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层建筑设计问题思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4456273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文:高层建筑设计问题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文:高层建筑设计问题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文:高层建筑设计问题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论文:高层建筑设计问题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高层建筑设计问题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层建筑设计问题思考摘要: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与城市的主体人以及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密不可分,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高层建筑的设计正努力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朝着生态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本文就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尺度;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与城市的主体人以及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密不可分。高层建筑的设计正努力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朝着生态化、人性化方向发展。高层建筑的规划布局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和城市的景观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2、。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风格的变化多样,给高层建筑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1 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1.1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相对体积和高度,其对城市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超高层建筑剥夺了部分城市居民的光线,其可能投下的阴影也可能改变区域的性质,另外,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得收益也并不乐观。1.2 高层建筑避免过度密集,高层建筑对于其所在城市街道甚至是街上的行人都有重要影响,所以高层建筑的发展应有规划者通过城市及地方规划加以控制。高层建筑的过度密集虽然对于办公、居住等条件十分有利,但是不断激增的高层建筑也引起了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也演变成

3、了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造成了城市交通的过度拥挤。一些高层建筑缺乏足够的日照和住宅绿化面积,甚至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还造成从未出现过的光污染。1.3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应该相辅相成、彼此协调统一,大部分高层建筑分布在城市较繁华、较密集地段,为了保持此地段的连续性,在规划设计时,高层建筑应与其它建筑有所呼应,使其与其它建筑以及街道相协调。2 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包括塔楼部分设计、裙房设计、底层设计以及建筑顶部设计等环节。如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和功能的限制要求使其在造型上变化较少,因此,塔楼的表现形式往往对其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延伸至无限”的设计概念下,塔楼优美的轮廓和生动的线

4、条体现着建筑不同的艺术内涵,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的一座座建筑形成的三维空间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这方面的优秀设计实例。裙房的设计虽然对城市立体空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却与街道尺度和行人感受具有密切的关系,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公众的视线和观感,对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底层设计则可以采用入口缩进或底层架空的方式,使其具有鲜明的现代建筑特色。将建筑底部设计为通透、开放的公共空间,并使之与道路、广场及其他建筑相连,使人们从高密度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丰富了城市空间的层次。此外,特色鲜明的顶部设计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也具有关键作用,常作为视觉的中心成为城市空间形态的标志。在设计中

5、,除注意控制顶部高度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融合外,还应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表现建筑顶部形式与整体的关系,而人的活动(速度、角度和视距等)也会影响到高层建筑顶部的设计。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是城市的标志。在十分重视城市空间设计的今天,高层建筑顶部造型在保护传统街道空间特色和维护城市空间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肤浅甚至盲目地把它仅仅当作权利、财富和技术的象征,极力追求所谓的个性,而产生了一批极尽奢华甚至怪异的高层建筑顶部,或者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制造了大量平庸的复制品。这个结果导致

6、了整个城市空间的破坏、城市整体性的支解和“千城一面”的局面。应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整体特色、周围的建筑、自然环境、人们的感官等各个角度。3 建筑朝向设计建筑朝向的被动设计与建筑的平面形态、基址上的位置及对太阳光路径的朝向和当地的风向有关。例如,根据热带地区的太阳路径,建筑形态应该是以东西向为轴线的矩形,以减少建筑开阔面的太阳辐射。这是因为获得热量最大的来源是通过窗户的太阳辐射。当然,热量获得随着时间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建筑朝向的决定将影响后续的每个设计决策。每个建筑基址都有其特殊性,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毫不例外也与基址相关。在决定如何使基址内的新建筑有利于环境时,必须考虑两个主要的基址因素:当地气候

7、和基址内建筑的环境影响。当地气候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建筑朝向可以通过遮阳带植物或渗透性墙体加以缓和。通过仔细研究基本微观气候条件,就可以确定最合适的基址和建筑外形,消除不适合的基址区域(如被污染的和过于遮避的区域);通过建筑形式、植被和遮避带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4 高层建筑的外界面设计高层建筑的外界面设计与一般建筑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高层建筑拥有得天独厚的通风优势,而且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上面的风速和风压越来越大,会导致建筑与外界热交换迅速增加,不利于建筑中的能量保存,热工能耗增多。此外高层建筑较少受到临近的建筑遮挡,所以投射在其上的日照包括直射的、漫射的或被低层建筑

8、屋顶反射的辐射,要比照射在多层建筑上的日照辐射强度高,这在冬季是有利的,但在夏季却是不利的。另外,气候是由多重对立要素综合决定的,各种气候要素总是在舒适要求的两极之间摆动变化, 建筑随着气候的变化, 要面临采暖与制冷、通风与防风等相互矛盾的要求, 因此建筑外墙应该结合被动系统、混合模式和主动系统的优化来加以设计。因此,理想的外墙应该是对气候“用”和“防”的辨证统一,是有利于环境的过滤器。外墙上应该像过滤器一样提供自然通风,控制交叉通风,提供对外景观,予以太阳光保护,调节风雨,在寒冷季节提供保温,在炎热的夏天提供通风、隔热,使得与外部环境有更直接的关系。双层立面系统是目前处理高层建筑外界面比较理

9、想的手段。5 高层建筑采光设计高层建筑在生态设计中的目标之一,是优化日光的使用,减少人工照明的耗能需求。大部分被动日光技术都是控制进入的直射光线,减少其对视觉舒适度的潜在负面影响,如眩光;以及通过减少热量获取来减少建筑制冷的负担。当太阳光有效地分布到建筑各处而没有眩光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是很好的室内照明了。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设计有以下方法:(1)通过将阳光反射至屋顶平面,日光可以到达比那些靠传统窗户或天窗采光更深的工作区域,但不增加窗户附近的日光强度;(2)通过利用相对小的进光区域有效传统日光,可以不对阳光辐射产生严重的制冷负荷,从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3)仔细设计阻挡阳光直射的系统,可以减少

10、阳光直射导致的眩光和温度不适。设计的难度在于每天和全年阳光位置及获得的不断变化。自然采光的建筑无论设计得多好,只有在日光有效利用和代替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才能节约能源。当然,进行采光设计时,可以在人工照明节能和少量增加阳光热量获得之间寻求平衡。我们可以完善座位和工作平面规划,通过更好的窗户和立面设计来减少眩光,获得自然采光。研究表明,太阳光的适当获得和开阔视野可以提供一种舒适感。然而,为保证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用者应该可以控制光线的数量和质量;设计者需综合考虑能耗、背景光线、屋顶灯和窗户的自然采光等因素,并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视觉环境。6 发展生态设计 优化城市空间绿色建筑与生态规划的设计,

11、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即环保、可循环、无污染、能源节省,作为当代社会节约型城市、生态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存在条件,影响着城市生态稳定及功能稳定,对提高当地居民系统健康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要求应该受到迫切的关注,因为这些地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对全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威胁。其主要内容为:高层建筑营运系统的生态性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系数影响建筑采暖能量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个热工性能参数,这意味着减少体型系数可以降低舒适空间的平均成本,在常见的平面形式中,圆形平面可以拥有最小的外围面积,其次是方形。每个建筑基址都有其特殊性,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毫不例外也与基址相关,通过建筑形式、植被和遮避带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7 结语高层建筑影响了城市发展,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好坏也有一定影响,建筑应与城市空间相互协调,与城市营造相互配合,即高层建筑设计通过建筑设计及规划相互作用完成。高层建筑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发达地区,我国高层建筑的设计也已获得不小成功,相信,通过建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高层建筑设计将不断发展完善,并取得更大成功。参考文献:1刘小音.高层建筑设计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2穆广奎,魏蕊.浅谈高层建筑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13陈平.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