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435247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 引导课堂生命力的基石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内容摘要】:语文课堂上师生关系其实是师生生命的彼此尊重和交往,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生命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和创造的过程,也是生命生长的过程。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体现了在学习观上的根本改变。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这是全体生命主体的发展,是生命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是生命的个性化发展,当然也是自主的主动活泼的发展。【关键词】

2、:生命力 有效引导 发展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时空里,不同个体的学生基于生命需要而产生的欲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情感欲、表现欲、求知欲、成就欲。这些植根于生命个体的各种需求,不是简单的量的迭加,而是在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极其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变,这些质变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烈,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场所。当然,要使语文课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势、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唯有此,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

3、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一、随情引导,让课堂“流淌”着人性所谓“人性”,乃未经世俗成见所污染的,存在于学生精神领域深处的最纯洁、最本真的原始生命形态,是一种与真情相牵、真心相通的发自心灵的自我感受。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这种“自我感受”。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成为课堂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更能使之与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相连,成为学生攀登获取新知的阶梯。如阅读桃花心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一句时,学生虽能联系上下文大致理解其意思,但朗读时却难以真切地表达出所蕴藏着的情感。一教师从自身及学生的自我感受出发,在学生朗读前,开掘

4、出这样的语文资源,并诱导学生再现自己的内心。请看教学片断:师:读了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条件很好,爸妈也特别宠爱我,对我百般呵护,我要什么他们就给我什么,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时不时地撒娇。后来家境衰落了,爸爸也不幸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娇惯我,还教我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我看妈妈起五更睡半夜的,太辛苦了,便主动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还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服什么的。你们生活中可能也有类似的事吧。(生争相发言。)生1:我以前也是父母的宠儿,后由于爸妈的离异,我跟爸爸生活了一段时间。爸爸教我怎样独立生活,我也学会了煮饭、炒菜、料理家务等,同

5、时我也学会了进行买卖活动。(该生情绪由低落变为自豪。)生2:我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把我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年老多病,我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而且还懂得了怎样照料外婆,经常帮她端茶递水、买药洗衣(教室里顿时寂然无声,大家若有所思。)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那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把这段话读一下。(生自由练读。)以上教学片断,教师先通过展示自身情感,接着让学生畅谈内心感受,不仅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琴弦,更使丰富的生活一下子化作了学生精彩的回忆。这些回忆自然率直,无矫揉造作,更无虚伪奉迎,完全是学生本真人性的流露。以此“人性”为载体,学生很顺利地进入文中情境,达到了朗读的理想境界。二、随性引导,让课堂

6、充盈着灵智随性引导,就是教师紧紧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独特的思维、智慧、创造力当作一种精妙的课程资源来开发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服膺于学生的天性而“纵容”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学生成为拒绝盲从、秉持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操守者。一教师在教学完孔子游春(苏教版第十二册)交流感受时,是这样引导的:师:你有一种见解,我有一种见解,让我们敞开心扉,让见解相互碰撞,一定会收获无限的美丽。请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生1:孔子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河边;不用课本,用流水;不硬性灌输,而是借物喻理。师:(连竖大拇指)说得真好!请再说一遍,我将仔细聆听!生1:(这一遍,更加激情满怀)孔子是一位

7、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河边,不用课本,用流水;不硬性灌输,而是借物喻理。生2:(迫不及待地)老师,我的感受还要比他深刻。师:(连声地)好,请你谈谈感受。生2:孔子确实非同寻常。他首先认为泗水河边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弟子学习的极好资源,是学习的理想场所;接着,他便带弟子走进自然,融入自然,让弟子们广泛地接触自然,尽情地拥抱山水,体验在实验中升华,情感在感悟中沸腾,弟子们在感叹老师确实超乎常人的同时,知识也化为汩汩清流注入了他们的心田。为此,我建议我们的老师也要敢于、善于将我们从狭小的课堂时空中解放出来,积极投身于“蓝天下的社会大课堂”,让我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师:(激动地)我应该向孔子学

8、习!同时更应该向你们学习,因为你们小小年纪就拥有了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果将来你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好教师,甚至超过孔子!(掌声四起。)生3:我认为孔子的教学理念值得商讨!师:(一愣,迟疑半晌)请说说你的看法。生3: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好的读书时期,孔子不让弟子们在教室里安心读书,却偏偏要跑到泗水河边玩山游水,这不是白白浪费大好光阴吗?师:好!你敢于挑战权威,不人云亦云,勇气可嘉!(掌声再起)上述教学片段,学生独特的见解与富有个性的语言实为思维和灵智的完美结合。个性因语言而彰显淋漓,语言因个性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文字组合,而变成一个个跃

9、动着的生命音符。我们既要佩服学生“在千百万人中间,有一个人站出来”的勇气,也要瞩目教师随性引导的机智以及容忍“异端”的胆识。教师的随性引导,让学生的表现欲望涨至空前,“我的感受比他还要深刻”,“我认为孔子的教学理念值得商讨”。这是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交流间,在对文本的批判中绽放出来的灵智火花,这些火花没有一个不刻录着生命成长的痕迹。三、随势引导,让课堂弥漫着知识课堂教学如同水上行舟,时而险阻,时而通畅;时而停滞不前,时而激流勇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能顺势抓住课堂教学中不时出现的诸多不定因素,变劣势为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柳暗”,迎来“花明”,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处于极端亢奋状态,在弥漫着馨香的氛围中

10、收获知识。一教师在小猫种鱼(苏教版第二册)教学渐近尾声时,用屏幕投射着一组巩固题后,是这样引导的:师:(手指巩固题)同学们,咱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用“种”字扩词并说句话。(生异常兴奋,如林的小手高举,句子说得清晰、流畅,童声、童趣、童稚充斥着整个课堂。)生: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生:妈妈在山坡上种玉米。师:同学们学得认真,掌握得真不错!(正准备下课,冷不防,教室后面冒出了一个声音)生: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师:嘘(师轻抚小男孩的面颊)你这个“种”字的意义与前面小朋友所讲的“种”字是有区别的。但你为什么这么说?生:(满怀信心地)不是有一首歌叫种太阳吗?师

11、;没错,想得多好!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出来好吗?生:(齐)好!(在同学们及老师的拍手应和声中,小男孩边跳边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歌舞结束,教室里恢复了平静。)师:谁还有独特的想法?生:毛主席在井冈山种下了革命的火种!(一个摇动羊角辫的小女孩神气十足地站起来说)师:这句子说得太棒了!你这个“种”字在前面的“种”字上又有了拓展。大家想过没有,这句中的“种”与上面一句中“种太阳”的“种”同前面说的“种花生”“种玉米”有所不同,都不是真的去地里“种”,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这点你们以后会学到。(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猛地转过身来把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并在下面打了个破折号,又署上她的名子)你是

12、怎么想到这句话的?生:我听我爸爸说的。师:你和你爸爸都很了不起!想听听这里面的故事吗?生:想!师:(兴奋地)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井冈山创建了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指导思想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程,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井冈山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巍巍井冈,令人神往,供人瞻仰。孩子们似懂非懂,但在老师激昂的情绪感染下,都陶醉地笑了,那

13、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鲜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漫不经心随口说的一句话“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成为了教师顺势引导的切入点,在教师的尊重与关怀下,课堂教学渐入佳境,“毛主席在井冈山种下了革命的火种”,又使课堂教学进入妙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要求,几个“种”字的意义虽不甚相同,教师也无须用过多语言阐释,但在介绍“种火种”过程中,所滋生出的无穷知识却将学生团团挟裹,并成为驱动学生语言与生命意识快捷同构的强大动力。四、随误引导,让课堂洋溢着激情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甚至是错误。随误引导就是教师依据课堂上出现的错

14、误,将错误当作一种课程资源来开掘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引导,能促使学生在辨中求思,在思中求悟,进而觉醒生命意识。一教师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第七册)一文,在导入新课时作了如下引导,请看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在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名叫徐悲鸿,你们听说过这个人物吗?生1:(激动地)我曾听酷爱美术的爸爸谈起过徐悲鸿,徐悲鸿是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人,一生命运坎坷,但对绘画艺术矢志不渝。生2: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徐悲鸿,该剧真实地回顾了徐悲鸿的一生,真实地再现了徐悲鸿的艺术成就,真实地反映了徐悲鸿的爱国热情。师:想不到同学们对徐悲鸿了解得这么多、这么深,今天,我们再来阅读他的另

15、一个故事。现在我找一个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一生上前板书课题:徐悲鸿厉志学画,不小心将“励”写成了“厉”)。生:(纷纷举手)老师,他把“励”字写错了!师:是吗?我看看。(作打量状)哦,还差一个“力”呢!这是“严厉”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我们以后写这个词时也要注意,否则一不小心也会写错。那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1:“励志”是什么意思?“立志”又是什么意思?生2:“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励志”改成“立志”,这样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师边说边把“励”改成“立”)还有什么问题吗?生:徐悲鸿为什么

16、要“立”志学画呢?是怎样“立”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师:这些问题问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特别是“励”和“立”在使用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寻找答案吧!(生迫不及待地读课文。) 上述教学片断,教师引导路学生回顾生活积累、激情叙说徐悲鸿入手,不仅沟通了生活与教材,更为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徐悲鸿的励志求学、为国争光精神奠定了感情基调。紧接着,由板书误字“厉”顺引导路,让学生在比较“励志”与“立志”的异同中,带着问题找答案,极为巧妙地把这一看似不和谐、不起眼的环节转化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和契机。透视这一过程,一种凌驾于生命之上的精神活力得到了尽情释放,并将一定会演化出令人感动的课堂。提升生命活力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关键在教师,重点在引导,诚心诚意的地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时刻绽放生命活力,让一个个生命激情飞扬,个性张扬,尊重语文课堂中的每一个活的生命,激活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