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4380921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 论文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交际教学 论文摘要:间接地使用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语言学家从语用学角度称之为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并给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间接言语行为的知识和间接交际的策略。 只要对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稍加观察,便可以发现语言具有间接性。也就是说,人们出于礼貌或避免尴尬常常“拐弯抹角”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这种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就是语言学家们经过综合的论述所命名的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 )。

2、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如果对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不了解,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就会常常出现一些语言的错误或语用失误,造成交际的失败。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的知识和间接交际的策略。1.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英国家奥斯汀(J. L. Austin )。奥斯汀认为,在说话的时候,说话人可能在同时施行着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言外行为(illo-cuton)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在这三种言语行为中,语用研究最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因为它同说

3、话人的意图一致。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塞尔(J. R.Searle)1969年在他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s)一书中从根本上修订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他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并用其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作了深刻的论述。间接言语行为的提出是对传统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根据塞尔的定义,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即一句话里可以有两种言外行为,一种是能从字面上就精确表达了说话人的意图,另一种是除了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外,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也就是说,一种是表面的,另一种是蕴含的。如:当说Can youpass me the salt?

4、这句话时,说话人表面上在实施“询问”听话人(给他)递盐的能力这个言外行为,但其话语真正的施为用意(illocutionary force)是在“请求”听话人(给他)把盐递过来,这个“请求”是通过“询问”的方式而提出的。正如塞尔所说的那样,说话人是通过实施“询问”这一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言外行为“请求”。 间接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是:说话人在说出的一句话里表示了一层意思的同时怎么会又表示另外的意思?听话人在听到话语之后又是如何理解到说话人要表达的另外那层意思的?从说话人的角度,这是一个如何产生这类语句的问题;而从听话人的角度,这是一个如何理解这类语句的问题。对于如何判断一句话的间接言外行为,何

5、兆熊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习语论(idiom theory ),另一种是推理论(inferencetheory ) 。 Searle是个推理派,他认为,“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依赖交际双方所共有的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背景知识,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向听话人传达言外之意”。也就是说,Searle的解决办法是: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和听话人沟通,能让听话人明白话语中字面意思之外的用意,他所依靠的是他同听话人共知的背景信息。这种背景信息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还有听话人所具有的一般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了解释间接言语行为,我们需要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借助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说话

6、人与听话人双方共知的背景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听话人的推理能力。2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2.1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对应性 在已知的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三种基本的句子形式:陈述句式、祈使句式和疑问句式。这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之一,这一共同性无疑是由人类语言的基本功能决定的,因为这三种基本句子形式分别和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一一对应:陈述事实,提出请求和提出问题。这三种功能分别是这三种句式的典型用法(Characteristicuse)。但句子的形式和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一对一的关联,即一种句式并不总是行使某一种功能,反之,某一种功能也并非只能通过一种句式才能得以实施”。在这三种基本句式与它们的典型功能的

7、关系出现不一致时,语言的使用便是间接的。 换言之,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对应性。“语言学家Searle把说话人在间接地使用语言时所实施的两种言外行为称为首要言外行为( 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 )和次要言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首要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而次要言外行为是说话人为了实施首要言外行为所实施的另一言外行为。假如有人说:“Its cold in here.”这句话本身所表达的言外行为是“陈述(这儿冷)”,说话者通过告诉听话者“这儿冷”而间接地“请求”听话者关上窗子、点上炉子,等等。

8、在此句话中,.“请求”是首要言外行为,而“陈述”是次要言外行为。由此看来,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交际功能与语言形式不是绝对对等的。一如陈述句可以间接地表达“请求”、“命令”、“劝告”、“允诺”等用意。如:its dangerous for you to go with him.就是陈述的方式,间接地表达了“你最好别去”的劝告; Its stuffy in the room (房间里很闷热。)也是陈述的方式,却间接地表达了“开窗户或开空调”的请求。疑问句可以间接表达“请求”、“命令”、“建议”、“邀请”等用意。譬如.,老师问Who is on duty today?”(今天谁值日?)就间接地表达了

9、一个“把黑板擦干净或把地扫干净”的命令。祈使句可间接表达“警告”、“妥协”、“让步”等用意。如老师对没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说:”Hand in your homework before the deadline.”就间接地表达了一个“别再不按时交作业”的警告。可见,“请求”这一语言功能并不一定与祈使句对应,它可以与疑问句和陈述句对应;陈述句也未必总是表达“陈述”这一言语行为和语言功能。这种不对等的用法就是间接言语行为。2.2语言的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的不一致性 人们说话并不总是说什么就意味着什么,话语的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和说话的真正意图(speakers mean-i)并不

10、总是一致的,人们常常通过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者想表达的言外之意(illocutionary force)在句子的字面意义上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是要听话者根据不同的语境来推断说话者的真正用意。如:A ;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B:Dont you have a dictiona汀?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A: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B:你没有字典吗?事实上,说话者的真正用意是:A:请你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B:你自己去查字典吧。3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 根据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习惯上被分为

11、两大类,即规约性(conventional)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non- conventional )间接言语行为。3.1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指这样的一类施为性言语行为:它一向用以实施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可能已觉察不出这类言语行为在字面上的施为用意,因此可以说,这类间接言语行为已经形成一种惯常使用的标准格式”口蹄。也就是说,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已被约定俗成地表达了的间接言语行为,话语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基本一致,听话人只要作一般性推导便可确定说话人的用意了。譬如: A)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 B)Caud you be a little more quiet C)Id rather you didnt do it any more. D)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turn o the light. E)Can you pass me the book?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