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汕头精神呼喊创新文化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4455823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弘扬汕头精神呼喊创新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弘扬汕头精神呼喊创新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弘扬汕头精神呼喊创新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弘扬汕头精神呼喊创新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汕头精神呼喊创新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弘扬汕头精神 呼喊创新文化弘扬汕头精神 呼喊创新文化 论潮汕文化兼容进取的秉性与建设创新型汕头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文化的繁荣是城市繁荣的重要标志。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所不在、无所不导的。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先生所说:“哪里有文化,那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更快地向那里转移。”纵观世界上的一些国际性大都会,经济的繁荣是先决条件,文化的繁荣才是其真正的标志。无可想象,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能够成为世界著名城市。创新文化对于创

2、新型社会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 中华文化历来包含着激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历代有识之士都是致力于革新鼎新,推陈出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自强自尊,不断增强创新活力。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她是中原文化和外国文化、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碰撞、交融结合的产物。潮汕文化是开放型的文化,是有高度融合性的文化,是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文化,千百年来在韩江、榕水滋养中,沐风栉雨,生生不息,水拍浪高,潮音不绝。诚然,潮人在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生活,也无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职业缺陷,如昔时潮民“赶潮”打渔,这种“讨海”的原始方式往往伴随着侥幸心理,这就给人们一个错

3、觉,办事要“赶潮”,存在“跟风头”、“投机取巧”的思想。历史上汕头曾经有过两次辉煌:一次是清中期辟为通商口岸后,汕头成为世界闻名的商埠;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立经济特区后,汕头又一次进入全国著名城市的行列。但是,2001年后的一二年,由于种种原因,汕头的经济出现了滑坡。历史包袱、社会矛盾困扰着汕头的发展。近几年,汕头市委、市政府做出的种种努力,使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转机,去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是,汕头的经济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弘扬了潮汕创新文化,我们就能享受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辉煌;反之,就会栽跟头、吃苦头! 如何使汕头的经济走出低谷,实现跨越式发展?出路在于发展

4、和创新,建设创新型汕头。文化是城市经济全面振兴的内在驱动力。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就要在竞争中落后,就要被淘汰。城市文化底蕴需要挖掘与展示,需要积累和创造,需要个性与特色,需要继承与创新。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潮汕文化的实质内涵,对潮汕文化进行持续地提升和创新,让潮汕文化积极向上、开放创新的文化内核充分地释放出来,潮汕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构建创新型汕头的思想基础、文化要件和持久动力。目前,迫在眉睫地在于挖掘潮汕文化开拓创新内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弘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构建创新文化。回顾从韩愈治潮一千多年

5、来的历史,特别是从汕头开埠到改革开放一百多年的历史,有如下三点是值得我们应该持久弘扬的: 一、敢闯难关,敢冒风险。潮汕文化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揭阳是粤东最早的县名,以揭岭之阳名揭阳,这应该是内陆中原人来时名的地名。但这些中原移民与本地土人结合后,逐渐认识到海与他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多么的重要,遂有潮阳、海阳、澄海等地名。这个转变,是潮汕先人由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的转变。海是可爱的,有供人食用的资源;海是无情的,一旦变脸,可谓排山倒海,气吞山河;海是讳深莫测的,有无数的奥秘等待人们去探索;海是宽阔的,可以通往无边天际。海的特性,造成了潮汕人敬畏海,也启发着他们去探索海、征服海。人们要获得食物,就

6、得下海去讨掠,与海浪搏击。汕头临海且人多地少,向海进军是唯一的选择,潮人为了谋生而富有冒险精神,漂洋过海闯世界,虽屡遭海潮、海浪或海盗袭击,有的葬身海洋或客死他乡,但仍不屈不挠。这就造就了“红头船”精神敢闯难关,敢冒风险,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红头船”精神使潮汕人在近代中国海上交通史和近代中国工商业史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渺无人烟的荒岛,潮人去了,令人却步的“夷地”,潮人到了。“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潮商”。潮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许多潮人足迹遍布东南亚等海外地区,成为当地首富辈出的商帮,如李嘉诚、郑午楼、谢国民、陈有汉、林百欣等等。这些名字,都如雷贯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7、汕头人沐浴着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春风,发扬“红头船”精神,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勇于开拓创新,在一片沙滩荒地上杀出一条血路来,筑起了“金窝”、“银窝”,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经过20多年的建设,汕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了一番,1990年实现第二个翻番,2015年又实现第三个翻番;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后,曾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汕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海港、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完善的港口城

8、市。20多年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是汕头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牢固树立敢闯难关、敢冒风险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经验,思路开阔,敢冒敢闯,激发群众的个性和才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汕头的振兴才有希望,汕头才有美好的未来。 二、交汇碰撞,博采众长。汕头是一个著名的沿海港口城市,它地处潮汕平原三道主要江河的汇合出海处,北依揭岭,南濒南海,韩江、榕江、练江犹如三条银带,使汕头与潮梅各属及闽赣边县的大片土地紧密相连。汕头东、西、南三面濒海,东距台湾200余海里,西南距香港近200海里,并与南洋群岛相望,且拥有长达300多公里

9、的海岸线和容纳众多船只之良港。这个独特的地域特征,赋予了潮人人文精神中,既有山的凝重,又有水的灵动,并秉承了水的高度融合的特性和钟灵活泼的性格,让潮人思想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激荡、碰撞,不断擦出新的火花,形成持久的创新动力。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汕头的大门被帝国主义的枪炮打开了。潮州(后改汕头)被迫辟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汕头人民头上又压上了一座大山。但由于外资的注入,资本主义的管理理念和资本运作模式的引进,也给了汕头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机遇,汕头的文化也发生了剧变和空前的繁荣。在那个时期,中国发出了辛亥革命、封建王朝倒台、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孙中山三次莅汕,蒋介石

10、、周恩来等国共领袖率东征军两度东征到达汕头。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列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潮,剧烈地冲击着潮汕千百年来形成的顽固的封建文化。汕头的社会思潮空前活跃,“火焰社”等新文学团体如雨后春笋,报馆、书店、印刷厂林立。据统计,到最盛时汕头埠有10多家报纸同时出版,全潮汕有报刊70余家。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胜利后,汕头成立了中共党的组织,马列主义在潮汕传播。各种新思想、新主张、新鲜事,不断出现并披露于报刊。那个时期,也使潮人交汇撞碰、博采众长的创新作风和文化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汕头开埠后,经由汕头的外出经商者逐日增加,来汕外籍商人也纷沓而至。据史料记载,汕头先后与英国、法国、日本

11、、德国、美国、挪威、荷兰、俄国、爪哇(荷兰殖民地)、苏门答拉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有直接经济贸易关系,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挪威、美国、俄国(法国领事代)依次在汕头开设领事馆,驻汕外籍侨民多达200户左右。由于外国资本的进入,汕头工商业长足发展。汕头开埠后开办的南生公司的广告词就响亮提出:“经办全球货物,搜罗中华国产”。可见,当时潮人做生意就有面向全球的外向型眼光。清宣统二年汕头一家叫“富春江”商号的开办合同,内容为5个投资者合成8股,每股1725两银。富春江商号还创办了富春江旅馆,业务远及美国檀香山。这家我国较早的股份公司在汕头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潮人很早就开始涉足股份制这种经济管理

12、运作模式。历史上,汕头有不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工业产品的生产都搞得比人家早。如1899年汕头就开始有通往上海、香港及台湾的商务货船;1904年,中国第一条华侨集资的商办铁路潮汕铁路开工。火柴厂、玻璃厂、卷烟厂、织布厂、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在汕头开埠不久就已创办和开设,这在全国是领先的。开埠后的汕头成为粤东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步入中国屈指可数之重要港口之列,对外贸易额居上海、天津、大连、汉口、青岛、广州之后,排行第七。到其黄金时期,汕头港口的年吞吐最高达675万吨,仅次于上海港和广州港,而居全国第三位。澄海县志对早期的汕头曾有这样一段描述“每当春秋风信,东西两港以及溪东、南陇、沙汕

13、头(现汕头市这一地方-作者注)、东陇港之间,扬航捆载而来者不下千万计。犬牙错处,风物滋丰,握算持筹,居奇屯积,为海隅一大都会。”这里记述的是汕头等港口形成初期的繁忙景象,其鼎盛期的繁华程度便可想而知了。这是潮人弘扬交汇碰撞、博采众长的创新作风所然。 三、海纳百川,唯才是用。法国原文化部部长朗歌曾说过:“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以繁荣的文化为支撑,文化的繁荣孕育着千百万高素质的人才。文化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潮汕文化有着大海那样的胸怀,汲纳着百川舸流,激荡着急流险滩。潮人秉承着海的本性,很早就懂得营造创新环境,汲纳四方贤才,为我所用,变革创新,改变自已的落后面貌。潮汕这个地

14、区早在远古时代已有古人类在活动。秦、汉年间就已置县揭阳,晋置义安郡,隋置潮州。但由于地理位置僻处岭南,远离中州,限于东南海隅,到了唐代,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荒凉落后状态,常被目为“蛮荒瘴疠”之区,以至成为谪宦逐客之地,一如韩愈所云:“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仅唐朝一代,先后被贬来潮的朝廷官吏就有张玄素(蒲州虞乡人,由少詹谪任刺史)、唐临(长安人,由吏部尚书谪任刺史)、卢怡(谪任司马)、常衮(京兆人,由宰相累谪,祀名宦,任刺史)、洪圭(莆田人,由工部尚书谪,任刺史)、韩愈(南阳人,刑部侍郎谪,任刺史)、杨嗣复(由宰相累谪,祀名宦,任刺史)、李德裕、李宗闵(由宰相累谪,任潮州司户)等。这些京官,都

15、是被谪而来,有的则是一而再,再而三,累谪再至,境遇悲凉,心境不好。但吾潮百姓,地方官员,对于这些有罪被贬、窜流而来的官员,并没有赚弃他们,鄙视他们,而是坚持实事求是态度,从朝廷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当成贤人、能人,欢迎他们,拜他们为师。 常衮于大历十四年(779年)贬为潮州刺史,到了潮州后,他“兴学教士,潮俗为之丕变”。这足见潮人的谦卑情怀。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遂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为潮人做了大量好事,驱除鳄鱼,为民除害,任用了当地贤士赵德出来主持州学大事,振兴州学,促进潮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致韩愈“八月居潮万古名。”

16、人民怀念他,纪念他,江山随之改姓韩。潮州的恶溪改名韩江,笔架山改名韩山,并设“韩文公祠”,永远纪念。以后的历朝历代,都陆续有中央官员、外省籍贤达莅潮,吾潮人民一而贯之地接纳他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宋二朝先后被贬来潮任职或转战到潮的十位宰相在潮汕的故事,即所谓“十相留声”。这十相,除上面提到的唐代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四位外,宋代有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他们中,部分是原任宰相被贬来潮的,有的是离潮后才升任宰相的。这些高官初到潮州时,心态很坏,把潮州的境况描述得很可怕。什么“风雨瘴昏蛮日月,烟波魂断恶溪时”;什么“恶溪毒瘴聚,雷电常汹汹。”连潮州的树木也被称为“瘴树

17、”,花被称为“恶花”。但这些官员经过与潮人的相处,改变了初衷,萌发出对潮地的美好印象和对潮民的深厚情意,离开时还有依依不舍之情,发出了“此若有田能借客,康成终欲老耕耘”的感叹。唐宋二朝十相莅潮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一呆就几年,有的则只有几个月,有的颇有建树,有的则谈不上做什么事。但潮人不但在历史上给他们记上一笔,还把他们当成神供起来,立碑建庙。在潮州城内,立了“十相留声”的石牌坊;韩江的凤凰洲上,建了“十相祠”;潮州城北,建有“二相祠”,祀李德裕、赵鼎二相;潮安县的鹳巢,还建有“鹳巢古庙”,祀陈尧佐。 这种独特的人文现象,体现了潮人谦逊态度和宽阔胸怀! 潮汕人民就这样以火一般的热情,拥抱四方人才

18、,不断地汲收他们中的丰富营养以涵养和丰富自己,增强创新的活力。唐代韩愈刺潮命赵德管理州学,到了宋代,潮汕庠序大兴,教养日盛,经济随之繁荣发展。据统计,宋代广东参加全国进士科考登皇榜者共528人,潮州有172人,占全省32.5%,可见人文之鼎盛,连被贬来潮任职、离潮后累升至宰相的陈尧佐,也很敬佩潮汕出了很多人才。有一次京考后,他亲自出面欢送潮州上京赴试登第的举子,并撰送人登第归潮阳诗一首相赠:“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乡。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此后,潮汕就被称为“海滨邹鲁”了。事实证明,只有胸怀宽阔,海纳百川,唯才是用,才能吸纳四方贤士,为我所用,为振兴潮汕服务。 诚然,潮汕四季如春和秀丽的风光也赋予潮人清纯、秀美、灵动、纤细的性格特征。潮汕姑娘窈窕秀美,早已海内外闻名;潮汕姿娘会理家,早已成为潮汕的名片和品牌;潮汕姑娘聪明贤慧,心灵手巧,工于手工,已使潮汕工艺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潮人种田如绣花,也使潮汕老农名噪一时。潮汕文化的一刚一柔,已成为汕头文化的互补和创新的推动力。大力弘扬汕头精神,把潮汕文化兼容进取的秉性充分发挥出来,汕头这座百载商埠必将再次喷发出璀灿的光芒,谱写着优美的时代乐章,一座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型海滨城市必将屹立于祖国南海之滨! 来源:鮀岛新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