 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科学 教育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遇。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 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尊 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引

10、导他们主动地探究。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 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 发生。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 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逐 渐意识到自身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成为一个 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 学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发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 意味着降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社区文化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学生 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11、提供者。在 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 持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需 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养形成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为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导 向作用。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课程各项目 标的实现;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评价 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包括 对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并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和多个主体的评价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小学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标准制定遵循

12、国家的教育方针 和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继 承性和实用性。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和理念,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科 学素养为总目标,并且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从而构 成小学阶段科学学习需要达成的基本要求。科学态度是课 程目标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需要紧密结 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合日常教学,深入到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通过持续的科 学学习逐步养成。因此,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课程 的三部分内容实施来达成,包括: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部分,在本标准中以 概念的形式系统呈现。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 间

13、科学三个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中选取了 21 个主要概念, 要求学生认识或理解。由于学生建构这 21 个主要概念需要 经过不同的学习进展过程,标准中进一步把主要概念分解 成 124 个比较小的、和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概念,称之 为分解概念。这些分解概念为形成不同的学习进展过程的 教学设计提供帮助和依据,但是并不要求每一个分解概念 的内容都必须体现在教学内容中,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本标准对每一个分解概念举例 加以说明,并给出学习目标,以便使用者较容易地把握和 实施。学习目标是对科学概念学习程度的说明,是教材编 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学习目标中的“参见”则表明这 条分解概念与

14、其他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使用者理解 各领域内和领域间的知识交叉与综合。概念的陈述以叙述 内容为主,即说明“这是什么”,尽量减少过于抽象的名 词定义。这样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并不是空泛的定义,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以保持 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设计与技术领域代表了科学实践的重要方面,体现科 学与技术的结合。将其包括在本标准的学习内容之内,对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利的。设计 与技术部分包括了 3 个主要概念,并分解为 15 个比较小的 分解概念,也给出了相应的举例和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不仅 包括知识,还包括获

15、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内容中 列出了科学探究的五个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分解和举 例说明,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来体验和了解。 课程设定的目标, 特别是 在科学知识目标方面不 够合理。 课程标准中对科 学知识有了比较明确的 限定,主要选自物质科 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空 间科学这三个领域, 而且 还把它分成了 124 个比 较小的、 和实际生活联系 较紧密的分解概念, 这在 一定程度虽然使科学课 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但这些目标的层次性还 不够明确。 小学阶段应该 说是年龄跨度比较大的 阶段, 一般来说可以分成 低中高三个阶段, 而且三 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 心理还是在综合能力等

16、各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 大的, 那么这些结构复杂 种类繁多的科学知识如 何来分年级分层次来开 展教学工作, 是按照不同 的科学领域来分还是按 照不同的年龄层次来分。 如果按照不同的科学领 域来分, 哪个领域适合那 个年龄层次?如果按照 不同的年龄层次来分, 知 识内容是否会出现不断 地重复, 不但会使学生失 去学习科学的兴趣, 也会 浪费更多的教学资源。 同 时, 课程标准中也强烈建 议恢复一、 二年级的科学 课程, 这又对课程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 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

17、自然的好 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 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 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发 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 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知识 1通过对物质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一些 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 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体的主 要特征,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 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

18、学科学课程标准 3通过对地球与空间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 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 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 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二)科学探究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知道它 是科学家通过实证、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以及交流讨 论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 2知道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 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 发展。 3知道科学探究大体包括的要素:提出和聚焦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认识到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 环往复

19、、相互交叉的过程。 4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索 活动。 (三)科学态度 1 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乐于参加观察、 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 认真完成预定的任务。 审读意见 于是我们的建议是:1、 进一步弱化科学知识目 标。 课程当中都提到小学 科学是一门活动性和实 践性的课程, 目的就是想 让学生注重科学学习的 过程, 感知科学探究的过 程, 至于最后探究的科学 知识结果, 完全可以进一 步弱化, 只要不出现方向 性的完全错误, 都可以让 它合理存在, 而且让学生 通过不断学习来不断否 定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的 知识体系, 不正是我们科

20、 学课程追求的目标吗? 2、给科学知识目标进行 分级。 低段学生达到怎样 的目标?中高段学生达 到怎样的目标?整个小 学阶段达到怎样的目 标?大群体学生达到怎 样的目标?个性化学生 进一步可以深化怎样的 目标?如果能把科学知 识的目标分成基础性目 标和提高性目标, 并且降 低基础性目标的高度, 不 但可以面向全体学生, 还 可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 1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依据实证,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 审读意见 3、科学知识目标,应 异, 考虑到城乡差异。 现行的科学知识目标 更接近于城市化教 育,离农村教育相距 较远,虽然课程中已 经提到了要从学生的

21、实际生活出发,但更 多的科学知识目标离 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 较远。应该说科学课 的实践资源农村丰 富,课堂教学资料城 市丰富,但两者不能 有机结合的时候,我 们的课程目标是否可 以两者兼顾,使得课 程教学目标更有操作 性。 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该更多考虑到地域差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 流和讨论。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 4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 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工具、 器具、 设备相联系,识别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们如 何运用设计与技术来解

22、决实际问题,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并使社会的生产和文化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2了解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 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 大动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重 要的力量。 3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开始考虑有关正确运用科学 技术的伦理问题,知道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对科学技术的 运用,都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认识到自己在保护 环境、节约资源上的责任。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 科学知识内容标准中的科学知识选自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 球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自然科学中的主要 领域。从这三个领域中选择一些适合于儿童学习的主要概 念

23、,可以为儿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一)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围绕主要科学概念来组织教学。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认识或理 解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 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 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综合解决 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分析教材时,需要根据内容标 准的要求,围绕本标准中确定的主要概念以及分解概念之 间的联系,考虑学生对科学概念学习的发展途径来进行教 学设计,安排教学环节和过程。 教

24、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应始 终贯彻“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等课程理念。 只有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 4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的关系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 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次探究活动宜集中 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不宜向学生 提出涉及复杂系统、超出儿童探究能力的问题;在探究活 动中,应尽可能包含定量测量和表达的内容。在教学中, 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科学对周围社会、日常生活的影响,以 及与科学概念相关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和实践,如建立自 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环境

25、等。 (二)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 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前概念出发, 教学情境 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 有效的探究式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 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 达到的发展程度为阶段目标。在教学时需要设置与学生生 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以及利用图表、回答选择题、预测 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或 内容,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上。探究式学习不 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而是一个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根据学生和课

26、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和内容,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三)重视证据的收集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为证实假设、回答问题而设法收集 证据时,教师需要给予指导。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教师 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信息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指导学生 确定收集信息的方法和呈现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主要 包括亲身的观察和实验所得,有时也包括别人已经观察和 证实的实验数据等第二手资料。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教 师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要求做到所获 得的数据尽可能准确;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需要经过多 次测试得出;要求学生尊重事实,不人为更改数据;同时 引导学生把数据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于经过

27、分析 和推理,形成一定的解释。 在学生收集证据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和强调安全问 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和 卫生习惯。 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 (四)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 论,关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关注学生的讨论与 科学探究必须基于实证,信息和数据的收集非常重要。 但在获得信息和数据之后必须加以分析和推理,以得出对 探究问题的回答。将从直觉中获得的日常概念上升为科学 概念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也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探究内容与所学概念的关联,注意使用科学分类和模型等 方法,帮助学生理

28、解主要的科学概念,发展元认知。 讨论与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 动过程,贯穿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尤其在学生进行分析 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讨论与交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 要手段。讨论与交流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组织 探究活动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他们的想法,发 现认知冲突,鼓励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不要急 于诱导学生解答,急于给出答案,更不要简单地给予肯定 或否定,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充分展开讨论和交 流。 讨论与交流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 讨论与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评价和接纳不 同观点等开放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尊重

29、 他人、尊重和欣赏不同意见,并从他人意见中得到启发和 帮助。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评价, (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科 学记录和表达 形成性评价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学 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个有效 手段是关注学生各种形式的科学记录和表达。第三, 就是科学课程的中 小学科学的定 用多种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方式记录和表达各自的想法和 小学衔接。 位是基础性课程, 中学科 观点,展示探究过程,如绘画、日记、图表、报告、小报、 学的定位是科学的入门 课程, 那这两者之间的区 别在哪里, 如何来衔接这 故事、汇报、小讲座等。 两个阶段的科学学习

30、, 使 学生的科学学习更有 科学记录和表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观察、回顾、分 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析和总结,同时帮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考察 1、科学知识大范围地重 复教学;2、小学科学课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等,从 程过分重视知识面教学, 且错误率较高;3、中小 而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找到适 学科学课程评价体系脱 节。 因此, 我们觉得小学 科学课程和初中课程之 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间的衔接也是非常迫切 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 (六)利用多种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科学教育

31、 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得到广泛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 社会科技力量、校外科技活动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教师 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与教学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教学策 略,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学习科学必须的信息和材 料。在实施科学教育时教师应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资 源,如各类科学教育文献和书籍、各类科学教育网站等。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或当地的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 中心等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尽 可能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 软件、网络等。这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

32、,提高学习效率; 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 (七)关注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其他课程的 关联和整合。在科学课程中融入语文、数学、社会、历史 等各学科内容的学习,如在讨论和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尽 量使用学会的科学词汇,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提问,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 力的发展;又如,在探究活动中融入科学在自然与社会中 的应用,以及科学发展史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科学 和科学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精神。 审读意见 首先,我们觉得小学 科学的定位应该

33、更加 清晰,就把小学科学 课程定位为基础性的 能力培养课程,把知 识基础降得更低,把 知识的范围更泛化一 些,只要不出现原则 性的科学错误,就尽 可能地不要去强硬灌 输科学知识,让学生 的学习更加主动,更 加有弹性,这样反而 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中学的科学更 注重知识教学,那我 们小学科学就要更注 重能力教学,把科学 知识的教学留给中学 去吧!其次,更加注 重中小学的评价体系 的衔接,虽然中小学 的课程体系及侧重点 要有各自的特色,但 评价体系却必须有一 定的连贯性,也就是 说我们科学课程要为 学生的终生学习去开 发。如果小学阶段能 重视学生的科学能力 的培养,再加上中学 阶段的知识体系

34、的完 善,那我想我们开发 科学课程的基本目标 就可以达成了。 二、评价建议(一)指导思想 评价应以本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评价内 容应涵盖本标准中所提出的所有分目标,确保实现全面培 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 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上,正确的评价是本标准实施 的重要保证。评价包括对教学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的评测, 两者都可以用形成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开展,都有从试点到成熟、从局 部地区到全面推广的过程。在课程实施的初期取得一定经 验后,需要对课程实施的学校进行评估,以检验教学是否 已经按照本标准设想的途径和模式开展,是否基本达到了

35、本标准预设的期望。这种对教学过程和教育支持系统进行 的评估应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只有通过对教学的评估,确 保教学过程基本达到本标准的要求以后,对学生学习的评 测才有意义。 对学生学习进行评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 科学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测应该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充分考虑到学生在 学习风格、性别、年龄、民族、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 的差异。 (二)评测内容 科学教育评价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测的内容应该包括 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参与跟 科技有关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评测应该是多方 位和全面的,对其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

36、测, 其内容包括: 1. 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的评测可参照内容标准中的学习目标,主要 评测对本标准中所规定的 21 个主要概念的理解。达到了解 审读意见 第二,课程的评价体 系急待完善。评价体 系的缺失,评价体系 和实际教学工作的 不合拍,已经严重制 约了科学课程的进 一步发展。评价难, 究其原因我想主要 在于两个方面:一是 评价没有一个完整 的体系,没有一个合 理的标准。一线教育 工作都不知道科学 课程应该怎样评价 才是合理有效的,怎 么可能对学生的科 学学习进行有效地 评价;二是受科学知 识体系的约束比较 大,不管是先前的课 程标准还是修改中 的课程标准,都始终 把科学知识的传授 放在首要的

37、位置,这 一导向的直接结果 就是如今的科学课 堂还是传授科学知 识为主,以培养科学 能力为辅。诚然,科 学知识是培养科学 能力的基础,课表在 对科学素养的描述 中,也提到了必要的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 养的基础。但过于细 化,过于全面的科学 知识严重束缚了评 价体系的操作弹性。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 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等;了解 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 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了解与 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 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 地球是人类应珍

38、惜的家园等。 2. 科学探究能力 主要评测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 如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 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此外也涉及学生 对科学探究一些重要特点的认识,如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 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它是科学家通过实证、逻辑推理、 创造性思维,以及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知道通过科学探 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 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知道科学探究大 体包括的五个要素,并认识到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 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等。 3. 科学态度 主要评测学生对待科学、科学学习以及对他人和自然 的

39、态度。如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对有关实 证的尊重和实事求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勇于表达、乐于倾听,尊重他人不同意见的态度;对科学技 术作用的正确认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4. 参与跟科技有关的社会实践能力 主要评测学生对内容标准设计与技术中列出的 3 个主 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对人与自然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 相互作用的认识,以及运用简单科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等。 (三)评测方法 对学生学习的评测方法包括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 测,应以形成性评测为主。具体可采用纸笔测试、操作等 多种方式,并鼓励除选择题以外更为开放的测试题型,如 回答问题

40、、讲述对问题的想法、实际操作等;在评测主体 上,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他评等方式, 并鼓励基于学校层面的形成性评测。 形成性评测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 部分,正确运用形成性评测,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 绩,缩小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运用形成性评测时,需要对 评测的各个方面有重点地制订评测标准,结合在教学过程 中进行。如对学生科学概念的评测,教师可以把对概念的 理解分成不同层次,依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讨论、解释、 记录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进行评测。如对学生 审读意见 要对学生的科学学 业进行有效合理的 评价,应当降低科学 知识在评价体系的 比重,应该把科学能 力的

41、评价放在首要 的位置上来,应该对 学生进行动态地、个 性化地、合理地进行 阶段性的评价,而不 是把科学知识作为 评价学生科学学业 的主要内容。因此, 科学课程标准应该 在这方面进一步加 强,起到更好的课程 引领作用。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跟科技有关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评 测时,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描述能力和态度发展的评测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收集学生有关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各方 面能力或态度的状态和发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 定期作出发展状况的评测。 教师在评测过程中,可以根据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进行 叙事式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附在学生记录的后面,更好 地呈现出学生的一般或特殊的表现。学生在记录单和记

42、录 本中展示的想法、 过程和结论都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展, 进行评测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记录本中看到 探究的成果、学习的轨迹和对下一步探究活动的设想。同 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刊物、写作、概念图、科学绘 画、墙报、小册子、信件等对学生进行评测。在教材和教 学指导资源中,应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测的 方法和评测指标说明,以便教师查阅和使用。学生形成性 评测的结果应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主要参考。 为了在宏观尺度上掌握课程的总体水平,向教育行政 部门、社会与家长报告和比较学生的学习进展,也需要对 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评测。总结性评测也应涵盖本 标准中提出的科学学习的各个方面。教

43、师和有关部门可以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订总结性评测的时间、内容和方 式。评测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试和操作测试。纸笔测试应 、关注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对科学知识的 简单记忆,应尽量融合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 评测,可以通过选择、论述、解释、方案设计等题目考核 学生的概念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操作测试应在关 注学生科学概念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 发展,以及运用设计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可 依据内容标准的各方面要求,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际操作 中的表现,以期得到较有效的评测结果。对科学态度的评 测,则可渗透在结合具体问题或操作情境的纸笔测试和操 作测试中

44、进行,还可辅以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方式综 合考察。 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对学生学习的评 测中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育评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 小学科学课程中,积极考虑人力评测和电脑互动评测的有 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评测的目的。 无论采用形成性评测还是总结性评测,都必须对评测 结果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反馈,以达到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对评测结果进行分析时不仅要有横向的比较,更重要的是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纵向发展,并以此增进学生学习 科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三、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体现科学课程的基本 理念,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将本标准

45、中 列出的学习内容予以落实。教材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 方式,是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准确把握内容标准中学习目标的要求 准确把握内容标准中学习目标的要求 目标 内容标准中列出了科学知识的 21 个主要概念,要求学 生达到认识或理解的水平。教材编写应参照内容标准中学 习目标的要求,选择不同分解概念的组合,以不同的途径,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组织内容。设计与技术领域的学习 内容除了可以在探究活动中体现以外,还可以通过 12 个 专门设置的系列教学活动,如设计和制作一个建筑物或一 个可移动的小车来实现。 (二)教材编写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在编写教材时应着重考虑内容、探究活动和对

46、教学的 支持三个方面。 1关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围绕主要的科学概念 展开;要考虑该年龄段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认知 发展的特点;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建构 科学概念的起点。2关于探究活动 教材中科学探究过程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能引 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探究活动要有足够的实验环节, 提供观察和讨论的机会,以逐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 解;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归纳结论和使用推理模型; 要提供合适的记录方式。 3关于对教学的支持 教材要给教师提供明晰和足够的背景信息;要有明晰 和足够的支持教学各环节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师的关键问 语;要给教师提供进行形成性

47、评测的建议和标准;要考虑 学生的性别、民族、地区及文化背景等特点;要对安全和 卫生提出明确的注意事项;指出完成教学活动需要提供的 设备和器材。 (三)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形式 科学课程的教材一般应包括教科书(包括学生活动指 导书和记录手册)和教师教学指导书。教材的编写要符合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是多 样化的,符合各类学生和各地区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用系列探究活动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是较为有效的方 式。这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较 为系统和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也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用系列探究活动的教学在充足的课时和小班化等 教学条件下可以达到

48、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材也可以采用围绕主要科学概念,以小的探 究活动来呈现的形式。这样做较容易实现,也可以应对课 时和教学资源有限的困难,编排适当也可以达到本标准的 要求。 (四)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按照本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 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教材要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他们 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 审读意见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要注意资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经济性。 课程资源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实物资源和信息

49、资 源等;从空间上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一)校内资源 教师是科学课程中最关键的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校 长应把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课程资源建设 的首位,加强职前和小学科学在职教师的各类培训。实物资源包括科学教室、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光盘、挂图、网络设施,以及校园环境和其他活动 场所、设施等。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学 校应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合格的科学教育教室条件,配备 满足科学教学要求的实验室设备和器材。教师要积极开发 自制教具,满足教学需要。 信息资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可利用的各种信息 资料。校内信息资源的获取主要来自学校图书馆、校园网 等校内公共信息资源。 (二)校外资源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聘请科 学技术领域的有关专家作科学技术报告,参与教师培训和 课堂教学指导。发挥社区、各地科学技术协会和科普场馆 的作用,因地制宜设立定点、定时、定人的科学教育基地, 便于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利用学校周 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星空、田野、森林、河流、 各种动植物,以及家庭、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工矿企 业等,补充校内资源的不足。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媒体, 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共同推进科学教育的实 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