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9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449641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07 大小:6.9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地9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7页
金地9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7页
金地9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7页
资源描述:

《金地9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地9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30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 -金地金地 9090 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目目 录录前前言言 .1 1第一章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周边煤矿和小窑现状井田自然概况及周边煤矿和小窑现状 .1717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 .17第二节周边煤矿和小窑 .19第二章第二章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 .2020第一节资源条件 .20第二节外部条件 .55第三节兼并重组整合条件综合评述 .55第三章第三章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5757第一节矿开拓现状 .57第二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58第三节矿井设计

2、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62第四节井田开拓 .63第五节井 筒 .66第六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 .67第四章第四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大巷运输及设备 .7070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 .70第二节 矿 车 .70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 .71第五章第五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采区布置及装备 .8585第一节 采煤方法 .85第二节采区布置 .93第三节 巷道掘进 .97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 -第六章第六章 通风和安全通风和安全 .101101第一节 矿井通风条件情况 .101第二节 矿井通风 .103第三节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112第四节

3、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130第七章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134134第一节提升设备 .134第二节通风设备 .150第三节排水设备 .152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 .156第八章第八章 地面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 .159159第一节 煤质及其用途 .159第二节 煤的加工 .165第三节生产系统 .165第四节辅助设施 .172第九章第九章地面运输地面运输 .- - 174174 - -第一节概 况 .- 174 -第二节场外公路 .- 174 -第三节 其他运输 .- 175 -第十章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176176第一

4、节概 况 .176第二节平面布置 .177第三节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180第四节场内运输 .180第五节其它工业场地布置 .181第六节管线综合布置 .181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3 -第七节防洪排涝 .182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电电 气气 .183183第一节供电电源 .183第二节 电力负荷 .184第三节送变电 .194第四节地面供配电 .203第五节井下供配电 .207第六节监控与计算机管理 .211第七节通信 .218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地面建筑地面建筑 .223223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 .223第二节设计原始资料和

5、建筑材料 .225第三节行政公共建筑 .226第四节居住区 .235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给水排水给水排水 .236236第一节给 水 .236第二节排 水 .241第三节 室内给水排水 .242第四节 消防及洒水 .243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采暖通风及供热采暖通风及供热 .244244第一节 采暖与通风 .244第二节井筒防冻 .249第三节锅炉房设备 .249第四节室外供热管道 .25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节节 能能 .252252第一节井下开采节能 .252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4 -第二节地面建筑节能 .254第三节 矿井供电节能 .

6、255第四节矿井主要机械设备节能 .259第五节给排水、暖通及环保节能 .262第十六章第十六章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 .264264第一节概 述 .264第二节 建筑及场地布置 .264第三节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266第四节 主要防范措施 .269第五节 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 .273第六节 评价及建议 .274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275275第一节概 述 .275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276第三节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影响 .280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282第五节 地表塌陷治理 .289第六节 机构设置及环境保护投资 .2

7、91第七节 环境影响评价 .292第十八章第十八章建井工期建井工期 .294294第一节建井工期 .294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296第十九章第十九章技术经济技术经济 .297297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297第二节建设项目资金概算 .300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 .301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5 -第四节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303第五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04附录:附录:1、设计委托书2、承诺书3、采矿许可证4、矿长资格证书5、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企业集团)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6、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

8、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45 号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7、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74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8、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函2011108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申请调整矿区范围并变更生产规模的复函9、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103 号关于对原批复方案中主体企业名称变更等事宜的函复10、山西省吕梁市国土资源局吕国土资字2010357关于资源整合单独保留煤矿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和办理采矿权转让、变更登

9、记的请示11、吕梁市煤炭工业局吕煤基字201076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的批复12、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11864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13、吕梁市煤炭工业局吕煤安字2011166 号关于转发(关于吕梁市 2010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的通知14、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6 -15、煤矿救护协议16、高压供用电合同17、土地转让合同18、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吕梁监察

10、分局吕煤监监察字201029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19、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鉴定报告20、高压施工供电议项书21、山西省兴县水利局证明22、兴县国土资源局证明23、兴县水利局兴政水字201171 号关于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取水许可意向书24、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附件:附件:1、概算书2、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目录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7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编号:C1279目录共 2 页第

11、 1 页简要说明0.9Mt/a0.9Mt/a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图图 纸纸 目目 录录图纸编号序号图 纸 名 称编 号比例1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图)C1279-103/465-01011:5000213 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采用1:5000313 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采用1:500048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C1279-105-011:5000513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C1279-105-021:50006地层综合柱状图C1279-107-011:50078 号煤层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C1279-109-011:5

12、000813 号煤层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C1279-109-021:50009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C1279-109-031:200010井底车场平、断面及坡度图C1279-121-011:50011巷道断面图册C1279-122-011:50128 号煤层采区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C1279-163-011:200013采区布置-剖面图C1279-163-031:200014通风系统立体图(容易时期)C1279-171-01示意15通风系统立体图(困难时期)C1279-171-02示意16综合进度图C1279-191-01示意178 号煤层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平面布置图C1279-217-011:2

13、00018矿井 35kV 变电站高压供电系统图C1279-261-01示意19矿井 35kV 变电站低压供电系统图C1279-261-02示意20工业场地 10kV 变电所供电系统图C1279-261-03示意21风机房变电所供电系统图C1279-261-04示意22主井井口房配电室供电系统图C1279-261-05示意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8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编号:C1279目录共 2 页第 2 页简要说明0.9Mt/a0.9Mt/a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14、图图 纸纸 目目 录录图纸编号序号图 纸 名 称编 号比例23机修车间多电压试验装置供电系统图C1279-261-06示意24中央变电所供电系统图C1279-261-07示意25井下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图C1279-261-08示意26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图C1279-261-09示意27井上下通信系统结构框图C1279-262-01示意28安全生产、人员考勤监控系统图C1279-274-01示意29地面生产系统平面图C1279-400-011:50030地面生产系统-剖面图C1279-400-021:10031地面生产系统-平、剖面图C1279-400-031:10032地面生产系统-平面图C1

15、279-400-041:10033地面生产系统-剖面图C1279-400-051:10034地面生产系统-平、剖面图C1279-400-061:10035地面生产系统(副井井口、井底工艺布置)平、剖面图C1279-400-071:10036地面生产系统机械设备联系图C1279-401-01示 意37主斜井辅助提升系统布置图C1279-201-011:10038主斜井提升系统布置图C1279-411-011:10039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C1279-447-011:50040储煤场平面布置图C1279-447-021:50041风井场地平面布置图C1279-447-031:500428 号煤层井

16、下消防洒水布置图C1279-845-011:2000438 号煤层井下灌浆管路系统图C1279-849-011:2000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9 -设设 计计 委委 托托 书书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45 号文 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核准为资源整合单独保留矿井,矿井生产能力为 0.6Mt/a,批采 13 号煤层,井田面积 1.68km2。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1074

17、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精神,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由 60 万 t/年调整为 90 万 t/年,并新增 8 号煤层,整合后井田面积5.6408km2。为了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建设项目尽快实施,现委托贵公司编制我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0.9Mt/a)初步设计。主要设计原则如下: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2、设计应充分利用兼并重组矿井现有设施和设备。3、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条件确定矿井合理的开拓布置,矿井按“一井一面”模式进行设计。4、井下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6、尽量利用已有井筒。未尽事宜,另行协商。特此委托 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 二一一

18、年六月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0 -前前言言一、概况一、概况依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核准为资源整合单独保留矿井,矿井生产能力为 0.6Mt/a,批采 13 号煤层,井田面积 1.68km2。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45 号文和批复的地质报告,2009 年 12 月由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科迈工程设计公司编制了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并经吕梁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吕煤基字20

19、1076 号批复。科迈工程设计公司还编制了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并经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吕梁监察分局吕煤监监察字201029 号批复,完善了有关手续后,该矿为生产能力 0.6Mt/a 的生产矿井。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1074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精神,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由 60 万 t/年调整为 90万 t/年,并新增 8 号煤层,整合后井田面积 5.6408km2。2011 年 3 月 14 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函2011108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申请调整矿区范围并变更生产规模的复

20、函”,批复同意该矿能力由 60 万 t/年调整为 90 万 t/年,新增 8 号煤层并调整井田范围,在下次换证时申请变更采矿登记。现该矿批采 8、13 号煤层,生产规模 90 万 t/a。为了合理开发该矿煤炭资源,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根据省政府有关兼并重组整合文件要求,委托我公司编制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90 万 t/a)初步设计。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的依据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的依据1、设计委托书;2、2009 年 10 月 14 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

21、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1 -1400002009101220038687);3、关于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45 号);4、2011 年 3 月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5、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11864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6、晋煤重组办发201074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7、晋国土资函2011108 号关于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申请调整矿区范围并变更生产规模的复函8、

22、国家颁发的相关的规程、规范及行业技术政策;9、矿方提供的有关资料。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三、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充分利用矿井现有设施及设备,本着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原则进行设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布置以采、掘、运为中心的各主要生产环节,力求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有提能潜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煤矿设计和生产的先进经验,采用新设备、应用新工艺,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工作面单产,实现集中生产,将矿井建设成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三废”治理,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锅炉烟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四、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的特点四、

23、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的特点1、本次设计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又要增加必要的工程和设施为矿井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井下巷道基本沿煤层布置,这样可以做到投资省、见效快,有利于进一步探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2 -明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3、采煤工艺采用综采工艺,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套尽量重型化,这样既可保证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又能适应多变的煤层结构和地质构造。4、从井下到地面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形式,为实现自动化控制创造了条件,辅助运输采用卡轨车和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5、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地面设施和机电设备。五、

24、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2、矿井保有资源/储量 64.34Mt,设计可采储量 26.54Mt,矿井服务年限 21.1a;3、矿井移交生产时新增井巷工程长度 5183m,掘进体积 82043m3;4、工业建筑物总体积 46734.86m3,其中新增工业建筑物体积 45881m3,利用原有工业建筑物体积 853m3,新增栈桥总长度 57m;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 20097m2,总体积 227265.4m3,均为新增建筑物;5、矿井在籍人数:524 人;6、原煤生产效率: 12t/工;7、本项目工程建设总造价为 40398.45 万元,吨

25、煤投资为 448.87 元,项目建设总资金为 41825.49 万元,其中井巷工程 6333.91 万元,土建工程 7945.35 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 11297.16 万元,安装工程 3981.32 万元,其他基本建设费用 4057.76万元,工程预备费 2353.09 万元,建设期采矿权价款 2895.3 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620.66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 1427.04 万元。8、建设工期:18 个月;9、原煤吨煤成本:208.67 元;10、投资回收期:5.02a。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本井田西部局部块段可采煤层底板标高位于奥灰岩溶水水位之下,存

26、在带压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3 -开采,需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防止底板突水事故发生。2、建议在开采东部煤层时注意煤柱的留设,防止地表水涌入井下。3、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瓦斯监测、监控工作,加强通风管理,对采空区、废弃的巷道实施严格密闭,杜绝瓦斯爆炸事故发生。4、矿井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除尘(灭尘)工作。5、加强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6、建议按煤层走向划分井田七、七、9090 万万 t/at/a 初步设计与原初步设计与原 6060 万万 t/at/a 初步设计变更对照初步设计变更对照见初步设计变更对照表山西兴县金地煤

27、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4 -初步设计变更对照表初步设计变更对照表表 0-1序号系统名称原设计(60 万 t/a)简述变更内容1矿井生产能力60 万 t/a90 万 t/a2井田面积1.68km25.6408km23批准开采煤层13 号煤层8、13 号煤层4井田开拓主斜副立开拓,单水平(+1060m 水平)开采 13 号煤层主斜副立开拓,单水平(+1072m 水平)开采8、13 号煤层主斜井净宽 4.6m,斜长 776m,倾角2218不变副立井净直径 4.5m,垂深 258.8m副立井净直径 4.5m,垂深 247.692m5井筒回风立井净直径

28、 3.5m,垂深 107m不变6采区划分全井田划分为二个采区全井田划分为 4 个采区7大巷运输大巷断面15.29m2锚网喷支护17.25m2, 锚网喷加锚索支护轨道大巷断面15.29m2 锚网喷支护16.65m2, 锚网喷加锚索支护回风大巷断面11.76m2锚网喷支护16.65m2, 锚网喷加锚索支护8大巷原煤运输方式带式运输机B800mm,胶带运输B1000mm,胶带运输9轨道大巷辅助运输调度绞车和卡轨车不变10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走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面长 100m一次采全高11采煤机装备采煤机MG300/3.5-W,功 300KWMG300/730,功率 730K

29、W刮板机SGZ-730/180,功率 180KW,前后一致SGZ-764/2160,功率 2160KW支架ZFS4000/15/32L液压支架ZY6000/22/45 液压支架12掘进工艺一个综掘工作面和一个普掘面,先采13 号一个综掘工作面和一个普掘面,先采 8 号13掘进工作面装备煤电钻、岩石电钻、刮板机、S100 掘进机及配套设备煤电钻、岩石电钻、刮板机、EBZ-150掘进机及配套设备14通风系统及方法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主副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不变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不变15矿井通风矿井总风量68m3/s90m3/s通风等积孔分别为2.7m2和 2.5m23.01m2和 2.66m2通风

30、难易程度均为容易均为容易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5 -初步设计变更对照表初步设计变更对照表表 0-2序号系统名称原设计简述变更内容16主要设备选型(1)主斜井带式输送机DTS80/100/280 胶带输送机 电机 YKK4002-4 280kWDTC100/2315(2) 主斜井绞车选型JK2.01.5-30 绞车 电机 Y355L1-6 185KW不变(3)副立井提升绞车选型2JK21.4/30E 电机 YR355M3-8 185KW不变(4)主扇风机选型FBCDZ22、2110KWFBCDZ-8-No25 型,功率 2200K

31、W(5)排水泵MD46-3010、75KWMD85-457 型,3 台,电机功率90KW,吸水管 2196,排水管1336(6)空压机SA110A/19.8/0.85SA120A-7.517地面生产系统原煤由一台单层圆振动筛进行50mm 分级,+50mm 级煤人工拣矸,+50mm 拣矸后由带式输送机送到煤场储存。-50mm 级混煤进入地面装车仓或进入全封闭煤场储存。不变18辅助设施机修车间、综采设备库846m2不变坑木加工房231m2加工设备 3 台不变19工业场地位置工业场地布置利用已有不变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总占地 7.47ha不变20电气、安全监控及通讯电源线路一回引自西家寨 35KV 变电

32、站,采用导线 LGJ-120mm2,距离 6km,另一回引自榆林 35KV 变电站,采用导线 LGJ-120mm2,距离 10km。电压等级 10KV,建 10KV 变电站一回引自奥家湾 110KV 变电站 35KV线路,选用导线 LGJ-240/50,距离27km。另一回引自花子 35KV 变电站35KV 线路,选用导线 LGJ-120/35,距离 8km,改造 35KV 变电站用电设备总容量3332.1KW9473.92KW工作容量2892.30KW8330KW年耗电量8.01106KWh42.3106KWh吨煤电耗18.01KW.h22737.4510-4KW.h主变压器S9-400/1

33、0 10/0.4KV 二台,供工业场地低压设备用电SZ11-10000/35 二台井下设备安装容量2223.8KW5291.6KW井下设备工作容量1982.0KW4673KWKJ101 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选用 KJ78N 型监控系统DT-KC2000 产量监控系统ILS-XB 产量监控系统选 KJ106 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利用已有 KJ289 矿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通讯选用一套 HRD-128 型 128 门所选 HJD-256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程控交换机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6 -初步设计变更对照表初步设计变更对照表表 0-3序号

34、系统名称原设计简述变更内容21地面建筑建、构筑物总建筑面积:14339.66 m2,总体积:123532.54m3,栈桥或走廊长度总长度:189m。矿井工业场地建(构)筑物总面积:15248m2。矿井工业场地建(构)筑物总体积:195563m3。本次设计带式输送机走廊水平长度 635m。22给水排水矿井总用水量1095.44m3/d1272.91m3/d全矿排水量122m3/d886.64m3/d23采暖通风与供热总计算热负荷为 4118.5KW,考虑管网热损失系数 1.05,实际供热负荷需要 4324.45 KW。据此从锅炉房运行的技术经济和灵活性等多方面考虑,设计选用二台快装链条蒸汽锅炉,

35、型号为DZL4.0-1.0-A,并配备全套辅机,矿井井筒冬季防冻供热和工业场地建筑物采暖计算热负荷 Q=6960185W,故本设计利用DZL6-1.25-A型蒸汽锅炉一台,DZL4-1.25- A型蒸汽锅炉两台,冬季采暖期 3 台运行,非采暖期运行一台 DZL4-1.25- A型锅炉24建井工期12 个月18 个月25矿井投资矿井总投资22288.43万元40398.45 万元吨煤投资434.81元/t448.87 元/t26劳动定员及工效全矿劳动定员344 人524 人全员效率8.0t/工7.93t/工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7

36、 -第一章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周边煤矿和小窑现状井田自然概况及周边煤矿和小窑现状第一节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井田自然概况一、交通位置一、交通位置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兴县固贤乡南窑村、永顺村附近。地理坐标为:北纬:381415381645;东经:11112301111359。本井田交通以公路为主,距兴县至临县县级公路 10 km,有砂石路相通,距兴县城约 25km,交通条件尚属便利。交通位置见图 1-1-1。图图 1-1-11-1-1 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8 -二、地形地貌二、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

37、吕梁山脉西北部,属黄土高原地貌,区内大部为黄土和红土覆盖,井田内沟谷走向大致为东西向,地形复杂,沟梁交错,切割强烈,沟谷多呈“V”字型,地势总体为南东高北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中部山梁上,海拔标高为 1510.5m,最低点位于西北部沟谷中,标高为 1275.0m,相对高差 235.5m,属中一高山区,为黄土剥蚀型地貌。三、河流三、河流井田内发育有多条沟谷,均属季节性流水,平时干涸无水,雨季有短暂洪水流过,地表水属黄河流域。四、气象及地震情况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旱风大升温较快,夏季短暂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天气晴朗。据兴县志记载,年平

38、均气温为 8.112.8,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9.4,7 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2;极端最低气温为-29.3(1958 年 1 月 16 日),极端最高气温为 38.4(1961 年 6 月 11 日),年平均太阳总幅射为 559080J/cm2。全年风向以东风为主,西风次之,历年平均风速 2.4m/s,最大风速可达 20m/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25mm,年最大降雨量为 844.6mm(1964 年),其中 1967 年 8 月 20 日最大降水量达 104.1mm;年最小降雨量为 181.1mm(1965 年),其中 1969 年 11 月 29 日至 1970 年 2 月 18

39、 日连续 82天无降水,降雨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于每年 6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占全年的66.2%。年平均蒸发量为 2090.8mm,最大蒸发量为 2541.0mm(1972 年)。年平均无霜期为 174d,初霜一般出现在 9 月 26 日至 10 月 13 日之间,终霜一般在翌年的 4 月 3 日至 4 月 20 日之间。最大冻土深度 130cm 左右。据 GB183062001 图 A1,本井田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本区最早有记载的一次地震为 1331 年 4 月,地震波及全县,裂地尺余,民房倾塌甚多,尔后至 2004 年的 600 余年间共发生过地震 4

40、0 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 5 次,其强度为 4.05.5 级。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9 -第二节第二节周边煤矿和小窑周边煤矿和小窑整合后的井田西部、西北部为兴县固贤井田勘查区,东、东南部为煤层露头空白区,井田内外无小窑 。(见四邻关系图 1-2-1) 四邻关系图四邻关系图 图图 1-2-11-2-1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0 -第二章第二章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第一节第一节资源条件资源条件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

41、报告批准文号1、1956 年,山西省地质厅 212 队张崇淦等在河东煤田中段中阳、离石、临县、保德、偏关一带进行了五万分之一地质普查测量,著有临县、离石、中阳、碛口、柳林一带煤田地质普查报告。经 1962 年复审,认为工作方法正确,填图质量尚可,但地形误差较大,精度甚低。2、1967 年1968 年,山西省地质局水文队对兴县、临县、离石、柳林进行了山区水文地质调查,测绘了新生界地质图。3、1983 年1985 年山西省地质局 215 队与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合作完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成气形成条件及远景评价研究报告。4、1983 年1985 年、1985 年1986 年山西省地质局 2

42、15 队分别开展了河东煤田北部、中部地区的远景调查工作,并编写了山西省河东煤田北部远景调查区地质报告、山西省河东煤田中部远景区调查地质报告。本井田内基岩地层出露不多,仅在井田南部大的冲沟两测及沟底有零星分布。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主要煤层间距大且埋深较大,地形复杂。本井田的勘探手段选择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采用钻探工程和物探测井,配以各种采样测试工作。最终按工程控制程度、煤层埋深、煤种等分别估算了 D 级、E 级储量。两报告由山西省地矿局评审通过。5、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 2011 年 3 月编制的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1864 号文批复该

43、报告。二、矿井地质二、矿井地质(一)区域地质简况1、区域地层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中部远景普查区的北部,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中统;中生界三叠系下统、中统;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见表 2-1-1。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1 -区域地层特征表区域地层特征表表 2-1-1地地层层名名称称界界系系统统组组代代号号厚厚度度(m m)主主要要岩岩石石名名称称全新统Q4035砂、砾石层第四系上更新统O30189淡黄色亚粘土、砂砾石层新生界上第三系上新统N20138深红色粉砂质粘土、砂、砾石层中统二马营组

44、T2er438.10灰绿色中砂岩、粗砂岩、泥岩和尚沟组T1h201.70220.40绿色泥岩、砖红色细砂岩中生界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390.60396.50砖红色中砂岩、粗砂岩、泥岩石千峰组P2sh177.20208.10细砂岩、中、粗粒砂岩、泥岩上统上石盒子组P2s335.80紫红色泥岩、粘土岩、含砾粗砂岩下石盒子组P1x84.20167.10紫红色粘土岩、中、粗粒砂岩、泥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40.00106.51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灰岩、煤层上统太原组C3t80.00135.75砂岩、泥岩、粘土岩、灰岩、煤层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19.0046.00粉砂岩、粘土岩泥岩、灰岩、铝

45、土矿、煤线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灰白色白云质灰岩2、区域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断块东缘,兴县石楼南北向褶皱带的北部。区域构造简单,总体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 4-25,局部为 35,断裂少见,在区域的北西部有九元坪杨家塔背斜和九元坪向斜。九元坪杨家塔背斜:北起兴县九元坪,南至兴县杨家塔,延伸约 7.5km。背斜的轴向为北北西,轴部宽缓,两翼倾角较小,西翼一般为 7-11,东翼一般为 7-8。九元坪向斜:北起兴县九元坪,南至兴县杨家塔,与九元坪杨家塔背斜近于平行,延伸约 8.0km,向斜的轴向为北北西,轴部较为宽缓,西翼倾角一般为 8-19,东翼倾角一般为 7-12

46、。3、区域含煤特征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2 -区内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山西组(P2s)。(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由砂岩、泥岩、泥灰岩组成,颜色主要为灰灰黑色。含 6-8 层煤,由上而下编号为, 9、10、11、12、13、14、15 号共七层煤,局部 10 号和 12 号煤层出现分叉现象,分为10下和 12下煤层,其中 13 号煤层为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12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其余为不可采不稳定煤层。一般本组出现 3-4 层海相灰岩,

47、地层厚度一般为 80-135.75m,太原组煤层平均总厚度 15.98m,含煤系数 16.38%。(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一套陆相(三角洲、沼泽相)含煤沉积,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岩性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杂砂岩、泥岩,黑色页岩和煤层组成。含煤4-7 层,主要含有 2、3、4、5、6、8上、8 号共七层煤,其中 8 号煤为全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4、6 号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本组厚度为 40106.51m。山西组煤层平均总厚度 4.58m,含煤系数 5.89%;(二)矿井地质1、地层井田内地层大部分为新生界松散层覆盖,基岩地层仅零星出

48、露于沟谷底部。基岩地层主要由钻孔揭露,层序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及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第四系上更新统(Q3)及全新统(Q4)。现将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本次施工钻孔未揭露到底,据以往钻探资料该地层厚度 103.54147.41m,平均124.16 m。下部为浅灰、灰白色灰岩、碎屑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含不稳定的近似层状、透镜体石膏 23 层,厚 17 m,并有纤维状石膏脉充填于不规则的裂隙中,山西兴

49、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3 -石膏脉宽 0.55cm,统称为石膏带。上部为中厚巨厚层状灰白、深灰色微晶石灰岩、薄层状黑灰色泥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砾屑泥灰岩,局部夹薄层含铝质泥岩。(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厚度 19.9535.37 m,平均 28.25 m。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呈透镜体鸡窝状,厚度 04.90 m,一般为 1 m,其上为深灰、褐灰色铝土矿(G 层铝土矿)。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铝质泥岩、粉砂岩夹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岩及煤线,含灰岩 03 层。(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50、C3t)自 K1砂岩底至 K3砂岩底,厚度 110.61135.75m,平均 123.18m。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下段底部 K1砂岩为灰、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含岩屑、白云母,含黄铁矿及泥质包体,泥质及少量钙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和缓波状层理,厚度 2.827.40 m,平均5.58 m。其上为一套灰、灰黑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碎屑岩段,偶夹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及薄层铝质泥岩,含煤 4 层,分别为 12、13、14、15 号煤层,其中 13 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中段岩性深灰色生物屑泥晶(微晶)石灰岩、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少量薄层粉细砂

51、岩和煤层组成。本段所含煤层为 9、10、11 号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上段由 L4灰岩顶界至 K3砂岩底,为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铝质粘土岩构成。(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自 K3砂岩底至 K4砂岩底,厚度 70.65106.51m,平均厚度 84.12m,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底部 K3砂岩为灰白深灰色中厚层状中、 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1.202.53 m,平均厚度 1.71 m。含煤 4 层,分别为 4、5、6、8 号煤层,其中 8 号煤层为井田内赋存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可采

52、。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4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自 K4砂岩底至 K6砂岩底,厚度 84.20117.05m,平均厚度 84.12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下部偶夹 12 层煤线。底部 K4砂岩为灰白深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 0.806.62 m,平均厚度 3.54 m。成分以石英为主,约 70%以上;长石占 14%25%;岩屑 5%14%。向上为灰色、绿灰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灰绿色细粗粒长石石英杂

53、砂岩夹灰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顶部为一层灰白浅灰色铝质泥岩(桃花泥岩),富含铁质粒及结核,露头上常呈网格状褐红色褐铁矿细脉,可做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的辅助标志。(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自 K6砂岩底至 K8砂岩底,井田内赋存最大厚度大于 144m。主要由灰绿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与杂色、深灰色及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下以砂岩为主,底为砂岩 K6厚 5.809.85 m,平均 8.20m,为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占 70%,长石可达 18%,以斜长石为主,部分粘土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岩屑可达12%;杂基可达 20%,主要是高岭石、水云母;底部含砾。孔隙式胶结,

54、碎屑颗粒多呈点线接触。(7)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井田内广泛分布于冲沟中,厚度 094.50m,平均 32.73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底部为砂砾岩层,砾石成分以砂岩为主;其上为棕紫色、棕红色及黄色粘土、砂质粘土、钙质粘土夹砂砾石层,含大量钙质结核。(8)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广泛分布于黄土梁、峁、垣顶部;厚度 040.00 m;与下伏中更新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由浅灰黄、浅黄、棕黄色砂质粘土、粉砂土、亚砂土组成,颗粒均匀,结构疏松,具大孔隙,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黄土陡壁。(9)第四系上更新统峙峪组(Q3s)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

55、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5 -主要分布于井田中部大的河谷两侧,形成级阶地。主要由浅黄色砂土、细砂土、亚砂土组成,底部多有砾石层。厚 0-10m。(10)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河谷谷底。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为近代河流冲积层。由不同时代的砂、砾、泥质岩屑组成,一般厚度 20 m 左右,富水性较强。2、井田构造本井田地层总体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倾角 1931,井田西北部倾角较平缓,一般小于 25,以中东部倾角较大,倾角可达 30左右。井田中东部在开采过程中发现一条长 2150m,向西倾斜倾角 65,落差为 3-12m 的正断层。未发现岩浆岩侵入,地表和钻探过

56、程中也未发现陷落柱。综上所述,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三、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一)煤层1、含煤性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共含煤 4 层(4、5、6、8 号),煤层平均总厚度 6.87m,含煤系数 8.17%; 8 号煤层为井田内赋存区稳定可采煤层,4号煤井田内为不稳定零星可采煤层,(见图 2-1-1)但大部被风化,其他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太原组共含煤 7 层(9、10、11、12、13、14、15 号),9、10、11、12、14、15 号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13 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太原组煤层平均总厚度 14.15m,含煤系数 11.49%。(见表

57、2-1-2)。2、可采煤层井田内的可采煤层主要为山西组的 8 号煤层和太原组的 13 号煤层,叙述如下(见表 2-1-3):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6 -各煤层情况一览表各煤层情况一览表表 2-1-2含煤组段组段厚度(m)含煤系数(%)煤层号煤层厚度(m)层间距(m)结构稳定性可采性可采系数备注40 -2.730.67简单-复杂不稳定赋存区零星可采602.15-2.992.5150-0.530.48简单不稳定不可采1418.35-33.9025.7060-0.330.48简单不稳定不可采014.04-31.4719.98山西组70

58、.65-106.5184.128.1782.06-5.454.14简单-复杂稳定赋存区可采10024.56-30.1827.37三段90-0.610.29简单不稳定不可采014.885.6915.27100-0.630.42简单不稳定不可采04.47-14.218.89110-1.340.43简单不稳定不可采145.51-22.1013.57二段120-1.350.38简单不稳定不可采141.87-8.695.371310.49-12.9410.80复杂稳定赋存区煤层可采1007.57140-0.39简单不稳定不可采06.24太原组一段110.61-135.75123.1811.49150-0

59、.570.25简单不稳定不可采0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7 -可采煤层特征表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 2-1-3含煤组段煤层号煤层真厚度(m)层间距(m)结构稳定性可采性可采系数含夹矸数顶板岩性底板岩性山西组82.06-5.454.14简单-复杂稳定赋存区可采1001-4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65.80-70.2667.20太原组一段1310.49-12.9411.80复杂稳定赋存区可采1003-6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

60、计有限公司 - 28 -(1)8 号煤层位于山西组底部,煤层真厚度 2.06m-5.45m,平均 4.14m,为井田内赋存区稳定可采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层含 14 层夹矸,顶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局部为中粒砂岩、粉岩,底板以细粒砂岩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和泥岩。井田东部、东南部有 2.9698km2被剥蚀,占井田面积的 52%。(2)13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13 号煤层上距 8 号煤层 65.80-70.26m,平均 67.20m。煤层厚度全区变化不大,厚度 10.49-12.94m,平均值为 11.80m,属稳定赋存区可采煤层。含3-6 层夹矸,夹矸总厚度 1.01-3.72

61、m,夹矸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属复杂结构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为砂岩;老顶为中粗粒砂岩。底板主要为细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存在碳质泥岩伪顶。井田东部、东南部有 2.2743km2被剥蚀,占井田面积的 40%。(二)煤层对比1、对比方法及依据煤层对比是在地层对比到组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以标志层、煤层及煤岩组合特征、煤层间距、测井曲线及物性特征等进行逐层对比。本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稳定,标志层和主采煤层本身特征明显,为煤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次煤层对比工作是以 13 号煤层的底板为基准进行的各项对比。2、煤层对比(1)山西组煤层对比山西组煤层对比首先确定

62、山西组的顶界砂岩(K4)和底界砂岩(K3)。K4砂岩为灰色灰黄色中粗粒砂岩,次棱角至次圆状,分选中等,有时相变为细粒砂岩,厚度0.806.62 m,平均厚度 3.54 m。为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的分界标志层。4 号煤层位于山西组顶部,该煤层为不稳定零星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复杂,层位稳定,容易区别于其它煤层。K3砂岩为灰白色灰色中细粒砂岩,局部为粉砂岩,厚度 1.202.53 m,平均厚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9 -度 1.71 m。具有小型交错层理。为太原组和山西组的分界砂岩。8 号煤层位于 K3砂岩上部,该煤层赋存较稳定,其上部有

63、一层厚层状含砾粗粒砂岩。其余 5、6、7 号煤层根据煤层间距以及沉积旋回来进行。(2)太原组煤层对比太原组的煤层对比是利用标志层、煤层厚度变化、结构并结合物探测井的曲线特征来进行分析对比。、太原组有 2 层相对较稳定的石灰岩(L3、L4),其中 L3最为稳定,全区普遍发育,厚度 0-5.10m,平均 3.0m。该灰岩下部为 10 号煤层,10 号煤层不可采,可作为很好的标志层。位于 10 号煤层下部为 11 号煤层,11 号煤层赋存较稳定,、13 号煤层本身就是本区最好的标志层,以其特大厚度,层位稳定而区别于其它煤层,物性特征反映明显,主要表现为:电阻率、自然伽玛、密度和声波曲线均表现为宽、窄

64、不一的锯齿状异常。本煤层靠近底板通常含 1-3 层夹矸,夹矸异常较明显。根据本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通过上述综合对比,各主要煤层对比准确可靠,但几个薄煤层主要是通过层间距和相对位置来进行对比,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二)煤质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1)煤的物理性质:井田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表现为黑色或棕黑色,条痕为深黑色或褐黑色,沥青光泽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 23,内生裂隙相对较发育,但有一定韧性,参差状、贝壳状断口。视密度为 1.35-1.50t/m3。真密度比视密度稍大。(2)煤岩特征、宏观煤岩特征各主要煤层的宏观煤岩特征极为相近,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次为暗煤、镜煤,局部可见有丝

65、炭,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和半暗型,光亮型次之,少量的暗山西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30 -淡型。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少见均一状结构;主要为层状构造,其次为块状构造,太原组各煤层可见星散状或团块状黄铁矿结核。、显微煤岩特征本次工作中未做显微煤岩鉴定,故引用兴县固贤井田的资料:8 号煤层:显微组分中的有机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镜下鉴定: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其次是均质镜质体、结构镜质体(少数充填为树脂体,多见粘土充填)、碎屑镜质体;惰质组以碎屑惰质体、粗粒体为主,其次是半丝质体(中空部分充填有矿物),少数微粒体和丝质体碎

66、片;壳质组以孢粉体为主,其次是角质体及树脂体。煤粒呈碎裂结构。镜质组含量变化在 38.40%-65.74%,平均 46.03%。惰质组含量变化在 24.34%-41.95%,平均 35.88%。稳定组含量变化在 0.00%-12.35%,平均 7.20%。矿物含量在 3.50%-22.25%,平均为 10.89%,以浸染状,团块状粘土为主,少数为片状和充填状;碳酸盐、黄铁矿和石英少见,多呈碎片状和粒状。13 号煤层:显微组分中的有机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镜下鉴定: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其次是均质镜质体,少数结构境质体和碎屑镜质体;惰质组以碎屑惰质体为主,其次是粗粒体、半丝质体和丝质体、碎片体;壳质组以孢粉体为主,其次是角质体。镜质组含量变化在 28.33%-54.08%,平均 43.37%。惰质组含量变化在 28.51%-50.82%,平均 41.44%。稳定组含量变化在 0.00%-12.73%,平均 7.00%。矿物含量为 3.16%-14.20%,平均为 8.19%,以粘土为主,主要呈散粒状,少数为团块状、片状、充填状。碳酸盐少见多为充填状;黄铁矿和石英呈粒状。2、煤的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