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资源加工业规划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450205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资源加工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市资源加工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市资源加工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资源加工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资源加工业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资源加工业规划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资源加工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作为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择优发展资源加工业”的精神,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重庆市“十一五”规划体系设置及专项规划编制要求的通知(渝办发2004158号)而编制。本规划主要阐述资源加工业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产业政策导向,着重体现政府对资源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性引导。规划范围为优势矿产和生物资源,规划时限为20062010年。第一章 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 资源状况

2、我市矿产及生物资源比较丰富,部分资源具有一定优势。矿产资源。截至2005年底,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8种(含亚矿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54种,开发利用的39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均有发现。探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16种:钡矿、陶瓷用砂岩第一位;盐矿、铁矾土、水泥配料用泥岩第二位;砖瓦用砂岩第三位;铸型用砂岩第四位;锰矿、锶矿第五位;铝土矿、炼镁白云岩第六位;天然气、汞矿、玻璃用砂岩第七位;滑石第九位;重晶石第十位。此外,我市矿泉水以及水泥用灰岩、石膏、耐火粘土等非金属矿产也很丰富。依据地质勘查工

3、作程度和矿产开发利用程度,我市天然气、锶、煤、铝土矿、锰矿、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等资源具有现实优势;硫铁矿、铅锌、粘土矿、冶金及化工原料、建材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潜在优势。生物资源。我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柑橘、畜禽、薯类、榨菜、花椒、茶叶、烟叶、中药材、苎麻、蚕茧等产量居全国前列。2005年,全市生产粮食1168.2万吨,油料42.7万吨,肉类178.4万吨,牛奶8.6万吨,禽蛋39.2万吨,水果154.6万吨,蔬菜890.5万吨,茶叶1.7万吨,烟叶9.0万吨,苎麻1.2万吨,蚕茧3.1万吨。中药材蕴藏量18万吨左右,

4、常年收购品种350余种,道地或传统大宗药材品种40余种。石柱黄连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为著名的“黄连之乡”;酉阳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含量高。此外,我市森林资源比较丰富,马尾松、竹子等资源相对富集。全市森林面积约3710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0%,活立木蓄积量已突破1.2亿立方米,年积蓄生长量约1000万立方米。第二节 资源加工业现状我市资源加工业基础较好,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培育了一批多种经济成分的资源型骨干企业,部分行业和产品位居全国前列,但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化工基地,我市天然气化工独具特色,川维厂、扬子乙酰公司和建峰化工厂的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

5、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醋酸、醋酸酯、聚乙烯醇、合成氨、尿素、甲醇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国内领先,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长化厂氯丁橡胶、长风厂光气系列、攀渝钛业钛白粉、紫光氢氰酸系列、三峡涂料、红蝶锶业碳酸锶、川庆染料中间体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太极集团、桐君阁中成药等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西南铝业集团的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重钢锅炉板及船板、国际复合玻璃纤维、四维卫生陶瓷、朝华科技微晶玻璃板材等国内领先。华陶高档日用瓷、北玻器皿、重庆啤酒、天友及三高乳品、今普及华牧肉制品、涪陵及万州榨菜、三峡柑橘饮料、金帝麻纺及3533厂印染产品、金凤及祥飞丝绸等有较高知名度

6、。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资源加工企业1417户,资产总额1047亿元,从业人员36.6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14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3.9%;工业总产值101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0.2%,其中化工、冶金、建材、食品、中药、纺织服装制鞋、林产加工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213.8亿元、313.0亿元、152.8亿元、183.9亿元、34.2亿元、67.7亿元和26.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5%、12.4%、6.0%、7.3%、1.4%、2.7%和1.0%,对工业经济形成有力支撑。我市发展资源加工业主要受到七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资源总量不足,门类不全,优势矿产少;人均资源量较低,关键矿种品质不高,如

7、铝土矿的铝硅比低,锰矿、铁矿的磷含量高。二是受勘探周期长、投入高、技术经济条件限制等制约,镁矿、硅矿等勘探程度低,尚未获取可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储量,锰矿、锶矿等探明储量可开采服务年限短。三是部分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受到管理体制约束,资源的供应与产业发展矛盾较大。四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总体不高,部分矿山开采秩序混乱,经营管理粗放,“采富弃贫”、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问题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资源转化程度和综合利用水平低,综合效益不高。五是生物资源的基地建设在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等方面还不适应加工业的需要,龙头企业力量薄弱,原料生产与加工、流通脱节。六是我市地处长江上游

8、和三峡库区,一些资源加工业要兼顾发展与环保,成本相对较高。七是钢铁等行业对市外资源依赖度高,产业规模和运行质量受到影响。第三节 “十一五”资源加工业面临的形势未来一段时期,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四个主要趋势:一是高度重视可再生资源开发,努力实现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力求循环利用。二是资源利用向纵深发展和横向展开,科技进步将促进对资源“吃干榨尽”,努力实现综合利用。三是重视资源节约和战略资源的储备,注重节能、节材、节水,依靠规模化经营和先进装备技术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增长。四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加工业。“十一五”时期,我市资源加工业将迎来四大发展机遇: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9、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资源加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国际资本和我国东部资本在资源和市场的牵引下加快进入西部,将促进我市资源加工业形成新的增长极。三是西部开发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阶段,为我市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四是国家高度重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大,有利于资源型产业提速发展。第二章 “十一五”资源加工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第四节 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

10、长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构建新型资源加工业体系作为战略任务,着力培育一批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努力实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循环生产和节约生产,加快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使特色资源加工业成为全市工业既快又好地发展的强劲动力,为2020年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增强对不可再生资源和稀缺资源的忧患意识,做好资源的统筹开发和重要战略资源的储备,减少或限制初级产品出口。高度重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资源节约,降低资源消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依法做好资源开发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突出优势

11、特色资源,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根据市场需求,夯实资源基础,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矿产和生物资源加工业。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研究开发资源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企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按照形成产业链、产品链、技术链、市场链的发展模式,向资源加工业上下游延伸,并在产业间横向交叉拓展,打造产业集群,形成综合经济优势。合理布局资源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根据行业特点、资源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物流配送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要求,合理布局重大资源转化项目,统筹规划配套

12、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加工业市场竞争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加工优势但无资源优势的企业,要努力建立市外乃至国外优势资源的稳定来源渠道。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市外投资者参与我市资源加工业的发展。第五节 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化工、冶金、建材、食品、中药、纺织服装制鞋、林产加工7大领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化工基地和铝加工之都,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即实施资源加工业“72311”发展战略。通过努力做大增量,进一步盘活存量,形成与优势资源相适应的加工业布局,建成一批集群化发展的资源

13、加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市资源加工业要努力实现三大目标:经济总量大幅提升,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工业总产值达到305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65%,年均增长2%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力争达到2.94吨标煤,年均降低5%左右。专栏1 资源加工业主要发展指标指标名称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工业增加值(全市)(亿元) 400 900 17% 预期性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亿元) 314 760 19% 预期性工业总产值(全市)(亿元) 1400 3050 18% 预期性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亿元)

14、 1016 2560 20% 预期性经济综合效益指数(%) 156.8 165 2% 预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 3.80 2.94 -5% 约束性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集群快速发展。以长寿区、涪陵区、万州区为依托,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综合化工基地,天然气化工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化工产业链延长,精细化率较大提高;冶金、建材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国铝加工之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型建材比重提高,在西部地区居前的地位更加巩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5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基本形成加工业与原料基地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初步建成西部地区居前的以绿色食品、现代中药、纺织服装制鞋、林产加工

15、为主的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矿产资源保障增强,基地建设取得突破。预期新增矿产资源储量:天然气600亿立方米、铝土矿石7300万吨、锰矿石6000万吨、铁矿石7000万吨、锶矿石600万吨、钡矿石2000万吨、硅质原料矿产9000万吨。基本建成或发展150万亩优质柑橘,2000万头(只)优质牲畜,1000万亩优质粮食,100万亩花椒,90万亩中药材,25万亩苎(亚)麻,100万担优质蚕茧,500万亩速生丰产林。第三章 “十一五”资源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市级直管工业园区及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合理布局资源加工产业。都市发达经济圈重点发展铝加工、铝镁等新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渝西

16、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医药、矿电联产及新型建材、林产加工等。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及石油化工、盐化工及化肥、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矿电联产及新型建材、林产加工等。择优发展矿产和生物资源加工业。优化提高天然气化工及盐化工,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下游产业,建设长寿、万州、涪陵三大化工基地。大力发展氧化铝、铝材及深加工,有效开发利用锰、镁、锶、钡和硅等,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大力发展乳品、畜禽、果蔬、粮油等绿色食品加工;发展黄连、青蒿等特色中药材深加工;发展棉麻、茧丝绸等特色纺织服装加工;发展林纸一体化产业、人造板及家具。第六节 化工依托长寿、万州和涪陵3大基地,重点发展

17、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5大领域及乙炔、甲醇、醋酸、氰化工、合成氨、氯碱、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乙烯下游化工等10大系列产品,形成“3510”发展格局。长寿化工园区重点发展大型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新材料及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万州盐气化工园区主要发展盐化工、天然气化工,逐步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化学建材;涪陵重点发展优质化肥、合成氨加工产品和化学纤维。规范发展永川氰化工、大足及铜梁锶化工、城口钡化工。化工企业逐步搬迁至三大基地及特色工业园区,贯彻园区建设“五个一体化”理念,努力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有机结合、行业间交叉拓展、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采用“无废”

18、或“低废”工艺、有毒原材料替代和废物利用等方法从源头削减污染物,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型化工产业。优先发展天然气化工,巩固重点产品比较优势,丰富产品链,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天然气化工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精细化工,提高精细化率,增强产业配套能力;继续将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产品技术档次;抓住乙烯下游产业布局机遇,择优发展石油化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择机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及盐化工。重点发展乙炔、甲醇、合成氨和醋酸、光气、氢氰酸等产品以及衍生化学品。进一步扩大真空制盐能力,跨越式发展两碱(烧碱、纯碱)、三氯(聚氯乙稀、甲烷氯化物、氯酸盐)系列盐化工产品,并与优质浮法玻璃及制品、化学建

19、材等后续产业相结合,形成国内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精细化工。发挥锶、钡、锰等资源优势,发展精细无机盐产品,力争形成国内最大的全红石型钛白粉、碳酸锶、高纯碳酸钡、高锰酸钾生产基地。开发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发展饲料添加剂、香精香料、生化制品等。发挥基础化工原料优势,发展涂料、胶粘剂、水处理剂、催化剂、混凝土外加剂、印染整理助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及橡胶塑料助剂等。化工新材料。发挥天然气基础化工原料优势,重点发展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氨酯、聚酰胺(尼龙)等通用工程塑料;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材料;氟橡胶、氟树脂等有机氟材料;特种工程塑料、聚烯烃改性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

20、合材料、碳纤维、膜材料等。乙烯下游化工。重点发展聚碳酸酯(PC)、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增塑剂、高吸水树脂、丙烯酸酯乳液及涂料、特种环氧树脂、乙醇胺、对氨基苯酚等。生物化工。重点发展生物质乙醇等产品,积极培育生物酶制剂、淀粉衍生物、聚乳酸材料、生物高吸水树脂等。到2010年,化工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其中三大化工基地6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1户,超100亿元企业达到2户。重点化工企业总体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然气化工装置。专栏2 化工重点工程*甲醇系列:甲醇、甲醛、聚甲醛、聚氨酯、碳酸二甲酯、氯甲烷、有机硅、二甲

21、醚、醇醚燃料、二甲基甲酰胺等项目*醋酸系列:醋酸、醋酸酯、醋酸乙烯、醋酐、氯乙酸、VAE乳液等项目*乙炔系列:1,4-丁二醇、氯丁橡胶、三丙、四氢呋喃等项目*合成氨系列:大尿素、三聚氰胺、磷铵、复合肥、己内酰胺、氢气综合利用等项目*氢氰酸系列:氢氰酸、甘氨酸、靛蓝替代染料、氰乙酸及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聚氯氰等项目*氯碱系列:联碱、烧碱及PVC、氯酸钠等项目*乙烯下游系列:高吸水树脂、丙烯酸酯涂料、酚醛树脂、甲基异丁基酮、聚碳酸酯、特种环氧树脂、MDI、TDI、醋酸酯、增塑剂、PTA等项目*精细化工系列:钛白粉、汽车涂料、饲料添加剂、高效低毒农药、碳酸锶、碳酸钡、高锰酸钾等项目*生物化工系列:

22、燃料乙醇、淀粉衍生物、聚乳酸材料等项目第七节 冶金加大地勘力度,实施资源的规模开发及综合利用,矿电联产,重点发展钢铁、铝、锰、镁和硅工业。着力打造:铁矿粗钢钢材及深加工;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及深加工;锰矿电解金属锰及其制品锰基中间合金锰盐制品;镁矿金属镁镁合金板材镁合金压铸件;硅矿工业硅硅微粉多晶硅及单晶硅等五大产业链。努力将重庆培育成为中国铝加工之都、国内重要的锰、镁、硅工业基地以及精品钢材基地。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推进铅锌矿、汞矿、硫铁矿等资源开发;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发展废钢铁、废铝及废铅等金属回收和再生利用。钢铁工业。坚持普通钢产品开发高附加值、微合金化、系列化、节能化

23、方针,优化钢铁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突出特色,走精品之路。发挥重钢容器板、锅炉板、船板和无缝钢管品牌优势,以板带管材、棒线材、优质特钢为重点,努力形成550万吨粗钢及废钢再生利用、350万吨板带管材、150万吨棒线型材、30万吨特殊钢产能,努力实现“5313”发展目标。积极发展汽车用弹簧钢、微合金钢、齿轮钢、非调质钢等优质特钢。推进重庆钢铁集团与优势钢铁企业的整合及布局调整,实施200万吨热轧板带工程,加快巫山桃花邓家赤铁矿开发利用。铝工业。加快发展氧化铝,适时发展电解铝,鼓励铝电联营、铝热液直供,跨越式发展铝加工。实施中国铝业公司南川80万吨氧化铝项目,鼎泰拓源和博赛两个15万吨氧化铝达产

24、,2010年达到110万吨氧化铝规模,形成“一大两小”格局;电解铝在已形成13万吨产能的基础上力争达到40万吨;实施西南铝“冷连轧”、现有装备填平补齐配套改造和国防军工材料配套三大工程,全市形成100万吨铝材加工能力,努力实现“141”发展目标。以西彭工业园区为核心,以西南铝业集团为依托,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建设有色金属粉末基地,力争形成2万吨有色金属粉末、200万件粉末冶金制品及10万吨有色金属回收与再生利用产能。积极发展铜材,力争形成6万吨产能。锰工业。规范开采秩序,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建设绿色锰工业基地。锰矿石年开采量控制在200万吨以内,重点发展电解金属锰及其制品、锰基

25、中间合金、锰盐精细化工三大领域,氧化锰、锰基合金、锰酸锂、锰盐等四大产品,形成“234”发展格局。优化发展电解锰,积极发展金属锰粉、四氧化三锰产品。与铝、镁、硅等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锰镁、硅锰、锰铝、锰铁、锰氮等锰基合金。高起点发展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等。积极发展锰盐精细化工。镁工业。打造镁产业链,重点发展镁合金板带材和镁合金压铸件,力争建成国内重要的镁合金材料基地。努力形成3万吨金属镁、20万吨镁铝合金板带材及压铸件、1万吨镁盐系列产品产能,实现“321”发展目标。硅工业。重点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硅产品,为太阳能利用、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高品质硅质新材料。以多晶硅为突破口,构建光伏和LE

26、D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单晶硅。努力形成50万吨工业硅、30万吨高纯硅微粉、5000吨球形硅微粉和2000吨多晶硅产能,实现“5352”发展目标。到2010年,冶金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其中有色金属500亿元,黑色金属3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企业达到1户,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户。专栏3 冶金重点工程*钢铁产业优化升级:重庆钢铁集团钢铁业搬迁结合工艺升级技术改造;矿山开发;冶金直接还原技术开发等项目*铝土矿开发及深加工:氧化铝、铝材及深加工、电解铝等项目;依托西彭工业园区,建设中国铝加工之都*锰矿开发及深加工:电解金属锰及制品(锰粉、四氧化三锰)、锰基合金(

27、硅锰、锰铁、锰铜、锰铝、锰镁、锰镍、锰氮)、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锰盐产品(碳酸锰、硫酸锰、硝酸锰、醋酸锰)等项目*镁矿开发及深加工:金属镁、镁铝合金板带材及压铸件、镁盐(硫酸镁)等项目*硅矿开发及深加工:工业硅、高纯硅微粉、球形硅微粉、多晶硅、单晶硅等项目*废旧金属回收与再利用:废钢铁、废铝及废铅等金属回收与再利用等项目第八节 建材以节能、节材、利废、保护环境为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装饰新材料以及高档陶瓷、高档化学建材;淘汰小水泥、小玻璃和实心页岩砖生产企业。水泥。坚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加强环保、节

28、约能源的发展方针。“十一五”末,水泥产能控制在3900万吨左右,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2005年的32%提高到50%左右。继续实行关小上大,发展日产2500吨熟料以上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窑。禁止新建、扩建机立窑、湿法窑、立波尔窑、干法中空窑等落后工艺生产线。限期淘汰达不到环保和质量标准的企业。努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到2010年,力争形成上千万吨规模的龙头企业1户。支持窑外分解窑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以及大量利用工业废弃固体物。鼓励发展水泥深加工产品和新型水泥制品,延伸产业链,推广生产和使用高品质复合水泥、粉煤灰水泥及特种水泥。大力发展散装水泥,2010年比重达到48%。在中等以上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在

29、有资源和市场的地方发展大型水泥粉磨站。玻璃及深加工。发展日熔量500吨以上的浮法玻璃,淘汰小平拉及四机以下垂直引上工艺,改造其他垂直引上及格法工艺,到2010年,优质浮法玻璃达到480万重箱。支持在万盛区建设汽车、制镜及建筑级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以及在北部新区和万盛区发展汽车玻璃配套加工产品。利用万州盐化工基地发展纯碱的一体化优势,发展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力争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玻璃和安全夹层玻璃生产基地。玻璃纤维及深加工。扩大玻璃纤维生产规模,发展电子细纱及下游深加工产品。到2010年,玻璃纤维生产能力在现有10万吨基础上扩大到35万吨,其中电子细纱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建筑卫生陶瓷。

30、重点发展墙地砖、微晶玻璃板材、中高档卫生陶瓷等产品。积极发展高端建筑、工业陶瓷以及卫浴配套产品。力争2010年形成7000万平方米墙地砖、30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板材、800万件中高档卫生陶瓷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卫浴生产基地。化学建材。围绕乙烯下游产品链,重点发展硬聚乙烯(UPVC)、聚乙烯(PE)、三型聚丙烯(PPR)等塑料管材、型材,聚氯乙烯塑料门窗,高分子和橡胶防水卷材,聚氨酯和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墙体材料。重点发展减轻墙体自重、节约能源和土地、提高施工效率、改善建筑功能的建筑板材、建筑砌块和各种非粘土空心砖等。发展节能型、复合型聚氨酯墙材、石膏建材等。到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占墙

31、材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35%提高到60%以上,并逐步由烧结型墙材向非烧结型墙材发展。装饰材料。重点发展无毒、耐污染、耐老化、装饰性强的外墙涂料;环保型乳胶漆、有机硅丙烯酸系列、丙烯酸聚氨酯及丙烯酸涂料;发泡多层复合塑料地板、复合拼木地板等功能性地板以及矿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等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到2010年,建材工业实现总产值37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 1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3户。专栏4 建材重点工程*水泥: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750万吨等项目*卫生洁具:高档卫生洁具等项目*墙体及装饰材料:高档墙地砖、微晶玻璃板材、石膏板材、矿棉板材、聚氨酯夹心板(型)材、新型

32、节能及复合建材等项目*玻璃及制品深加工:大型浮法玻璃,制镜玻璃、装饰玻璃、安全玻璃等项目*玻璃纤维及制品:玻璃纤维及制品25万吨/年等项目*化学建材:多功能涂料、PVC、PPR等塑料管材、型材等项目第九节 食品重点发展乳品、肉类、果蔬、薯类加工,巩固壮大酒类、软饮料及卷烟制造,改造提升粮油、酿造调味品、焙烤及糖制品,开发培育保健食品、生物食品、工程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配料,形成“4334”发展格局。依托原料优势,努力形成有区域特色的食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优质柑橘、畜禽、蔬菜、薯类、玉米、魔芋、茶叶、食用菌、黄籽油菜、油橄榄、烟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建成

33、国内重要的柑橘加工基地、榨菜及酱腌菜产业带、优质烤烟基地。积极发展板栗、核桃、银杏等干坚果以及蕨菜、莼菜等山野食品加工。渝西经济走廊着力发展畜禽、花椒、特色果蔬、笋竹、茶叶、葛根、粮油等大宗农产品深加工,逐步形成国内重要的肉类食品加工基地、花椒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以方便食品、功能食品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食品产业,搞好鲜活农产品加工和连锁配送。依托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重庆食品工业城,建设业态融合、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现代食品工业展示区。乳品加工。建立奶牛及优质牧草基地,扩大奶源,提高原料奶质量。重点发展杀菌奶、酸奶、含乳饮料、奶酪及冰淇淋等。开发生产专用奶、营养强化奶、保健奶等奶制品。力争

34、2010年奶类综合产能达到30万吨。肉类加工。提高原料肉品质,以冷鲜肉制品、熟肉制品、腌腊制品为重点,增加花色品种,发展特色化、营养化、方便化系列肉制品。力争2010年肉类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搞好畜禽内脏、肥膘及毛、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物制品等。果蔬加工。大力发展柑橘原汁及系列饮品,力争2010年柑橘深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依托乌江、鱼泉等品牌,发展以榨菜为主的酱腌菜,优质榨菜产量达到20万吨。积极发展菌类、笋竹、蕨菜、薇菜及莼菜等。搞好果蔬采后清洗、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积极发展果蔬汁、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新型果蔬罐头等。延伸产业链,开发生产红萝卜天然色素、柑橘皮及花椒芳香

35、精油等。粮油加工。重点发展甘薯、马铃薯深加工,开发生产淀粉及变性淀粉、粉丝、薯条和薯片等。积极发展玉米、苦荞麦、高粱、杂豆等杂粮以及葛根、魔芋等特色资源深加工。发展免淘米、营养强化米。开发生产多品种营养油、调和油、色拉油,积极发展花椒油、橄榄油等产品。利用甘薯、玉米等发展乙醇、L-乳酸、酶制剂等。加强副产品综合利用,开发大米或油料蛋白、米糠营养油和多糖、-谷维醇、卵磷脂等。酒类及软饮料。依托山城啤酒、重庆啤酒等品牌,做大做强啤酒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力争2010年啤酒产量达到150万吨。积极开发啤酒新产品,搞好副产物综合利用。支持白酒企业加快整合,发展壮大,打造浓香型和小曲清香型白酒名牌。依托

36、柑橘、猕猴桃等资源,发展优质果酒、果醋等。积极发展优质矿泉水、植物蛋白饮料、名优茶以及茶叶深加工产品。酿造调味品及新型调味料。重点发展火锅底料、川菜调料、豆豉、豆腐乳、豆瓣酱、麸醋、酱油等名优特产品,大力发展酶解动物蛋白、呈味核苷酸等新型复合、天然保健调味料。到2010年,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5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左右。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5户,超5亿元企业达到10户。专栏5 食品重点工程*乳品加工:液态奶、酸奶、奶酪制造等项目*肉类加工:生猪、草食牲畜、禽类加工等项目*果蔬加工:柑橘、榨菜、辣椒、花椒、竹笋、菌类加工等项目*粮油加工:薯类、玉米、魔芋、葛根、大豆、油菜

37、籽、油橄榄加工等项目*酒类及软饮料:啤酒、白酒、果酒及果醋酿造、茶叶加工等项目*酿造调味品及新型调味料:火锅底料、川菜调料及新型调味料等项目*食品工业城:依托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食品工业城第十节 中药以培育有三峡库区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为核心,以道地药材品种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实施GAP和GMP为手段,加大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机整合中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与消费环节,扶持新型中药企业发展。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研发和推广。开展中药饲料添加剂、中兽药、中药化妆品、保健品、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综合开发。积极推进中药材的全株利用、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集

38、成化程度。产业布局向三峡库区倾斜。大力构建三峡库区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构建乌江沿线中药材产业带和渝西中药材产业带。实施“221,210”工程,即建设“两基地两园一中心,两市场十大产业链”。巩固“两基地”:太极集团药源基地。为太极急支糖浆、藿香正气口服液、补肾益寿胶囊等产品提供稳定、可靠的药源,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品牌。三峡牧业集团药源基地。以中兽药产品生产需要为目标,促进中兽药制剂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建设“两园”:太极中药工业园。以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为依托,建设亚洲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金佛山中药材资源博惠园。依托金佛山丰富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建立集文化发掘、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及药材炮制为一体的中

39、药材产业集群。创办“一中心”:依托中药研究所等,创办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种植研究;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及其相关基础性研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开展中药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开展中药种质资源的保护,以高技术为支撑发展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名贵中药材的人工培植与产业化示范。培育“两市场”:西南中药材市场。在主城区建设中药材市场,提高交易水平,增强市场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成为国内重要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三峡库区中药材市场。选择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区县(自治县、市),探索创新,规范管理,形成规模,力争培育为三峡库区的中药材流通中心。发展“十大产业链”:青

40、蒿。以酉阳县为中心发展青蒿产业,注重青蒿素二次开发,形成系列产品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名牌。黄连。以石柱县为中心发展黄连产业,加大黄连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红豆杉。以南川市为中心发展红豆杉产业,扩大红豆杉资源,加强提取物药品研发,开发复方红豆杉胶囊。半夏。以武隆县为中心发展半夏产业,建设半夏人工培植基地,开发系列产品。石蒜。以忠县为中心发展石蒜产业,加快石蒜原料基地建设,开发治疗老年痴呆药物。丹皮。以垫江县为中心发展丹皮产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重庆道地药材品牌。白术。以彭水县为中心发展白术产业,建立白术标准化基地,扩大产品市场。党参。以巫山县、巫溪县为主发展党参

41、产业,提高党参的品质和产量,扩大出口创汇。贝母。以奉节县、巫溪县为主发展贝母产业,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强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研究,促进我市贝母进入国家药典。金银花。以秀山县、江津市为主发展金银花产业,研究开发金银花保健饮品。到2010年,中药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超10亿元企业达到3户,超5亿元企业达到10户。专栏6 中药重点工程*药源基地:太极集团、三峡牧业集团等药源基地项目*中药园:太极中药工业园、金佛山中药材资源博惠园项目*中药材市场:西南中药材市场、三峡库区中药材市场项目*中药产业链项目:青蒿、黄连、红豆杉、半夏、贝母、石蒜、丹皮、党参、白术、金银花等产业链项目第十一节 纺织服装制鞋

42、重点发展棉、麻、蚕茧三大类天然纤维加工和服装、家纺及产业用三大类纺织品,优化发展皮鞋,形成“331”发展格局。建设麻、蚕茧、兔毛、羽绒等优质原料基地,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加工精深度,发展名特优纺织服装,努力提高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比重。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紧密纺、麻纺及茧丝绸加工,着力打造西部地区最大的棉、麻、丝绸纺织服装基地。渝西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羽绒及服装制品、夏布、汽车内装饰纺织面料及无纺布、中高档棉纺织、丝绸家纺等,建设全国重要的中高档羽绒服装、家居羽绒制品生产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重点发展高新纺织服装,建设渝北两路、巴南麒龙等服装生产基地,提升回龙坝纺织专业名镇产业水平。依

43、托璧山县、铜梁县等建设“西部鞋都”。棉纺织。构建高档棉纺织印染三大类纺织品产业链。大力推广清梳联设备、精梳机、自动络筒机及无梭织机,鼓励采用紧密纺设备与技术,发展“三无一精”(实施无卷化、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力争2010年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比重达到65%左右。开发多种原料混纺、高新纤维原料及多功能纤维原料纺纱技术。发展棉、天然彩棉纤维与其它特种天然纤维丝、麻、毛以及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混纺、交并、交织产品和各种提花织物;发展高档服装面料、家纺和多功能特种纺织品。麻纺织。构建苎(亚)麻原料麻纺织印染三大类纺织品产业链。开发生产多领域、多用途、高附加值苎(亚)麻纺织品。鼓励采用麻纺

44、新型纺纱工艺设备,“十一五”末,重点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应用生物化学脱胶与水处理联合工艺,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改善麻纤维性能。茧丝绸。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机遇,调整蚕桑生产布局,重点发展渝东、渝南适宜区域。力争2010年蚕种生产、养蚕、蚕茧收烘及丝绸加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动缫丝机、无梭织机分别达到80%和30%。扩大双宫丝规模,建设全国重要的双宫丝生产基地。改进传统的真丝绸品种,开发各类真丝与其他纤维混纺、复合的新型原料,开发丝绸家纺、床上用品及装饰用品。积极发展丝绸印染与服装。搞好蚕桑综合利用,开发保健蛹蛋白食品、丝胶面膜护肤品、桑果饮料等新产品。印染后整理。鼓

45、励采用先进的漂、印、染、整理设备和新工艺、新技术,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柔性生产整理系统。开发各种纤维面料、多功能、多领域使用的特殊纺织品以及荣昌夏布等特色环保印染产品。做好做精军用迷彩、制式服装面料等特种印染产品。采用低废、无废工艺以及节水工艺、高效节水设备,降低污染和水消耗,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复用率达到50%以上。服装。依托服装生产基地,努力使我市成为引导西部服装产业发展的设计中心、信息中心、流行时尚中心、商贸中心和特色纺织服装产业链集成中心。广泛采用服装CAD、CAM设计制造系统等先进设备,提高设计水平,开发、生产适应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渝派品牌服装。力争“十一五”末全

46、国著名服装品牌达到3个。化纤及新型纤维。与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发展相结合,延伸涪陵PTA项目产业链,建设重庆化纤产业基地,开发生产差别化纤维、新型面料与服装。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高品质兔毛、羽绒纺织纤维深加工产品。积极开发竹纤维等新型绿色天然可再生纤维。皮革及制品。开发绿色制革新工艺新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皮革资源,形成草食牲畜制革皮鞋及皮革制品产业链。发挥制鞋业基础优势,做大做强皮鞋产业,建设西部鞋都。积极发展箱包等皮革制品。与乙烯下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聚氨酯仿革制品、鞋类产品。到2010年,纺织服装制鞋业实现总产值350亿元。麻、棉纺织能力分别达到25万锭和150万锭;年产丝类产品7000吨

47、、丝织品3000万米。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比重由2005年的80713提高到602515。皮鞋产量达到3.5亿双。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3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5户。专栏7 纺织服装制鞋重点工程*麻纺织:苎(亚)麻纺、高档面料、家纺等项目*棉纺织:紧密纺、高档面料、家纺等项目*茧丝绸:蚕茧加工、丝绸面料、家纺、蚕桑综合利用等项目*产业用纺织品:高档汽车座椅装饰面料等项目*化纤:与PTA结合,发展化纤及纺织服装等项目*服装基地:依托渝北区、巴南区等,建设服装基地*西部鞋都:依托璧山县、铜梁县等,建设西部鞋都第十二节 林产加工实施“54”工程。重点发展制浆造纸、板材加工、家具制造、优质竹

48、材及林产化工产业链;着力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优质笋竹基地,发展生物质能源林业基地。制浆造纸。按照林纸一体化、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生产清洁化、水资源及能源利用节约化的要求,重点发展木浆造纸和竹浆造纸。在渝东南发展300万亩以马尾松、杨树为主的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形成50万吨(木)浆纸生产能力。在渝西建设100万亩竹基地,形成30万吨(竹)浆纸生产能力。力争2010年前启动20万吨木浆纸和15万吨竹浆纸项目建设。扩大废纸的回收与利用,大力发展再生纸。板材加工。大力发展硬质纤维板,合理发展刨花板和碎料板,适度发展单板和胶合板。积极开发生产木(竹)地

49、板,采用无毒害原材料,生产绿色板材。扩大原料利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努力实现生产过程“零排放”。力争2010年人造板产能达到150万立方米/年。家具制造。依托家具市场,加快培育或引进龙头企业,提高质量,培育品牌,发展系列家具产品。力争2010年家具产能达到600万件/年。优质竹材。搞好优质竹苗的繁育和竹林基地建设。竹材系列重点发展竹胶合板、竹模压板、竹复合板、竹席和竹地板等,扩大套装门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力争2010年达到300万套。竹工艺品系列重点发展竹帘、竹扇等。积极发展竹炭、竹纤维等新产品,提高附加值。林产化工。培育松香、优质香料、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重点发展松香、桉类、花椒、五倍子、油桐

50、等,开发日用化工及植物柴油等产品。到2010年,林产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3户,超1亿元企业达到10户。专栏8 林产加工重点工程*林纸一体化:渝东南木浆纸一体化、渝西竹浆纸一体化等项目*板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人造板、高档门、家具等项目*竹材加工:竹套装门系列装饰材、竹地板、竹席、竹工艺品、竹炭等项目第四章 发展与环境协调第十三节 环境质量现状“十五”期间,我市环境质量没有因经济快速增长而恶化,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好转。除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次级河流水质和全市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不能完全实现外,“三江”干流地表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源水质、声环境质量和其余区县(

51、自治县、市)大气环境质量等均实现“十五”目标,有利于“十一五”资源加工业的发展。大气环境质量。2005年,主城区日空气质量满足级以上(或优良)天数比例达72.9%。主城区及其它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年日均浓度值满足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2005年,“三江”(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均满足类水质标准,其中满足类的断面比例达85.1%;饮用水源地满足功能要求的比例达96.7%。生态环境质量。200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6平方米,建成包括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49个自然保护区,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0.7%。第十四节

52、 环境影响分析按我市现在的生产方式、污染治理水平以及规划的“十一五”重大项目预测,到2010年,全市资源加工业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化学耗氧量(COD)8000吨、氨氮500吨、二氧化硫500吨、烟尘7000吨、工业粉尘8000吨。废水主要来自化工、冶金、食品、中药、造纸等行业;废气主要来自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十一五”期间,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总体上,我市资源加工业的发展能为环境所承受,符合全市“十一五”环保规划要求。化工医药。化工以废水、废气污染为主,由于规划的化工项目相对集中,主要布局在

53、长寿、万州、涪陵三大化工基地,并且起点较高,绝大多数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污染小,三峡库区水质总体将保持稳定。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严格控制COD总量;甲烷、一氧化碳、乙炔、甲醇、甲醛、氯、氯化氢、氨、醋酸、醋酸酯、其他低分子有机物等主要气体污染物以及燃煤烟气经有效处理后,不会导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恶化。太极中药工业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依托涪陵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将得到有效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太极集团药源基地、三峡牧业集团药源基地、金佛山中药材资源博惠园的建设将有利于减轻当地由于传统农业生产带来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冶金建材。钢铁工业的布局调整与优化升级可促进大渡口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

54、西彭工业园区的铝加工产业链以及中国铝业公司南川80万吨氧化铝、鼎泰拓源和博赛两个15万吨氧化铝等项目建设产生的铝工业废气(含氟化物和尘),在采取治理措施后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能满足环保要求。锰矿开采和电解锰排放的含锰废水对水体的影响,通过整合资源和加大整治力度可得到有效控制。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淘汰小水泥,将有利于减少尘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轻纺食品。在加大麻纺织、茧丝绸、印染废水治理力度,限制传统原皮加工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三峡库区水体的污染。林纸一体化项目在采取严格的废水治理措施下可以为环境所承受。食品工业产生的高浓度工业废水,通过企业自身的废水治理设施和特色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可确保将

55、其控制在环境所能承受的程度。第十五节 与环境协调发展资源加工业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要求,并满足环境容量、环境功能区标准和总量控制的要求。一是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培育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环境友好企业,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认证,努力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最小化、无害化、再生化。二是对不符合环境友好要求的项目和产能实行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禁止发展高能耗和废气排放效率低于规定限值的资源加工项目。对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削减控制,限期达标。淘汰对环境影响大的落后

56、产能。对资源加工区环境承载力设置预警制度。三是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提高稀缺资源开发税率,增收生态破坏保证金,建立健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合理开发资源,及早谋划接续性产业和替代性产业的发展。四是搞好污染的源头和规划性防治。建设项目原则上应进入工业园区,并紧密围绕项目拟建地的自然条件、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传接,让上游企业产生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把相互关联的企业,设计整合成高效率生态产业链。化工医药。优先引进发展用水少、污染轻、效益好的高层次、高起点新技术项目。依托长寿、万州、涪陵三大化工园区及其他特色园区,推动化工医药企业“退城进园”,集中加强水污染物总量

57、控制。及时建成并投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其在线监测装置。各企业产生的废水需经预处理合格后,统一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达标后,在有效监控下排放。企业自行处理工业“废气”达标后排放。建设集中供热系统,燃煤烟气经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建立集中处置设施,根据固体废弃物的特性分别采取焚烧、固化、稳定化、安全填埋等措施,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冶金建材。淘汰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的冶金工艺和设备。重点实施重庆钢铁集团技术升级改造搬迁;加大对电解铝含氟废气处理;强化秀山县、城口县的绿色锰工业基地建设;规范镁、硅、锶、钡等矿产资源开发。建材以水泥为重点,淘汰普通立窑、直径2.2米及以下机立窑、直径2.5米及以下的干法

58、中空窑、湿法窑,加快大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重视建设并运行固体废物集中清运、处置或合理利用设施,鼓励综合利用石膏渣、冶炼渣、尾矿渣等固体废弃物。轻纺食品。重点加强特色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大限度地按照生态工业园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努力实现园区内各单元间的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共享,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造纸工业应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工艺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第五章 规划实施途经第十六节 加强统筹协调,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本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宏观调控、牵头协调、指导实施、后期评估。按照

59、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组织产业的发展改革,优化环境,推进重大项目,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资源加工业高起点、集约化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发展领域和特色产业发展,由市统计局及有关部门负责建立专项统计分析,动态监测和反映发展状况。尽快改进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区和各行业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等。制订战略性开发利用规划,对锶、锰、铝土、钡、镁等矿产进行保护性开采,制止盲目超量开采。制定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地方法规,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综合手段,规范矿业秩序,合理布局矿山,严格矿山管理,禁止乱采滥挖。严格限制矿产资源的直接出

60、口和粗加工品出口,尽可能延长产业链,减少原矿消耗量,提高采矿和加工的综合效益,避免短期行为。高度重视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编制并组织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立和完善珍稀生物资源的保护制度,搞好特色产业链的培育策划,加强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优质生物原料基地。第十七节 加大地勘力度,提高矿产资源保障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倾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资源补偿费,加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资金投入。建立市级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资金,加大市级财政对重要矿种、重要成矿区带勘查的资金投入,提高矿业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

61、矿产资源勘查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加大天然气、盐、铝土矿、锰、铁、钡、锶、硅和镁等优势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以及国家和我市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后备资源、急需矿种的矿产资源勘查,优先安排成矿条件较好、资源潜力大、经济效益明显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资源加工业发展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加强与中石油公司、中石化公司合作,增强天然气供应的保障能力和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力。加快开发地方浅层天然气。第十八节 增进市场作用,维护公正有序竞争执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国际惯例等,维护市场秩序,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等

62、方面,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护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消除阻碍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各种行政性和经济性障碍,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积极创新,从而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保护。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合同执行及公正执法。依法制止企业的欺诈、造假、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对各类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根据国家有关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及技术标准,结合我市情况,制定和实施行业准入办法,控制重要产品生产的起点规模,达不到准入条件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规模开发和集约化经营,整顿资源开发“小、散、差、乱、弱”。扶持和发展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尽

63、快建立行业信息与信用服务体系。第十九节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转化效益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围绕优势资源,发展循环型资源加工业。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革新和优化资源利用流程为核心,努力推动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良性循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对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较大的矿山开采、冶金、建材等行业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清理整顿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主弃副、回采率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