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应考必备的基本知识Word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437043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应考必备的基本知识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应考必备的基本知识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应考必备的基本知识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应考必备的基本知识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应考必备的基本知识Word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应考必备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常识 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 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 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 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 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 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 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 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

2、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 二、基础知识 1、字:语音错别字 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3、成语 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 4、句:、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 、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 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 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

3、句、散句( 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

4、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3)、复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 递进(尚且何况,甚至,更) 选择(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是就是) 转折(固然但,其实,尽管却) 因果(既然就,以致) 条件(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尽管也) 假设(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 5、修辞(12种常见修辞方法) 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比拟表意丰富,富有情趣 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 夸张感情强烈,增强联想 对偶表意凝练,有音乐美 排比加强语势,长于抒情 设问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反问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9)反复回环往复,强化语气 (10)对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11)反语含

5、蓄委婉,幽默风趣(12)引用论据充分,强化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知识 1、说明文(A、准确把握说明中心B、理清说明的顺序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C、分析说明的方法a下定义说明 b举例说明 c引用说明 d分类说明 e图表说明 f数字说明 g比较说明) 2、议论文(A、把握论点B、分析论点展开的过程C、把握整理的论证思路(1)、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2)、本论的结构:a总分式b并列式 c递进式 e对照式 (3)、分析论证方法:a理证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反正法、归谬法、引申论证法) 3、散文(、散文的种类:A、写人记事散文B、

6、写景抒情散文C、托物言志散文D、寓理于事的散文线索:物、事、人、情、时、地明线和暗线,单线和复线) 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环境(自然与社会)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结合、色彩声音味道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与细描、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寓理于事、议论、说明) 5、表现手法(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照应、赋陈、比兴、用典、渲染、象征、联想、想象、衬托、烘托) 6、“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

7、的指代义;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隐含义。(修辞型、指代型、概括型) 7、“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解释含义、分析表达效果) 8、“重要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表明文章主旨或表现整理观点的句子;内涵比较丰富,表达比较形象或比较含蓄的句子;表现记叙线索和作品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语句。(考含义重在解释,考作用要从内容与结构上来回答,要特别注意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的作用) 9、整体阅读,圈画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结构脉落(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选择题要明确范围,认真筛选,仔细比对、慎重下手 10、读写结合题:(知识梳理型、措施建议型、鉴赏评价型、是非

8、评价型、列举印证型、联想(感悟)仿写型、图画评述型) 四、诗歌阅读知识 1、分类 (1)、按体裁(形式)划分: (2)、按题材(内容)划分: (1)边塞诗(A、塑造守边将士的英雄形象,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以大义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B、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C、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对故乡、亲人或心上人的思念,控诉战争痛苦,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2)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情感。A、称颂、仰慕英雄,寄托哀思B、感慨兴衰,托古讽今 C、自比自况,怀才不遇) (3)写景诗(A、对大自然的热爱,

9、向往自由B、对祖国山河的热爱C、表达爱情、乡愁、惜春、伤春、闲适、闺怨等。) (4)田园(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5)送别诗(借助山水景物表达离愁别绪,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常常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表达依依不舍,或表达别后的思念。风格大致上有三种:一是慷慨悲壮型,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二是儿女情长型,如“执手相看泪限,意无语凝咽”;三是一往情深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它们或体现

10、诗人的闲情逸致,或表达诗人的宛转思绪,或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向往。)爱情婚姻诗、评诗题画诗等 2、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理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古讽今)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实写和虚写,白描和工笔、点面结合)C、记叙(赋)、议论、问答、说明,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比兴、联想想象、衬托映衬反衬衬托烘托、渲染、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乐写哀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11、、反复、反语等等。 (4)篇章结构:层层深入、呼应(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详略得当、过渡(巧妙过渡)、铺垫、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5)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简洁明快、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 (6)流派风格:现实意义、浪漫意义;豪放派、婉约派;山水派、田园派、边塞派;沉郁顿挫(杜甫)、豪放飘逸(李白)、质朴刚健、清新俊逸、诗中有画(王维)、平淡自然(陶渊明)、隽永含蓄、阴柔婉约、哀怨凄婉等等。 (7)描写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描写范围的角度:形状、声音、色彩(绘形、绘声、绘色)等

12、。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动与静、点和面等。 3、使用频率较高的词 (1)、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物、景、事)。 (2)、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3)、用来概括思想感情的词: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4)、用来概括艺术作用的词: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言外之意)、含蓄蕴藉(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

13、4、应试策略: (1)、要读题,要读人,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整理生平经历和题干的提示等。 (2)、分析词义、分析句义、分析意境、分析形象、分析写法。 (3)、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鉴赏程式一: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程式二: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

14、的整理)?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4)、想象描写题:应抓住主要意象、动词和形容词来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恰当地描写。 (5)、简答题中“含义是什么”、“寓意是什么”、“蕴涵着什么”一类的题目很多,要求回答时在理解文章“表”义时,必须由“表”及“里”,深刻理解其内涵。“内涵”的把握,在现代文中一般从文章的主旨出发考虑;古诗文中一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考虑。 五、文言文阅读知识 (一)、解释常见文言词语 1、文言实词:高考

15、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实词的复习可以结合以前所考过的试卷。 2、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3、通假字: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分类翻译方法例子名词动用前加动词一狼洞其中(打洞)前加介词后加动词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另外动词替换舍于其址(盖房子)名词作状语表形状像一样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表态度像对待一样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表方位在,从,向孔子东游(向东)表时间每,在岁赋其二(每年)表工具用,乘辇来于秦(乘车)表处所在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形容词作动词状语对译法敌人远我

16、(远离)补语对译法火尚足以明也(照明)动词替换法私我也(偏爱)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名词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使动名词使动使成为什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成为王)动词使动让做什么臣活之(使活下来)形容词使动使变得怎样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得愚蠢)意动名词意动把当作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形容词意动认为怎样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二)、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可译为:(不)是)常见形式: 者也; 乃(为、则、是); 否定判断句非也 2、被动句(可译为:被)常见形式: 见(于); 见于; 为 ;为所; 被 ;无标志的他动词 3、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 、省介词宾

17、语、省介词) 4、倒装句 (1)宾语前置常见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介宾前置; 以“之”“是”为提宾标志的前置 (2)定语后置常见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中心词+数量词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常见形式: 谓语动词+于(以、乎) (4)主谓倒装(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 5、固定句式 1) 诚则:如果那么(就)。 2)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3)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4)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5)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6)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7) 所以:的原因,

18、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8)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9) 唯是:只。 10) 未尝:从来没有。 11)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12)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13)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14)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15) 向使:假如,如果。 16) 以故:因为所以。 17)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18) 以至于:一直到;结果。(至于:到了,一

19、直到;竟至于,结果。) 19) 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20) 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21)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22)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23)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24)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办)呢? 25) 孰与?:与相比,哪个? 26) 安乎?:怎么呢? 27) 独耶?:难道吗? 28) 何为?:为什么? 29) 何哉?:怎么能呢? 30) 何为?:为什么呢? 31) 何之有?:有什么呢? 32) 独哉?:难道吗? 33)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34)

20、直耳!:只不过罢了! 35) 无乃乎?:恐怕吧? 36) 得无乎?:该不是吧? 37) 其其也?:是还是呢? (三)、用汉语翻译文言句 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 信、达、雅 保留、对换、删省、增补、调整、意会 切记高考按点给分,先要判断一下所给句子中哪些词语和句法结构会是给分点。 (四)、文言文的理解(略)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