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444814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可行性报告及经费概算第一部分 项目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特定物体与网络(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电网等)及存储集控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自动控制,以实现对特定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被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代表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下一个突破万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学

2、院的专家于1999年提出,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我国在1999年开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目前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无锡调研时,首次阐述了“感知中国”新理念,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2009年11月,温总理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明确将信息产业列入下一阶段我国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并提出“要着

3、重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2010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抓住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机遇,创新信息产业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重视网络计算和信息存储技术开发,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改变我国信息资源行业分隔、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也加紧研究制定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划,

4、推进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积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浙江省、杭州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位处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在产业基础、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等方面已形成一定领先优势,为下一阶段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明确指出“要构建集研发制造、配套集成、示范应用、标准推广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努力将浙江建设成为全国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高端发展和商业化应用的先行区”。在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同样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政策支撑、创新驱动,积

5、极实施智慧中国智能杭州4433工程,重点推进四类试点示范项目,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和产业化应用好、专业化水平强、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已集聚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近200家(其中上市企业超过7家),年产值超1350亿元,基本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其中,杭州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与终端设备制造以及传感元器件设计制造等物联网前端领域已形成初步优势,汇聚了20余家相关企业,年产值超6

6、0亿元;主营业务涉足物联网网络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以及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领域的企业有30余家,总体收入接近50亿元。可以看到,随着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的日益广泛,物联网产业呈现市场前景广、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科技竞争战略焦点之一。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未来竞争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高职院校应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物联网专业建设,以培养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人才,从而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

7、才支撑服务。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新武器”之一,奥巴马总统积极回应了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很快将物联网的计划升级为国家战略。该战略一经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极大的响应,物联网荣升2009年最热门话题之一。奥巴马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之一,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无论基础设施、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发展程度,美国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已经趋于完善的通信互联网络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先机。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做了不少创新性工作。在2009年11月的全球物联网会议上,欧盟专家介绍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意在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为了加

8、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的管理规则,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地履行管理职责。日本在2009年发布基于物联网的国家信息化战略i-Japan, 作为U-Japan战略的后续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开心、活力社会”。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较早,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目前正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2009年10月,中国研发出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2009年11月,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11个物联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项目研发领域覆盖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

9、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任务。2010年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2020年之前我国将规划3.86 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发展。浙江省作为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技术研究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杭州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区,在关键技术攻关、新型标识和传感元器件制造、商业化应用开发以及网络运营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浙江省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领域集聚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全省物联网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

10、破2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5%”。而杭州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在示范应用、核心产业、关键技术以及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率先将杭州市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初步形成年产值达50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技术融入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人才极其匮乏,尤其缺少从事物联网产品生产、制造与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与管理、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与维保、物联网项目解决方案辅助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为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争得先机,许多企

11、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抢占物联网人才资源。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指出浙江省要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专业学科体系建设,鼓励条件成熟的高校设立物联网专业或学院,系统培养一批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物联网专业建设是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推动物联网发展,不仅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也要从全球化的目标考虑,从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但是作为新事物、新专业,物联网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两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缺少公认的、系统的基础理论教材,课程建设尚未形成体系,师资力量极度缺乏,实验平台与

12、实训室建设标准不规范等。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了解行业最新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制定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主要经济指标及主要创新点本项目拟围绕浙江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物联网产业,通过与中国首长集团、中国神州数码集团、浙江艾尔柯、浙江中控集团等物联网企业紧密合作,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实践“双循环提升式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

13、系;建立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探索以典型物联网应用项目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等。(一)主要研究内容1、探索建立、实践“以典型物联网应用项目为载体的双循环提升式”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需求分析根据杭州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提到的“到2012年,在示范应用、核心产业、关键技术以及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率先将杭州市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初步形成年产值达50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群”的要求,结合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学校办学特点,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行

14、业企业协商、讨论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情况,通过分析最终建立人才需求分析表。(2)明确培养目标,正确定位专业培养方向高职院校开办物联网专业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与物联网应用技术行业企业合作,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及杭州市经济建设状况,确立物联网专业主要面向物联网终端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培养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所相关的现代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熟悉智能家居、智能生产与物流等应用领域,能够从事物联网应用项目工程实施、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辅助设计等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

15、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分析最终确立本专业的就业岗位。(3)提出并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和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双循环提升式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实行“学习工作”“学习工作”循环,从基本技能培养提升到综合技能培养,交替渐进。“学习期”中包含多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循环交融的教学模块,引入典型物联网项目剖析和项目实施为教学案例,从产品生产所需知识与技能出发,采用项目实例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认识到物联网实例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增加学生的

16、学习关注和认知能力。在“工作期”执行过程中,安排学生到对口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工作学习,直接感知工作情景,培育职业理念和职业素养评价机制,使整个教育过程紧密结合企业和社会需求。在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以学生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现行的教学做合一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经验的校外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1)建立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由政府管理部门、物联网产业协会、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岗位鉴定机构等物联网产业利益相关方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

17、员会,对物联网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提供指导意见。 (2)物联网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在物联网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分析研讨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职业能力,突出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互相渗透,密切结合,形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3)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分析,确立以职业能

18、力发展为导向,以项目应用为贯穿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调研物联网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明确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生产性实训、实务专题、顶岗实习等,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与企业合作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教学,形成满足行业需求的完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遵循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律。 3、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应该能反映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但由于物联网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开设的专业,目前还缺乏适

19、用于高职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系列教材,所以要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任教师等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以企业真实产品、物联网典型项目为载体,完成配套的任务驱动型教材或指导书的编写,努力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到教材中,在教材内容的整合和编排上,突出工学结合特色,形成包括多媒体视频、课件、文字图表的交互式特色教材。4、师资队伍建设面对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有新的思路,应制订符合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引进、培养、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

20、家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国内外进修培训等途径,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组建具有教学、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建立“校企互聘互管”的机制,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如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或社会服务项目,并将其作为晋升职称或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建立一支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充实教师队伍的力量,最终形成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和“双师”素质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多个层次的科学合理的教师团队。5、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了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

21、开发和建设物联网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是基础,一方面可以利用学院现有资源自主开发建设,校内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和生产车间,另外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智能家居实训室、智能生产与物流实训室、智能车库实训室、嵌入式系统应用实训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研发、试制、小批量试生产等技术服务的校企互动平台,为社会提供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场所。拓展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工学交替、毕业实习等过程加强与企业合作,增加2家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和层次分明的20家一般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实训、参观实习、工学交替、毕业设计、就业

22、、员工技术培训、教师下厂锻炼等互动功能。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扩大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对外服务功能,为本地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场所、实训指导、师资培训,为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中、高级技能鉴定,为省内物联网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工艺指导、产品检测、人才培训等不同种类的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持。 (二)关键技术问题针对物联网产业链战线长、从业企业众多、行业前景发散,人才需求模糊,行业规范缺乏等现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拟解决以下主要问题:1、结合物联网项目具有的大、广、杂等特点,构建以智能家居和智能生产与物流等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为贯穿的课程

23、体系,并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教学和实训,满足企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需求。2、结合物联网企业具有的多、小、新等特点,创新以提高岗位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厂校共育、分段实施的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从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3、结合物联网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缺乏等特点,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标准,实施全程多方位的教学质量监督,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为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国家、地方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要求,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专业建设宗旨,通过与物联网企业、物联

24、网产业协会、政府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建成符合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的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具体技术经济指标如下1、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制教学方案;2、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3、创建并实践 “以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为载体的双循环提升式”人才培养模式;4、完善教学团队建设,引进或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名骨干教师,2人取得维修电工技师证书,建成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5、积极落实物联网课程建设,完成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编写4本优质核心课程教材;6、以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为切入点,全面提升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每年完成培训规模超过10

25、0人次,公开发表论文5篇,申请专利3项。(四)主要创新点与现有研究成果相比,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物联网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型产业,社会急需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物联网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尤其在高职院校,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仍处于摸索阶段,本项目开展的研究是为该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实践平台。2、本项目提出的“以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为载体的双循环提升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提升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基础上,有效整合利用学校内外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符合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本项目结合物联网项目具有的大、广、杂等特点,以智能家居和智能生产与物流等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

26、为贯穿的课程体系,并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教学和实训,较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需求。4、拟成立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可作为专业建设发展和社会服务载体,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和物联网产业的紧密结合,提高和深化校企合作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四、项目预期目标本项目拟通过对当前的物联网产业进行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确立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的主要行动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构建以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为贯穿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预期研究目标和取得

27、的成果包括:1、制定、实践、完善、创新符合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2、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3、编写2-4本与优质核心课程对应的任务驱动型教材或指导书,与企业共建生产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初步建成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并投入使用。4、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4个,拓展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增加2家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和层次分明的20家一般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实训、参观实习、工学交替、毕业设计、就业、员工技术培训、教师下厂锻炼等互动功能。5、引进或培养1名高学历的专业带头人,聘请1名行业专家为校外专业带头人,聘请20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

28、;培养专业骨干教师4名;6、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与企业联合开展物联网产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每年培训规模超过100人次。7、公开发表论文5篇,申请专利3项。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1项目实施方案与技术路线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研究基础,制订以下项目实施方案:(1)实践“以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为载体的双循环提升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以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为载体的双循环提升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图1 “以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为载体的双循环提升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三年

29、的学习过程中,经过两次“校内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循环过程。在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学生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现行的教学做合一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经验的校外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按照“学期调整、时段拉长、任务渗透、课堂延伸”的要求,结合企业物联网应用项目实施过程,适应企业生产周期和实际工作时段,设计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依托“校中厂”灵活开展实训教学;为适应物联网工程施工周期,每个教学工作任务打破固定学期,试行两个短学期、学生分组循环实施三重实训、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见习、实习、实训、顶岗、兼课

30、、讲座等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功能,保障学生能够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与施工,增加对企业实践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职业素养的养成。采用双循环提升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可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实行“学习工作”“学习工作”循环,从基本技能培养提升到综合技能培养,交替渐进。“学习期”中包含多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循环交融的教学模块,引入典型物联网项目的的剖析和项目实施为教学案例,从产品生产所需知识与技能出发,采用项目实例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认识到物联网实例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关注和认知能力

31、。在“工作期”执行过程中,安排学生到对口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工作学习,直接感知工作情景,培育职业理念和职业素养通过评价机制,使得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为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组建由合作企业、学院领导、教职工代表、职业鉴定机构、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友代表等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委员会,全过程参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实训实习环节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依托学院内的“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提升学院和创业园“院园一体、院企一体”的合作模式,建成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等于一体的、健全工学结合和教学

32、管理运行机制。同时,组织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负责制定教学规范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已有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通过学院督导、听课、教学检查、学生评教、考试管理、成绩分析等制度来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同时,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学生双证书获取率、顶岗实习留用率、毕业生就业率、起薪值、就业稳定率、企业满意度纳入教学质量核心评价指标。建立企业工作站,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初步建立毕业生网

33、络化档案,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全面分析学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综合素质、职业发展等,为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正确评价本项目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提供依据。(2)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组织召集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专业调研及课程体系的开发。在双循环提升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首先深入物联网企业、政府部门、物联网产业协会等进行广泛调研,以部分企业为例,得到相应的人才分析表,如表1所示。表1物联网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表物联网工作岗位人才学历层次人才需求比例FPGA开发工程师本科102.11%单片机开发工程师本科102.

34、11%射频工程师本科204.21%硬件工程师本科357.37%Zigbee技术研发工程师本科51.05%解决方案项目经理本科51.05%软件开发本科102.11%测试工程师专科204.21%技术支持及维护工程师专科12526.32%产品工程师专科204.21%工艺工程师专科51.05%工程实施人员专科11023.16%项目管理工程师专科204.21%产品营销员专科5010.53%结构工程师专科204.21%采购工程师专科102.11%在此基础上,分析本专业学生可能从事的各类岗位的知识需求、技能需求、素质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研讨各类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确立1)物联网产品的生产、制

35、造与设备维护;2)物联网项目实施与管理;3)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与维保;4)物联网项目解决方案辅助设计四大行动领域,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岗位及相应的职业岗位群,通过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传感器安装、网络综合布线等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大型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校企对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互相渗透,密切结合,初步形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根据分析获取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通过与物联网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结构和核心课程标准。以物联网在感知园区建设中的若干典型应用(如智能

36、家居、智能生产与物流等)为载体,与合作企业对智能家居实例、智能生产实例、智能物流实例、智能车库等实例项目进行剖析,按“项目要求内容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实施验收使用”的项目实施流程和学生全程参与典型应用项目规划、设计、实施、维护全过程的要求,全面分析项目实施过程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要求,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相关职业技能要求,实施以证代考的教学评价方式,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校内进行的教学与实验训练和校外进行的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项目实践、顶岗实习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建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如

37、图2所示。根据物联网行业应用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选择4-5门核心知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建设,核心课程内容编排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项目化设计。核心课程建设遵循“典型物联网应用实例样本”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1)将物联网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内容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2)将物联网行业企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的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情境化的工作活动过程中熟悉相关技术标准,实现职业化能力的发展。3)建立“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项目化学习

38、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行为规范。4)按照物联网行业、企业生产要求及用人标准,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采取评价者多元化及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5)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课程逐步建成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图2 以智能家居和智能生产与物流等典型物联网项目应用为贯穿的课程体系(3)专业教材建设根据物联网产业的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校内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过程、知识要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等设计;企业的兼职教师把工作过程中很多的案例提供给教师,根据企业标准制订能力要求、实训

39、要点和技能考核标准,以企业的真实产品为载体,设计出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案例项目,编写项目教学型教材,并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到教材中,确保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得到动态的、及时的更新。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通过与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杭州区域内的典型物联网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验实训指导、在线答疑、网络测试等内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包括专业主干课程资料图片、录像、专业教学案例及专业资料网站等内容的专业教学素材库,通过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为物联网专业提供网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4)师资队伍建

40、设以校内外行业专家为带头人,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引进1名高学历的专业带头人,聘请1名行业专家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物联网行业协会作用,聘请20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将行业协会专家组作为专业坚实的支撑;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形成专兼职互补的教师团队,如图3所示。专业带头人教师团队 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实验实训教师 图3 教师团队结构图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要对专任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如图4所示。图4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团队中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师资培训方式如下:专业带头人:引进或

41、培养1-2名高学历专业带头人,通过境外培训、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培养,使他们在专业领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对专业发展有较强的预见性,能够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提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制定、实施专业师资培养规划,培养本专业的教师梯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申报对外合作项目、国家和省、市科学研究课题,对本专业教师技能提高起到引领带动作用。骨干教师:培养4-5名专业骨干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积累更加丰厚的知识,培养娴熟的职业技能,发挥创新的个性特征;组织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

42、技能鉴定考核,并取得相应等级的技能资格证书,如高级技师等;择优培养成各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安排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并将通过汇报会将企业工作经验与团队教师共同分享。通过短训、学历教育等多种渠道,提升师资水平,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双师”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合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种途径,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重点充实到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岗位上,以提高实验、实训指导水平,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通过将企业真实项目、真实管理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为教学团队带来更多企业气息。同时,为

43、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对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建立“兼职教师动态师资库”,通过将教师的个人信息和工作信息以及教学信息采集入库,方便教学管理部门实时监控。师资培训方式: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将组织多名教师分批分期去IBM,微软等国内相关名企进行短期参观考察;组织团队内多名教师去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中短期的相关培训;组织部分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所有的学习、培训结束后都将进行相关的汇报讨论,所有材料归档供随时翻阅。以团队形式组织教师参加横向课题的开发,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5)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结合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的开展

44、,逐步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同时,紧密联系行业企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结合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智能家居实训室、智能生产与物流实训室、智能车库实训室、嵌入式系统应用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扩建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研发、试制、小批量试生产等技术服务的校企互动平台,为社会提供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场所。其中,智能家居实训室可为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等课程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实训平台;智能生产与物流实训室为无线射频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及实训提供支撑;智能车库实训室服务于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物联网技术应用实

45、训等课程;嵌入式系统应用实训室为学生学习嵌入式技术应用等课程提供相应的实训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神州数码等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技术人员、企业项目和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等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与本专业设备、师资进行整合,建立“校中厂”,为校内外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技能鉴定场所,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使每个实训室都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成集教学、培训、技术支持、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校内实训基地。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开展合作,结合典型物联网产品的种类和物联网典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行业企业

46、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积极寻求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支持,尤其是与省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型合作,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厂中校”方式,在企业现场、物联网项目现场进行主要专业课、实务专题及实训教学,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需要。(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利用物联网专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研发能力,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以研究所为平台来整合共性的生产要素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市场资源等,通过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为省内物联网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工艺指导、产品检测、人才培训等不同种类的科技服务与技术

47、支持,例如:承担非学历短期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任务,为中小型物联网企业提供研发、试制、小批量生产等技术服务,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月活动、技术普及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等。2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本项目以课题组的形式组织实施,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和教师团队特点,下设3个课题小组:(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小组:主要负责确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确定,工作任务及相应岗位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标准制定,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2)师资队伍建设小组:主要负责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制订,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企业兼职教师联

48、系与聘请,“兼职教师动态师资库”建设,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提升等。(3)实验实训基地及社会服务建设小组:主要负责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物联网专业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并推动专业群顶岗实习的进展。同时以建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为支撑,发挥专业设备、技术与人才优势,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等,通过项目带动专业建设,同时提供中、高级技能鉴定培训和鉴定服务等。六、计划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分析调研。实地考察各个企业和高职院校,查阅和分析国内外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课

49、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等有关资料,搜集和完成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实际的资料保障。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明确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相应的师资团队建设方案并加以落实。第三阶段(2012.10-2013.3)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材建设。组建课程建设小组,通过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以项目为载体系统地和实际地提出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内涵模式,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改革思路和实施的可行性建议。第四阶段 (2013.4-2013.9) 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提出与落实。组建物联网应用

50、技术研究所,并以此为支撑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完成校内物联网综合实训室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第五阶段 (2013.10-2013.12) 各课题组提交研究报告,完成项目总结报告编写、项目成果鉴定。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物联网专业现有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省级合格校内实训基地1个,该基地下辖11个校级实验实训基地,可为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物联网专业建设提供支持,同时,物联网专业在2011年已经成功申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而依托单位对物联网专业建设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办学场地、师资建设、教研教改等方面均可给予优先保障。另外,物联网专业已同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政府

51、教育主管部门、行业技术协会及一大批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具备项目理论研究所需基础条件,同时,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均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和教改课题,具有一定项目研究基础。1、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目前教学团队中有专任教师10名,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10名。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占47%;双师型教师占87%;高级职称占50%。近年来专任教师承担市科技局课题以及为企业开发新产品项目13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承担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0项。兼职教师中有高级职称3名,工程师2名,已基本形成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双师结构较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专业建设积极、有

52、效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实际,认真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充实物联网核心知识内容,以杭州市物联网协会专家组为支撑,组建以教学、行业、企业三方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实例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化驱动及现代化教育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教学质量。部分课程已成为杭州市市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深入开展。目前已建成了能满足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的和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的校内实训室多个,引进56工位电子产品装

53、配生产线一条,具备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与性能测试等生产性实训功能;与企业共建了智能电器装配等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场地面积2624m2,校内实训仪器设备总价值535万元,生均教仪7380元,与日月电器、八方电信、浙江在线、浙江艾尔柯等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已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个,能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专业实践、顶岗实习以及优先就业的需要。4、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工作。通过下企业实践活动,专业教师主动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新产品,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项目13项。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并积

54、极向社会承担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目前已实施合作企业员工培训和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八、参考文献1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物联网研究报告R.北京,2009.2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10.113 马庆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三大思考J.职教论(综合版),2006 ,(5).4 杨从亚.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5).5 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6 王晴,王建华.物联网发展与高职教育之探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 孙其博等.物联网:

55、 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6).8 崔莉, 刘强, 李栋.物联网系统及核心设备J .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2010, 6(4) .9 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10 田美花.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11 Floerkemeier C, Langheinrich M, Fleishch E, Mattern F, Sarma SE.2008.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erlin: Heidelberg.12 Bo Yan. S

56、upply Cha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ased on RFID and Internet of Things, 200913 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J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14 李一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J价值工程,2010,(8)15 赵莹基于物联网架构的EPC无线通讯协议研究J山东:山东大学,2005.16 李建奇.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 梁师俊,陈桂珍.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考核模式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9).第二部分 经费概算及说明一、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省级科

57、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项目名称: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金额单位:8万元序号概算科目名称合计省财政拨款经费地方部门配套经费自筹经费(1)(2)(3)(4)(5)1一、经费支出(合计)842.81.221、设备费3(1)购置设备费4(2)试制设备费5(3)设备租赁费62、材料费1.20.50.773、测试化验加工费84、燃料动力费95、差旅费1.21.2106、会议费 1.51.5117、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1.21.212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2.02.0139、人员劳务费1410、专家咨询费0.60.61511、管理费0.30.31612、其他

58、开支1二、经费来源(合计)842.81.221、申请省财政经费4432、地方、部门配套拨款2.82.843、自筹经费5(1)单位自有货币资金6(2)其他资金1.21.2省财政科技经费拨付进度申请第1年金 额4比例()100%注:支出概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同时在财政拨款经费和自筹经费中概算。二、经费概算说明1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支撑条件说明项目依托单位具备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省级合格校内实训基地1个,下辖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11个,校内实训场地面积2624m2,校内实训仪器设备总价值535万元,同时也建有1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基本满足

59、学生生产实习、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的任务。2地方部门配套经费来源说明部门配套经费2.8万元来源于依托单位对项目申请人及所在课题组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资助,按1:0.7配套实施。3自筹经费来源说明自筹经费1.2万元来源于依托单位资助项目申请人从事科研活动所提供的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4经费支出的分析说明(1)材料费购买物联网专业建设中需要的办公硬件设备,课程建设需要的材料,及筹建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需购置的材料等,总计1.2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经费部分支出0.5万元,配套经费部分支出0.7万元。(2)差旅费调研及考察其他院校及企业,教师外出培训等活动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合计1.2万元,全部由配套经费部

60、分支出。(3)会议费参加国内关于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研讨会和学术会议,支付会议注册费等,合计1.5万元,全部由省财政拨款经费部分支出。(4)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与物联网行业企业、物联网行业协会的专家、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获取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相关建议或意见,合计1.2万元,全部由自筹经费部分支出。(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文章版面费和审稿费,申请发明专利,资料打印、复印等,合计2.0万元,全部由省财政拨款经费部分支出。(6)专家咨询费召开成果鉴定会,邀请专家讲学等,合计0.6万元,全部由配套经费部分支出。(7)管理费按照总经费的3%左右计算,合计0.3万元,由配套经费部分支出。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