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浅析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4470267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浅析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浅析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浅析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浅析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浅析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把握技巧,备战中考 浅析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材料分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主要类型有文字材料题、表格材料题和图片材料题。新课标下的材料分析题成了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模拟考试和中考当中,学生们在材料分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如何解决成为每一位历史老师最想研讨的课题,在平时的复习指导中,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读懂读透阅读材料首先,要求学生先阅读材料题的问题,后读材料。我们一般的做题习惯是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要求,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果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则更大,学生易于产生惧怕心

2、理影响答题;而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往往需要在读完问题后再一次阅读材料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材料分析题设问的实质是使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如果我们先读题目的问题,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材料,则更容易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客,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抓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

3、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 第三,要理解命题意图。每道材料分析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一定要理解其意图,考虑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认识应达到的高度等。 二、 找取相关信息点 材料分析题引用的材料,既能反映课本内容,又高于课本内容,阅读时应将材料中反映课本的内容与课本对号入座,确定材料反映的是课本哪一章节哪一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理解超本内容。理解扣本内容是解题的基础,理解超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三、 回答设问内容在动笔组织答案时应注意以下“规则”:1按分列点。依据设问的分数分布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原则,

4、按分列点,分多则多写,分少则简写。另外可以评分的操作可能性推断答案的条目数量。比如设问的分值是2分,则参考答案一般情况为1点或2点;分值是3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分值是6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2注意审题准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总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3注意答好第一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分析题分好几问回答,而每一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

5、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力求全面准确。 4答案要言简意赅。材料分析题不是问答题,一般是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过多的语言。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防止随意性。即论从史(材料)出,结论必须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由此依据而得出答案,还要做到答案的序号化和要点化。四、认真检查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地检查,检查一下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材料分析题的解答要求,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一是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是分析材料,结合材料回答;三是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回答;四是联系实际,谈谈启示;五是提

6、炼材料主题等。对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答案一般来源于课本。答题方式:提问内容是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的答案往往就出现在课本中,这就要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中寻找相关答案。例:材料一: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后发表就职演说。他说:“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正是因为我们战胜恐惧选择了希望”他呼吁全体美国民众端正心态,努力提高公民责任感,为克服危机、振兴国家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二:奥巴马任美国总统后,正在提倡自20世纪50年代公路扩建计划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他还透露打造现代化的美国教育系统,挽救汽车工

7、业、创造250万个新工作岗位等计划。 结合两则材料说出奥巴马的政策与美国历史上哪一个政策极为相似?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解析:材料一中的“恐惧”指的是发端于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的次贷危机加剧演变成的一场全面的国际金融危机。奥巴马现在面临的情况与罗斯福1933年面临的局势惊人的相似:同样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除了面临的局势类似外,奥巴马采取的政策与罗斯福的政策也十分相似。参考答案:罗斯福新政;特点: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或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于“结合材料回答”的问题,答案一般来源于材料。答题方式:提问内容是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

8、现在材料中,这就要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例:清朝中后期,中国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对外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此同时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对外开放,100多年间,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腐败,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请根据材料概括,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落后的原因?解析:从“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由于经济落后”得出结论。从“政治腐败”得出结论。从“对外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被迫对外开放”得出结论。从“中国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得出结论。参考答案: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政治腐败

9、面对国际上的剧变,不能主动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闭关锁国社会制度落后。对于“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回答”的问题,答案一般来源于课本,可以借鉴材料内容回答。答题方式:提问内容是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解题技巧:根据提问在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再结合课本有关知识,通过划分知识板块来回答。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201850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分布(%)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20501520810184045201211185039181515(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工业生产分布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18701913年世界主

10、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分布(%)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70321013231900207173019131451636(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各国工业生产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1970年欧共体与美国经济对比表出口贸易(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金(亿美元)钢产量(亿吨)汽车产量(万辆)水泥产量(万吨)欧共体885270.31.0920936.411120.3美国426117.01.1931824.46405.6(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970年西欧与美国经济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解析:三则图表的相同点都是反映欧美大国经济地位

11、的变化。不同点是图表一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占据经济霸主地位;图表二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赶超英国占据经济霸主地位;图表三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经济腾飞动摇美国霸主地位的情况。参考答案:(1)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原因: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英法。变化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等国最先采用先进技术,促进经济迅速发展。(3)西欧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提出挑战;促进世界政治

12、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于“谈谈启示”的问题,答案一般是借鉴材料内容,来源于课本或高于课本,进行综合提炼回答。答题方式:提问内容是联系实际,谈谈启示。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答案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去做。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波音公司制造一架飞机要用一万多个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基本上都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生产;日本由于地域和市场狭小,更是倚重于“海外投资立国”的方针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主动融入世界,中国的“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的产品不仅占领了欧美市场,并且在许多国家建立了跨国公司。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解

13、析: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我们怎么做“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因为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参考答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得到加强,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我们要主动融入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赶超发达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作贡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贡献。对于“提炼材料主题”的问题,答案一般是总结材料内容,进行综合提炼回答。答题方式:提问内容是归纳材料的主题。解题技巧:运用语文阅读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去解答。答案可以概括为:材料揭示了表明了反映了等等。例:某校初三学生,搜集如下图片。图一:辛丑条约图二:抗战胜利图三:北京奥运图标问:结合三幅图片,以你的历

14、史知识判断他们探讨的主题是什么?解析:图一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图三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由此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参考答案: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另外,在讲解材料分析题时,可以把评分标准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题才会适合要求,以便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平时解答材料分析题出现的失误,一定要找出原因,不一定要去记住这一问怎样答才正确,应当考虑“我为什么没有答对”,只有平时注意总结失误,才能避免考场上的失误。总之,做材料分析题的总体思路是:结合试题的设问,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得出最佳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