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专线分册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435248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专线分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专线分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专线分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专线分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专线分册(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第三分册第三分册 互联网专线业务互联网专线业务二二一二年四月一二年四月目录目录1.1.概述概述.3 32.2.互联网专线业务描述互联网专线业务描述.3 32.1.业务定义.32.2.业务功能及特点.33.3.互联专线业务网络结构互联专线业务网络结构.3 33.1.网络结构.34.4.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分析及业务指标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分析及业务指标.4 44.1.业务分级保障等级.44.2.性能指标分析.44.3.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55.5.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网络要求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网络要求.5 55.1.接入

2、技术选择.55.2.接入侧/客户侧设备要求.85.3.业务特征对组网的影响.96.6.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方案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方案.11116.1.方案选择说明.116.2.A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126.3.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166.4.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196.5.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216.6.分级保障组网特点.247.7.互联网专线业务验收测试互联网专线业务验收测试.28287.1.连通性测试.287.2.链路切换测试.287.3.可用带宽测试.297.4.时延测试.307.5.丢包率测试.308.8.附录附录.32328.1.互联网专线业

3、务可用度计算.32 31.1. 概述概述(1)本规范包括的集团客户业务为互联网专线业务。(2)每种业务按照不同的质量保障等级共分为 AAA 级、AA 级、A 级、普通级四个级别。(3)本规范制订了不同 SLA 级别对应的组网模型。(4)本规范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通信集团网络部。2.2. 互联网专线业务描述互联网专线业务描述2.1.2.1. 业务定义业务定义互联网专线业务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链路,直接连接 CMNET,实现方便快捷的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带宽可以灵活选择。2.2.2.2. 业务功能及特点业务功能及特点互联网专线除提供基本高速上网功能外,还可承载多种新型互联网综合应用,如多媒体信息

4、查询、IP 电话、视频会议、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专线业务具有如下特点:灵活的带宽:通过强大的CMNET 数据网络,采用专线的方式为集团客户提供多种带宽的国际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专线带宽一般为N*2M或10M、100M或以上。静态IP:为集团客户提供或客户自有静态IP地址。快速Internet:既可实现集团内部员工高速上网,又方便集团客户利用Internet直接开展网上业务,进行电子商务活动。3.3. 互联专线业务网络结构互联专线业务网络结构3.1.3.1.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互联网专线常用接入手段主要包括 PON、PTN、WDM/OTN、SDH 等,光纤专线接入距离可达 70 公里,提

5、供 10-1000M 及更高速率的高速带宽。LAN 接入距离在 100 米,提供 1-10M 的独享带宽或 100-1000M 的共享带宽。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结构如图 3.1-1 所示: 4集团客户内部网络CMNET省网/城域网通过中国移动传输网络接入省网出口CMNET骨干网CMNET网络国内其他运营商国际运营商互联互通出口数据中心网内内容源数据中心网外内容源数据中心网外内容源图 3.1-1 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示意图4.4.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分析及业务指标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分析及业务指标4.1.4.1. 业务分级保障等级业务分级保障等级根据客户服务等级和所申请业务的重要程度,对客户的

6、业务确定不同的业务保障等级,并提供差异化的组网解决方案。本规范重点提出网络的差异化组网方案,对业务开通时间、系统恢复时间的不同业务保障要求见集团客户网络服务等级协议(SLA)规范的相关部分。互联网专线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链路,直接连接 CMNET,实现方便快捷的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互联网专线业务的分级主要体现在不同等级客户的接入层面和设备的可用度上。客户接入层面的差异化组网方案主要在网络的保护方面体现。工程中主要通过物理双路由,选用具有自愈保护功能的设备,实现网络自愈保护。4.2.4.2. 性能指标分析性能指标分析衡量互联网专线业务的重要性能指标主要有可用带宽、时延和丢包率。4.2.1.

7、可用带宽可用带宽是指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归属的SR路由器之间,以HTTP或FTP协议传输数据时实际获得的带宽值。互联网专线业务的客户侧数通设备至SR路由器的可用带宽应与客户合同带宽基本一致,不小于客户合同带宽的70。4.2.2. 时延时延是指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CMNET省网出口路由器之间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5测试时使用的包长在设备吞吐量范围内时,且在正常带宽负荷下(负荷小于70),客户侧数通设备至CMNET省网出口的单向时延指标应不大于20ms。4.2.3. 丢包率丢包率指在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CMNET省网出口路由器之间传送数据时,应该转发的数据包中不能转发的数据包所占比例。丢包率与数据包长

8、度以及带宽的负荷相关。测试时使用的包长在设备吞吐量范围内,且在正常带宽负荷下(负荷小于70),丢包率应不大于 1。4.3.4.3.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本分级保障体系中,对于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相同的业务指标。互联网专线业务指标及各个不同等级业务的接入方式如下表所示:表4.3-1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项目业务指标接入方式AAA 级采用双互联网专线接入 CMNETAA 级采用单节点、物理双路由接入 CMNETA 级采用单节点、逻辑双路由接入 CMNET普通级可用带宽合同带宽*70%时延20ms;丢包率1%;采用单节点、单路由接入 CMNET5

9、.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网络要求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网络要求5.1.5.1. 接入技术选择接入技术选择5.1.1.接入技术传统的 SDH/MSTP 技术提供有保障透明传输通道,能够较好地满足业务需求。PTN 技术结合了 IP 技术的灵活性和传输技术的保护、良好 OAM 的特点;主导推出了 PTN 技术并正在城域网中大力建设 PTN 网络。关于 MSAP 技术的行标已正式颁发(“YDT 2158-2010 接入网技术要求” ) ,但在技术路标中还未做规定。其技术核心以 MSTP 技术为主,有部分 IP 技术的应用,加入了相关的接口协议转换功能,为适应接入客户的需求增加了 V.35 等接口。其应用的规范

10、性和成熟性有待提高。PON 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可以灵活组成树型、星型、总 6线型等拓扑结构,当前适用的主流技术主要有 EPON 和 GPON 两种,在容量的提供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综合业务接入能力强,但在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较少。适合安全等级要求不高的用户。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和光纤收发器仅作为一种器件技术,不是电信级的传输设备,可以作为业务的远距离接入的一种手段。协议转换器作为一种接口适配器件,为客户侧设备和客户端设备(路由器等)的连接提供接口转换。但其不是电信级的传输设备,一般不建议使用。城域传送网及上层网络保持一个统一可靠的网络,和接入用户等级无关。业务主要通过接入网的组网结构

11、、线路维护指标、设备可用度的差异来实现不同的业务保障等级,5.1.2.技术选择(1)SDH/MSTP 和 PTN 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级别的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原则上客户接入网技术应和城域传送网和接入网中底层技术保持一致,以便于采用 NNI 接口,利用城域网和接入网中已有设备的支路口组网,节约投资和机房面积。(2)MSAP 是 MSTP 技术在接入网中应用的优化,但其标准和技术应用需在的技术体制中进一步规范,建议用于 AA 级及以下级别的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对于中小型企业(AA 及以下的专线)开通小带宽(2-8M)的地域跨度小的互联网专线业务,可采用 MSAP 组网技术。(5)PON 技术适用于

12、已有网络资源,安全等级较低的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其带宽扩展性较好。(3)成对光调制解调器的使用,由于末端光调制解调器一般需要采用带外网管方式,需要对网管链路进行二次建设;台式光纤收发器点对点组网,无法实现网管。此类技术仅考虑用于普通级业务中。(4)单纯的使用协议转换器用于端口匹配,增加了节点,原则上在 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中不使用,在 AA 级和 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中不建议使用无法监控的协议转换器,无监控的协议转换器只能用于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 7表5.1-1 接入技术比较接入技术规范化组网方式组网方式特点适应场景(客户等级)1、全透明传输,传输效率高,完全能满足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

13、等传输的需要。2、具有自愈环保护功能,安全性高。3、 组网简单。4、网络端口可进行限速,可 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带宽,可靠性、保密 性高。MSTP/PTN全程 MSTP/PTN5、需占用大量 MSTP 传输资源, 且成本较高。适用所有等级的业务,特别是 3A 专线,安全性、 稳定性最高。1、每专线平均成本低。2、提供 11 保护,可实现自愈保护。3、全程网管,提供客户侧断电、断纤告警区分。4、全光接入,稳定、可靠,不受其他外在环境 因素干扰。MSAP城域网 MSTP+接入网 MSAP5、尚无技术体制适用 2A 及以下的专线,安全性、 稳定性较高;特别适用于需要 V.35 等小带宽接口的客户1、建

14、网成本较低。2、带宽扩展容易。 3、由于 PON 技术采取下行广播机制分发数据,同一 ODN 下所有 ONU 都会接收到同样的数据,存在被窃听的可能,安全性低。 PON4、PON 的上行采用 TDMA 方式,要求同一分光器下所有 ONU 都按规定的、各自独立的时间发送数据(发光),但如果客户端被使用者有意无意连接了光纤收发器(ETC)、SFP 光模块、光接口交换机等长发光设备,会导致整个 PON 口下挂的全部业务中断。 适用于大带宽需求以及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普通级专线1、利用原有传输资源,设备投资少,成本较低。成对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2、可靠性较低。局端需新增多业务光猫。堆叠严重,增加了维护

15、节点,适用于 SLA 等级为普通级的专线。 8维护难度增大。3、无法或难以网管。表5.1-2 业务分级保障技术选择项目接入技术备注接入网(AAA)MSTP/PTN(1)首先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取 MSTP 或PTN(2)结合客户需求的端口性质(TDM 电路或以太电路)选取 MSTP 或 PTN接入网(AA)MSTP/PTN,MSAP,协转(可监控)(1)首先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取 MSTP/MSAP 或 PTN(2)结合客户需求的端口性质(TDM 电路或以太电路)选取 MSTP/MSAP 或 PTN(3)V.35 格式小带宽需求采用 MSAP 接入网(A)MSTP/PTN,MSAP,协转(可监

16、控)(1)首先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取 MSTP/MSAP或 PTN(2)结合客户需求的端口性质(TDM 电路或以太电路)选取 MSTP/MSAP 或 PTN(3)V.35 格式的小带宽需求采用 MSAP接入网(普通)MSTP/PTN,MSAP,PON,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协转,裸纤(1)现网有可利用的 PON 网络时可直接选取,特别对于带宽需求较大的网络。(2)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取 MSTP/MSAP 或PTN;结合客户需求的端口性质(TDM 电路或以太电路)选取 MSTP/MSAP 或 PTN(3)V.35 格式的小带宽需求采用 MSAP(4)通过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的拉远技术使

17、用成本低廉,但不易监控,系统可用度较低。裸纤仅限于客户侧近距离使用。5.2.5.2. 接入侧接入侧/ /客户侧设备要求客户侧设备要求对设备的要求是要达到相应级别的设备可用度指标,并且能够支持线性保护和环网倒换。(1)要达到设备可用度指标,应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这包括以下方面的考虑:设备自身的可靠性设计,包括元器件的选取和设备内部的系统设计。一般电信级设备都有较高的元器件筛选标准;设备整体的机械安全,包括内部板卡、子架的固定和机架加固。 9(2)增加对网络的监控,把握网络动态,要求所用设备具备网管功能,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管系统。(3)加强运维管理、减少故障处理时间。表5.2-1 业务分级保障对接

18、入侧/客户侧传输设备要求项目AAAAAA普通网络保护接入传输设备具有支持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的能力。同 AAA 同 AAA 电源备份客户侧设备电源具有 1+1 保护的双电源模块,客户侧设备具备 220V/-48V两种电源可选输入接口。同 AAA客户端设备具备 220V 电源输入接口同 A双路输出若客户端设备具备双端口保护(一般为 155M 或 FE 接口),客户侧设备应具备客户端口的 1+1 保护输出(且工作和保护不在同一板卡上),用于实现端口的 1+1 保护无无无机架加固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增加设备的安全性。同 AAA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同 A网络管理设备的网管功能应支持配置管理

19、、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同 AAA同 AAA无表5.2-2 业务分级保障对客户侧数据设备要求项目AAAAAA普通设备要求集团客户设备建议选用故障率低、可用度高的电信级设备,设备均配置双电源模块。集团客户内部组网和出口设备应支持动态路由协议,可以实现链路的切换。集团客户设备建议选用故障率低、可用度高的电信级设备,设备均配置双电源模块。同 AA同 AA5.3.5.3. 业务特征对组网的影响业务特征对组网的影响一般来说,客户业务的带宽和接口类型对网络结构不产生大的影响,接入网的组网结构主要取决于业务保障等级,技术的应用主要结合城域传送网的网络技术选取。但

20、在初期的组网方案中考虑一些具体的业务场景,包括接口类型、带宽需求及发展等,有助于整体网络的技术方案应用。 105.3.1.业务接入位置目前的城域接入层网络通常采用环形网络结构,线路侧的速率一般为155M/622M(MSTP 技术)或 GE(PTN 技术) ,因此其能提供的电路速率一般在155M/FE 以下。一般互联网专线业务的带宽需求为 2MFE,客户业务接入位置应选择在运营商网络末端的城域接入层节点如基站、营业厅等,避免在汇聚层节点机房造成大量的的接入设备堆砌。对于大带宽的业务需求(特别是客户中心的大业务带宽需求)可通过汇聚层进入到城域传送网络,或通过新建汇聚层接入层的传输系统,将电路通过城

21、域接入层延伸至接入网客户层。AA 及以上级别的业务,当客户设备离汇聚节点机房距离较近,且汇聚机房容量允许时,客户设备可就近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运营商城域传送网。已有城域传送网和城域接入层应为业务合理规划容量预留,接入电路尽量利用已规划好的传输通道上传送,新建传输系统应考虑整个接入网的发展需求,整体部署、层面清晰,不影响基础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城域传送网和城域接入层的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或汇聚节点)机房环境安全必须满足相关等级标准,特别是满足电源保证和承重等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积极整改。上层传送网、承载网必须具备网络保护及 A 级以上专线接入所经过的城域接入层及。对不能满足电源保障等要求的接入层节点(

22、基站等) ,因时间、协调等原因暂不能满足要求的,可通过基站节点跳纤的方式将业务接入节点引致条件较好的节点(汇聚节点或其他基站) 。由于此方案涉及到光纤资源的调配,影响到全网光纤配置,不建议作为常规方案,仅考虑作为临时过渡方案使用。5.3.2.业务接入网络连接接入网技术和城域传送网底层技术一致时,可在网络连接点(城域接入节点或汇聚节点)处利用已有城域设备的支路口与远端客户端设备组网拉远,采用 NNI 接口形成链形或环形网络。利用城域网中已有设备的支路口组网,节约投资和机房面积。 11图 5.3-1 网络连接方式示意图客户接入层技术和城域传送网/城域接入层技术一致,但已有城域传送网传输设备接口数量

23、剩余不多或下联客户数量较多时,可新增接入侧设备扩展端口,利用新增接入设备通过群路口或支路口与客户侧设备组网,接入网与城域网之间采用 UNI 接口连接,客户电路通过支路信号上联至城域传送网络。客户接入层技术和城域传送网汇聚层/城域接入层技术不一致,或厂家不一致时,可增加接入侧设备与客户侧设备组网,两个网络之间采用 UNI 接口,客户电路通过支路信号上联至城域传送网络。6.6. 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方案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方案6.1.6.1. 方案选择说明方案选择说明6.1.1.运营商条件准备城域传送网、城域数据网应根据集团客户业务发展规划,提前对传输电路、设备、板卡及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扩容,为集团客户

24、业务预留资源。6.1.2.用户协调根据集团客户网络服务等级协议(SLA)规范 、业务安全需求以及带宽、接口需求,给出网络服务等级建议。6.1.3.确定业务保障等级结合的基础资源条件,以及客户机房及设备条件,论证是否具备相应等级网络组网条件。条件不满足通过以下措施解决:(1)对不满足要求的部分进行整改,包括机房条件、设备性能、光缆光纤、电源供给; 12(2)对客户不满足部分给出建议,包括客户机房环境、电源等条件和设备要求等,使其达到相应级别的可用度指标,满足组网条件。上述解决措施难以实施时,协商建议采用低一等级的网络解决方案。6.1.4.选择业务解决方案根据业务的业务保障等级要求选取 AAA、A

25、A、A、普通级等 4 个不同等级的业务解决方案,不同等级的组网差别主要体现在客户接入组网方案、以及设备的可用性指标。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选择组网模型。(1) 在同一解决方案中不同组网模型都能满足业务保障等级要求。(2) 本规范定义的组网模型为满足该等级业务指标及可用度的参考组网,各省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高等级的模型组网。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确认组网技术的选择是否符合专线业务的需求。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核实不同模型的基础网络资源是否满足要求。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提出对接入设备的可用度要求及功能要求,为下一阶段的设备采购及维护提出了要求。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

26、中,对配套设施提出了要求;对客户机房的要求可以作为对专线业务的客户建议提出。若达不到要求,其影响不在系统考核指标内。6.2.6.2. AAAA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6.2.1. AAA 级组网模型A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组网采用双互联网专线结合动态路由切换机制实现。互联网专线在城域核心汇聚层以下均采用单路由方式,由网络层动态路由切换机制实现业务保护。根据客户侧设备的数量,确定使用哪种组网模型。当客户侧设备为双节点时使用组网模型 1,为单节点是使用组网模型 2。6.2.1.1.组网模型 1A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模型 1 是针对客户侧设备配置双节点的情况。

27、 13由两台客户侧设备接入两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由城域传送网上连城域数据网两台 SR 路由器,接入 CMNET。网络结构示意如下:城域数据网城域汇聚路由器SR汇聚层/接入层PTN/MSTP客户侧设备接入侧传输设备传输设备数通设备CMNET图 6.2-1 A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 1本组网模型中,客户侧设备通过双互联网专线接入 CMNET,当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两条链路可采用主备或负载分担方式工作。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6.2.1.2.组网模型 2A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模型 2 是针对客

28、户侧设备为单节点的情况。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 2 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 2 台 SR 路由器,接入 CMNET。网络结构示意如下: 14城域数据网城域汇聚路由器SR城域传送网PTN/MSTP客户侧设备接入侧传输设备传输设备数通设备CMNET图 6.2-2 A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 2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两台接入侧传输设备,当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两条链路可采用主备或负载分担方式工作。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6.2.1.3.业务接入点客户侧设备一般接入到

29、城域接入层。对安全性要求高的客户业务,可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城域传送网。6.2.1.4.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a) 承载方式本业务通过 SR 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b) 接入技术客户侧/接入侧采用 PTN/MSTP 接入技术。建议客户侧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的接口。 156.2.2. 基础网络资源要求(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传输网络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的快速保护,1200 公里以内不大于 50ms。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结构,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链路收敛。(b) 接入网络方案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的两个物理局址,形成负荷分摊或主备的保护方式。当

30、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两条链路可采用主备或负载分担方式工作。(c) 物理双路由的要求两个物理路由彼此独立,客户建筑红线范围外接入光缆同路由长度不超过150 米。6.2.3. 接入/客户侧传输设备要求接入/客户侧传输设备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支持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的能力。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增加设备的安全性。客户侧设备电源具有 1+1 保护的双电源模块,客户侧设备具备 220V/-48V两种电源可选输入接口。若客户端设备具备双端口保护(一般为 155M 或 FE 接口) ,客户侧设备应具备客户端口的 1+1 保护输出(且工作和保护不在同一板卡上) ,用于实现

31、端口的1+1 保护。接入/客户侧的网管功能应支持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6.2.4.配套设施要求汇聚层以上的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2005)的相关要求。机房应采用 UPS 系统或-48V 开关电源系统供电,电源设备的配置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40-2005)的相关要求。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165098-2005)的相关要求。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

32、设计规范(YD 5059-2005)的相关要求。接入侧设备安装在城域接入节点(汇聚节点/基站)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基站引入一路三类或三类以上市电电源,配置-48V 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为接入侧设备供电。开关电源应具备二次下电功能,以确保市电停电后接入侧设备仍能正常工作 1220 小时以上。基站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098-2005)的相关要求。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59-2005)的相关要求。客户侧设备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

33、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2005)的相关要求。客户机房应配置-48V 开关电源或 UPS 设备为客户侧设备供电,应根据市电电源的日常停电次数和时长,配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并结合客户机房的设备的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合适容量的蓄电池组。客户侧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48V(-15%+20%)DC,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允许 100mV(峰-峰值,正弦波 0150Hz),宽带干扰信号(10MHz)有效值小于 10mv,话带干扰信号小于-68.5 dBmp。客户侧设备的交流电源电压要求:220V(10) ,50(5)Hz。客户机房采用联合

34、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098-2005)的相关要求。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59-2005)的相关要求。6.3.6.3. AA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AA 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单节点、物理双路由的组网模型。6.3.1. AA 级组网模型6.3.1.1.组网模型对于 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1 台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 1 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 1 台 SR 路由器,接入CMNET。网络结构示意如下: 17城域数据网城域汇聚路由器SR城域传送网PTN

35、/MSTP客户侧设备接入侧传输设备传输设备数通设备CMNET图 6.3-1 A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6.3.1.2.业务接入点客户侧设备一般接入到城域接入层。条件具备时,可就近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城域传送网。6.3.1.3.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a) 承载方式本业务通过 SR 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b) 接入技术客户侧/接入侧采用 PTN/MSTP(MSAP)接入技术。建议客户端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的接口。6.3.2.基础网络资源要求(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 18传输网络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

36、障时的快速保护,1200 公里以内不大于 50ms。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结构,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链路收敛。(b) 接入网络方案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的单物理局址,形成主备的保护方式。(c) 物理双路由的要求两个物理路由彼此独立,客户建筑红线范围外接入光缆同路由长度不超过150 米。6.3.3.接入/客户侧传输设备要求接入/客户侧设备支持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的能力。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增加设备的安全性。客户侧设备电源具有 1+1 保护的双电源模块,且供电系统具备双路由。客户端设备具备 220V/-48V 两种电源输入接口。接入/客户侧设备的网管功能应支持配置管理

37、、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6.3.4.配套设施要求汇聚层以上的机房及基站接入层的配套设施要求同 AAA 级。客户侧设备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2005)的相关要求。客户机房应配置-48V 开关电源或 UPS 设备为客户侧设备供电,应根据市电电源的日常停电次数和时长,配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并结合客户机房设备的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合适容量的蓄电池组。客户侧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48V(-15%+20%)DC

38、,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允许 100mV(峰-峰值,正弦波 0150Hz),宽带干扰信号(10MHz)有效值小于 10mv,话带干扰信号小于-68.5 dBmp。客户端接入设备的交流电源电压要求:220V220V10,505Hz。客户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 19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098-2005)的相关要求。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59-2005)的相关要求。6.4.6.4. A 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单节点、逻辑双路由方式接入城域传送网。6.4.1. A 级组网模

39、型6.4.1.1.组网模型客户侧设备逻辑双路由连接1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由有线接入网及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的1台SR路由器,接入CMNET。网络结构示意如下:城域数据网城域汇聚路由器SR城域传送网PTN/MSTP客户侧设备接入侧传输设备传输设备数通设备CMNET图 6.4-1 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206.4.1.2.业务接入点客户侧设备一般接入到城域接入层。6.4.1.3.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a) 承载方式本业务通过 SR 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b) 接入技术客户侧/接入侧采用 PTN/MSTP

40、(MSAP)接入技术。建议客户端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的接口。6.4.2.基础网络资源要求(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传输网络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的快速保护,1200 公里以内不大于 50ms。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结构,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链路收敛。(b) 接入网络方案客户侧设备通过逻辑双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的单物理局址,形成主备的保护方式。(c) 双路由的要求接入点逻辑双路由的要求:两条光纤路由处于同路由的光缆段上。6.4.3.接入/客户侧传输设备要求接入设备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接入/客户侧设备支持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的能力。接入/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

41、装方式。客户侧设备具备 220V 种电源输入接口。接入/客户侧设备的网管功能应支持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6.4.4.配套设施要求汇聚层以上的机房及基站接入层的配套设施要求同 AAA 级。客户侧设备建议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 21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建议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2005)的相关要求。客户机房应配置-48V 开关电源或 UPS 设备为客户侧设备供电或 220V 交流电源。应根据市电电源的日常停电次数和时长,并结合客户机房设备的总耗

42、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合适容量的蓄电池组。客户侧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48V-15%+20%DC,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允许 100mV(峰-峰值,正弦波 0150Hz),宽带干扰信号(10MHz)有效值小于 10mv,话带干扰信号小于-68.5 dBmp。客户侧设备的交流电源电压要求: 220V10,505Hz。6.5.6.5. 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单节点、单路由方式组网。6.5.1. 普通级组网模型6.5.1.1.组网模型 1客户侧设备通过单路由连接 1 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由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的 1 台 SR 路由器,接入

43、行业网关。其中,对于使用 PTN/MSTP 技术的情况,网络结构示意如下:城域数据网城域汇聚路由器SR城域传送网PTN/MSTP客户侧设备接入侧传输设备传输设备数通设备CMNET图 6.5-1 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 1 22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6.5.1.2.组网模型 2客户侧设备通过单路由连接 1 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由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的 1 台 SR 路由器,接入行业网关。对于采用 PON 技术的情况,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城域数据网城域汇聚路由器SR分光器ONU数通设备OLT客户侧设备CMNET图 6.5-2 普

44、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 2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6.5.1.3.业务接入点 客户侧设备一般接入到城域接入层。6.5.1.4.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a) 承载方式本业务通过 SR 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b) 接入技术客户侧/接入侧采用 PTN/MSTP(MSAP)/PON 接入技术,亦可根据情况采用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裸光纤等光纤拉远技术。建议客户端设备采用与接入 23侧设备一致的接口。6.5.2.基础网络资源要求(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城域汇聚层以上传输网络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的快速保护,1200 公里以内

45、不大于 50ms。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结构,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链路收敛。(b) 接入网络方案客户侧设备通过单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的单物理局址,电路无保护。6.5.3.接入/客户侧传输设备要求接入设备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接入/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客户端设备具备 220V 电源输入接口。6.5.4.配套设施要求汇聚层以上的机房及基站接入层的配套设施要求同 AAA 级。客户侧设备如果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2005)的相关要

46、求。客户侧设备如果安装在室外或楼道内,应根据建筑物实际的安装条件,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避免安装在潮湿、高温、强磁场干扰源的地方。应远离自来水阀门、燃气阀门、暖气阀门、消防喷淋设施等。必须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安装综合配线箱/机柜,应远离窗口、门,确保综合配线箱/机柜安装在不受日晒雨淋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的地方。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采用室外机柜安装设备时,安装要求应符合 YD/T 5186-2010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柜安装设计规定的相关规定。客户机房应配置 220V 或-48V 开关电源为客户侧设备供电,应根据市电电源的日常停电次数和时长,并结合客户机房设备的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合适容量

47、的蓄电池组。客户侧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48V(-15%+20%)DC,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允许 100mV(峰-峰值,正弦波 0150Hz),宽带干扰信 24号(10MHz)有效值小于 10mv,话带干扰信号小于-68.5 dBmp。客户侧设备的交流电源电压要求:220V10,505Hz。客户侧设备工作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详见下表:表6.5-1 环境要求建议表设备安装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暖温/干热/亚湿热/湿热气候带温度:-2050;湿度:5%95%室外寒温气候带温度:-3540;湿度:5%95%通风条件较差温度:-1055;湿度:5%95%暖温/干热/亚湿热/湿热气候带通风条件较好温度:-1

48、045;湿度:5%95%楼道寒温气候带温度:-2540;湿度:5%95%6.6.6.6. 分级保障组网特点分级保障组网特点6.6.1.业务分级保障要求表6.6-1 业务分级保障主要要求比较表项目AAAAAA普通组网要求客户侧接入:双路由双局址保护,上层网络有保护。客户侧接入:物理双路由+单局址保护,上层网络有保护。客户侧接入:逻辑双路由,上层网络有保护。客户侧接入:单链,汇聚层以上的上层网络有保护。接入技术MSTP/PTNMSTP/PTN,MSAP,协转(可监控)MSTP/PTN,MSAP,协转(可监控)MSTP/PTN,MSAP,PON 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协转,裸纤设备能力接入侧/客

49、户侧设备具有保护能力。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具有保护能力。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具有保护能力。不要求电源备份客户侧设备电源具有1+1 保护的双电源模块,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48V 两种电源可选输入接口。客户侧设备电源具有 1+1 保护的双电源模块,客户侧设备具备 220V/-48V两种电源可选输入接口。客户端设备具备220V 电源输入接口客户端设备具备220V 电源输入接口 25机架加固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室外机柜安装。网络管理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可监控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可监控接入侧/客户侧设备

50、可监控不要求6.6.2. 接入技术特点6.6.2.1. MSTP/PTN 客户接入采用MSTP/PTN技术,可采用电信级设备组网,网络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稳定性强,但建设成本较高。采用全透明传输,传输效率高, PTN 设备可灵活提供 E1、STM-1、FE、GE 型 UNI 接口,以及以 GE 为主的 NNI 接口。SDH/MSTP 设备可灵活提供 E1、STM-1/4/16、FE 型 UNI 接口,以及 STM-1/4/16 的NNI 接口。采用基础传输网络组网,网络覆盖面广,利于客户网络的扩容、升级。网络端口可进行限速,可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带宽,可靠性、保密性高。MSTP技术适于TDM电路

51、需求较多的场景,PTN技术适于IP电路需求较多的场景。规模发展要求接入侧设备提供足够的 STM-1/FE 光接口,成本较高。PTN网络处在建设发展中,网络覆盖面有限。初期建设成本较高,是目前网络技术发展方向。当全程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技术平台时,可实现全程传输网管,通过网管实现全网业务的调度及设备的维护管理。6.6.2.2. MSAP MSAP(多业务综合接入平台)以 SDH 技术为基础,向 用户提供 E1/V.35 专线业务以及以太网专线业务,但其网络应用需进一步完善。接入网采用MSAP技术,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集团客户,特别是需要 V.35 26接口的集团客户,建设成本较MSTP低。其特点

52、如下:群路盘的11备份,通过双路由出局,将可实现自愈环保护,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支持时钟交叉板、电源板等重要单板的用1+1保护。MSAP设备的线路口可以提供STM-1光接口,SMT-4光接口,E1接口。业务板可以提供PDH光接口,100BASE-FX接口,10/100BASE-T接口,GE接口,E1接口,V.35接口,STM-1光接口。网管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带内网管和带外网管两种,根据设备安装的环境去选择。可实现全程网管,通过网管软件实现全网业务的调度及设备的维护、管理;不仅可以网管到局端设备,用户侧的也可以进行网管;提供客户端设备断电、断纤告警的区分,可方便定位故障原因。主要排障方式为检测

53、客户端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检查基站侧至客户侧光路。6.6.2.3.PON 客户采用PON技术接入时,需要了解现有的PON网络技术方案,尽量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节约开通成本,减少开通时间,主要特点表现为:采用PON技术具有高速率,能节省大量光纤和光收发器,总体建网成本较MSTP方案更低。 可提供最高20km的远距离高带宽接入,且带宽可动态调整, 带宽扩展容易。 由于PON技术采取下行广播机制分发数据,同一ODN下所有ONU都会接收到同样的数据,存在被窃听的可能,安全性低。 PON的上行采用TDMA方式,要求同一分光器下所有ONU都按规定的、各自独立的时间发送数据(发光),但如果客户端被使用者有意无意

54、连接了光纤收发器(ETC)、SFP光模块、光接口交换机等长发光设备,会导致整个PON口下挂的全部业务中断。 6.6.2.4.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 客户采用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接入时,网络结构简单,能利用原有传输 27资源,设备投资少,成本较低。其不足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可靠性较全程MSTP方式低。基站端需新增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增加了维护节点,维护难度增大。基站端下挂专线业务较多时,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堆叠现象严重,占用了原本就很紧张的基站机柜空间,大量的光猫导致基站空开、直流电源紧张;大量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与传输设备间的以太电缆成捆,占用基站走线架空间。传输网管可监控到基站传输设备,但是基站与客

55、户端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需另外做带外网管或带内网管(大部分设备无法实现)。台式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的网管上传需占用专门的传输电路,规模建设难度大。6.6.2.5. 光纤收发器 客户采用光纤收发器接入时,网络结构简单,能利用原有传输资源,设备投资少,成本较低。其缺点也较多,主要表现为:可靠性较全程MSTP方式低。基站端需新增光纤收发器。增加了维护节点,维护难度增大。基站端下挂专线业务较多时,台式光纤收发器无挂耳无法与机架固定起来,导致堆叠现象严重,存在隐患,大量的光纤收发器导致基站空开、直流电源紧张,大量光纤收发器与传输设备间的以太电缆成捆,占用基站走线架空间。台式光纤收发器点对点组网,无法实现网管

56、。6.6.3.CMNET 路由规划6.6.3.1. 路由组织IGP规划CMNET骨干网IGP采用ISIS协议,承载设备的管理地址、互连地址。运行IS-IS Level 2。所有PE和P的互联接口、PE间的互联接口、PE的loopback接口均参与IS-IS协议。 28LDP规划端到端(PEPE)间MPLS标签通过LDP协议分发,在CMNET网内的互联接口上启用LDP协议。LDP工作在DU(下游自主)标签分配,并且仅针对PE路由器的Loopback地址分配标签,CMNET网内互联链路地址可以不分配标签,减少设备维护的标签转发表数目,缩短LDP收敛时间。BGP规划CMNET骨干网采用单一自治域(A

57、S)方式进行网络组织,域间路由协议采用BGP,AS号9808。6.6.3.2. PE-CE 间的路由规划业务接入CMNET时,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1)静态路由协议(2)EBGP路由协议(3)OSPF路由协议当业务CE是单归上联到PE设备时,可考虑使用静态路由协议,当业务CE双归上联到PE时,选用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当业务CE下是一张业务网络并要求复杂精细的路由控制时考虑EBGP协议。对于集团客户接入时,建议采用OSPF作为PE-CE间的路由协议。7.7. 互联网专线业务验收互联网专线业务验收测试测试7.1.7.1. 连通性测试连通性测试测试目的:测试是否可以正常连接SR路由器。测

58、试方法:1、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上连接 PC 机;2、在 PC 机上 ping 客户归属 SR 路由器的 IP 地址;3、记录测试结果。测试记录表: 表7.1-1 连通性测试记录表序号源 IP 地址目的 IP 地址测试内容测试结果测试时间测试人联系方式 297.2.7.2. 链路切换测试链路切换测试测试目的:对于组网和设备均支持切换机制的客户(本文中指内部网络结构支持主备或负载均衡的 AAA 级集团客户) ,测试链路切换是否成功。测试方法:1、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上连接 PC 机(如果客户侧数通设备有两台,则 PC机需连接两台客户侧数通设备) ,在 PC 机上 ping 归属的两台 SR 路由器 IP

59、 地址,测试是否可以连通;2、断开客户侧数通设备至接入侧传输设备的其中一条链路。如果是主备方式的,则断开主用链路,如果是负载分担方式,则断开任一条链路;3、在 PC 机上 ping 归属的两个 SR 路由器 IP 地址,测试网络是否连通;4、将第 2 步中断开的链路重新连接,再断开另外一条链路重复第 2、3 步骤;5、记录测试结果。测试记录表: 表 7.2-1 链路切换测试记录表序号测试内容测试结果测试时间测试人联系方式7.3.7.3. 可用带宽测试可用带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客户侧数通设备至归属的 SR 路由器的实际可用带宽,实测值应不小于客户合同带宽的 70%。测试方法:1、在客户侧数通设备

60、上连接 PC 机,在客户归属的 SR 路由器上连接测试服务器。如果客户带宽不大于 100M 则需要连接一台测试服务器,如果客户带宽大于 100M 则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多台测试服务器;2、在 PC 机上 ping 测试服务器的 IP 地址; 303、测试服务器上放置一个较大的文件。在 PC 机上以 HTTP 或 FTP 协议进行下载测试,记录最大下载速度;4、在 PC 机上采取 FTP 方式将一个较大文件上传到测试服务器上,记录最大上传速度; 5、记录测试结果。测试记录表: 表 7.3-1 可用带宽测试记录表序号测试内容下载带宽上传带宽测试时间测试人联系方式7.4.7.4. 时延测试时延测试测试目

61、的:测试客户侧数通设备与CMENT省网出口路由器之间传送数据包的时延,单向时延数值应不大于20ms。测试方法:1、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上连接 PC 机,在 CMNET 省网出口路由器上连接测试服务器。如果客户带宽不大于 100M 则需要连接一台测试服务器,如果客户带宽大于 100M 则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多台测试服务器;2、在设备吞吐量范围内选取七个不同包长、设置合适的数据包发送频率使带宽负荷在 70以下;3、在忙时和非忙时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在 PC 机上 ping 测试服务器的 IP 地址,每个包长持续 ping15 分钟,得出每个包长下的双向时延数值,取其算术平均值,并除以 2 作为单向时延;

62、4、选取七个不同包长分别做上述测试,记录测试结果。测试记录表: 表7.4-1 时延测试记录表序号测试内容包长双向时延单向时延测试时间测试人联系方式 317.5.7.5. 丢包率测试丢包率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客户侧数通设备与归属的SR路由器之间的丢包率。测试方法:1、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上连接 PC 机,在客户归属的 SR 路由器上连接测试服务器。如果客户带宽不大于 100M 则需要连接一台测试服务器,如果客户带宽大于 100M 则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多台测试服务器;2、在设备吞吐量范围内选取七个不同包长、设置合适的数据包发送频率使带宽负荷在 70以下;在 PC 机上 ping 测试服务器的 IP 地址,

63、每个包长持续 ping15 分钟,得出每个不同包长下的丢包率数值;3、记录测试结果。测试记录表: 表7.5-1 丢包率测试记录表序号测试内容包长丢包率测试时间测试人联系方式 328.8. 附录附录8.1.8.1. 互联网专线业务可用度计算互联网专线业务可用度计算根据互联网专线业务的特点,业务采用城域传送网承载,根据客户设备与SR 设备的局址制定网络方案,通用模型如下:传传送送网网汇汇聚聚层层CMNet城城域域网网客客户户设设备备SR传传送送网网接接入入层层ACDE客客户户接接入入B综合考虑设备、光缆、电源等的可用性后,可得出城域传送网不同层面的可用性如下:表 8.1-1 不同层面网络可用性系统

64、可用性项目光缆线路百公里年不可用时间(小时)传输设备的可用性电源可用性物理双路由逻辑双路由单路由省内干线 A21.0 0.9999970.9999990.999993城域核心汇聚层 A31.20.9999950.9999980.999986城域接入层 A41.80.999990.9999950.999970.999867客户接入网 A5(AAA)1.80.999990.9999950.999970.999950.999943客户接入网 A5(AA)2.40.999980.999990.9999390.999920.999913客户接入网 A5(A)4.80.999950.999980.9998

65、570.999820.99967客户接入网 A5(普通)6.40.99990.999950.9996970.999660.99935CMNET 目前已经实现高级别的网络保护,考虑取定 CMNET 网络可用性均为 99.999%,SR 的可用度为 99.999%。根据上面城域传送网不同层面网络可用性计算值,可得到互联网专线业务的可用度指标:AAA(互联网专线接入)=1-(1-A5(AAA 级、单路由)*A4(单路由)*A3*A(SR))*(1- A5(AAA 级、单路由)*A4(单路由)*A3*A(SR)) *A(CMNET);AA(互联网专线接入)= A5(AA 级、物理双路由)*A4(物理双

66、路由) 33*A3*A(SR) *A(CMNET);A =A5(A 级、逻辑双路由)*A4(物理双路由)*A3*A(SR)*A(CMNET);普通=A5(普通级、单路由)*A4(单路由)*A3*A(SR)*A(CMNET)表 8.1-2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可用度项目可用度接入方式AAA 级99.99%采用双互联网专线接入 CMNETAA 级99.98%采用单节点、物理双路由接入 CMNETA 级99.97%采用单节点、逻辑双路由接入 CMNET普通级99.91%采用单节点、单路由接入 CMNET注:上表中的可用度指标只作为组网模型计算的参考,不作为系统实际运行的依据。 精品资料精品资料9JWKffwvG#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