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网管DCN优化原则理论研究成果之烽火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449760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输网管DCN优化原则理论研究成果之烽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传输网管DCN优化原则理论研究成果之烽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传输网管DCN优化原则理论研究成果之烽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传输网管DCN优化原则理论研究成果之烽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输网管DCN优化原则理论研究成果之烽火篇(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输网管DCN优化原则理论研究成果之烽火篇目录1.概述32.烽火网管背景知识介绍32.1.烽火网管系统组成32.1.1.盘控器BCT42.1.2.SVB监控总线42.1.3.EMU和Ma、A42.1.4.数字通信通路DCC42.1.5.工作站WS和Ma之间的连接52.1.6.网管信息流程52.2.烽火EMU盘软件介绍52.3.烽火网管组网协议基础62.3.1.网管中的TCP/IP协议栈层次结构及规范62.3.2.OSPF协议简介73.烽火网管的组网规则83.1.网管配置应遵守的事项83.2.EMU的IP协议配置应该遵守的事项93.3.IP方式EMU网管组网优化思路94.烽火IP方式EMU组网常

2、见的几种类型104.1.平面路由选择结构104.1.1.链形104.1.2.环形114.1.3.星形124.2.层次化路由选择结构124.2.1.二层网络结构124.2.2.三层网络结构144.2.3.四层网络结构154.3.两点特殊说明164.3.1.虚拟通道保护环164.3.2.网关网元的使用175.结束语18附录1:透明帧设置DCC直通和DCC软关断的使用说明19附录2:OTNM2000传输网子网级网管系统网管能力201. 概述网管组网是根据光传输网的拓扑结构,对网络进行适当地组织编排,配置和通道调配,使网管之间,网管与网块网元之间通信畅通,提高管理的实时性和稳定可靠性。随着移动传输网络

3、建设的快速发展,传输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多达几千个网元的传输网络,传统的网管组网模式没有很好的进行子网规划,容易产生ECC风暴等网络故障, 而且DCC通道的压力过大,存在管理信息传送的瓶颈,同时DCC保护也相对比较贫乏。因此,网元与网管的通信会不通畅,我们对传输网络的管理失去了有效的控制。为了消除网络通信隐患,打造一个更高效稳定的网管系统,我们必须有更适应网络发展的网管组网模式。网管组网模式的优化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管信息传送的优化;另一个是网管系统职能的优化。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管信息传送的优化,主要从传输网络ECC的优化和DCN的优化来考虑。2. 烽火网管背景知识介绍HUBHUBHUB M

4、a A2 A3BCT1BCT1BCT1BCTkBCT2BCTjBCT2BCTnBCT2BCT Ma BCT Ma1.2.1.2.2.1. 烽火网管系统组成 图2.1 网管系统的组成图网管系统在概念上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实际上大都往往嵌入被管理的传输网中,除可见到用于管理的工作站、服务器和软件包外,管理功能的硬件多半与通信硬件混在一起,分布于设备的机盘、背板上,甚至共存于一块AISC芯片中。这些从图2.1网管系统的组成中已经有所体现。下面我们就把图2.1中的各单元部件作一介绍。1.2.2.1.2.1.1. 盘控器BCT单盘控制器BCT存在于光传输设备的每一块机盘上,它是网管系统的最低层。其功

5、能是:1) 收集单盘的告警、性能信息,并传送给网元管理盘EMU.2) 接收EMU的配置和命令,并在单盘上执行,如交叉连接、环路、激光器关断和倒换等。2.1.2. SVB监控总线SVB总线分布在机框的背板上,为EMU和各机盘的BCT通信提供通路。SVB总线的外出口就是SBUS总线。 2.1.3. EMU和Ma、A1) 一个EMU作为代理者A管理一个网元,在网元管理中:a) 代理者A管理BCT;从各个BCT上收集各机盘的故障告警和性能信息,并把它传送给网块的管理者Ma。b) 代理者A收集网元公共告警和性能,如机框温度、电源电压及其超限告警,并传送给Ma.c) 代理者A接收Ma的配置和命令,并传送给

6、BCT执行。2) EMU也可以作为网块管理者Ma来管理网块。Ma收集从各个A送来的告警和性能信息,并送给网元级/子网级网管工作站WS;Ma从WS接收配置和命令并发送给A。A和BCT的通信经SVB总线进行,Ma和A之间的通信一般通过DCC或以太网进行。WS和网块管理者Ma/Mb之间的通信可通过以太网、DCC或其它DCN信道进行。2.1.4. 数字通信通路DCCDCC是SDH系统内传送网管信息的物理通道。在一个光网络的网块内,Ma/Mb和A之间的信息通过它传送,工作站WS和Ma/Mb之间的信息有时也通过它传送,SDH的段开销DCC用来构成SDH管理网的传送链路。DCC是通用的,它嵌入在SDH的段开

7、销中,以便构成统一的管理网。DCC在SDH的段开销中有D1D12十二个字节构成,D1D3为再生段DCC,也称DCCR。D4D12为复用段DCC也叫DCCM. DCCR的速率为64Kb/s*3=192Kb/s,DCCM速率为576Kb/s。2.1.5. 工作站WS和Ma之间的连接工作站WS和Ma/Mb之间大多数情况下用以太网经F口连接。当Ma/Mb和工作站WS分别处于异地的时候,用2M DCN专用信道传送网管信息,也可用IP协议构建的公用网或专用DCN网传送网管信息,个别情况下通过DCC传送网管信息。2.1.6. 网管信息流程以上所述可集中在下面的网管信息流程图中:AMa/MbBCTEMS NM

8、S DCN 以太网 DCC SVB 图2.2网管信息流程图注:NMS:网络级网管EMS:网元级子网级网管由上边叙述中可以看到,BCT做在SDH设备的机盘上,SVB分布在SDH子框的背板上,DCC嵌入在SDH的段开销中,EMU管理盘也插在SDH的机架中。没有SDH设备,网管的数据采集和传送系统就不会完善,也无法正常工作,这也充分显示了SDH设备对网管的支撑作用。网管系统和SDH传输网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缺一不可。2.2. 烽火EMU盘软件介绍1) EMU软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嵌入式软件,它集成了多项比较先进的技术,其中有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先进的符合业界标准的通信协议栈软件,自主开发的符合有关

9、光传输网标准的网管应用软件等。2) EMU软件的实现是基于管理者、代理者模型,对外支持大F接口和小f接口,并通过统一的BCT总线完成对网元中所有的电路盘的管理。3) 在数据链路层通过DCC和以太网等完成网元之间的互连。EMU软件对这些外围端口提供支持。4) 在网络层采用OSI推荐的网络层协议,并采用了先进的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5) 在传输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为应用层软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6) 支持两种对协议的配置功能,一种是默认网元IP配置,另一种是网元IP配置可灵活设置。两种方式可混合使用,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可由EMU上的拨号开关来控制的。根据组网的要求,需要对协议栈配置的

10、参数有:以太网的IP地址;以太网的子网掩码;自治系统域ID;自治系统域掩码;外部路由能力;端口的优先级。7) 既可与烽火的网管专用路由器配合使用,也可与其他厂家(例如CISCO)的路由器互通。目前烽火的SDH设备已经可以按照路由协议OSPF的标准配置同CISCO路由器正常互通。8) 由于DCC通道上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是PPP协议,所以无须设置用户侧和网络侧,减小了组网时的复杂度。2.3. 烽火网管组网协议基础2.3.1. 网管中的TCP/IP协议栈层次结构及规范TCP/IP协议栈包含了很多协议。TCP/IP协议最初的设计并没有按照严格的分层思想来进行,只是人们习惯于用分层的方法对协议栈进行理解,

11、因此对于TCP/IP协议族的划分也采用了分层的方法。在传输网管的应用中,并不需要TCP/IP协议栈中的所有协议,只需要部分协议就可以满足我们设备之间网管信息通信的需要。我们目前应用于网管的协议及其所处的层次结构如下所示:层次服务和协议应用层私有协议传送层UDP网络层IPv4,OSPFv2链路层HDLC/PPP物理层ECC/DCC,10Base-T或10Base21. 物理层:物理层有两种介质:光传输设备SDH/WDM提供的ECC/DCC信道和以太网传输介质10Base-T或10Base22. 数据链路层:ECC/DCC上采用高级数据链路通信HDLC和点对点协议PPP。3. 网络层:使用IPV4

12、协议和OSPFV2协议。4. 传输层: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标准的通信socket接口。5、应用层:采用私有协议,与OSI协议的应用层相同。2.3.2. OSPF协议简介 烽火SDH网管系统经历了从广播协议到路由协议的转变,在路由协议中又经历了从OSI到IP的转变。在IP协议中我们采用了OSPF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OSPF的特点是:协议庞大且复杂,配置难度大,但应对网络变化收敛速度快,在硬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支持任意大型的网络,可用分域功能减轻网络负担。 OSPF协议有一些基本要素,它们是:路由器标识(Router ID)、链路状态通告LSA、邻居、区域(area)、多路

13、存取网络(Multi-Access Network)、指定路由器(Designated Router)、泛洪(Flood)、区域边界路由器和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1、路由器标识是OSPF路由器的唯一标识。一般情况下,用路由器的第一个以太网口的IP地址作为它的路由器标识。EMU也是路由器,其标识就是设在以太网口(0口)上的IP地址。 2、链路状态通告LSA是每个OSPF路由器计算路由的最基本信息,它描述路由选择域的局部情况。综合所有的LSA,就可以形成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OSPF协议规范中定义了五种类型的LSA,这五种类型的LSA是:Router-LSA、网络类型network-LSA、区域边界

14、聚合类型LSA。自治系统边界聚合类型LSA,自治系统外部类型LSA等。每一个LSA由LS类型、链路状态ID、发出通告的路由器、LS校验和、LS序列号、LS 年令来描述。3、每个OSPF路由器与它相邻的OSPF路由器之间会形成邻居关系。这种邻居关系在LSA中得到反映。4、OSPF协议可以将网络分成一个个的区域(area),区域之间不会交换LSA信息,这样就会减轻每个区域内部路由选择协议对处理器以及网络带来的负担。OSPF中最基本和常用的两种区域类型是端域(Stub Area)和通过域(Transit Area)。端域对本域外的路由知之甚少,通过域则知道其它域的路由。5、多路存取网络是指可以同时接

15、多个路由器的连接点。以太网就是一个广播多路存取网络。在多路存取网络中,任何两个路由器之间都可以形成邻居关系,当有n个OSPF路由器时,就存在有n(n-1)/2个相邻关系。如果要在每对路由器间实现同步,就会有大量的链路状态更新和确认信息向子网上发送。这不仅会占据网络的大量带宽,而且会消耗路由器大量的处理时间。在这种场合下OSPF协议规定必须选取一个指定路由器,负责这个连接点上所有路由器之间LSA的交换。这样,多路存取网上原有的n(n-1)/2对相邻关系就只有n对了,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发往多路存取网络上的信息,减轻了网络和路由器的负担。这个指定路由器就是与以太网相连的EMU或路由器的以太网口中优先级

16、为1的那个EMU或路由器。6、当一个OSPF路由器从一个端口接收到一个新的LSA时,它会将这个LSA存入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并将这个LSA沿其它端口发送出去,这个过程称为泛洪法。7、同时处于几个区域中的OSPF路由器叫区域边界路由器。处于自治系统边界的OSPF路由器被称为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8、OSPF路由器采用HELLO协议发现邻居并建立适当的关系,又将这种关系通过LSA泛洪出去,。最后它根据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LSA信息,采用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计算和更新路由表。图2.3显示了OSPF协议是如何运作的。链路状态数据库IP路由表 接收到的LSA LSA从其它端口泛洪出去图2.

17、3 OSPF协议的运作1.2.3. 烽火网管的组网规则网管的组网目标,也就是实现网管与各Ma之间,Ma与它所管理的A之间(Ma和A都是EMU),A与BCT之间的通信要保持畅通,不要出现通信拥挤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网管与各网块保持通信畅通,每个网块的Ma与它所管理的各网元之间要通信畅通,每个网元的EMU要和各机盘之间通信畅通。EMU和各机盘BCT的通信情况主要决定于EMU软硬件及传输设备的调试,与组网的关系不大。而网管与各Ma之间、Ma与A之间的通信情况则与组网方案、组网调试息息相关。传输系统给我们提供了优质的DCC信道;OTNM2000和EMU也提供了功能完善的应用和协议软件;路由器、互连器

18、、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组件也已经成熟稳定。组网的关键就在于要弄清楚工程网络的拓扑情况,采用正确合理的组织方案,使用多种调试手段,善于观察和分析组网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组网方案,实现组网目标,满足网络建设的要求。1.2.3.3.1. 网管配置应遵守的事项1) 一台网元级或子网级网管管理的网块数,在早期的TP4协议中不超过16个,后来不大于32个。IP协议原来管理的网块数不大于32个,2005年后在1255个网块之间。2) 一个网块内的网元数TP4协议規定在116个。2005年前IP协议也是116个,2005年起一个网块不超过32个网元。3) 一个工程的结构配置可以有多个连接号,但一个

19、连接号上的网元数不能多于16。4) 在一个工程网络中每个网元的逻辑号和拨号开关应该是唯一的,也就是说每个网元的网块网元号不能重,拨号开关不能重。5) 网块在配置Ma站点时,应选择软件版本较高的站点,因为新版本的EMU软件功能较强,对网块的管理性更好。 6) 配置Ma站点时,在保证软件版本较高的前提下,选择路由较近的站点。3.2. EMU的IP协议配置应该遵守的事项1) 当网元之间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的时候,处于同一以太网上的网元的IP地址必须属于同一IP子网。2) 处于同一子网中的各网元包括路由器,其中必须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网元的以太网端口优先级设为1,其余网元的以太网端口优先级设为0。也就是

20、说只选择其中一个网元作为指定路由器。在路由器和传输设备网元共处于同一子网时,一般选传输设备网元作指定路由器。当网管只连接了一个网块(环或链)的时候,和网管相连的首站网元,以太网口优先级一般设为1。3) 当一个子网中的网元和路由器分布在多个域中时,该子网在每个域中的网元和路由器也必须各有一个优先级为1的网元或路由器。4) 当网元之间通过DCC方式连接的时候,它们的IP地址必须处于不同的IP子网,否则会造成子网分割。5) 当采用0域(骨干环)和非0域(本地环)的层次化路由选择时,0.0.0.0域的域掩码为0.0.0.0,非0域的域掩码一般为255.255.0.0。6) 同一路由域中的所有网元设备以

21、及这些设备的端口,它们的域ID、域掩码、域类型必须一致。对于属于区域边界路由器的网元(如带光分支的2.5G网元),要分清楚它的那些端口属于0域,那些端口在非0域(本地域)。7) 一个端口只能与一个域相关联,不能将一个端口同时配置在两个或多个域中。8) 同一个本地域ID只赋给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不要赋给多个,否则会造成域分割。9) 什么时候采用平面路由选择结构,什么时候使用层次化路由选择结构,也就是什么情况下分域,什么情况下只用一个域:当网元数不多,一般一百个以内;或不带光分支;即使带光分支,网元总数也不多,并且今后也不可能再扩容。这些情况下可以用平面结构,所有网元都在一个域内。当拓扑光分支较多

22、,且网元总数也多;或即使当时网元数不多,但今后可能扩容。这些情况下一般采用零域和本地域的层次化结构。请注意,非0域之间必须通过零域互联,不允许非零域之间的互联。3.3. IP方式EMU网管组网优化思路烽火公司传输设备采用OSPF协议自动寻找最优路径来进行网管信息的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路径的丰富将会提高整个系统的保护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将信息进行分流,减少瓶颈产生的可能性。1) 通过OSPF协议域的划分实现子网分割,每个子网的路由域各不相同,达到分离各路由域数据的目的。骨干域(0域)网元数量不要超过80个,每个本地域所包括的网元最优使用的数量不要超过150个。2) 对于位于中心局的汇聚网元,采

23、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方式;对于位于远端的汇聚设备,采用协议转换器或者路由器+2M的方式接入网管。网络提供DCN与DCC两种路径,网元通过OSPF协议自动寻找最佳路径。 DCN路由作为网络的首选路由,减轻光路DCC路由上的压力,光路DCC路由作为网络的备用路由,增加网络 DCC通讯的安全性。3) 网元信息通过DCN上连要求配置NE1,N个E1分别走在N个平面,以确保所有网管信息在任一平面的可通达。4. 烽火IP方式EMU组网常见的几种类型4.4.1. 平面路由选择结构当网元数量不多,控制在100个以内,且没有将来扩容的打算,我们采用平面路由结构。这里的平面路由结构是指所有的网元均处在同一个域内,从

24、网管组网的角度来看,每个EMU都是一个等级,所有的EMU组成一个平面的网元管理网络。传输物理组网上是三层结构或者四层结构在这里是透明的。4.1.1. 链形 A B C D E FHUB 图 4.1 链型网络结构图4.1的链型拓扑结构中,网管和设备A之间用以太网相连。设备AF之间是DCC相连,网管的IP地址和A的IP地址必须在同一子网,网管的默认网关必须是A, AF必须处于不同的IP子网。通常情况下A网元的优先级设为1。当链型拓扑需要DCC保护的时候,如图4.2所示,需要提供协议转换器或路由器。 A B C D E FHUB 02/03 02/03图4.2 链型结构的DCC保护注: 02为协议转

25、换器 03为烽火生产的LAN-COM-03路由器如果使用协议转换器,F和A的IP地址要在同一子网。采用这种方案,当保护信道,即A与F站点的以太网连接出现故障时会影响DCC主信道,因为通过DCC连接的出现了IP地址在同一个子网的网元,TCP/IP协议对这种相同的信息无法处理,造成了子网分割。推荐使用路由器,使用路由器有如下注意事项:1) F和A不要配置在一个子网。2) 两台路由器分别和A、F配置在一个子网。3) 两个子网中,A和F分别为指定路由器(以太网口优先级为1),两台路由器为非指定路由器(第一以太网口优先级为0)。4) 路由器的使能协议为OSPF。如果链路太长,远端设备信息要经过相当多个网

26、元才能到达网管,如图4.3所示。在图4.3中,Ma1和网管直接相连,网管管理的实时性很强。假如没有LAN-COM-03和2M组成的辅助信道,Ma2、Ma3和Ma4要经过相当多个站点才能到达网管。就象站站停的火车一样,必然使网管对远端Ma的管理产生相当大的时延,可能导致远端网块的Ma与网管通信中断。有了辅助信道,就可以使远端Ma信息经过辅助信道这条快车道直接到达网管。辅助信道既解决了远端设备上网管的问题,又起到了DCC保护的作用。 Ma1 Ma2 Ma3 Ma 4HUB1215163031474863 2M2M2M2M03 03 03 03 03图4.3 长链型结构用路由器和DCN解决远端设备上

27、网管问题HUB4.1.2. 环形 图4.4 环形拓扑结构如图4.4的环形拓扑结构,是传输网中常用的拓扑结构。A站点与网管的网卡配置在同一个子网内。它不但对业务有保护作用,对DCC通道也提供了保护。在图4.4中,Ma和C站的通信在正常情况下通过B站进行,当A、B之间或B、C之间断纤时,A通过F和C通信。在环太大的时候,为了解决远端设备上网管的问题,可以类似于链形结构,将远端设备使用协议转换器或者路由器,用2M通道构成辅助信道。使用协议转换器时,需保证以太网连接无故障,否则会象图4.2中的情形,造成子网分割。而使用路由器,可以较好的构成环形保护,IP协议EMU组网还是用路由器为好。4.1.3. 星

28、形HUB A B :2488-01B a b c :IBAS g h i j k 图4.5 星型网络结构如图4.5的星型网络结构中,网元A、a、f、g 和网管共处于一个子网。A、a、f、g中的任何一个网元都可以是网管的默认网关。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也都可以是指定路由器,但只能而且必须选定一个网元作为该广播子网的指定路由器,即必须选定一个网元的以太网优先级为1,而其他的网元以太网优先级为0。默认网关和指定路由器可以是同一个网元,也可以不是同一个网元。其次,如果网元a和f同HUB连接的两根网线都断开了,af就脱离了网管的管理,这对于TCP/IP协议的运行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果a或f到HUB的网线断了一

29、根,比如a到HUB的网线断了,f到HUB的网线还正常工作。这时A、f、g用以太网相连,共处于一个子网。f和e、d、c、b、a之间是DCC的点到点连接,f和a应该不在同一子网。但由于配置没有改变,a的子网号还和f相同,TCP/IP协议对于来自不同子网但网号相同的信息无法处理,造成了子网分割。因此在广播子网通信方式中,应该确保以太网的可靠性,才能使子网正常工作。这一点,类似于链形结构中使用协议转换器连接后的状况。4.2. 层次化路由选择结构当网元数量超过100个,我们不能将所有的网元均划到一个域内,这时,我们就需要将网元进行层次化,有些划分到0域(骨干域)内,有些划分到本地域,形成一个两层的结构。

30、传输网络不断发展,规模由最初的二层网络结构一直到现在的四层网络结构,但是从网管组网来看,始终只存在骨干域和本地域的两层。4.2.1. 二层网络结构在早期的工程中,有很多是由2.5G组成核心汇聚层的环,接入的155设备下挂在2.5G上。图4.6是一个2.5G环和一条2.5G的链分别带光分支的情况。GCBAEDHUBHF图4.6 多条2.5G环/链带光分支的本地网在图4.6的工程拓扑中,IP配置一般将AH这几个GF248801B的04端口配入0域,其余带光分支的端口配入各自的本地域(非0域)。如果A与F不在同一个域,则彼此信息互相隔离,在网管使用HUB的情况下不能同时被网管正常监控。AE的环中,本

31、地域分别为10.1.0.0、10.2.0.0、10.3.0.0、10.4.0.0、10.5.0.0。本地域的ID号一般取这几个IP地址的头两个字节,这样作只是便于记忆IP地址和本地域,但并不等于IP地址的前两个字节就是本地域的ID号。这样0域(骨干域)把不同ID号的本地域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层次化的OSPF路由选择结构。在有多个2.5G环和链的情况下,因为这些2.5G环和链的首站用以太网和网管相连。它们的IP地址必须处于同一子网,网络号应该相同。这时候再用IP地址的头两个字节作本地域的域ID,不同2.5G(如图10.7中的A和F)的本地域ID号就重了。也就是不同的本地域却用了相同的域ID号,经

32、过0域连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IP协议无法识别和处理,这些光分支中IP协议也无法正常运行,这种现象就是域分割。A和F的光分支也会脱管。因此,在用0域和非0域构成的层次化OSPF路由选择结构中,同一个本地域(非0域)ID号不要赋给多个区域边界路由器作本地域ID。换句话说就是,几个2.5G网元所带的光分支,不能用相同的本地域ID号。在不采用0域 和非0域的非层次结构中,即在同一个域的平面结构中,没有这个限制。因为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域,没有别的不同的域把它们分割开。因此,F站的本地域ID应选一个和网络中所有本地域ID都不一样的域ID号,在图4.6中可选10.10.0.0/16作为本地域ID。当环路不断变

33、大时,我们可以类似平面路由中的环路结构,在环上的远端设备增加协议转换器或者路由器,将信息进行分流,减少A站点的信息流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仍然要避免子网分割的产生。4.2.2. 三层网络结构随着网络发展,10G设备开始组成核心环,2.5G设备形成汇聚环,155或者622设备组成接入环,整个传输网络形成一种三层结构。传输网络为三层结构,但是从网管组网来看,域的分层仍然为0域(骨干域)和本地域的划分。整个复杂网络的路由表是由EMU自动生成,我们只是通过提供更丰富的路径来减少瓶颈的产生以及提高保护性能。图3.1 烽火三层网络结构模型2.5G设备以上的骨干层作为“区域边界路由器”既在0域又在各自的本地域

34、,622M/155M设备处于本地(扩展)域。县市中心2.5G设备作为本地(扩展)域的出口,上联路由器/三层交换机。本地(扩展)域的网管信息通过协议转换器+2M方式经县市中心2.5G设备上传至中心机房。整个网管信息的流向没有经过骨干层而是直接通过DCN上传,减轻了DCC压力。在本地域出口设备的DCN通道中断情况下,管理信息将会通过DCC自动寻路到下一个最优的汇聚2.5G节点,再通过其DCN通道传回网管,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在双节点挂环的情况下,由于两个汇聚节点的本地域必须不同,所以接入点的DCC成环必须采用图中DCC直通的方式,否则,要实现DCC保护,接入点也将划入0域,但对0域的数量增加造

35、成方案不可行。4.2.3. 四层网络结构图3.2 烽火四层网络结构模型由于网络由原来的三层网络发展到四层网络,汇聚层以上设备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因此,不能再象三层网络一样将所有的汇聚节点均划在0域,而是将核心层和骨干汇聚层作为0域,区域汇聚节点的2.5G和下挂的622M/155M作为本地(扩展)域。宜将1个2.5区域汇聚环及其下挂的622/155M环作为一个域。县市中心的10G2.5G设备作为本地(扩展)出口(MA),在县市中心配置机架式协转集成交换机。路由器放在核心机房(主备份)。路由器转发采用子端口形式,每个子端口创建相应VLAN分别与所连的对应网关属同一网段,保证数据能准确到达网关。4.

36、3. 两点特殊说明4.3.1. 虚拟通道保护环在上面的组网方式中,我们一般将2488-01B的环全部分配在0域(骨干域)。我们通常将NE8和NE9分配在NE2所带的域或NE4所带的域。但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假如NE8和NE9处在NE2所带的域,当NE2和NE8之间的物理通道断开后,虽然NE9和NE4之间的物理通道是正常的,但是NE8和NE9仍然会脱管。反之,假如NE8和NE9处在NE4所带的域,当NE4和NE9之间的物理通道断开后,虽然NE8和NE2之间的物理通道是正常的,但是NE8和NE9也会脱管。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当NE8和NE9之间的物理通道断开,NE8和NE9中间必然有一个网元会脱管

37、。也就是说,这样的配置方式在网管上是不能起到虚拟通道保护的作用的。这里不可以将作为虚拟通道保护环的155-03B与网元NE2和NE4的端口3都分配在同一个非0域,因为同一个本地域ID赋给两个区域边界路由器,造成了域分割。如果确实要在网管上实现双节点成环设备的DCC保护,可以采用下面配置方式:1).将虚拟通道保护环设备以及NE2和NE4的端口3均分配在0域。采用这种配置方法,就能对虚拟通道保护环进行DCC保护不会因为断纤产生以上的问题。2).将设备划分到“0域”则会大量占用“0”域资源,工程实际中将会出现0域资源不够的情况,为了能够使其既不占用“0”域资源又能够有DCC保护,可以采用DCC信道直

38、通的解决方式。3).将2488-01B设备环以及2.5G设备所带IBAS环全部划分在同一个路由域中,比如全部划分在10.3.0.0域中。这个方法只在设备量较少,采用平面化路由结构时使用。4.3.2. 网关网元的使用在实际工程组网中,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如下所示: 网管工作站采用IP协议构建的企业内部网(DCN网)SDH设备网络二网元1网元2SDH设备网络一图例 以太网DCC信道网元3网元4工作站与设备被DCN网(公用网)隔成两部分。此时,设备EMU盘上运行的协议与DCN网上运行的协议很可能不一样。因此,工作站无法通过DCN网监控所有设备。为了解决上述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网关网元的方式。比如在S

39、DH设备网络一中,我们可以把网元1设成网关网元,在DCN网上给它分配一个IP地址。同时,在DCN网上给工作站也分配一个IP地址。此时,工作站可以通过DCN网与网元1建立连接了。此时工作站可以PING通网元1,但是并不能PING通其他三个网元,而由于网元1与其它3个网元是相通的,工作站发给这3个网元的数据可以通过网关网元(网元1)转发。5. 结束语随着传输网络规模的扩大,集中维护的要求愈发迫切,对传输网络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们需要对传输网络反应更迅速,更准确,一个高效、稳定的网管系统在传输网络的建设维护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在理解厂家网管组网原则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针对现网提出创新合理的

40、网管组网模式。本文就烽火网管组网的背景知识、组网的规则及典型模型做了一定的介绍,希望能对烽火网管组网提供有价值的建议。附录1:透明帧设置DCC直通和DCC软关断的使用说明在工程中,使用DCC直通和DCC关断操作可以实现虚拟通道保护环的DCC保护以及对子网的划分等目的。操作步骤:在直接命令操作窗口中,如下图所示,填入相应的网元地址(如网块1网元1),盘类型(2E),单盘地址(如组号1地址1),命令代码为60 60 00; 此命令一共有4个操作,分别是设置直通端口,删除直通端口,不使能端口,使能端口,分别介绍如下:1) 添加直通端口:在发送窗口填入3个字节,第一个字节00表示添加端口的命令,其后的

41、两个字节是需要直通端口的DCC号;2) 删除直通端口:在发送窗口填入3个字节,第一个字节01表示删除端口的命令,其后的两个字节是需要删除的直通端口DCC号;3) 不使能端口:在发送窗口填入2个字节,第一个字节02表示添加端口的命令,其后的一个字节是需要不使能端口的DCC号;4) 使能端口:在发送窗口填入2个字节,第一个字节03表示添加端口的命令,其后的一个字节是需要使能端口的DCC号。 附录2:OTNM2000传输网子网级网管系统网管能力网管管理能力是针对一套网管在保证规定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所能管理的最大网元数量。一套OTNM2000最多可管理1200个等效STM-1网元设备(配合超级服务器 D

42、ELL6600的硬件配置)。等效STM-1网元设备的数量简称等效网元数。物理网元与等效STM-1网元的关系表:物理网元(子架)等效STM-1网元个数(等效网元数)FONST W16001.5Citrans 8501.5Citrans 8301.5Citrans 7804Citrans 7504Citrans 5504GZ2488-01(REG)1.5IBAS 1802IBAS 1301.5IBAS 1101管理能力计算公式:DELL 6600硬件配置时可正常管理的等效网元数为1200个,采用DELL 1600DELL1420硬件配置时可正常管理的等效网元数为750个。最大管理物理网元数最大STM-1管理能力等效STM-1网元个数即,纯粹管理IBAS 130:最大500个; 纯粹管理Citrans 550:最大180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