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广东药学院本科 ...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4252713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广东药学院本科 ...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广东药学院本科 ...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广东药学院本科 ...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广东药学院本科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广东药学院本科 ...(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2: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 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 申 请 人: 陈 垦 申请学校: 广东药学院 (盖章) 联系电话: 020-37055935 传 真: 020-37055935 电子邮箱: chenkenck 访问路径: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制二O一二年五月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本人自愿申报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认可所填写的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为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

2、权(委托)单位、以及本人所在单位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声誉和公信力,不以项目名义牟取不当利益。3.遵守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有关管理规定以及广东省财务规章制度。4.凡因项目内容、成果或研究过程引起的法律、学术、产权或经费使用问题引起的纠纷

3、,责任由相应的项目研究人员承担。5.项目立项未获得资助项目或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项目并按申报预期完成研究任务。6.同意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有权基于公益需要公布、使用、宣传项目申请评审书内容及相关成果。项目主持人(签章):_ 年 月 日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起止年月2012年5月2014年4月项目申请人姓名陈垦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3月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院长最终学位/授予国家硕士/中国所在学校学校名称广东药学院邮政编码510006电话020

4、-34055935通讯地址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广东药学院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11-2012(2)内科护理学护理学10(1)(2)(3)(4)36护理学院2011-2012(1)健康评估护理学10(1)(2)(3)(4)24护理学院2010-2011(2)内科护理学护理学09(1)(2)(3)(4)36护理学院2010-2011(1)健康评估护理学09(1)(2)(3)(4)24护理学院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8 -2010年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部分血液指标、组织学图谱数据库的构建广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08A06020

5、2006)2008 -2010年“透膜性多肽评价急性胰腺炎时炎性与腺泡细胞的早期事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8151202401000012)2008 -2010年医学专业认证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广东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课题2007 -2008年中药新药复方清胰颗粒的制备及其抑止NF-KB活化通路研究广东省第一批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2007B030702004)项目组总人数职称学位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97200181主要成员(不含申请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名蓝宇涛女1970-5副教授广东药学院参与设计由天辉女1973-2教授广东药学院参与设计梅碧琪女1

6、968-12副教授广东药学院临床护理毛俊女1969-12副教授广东药学院人文关怀王娟女1981-3讲师广东药学院基础护理蔡舒女1977-11讲师广东药学院社区护理薛漫清女1963-4副教授广东药学院护理技能梁文丽女1974-9副教授广东药学院临床护理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表格不够,可自行拓展加页;但不得附其他无关材料。下同。(一)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述评以及研究意义1 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述评11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广东省护理教育办学层次与全国其他地区情况一样,是单一的中专教育,1985年开设全日制本科护理教育,2000年开设

7、护理学硕士教育,2004年开设护理博士教育。2005年广东省开设大专及以上护理教育的学校10所。可以说,护理学高等教育和专业建设进入了空前的旺盛时期,但与社会需求相比,培养护理学专业高级人才的缺口还很大。12 我国对护理学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医护比例、床护比例及千人口护士比例远不能满足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提高的社会健康服务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突显,会进一步增加社会对高等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广东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符,护士学历整体水平不高,护士专业起始学历为中专的占88.52%,当前学历中专占64.30%,大专占29.96%,本科及以上

8、占4.76%。教育部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本科以上护理教育招生数从2002年不足0.5%提高到20%。13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使命,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决定了人才观的演绎变迁,也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与发展。地方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因此,如何根据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及现代医学发展对护理岗位和现代护士核心能力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是提高护理学院社会服务水平和办

9、学能力的重要命题。14 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大基本要素,具体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管理制度的健全。借鉴先期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和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出发,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突出三个方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强化实践教育为着力点,其纽带就是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然而,由于各院校开设护理学专业的背景和教育资源不同,在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培养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

10、的差异,再加上我国高校护理学专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得目前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仍需进行大胆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2 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的意义探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为中心的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新路,对我校培养能满足国内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将为护理学院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推进护理教育国际化进程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具体改革内容:(1)确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

11、走访调查、座谈讨论等方法,明确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客观需求,现代医学发展对护理岗位和护士核心素质的要求,经教育专家审核、修改、论证后,制定应用型人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构建以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以国际护士会(ICN) 于2003年首次提出的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依据,确定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理念。以重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改革、加大选修课比重优化专业课程模块为指导,初筛出课程设置模块。用Delphi法进行三轮护理教育专家的论证。从教育观念、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教师风格四个层面构建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教

12、育隐性课程体系。(3)培养“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队伍培养现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给学生讲授学科理论、专业知识,还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拟拟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搭建“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框架,初筛出评价教师能力的行为指标和标准,用Delphi法进行三轮护理教育专家论证。根据“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能力要求,制定、实施和评价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机制。(4)实施与评价“体验式”教学:本研究拟使用案例教学法、管理游戏法、参观调研、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运用模拟情景的角色扮演和在信息技术基础

13、上虚拟情景构建,在技能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实施“体验式”。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5)强化护理实践技能教学:拟到各附属医院及广州市主要的几所综合性医院,在医生及护士中进行调研,了解目前临床上对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应具备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要求,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确定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并按照护理工作的相关性,开发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以护士核心能力为重点,进行基于护理过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模拟情景的角色扮演和在信息技术基础上虚拟情景构建,在技能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实施“体验式”

14、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研制开发实验教学煌多媒体教学课件,积极探索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7)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质量评价模型:本研究拟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等方法,搭建护士核心能力结构基本框架、确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行为指标、制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等级评分标准,最后对制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及等级评分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和小样本人群检验,构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改革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建设“临床-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护理关怀

15、,强调临床护理思维和技能的培养,实施“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健康需要、具备良好的护理理论、技术和沟通合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两个阶段(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三个结合(医学与人文社科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技能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健康服务和护理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形成以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2)培养高质量的“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队伍。(3)实施“体验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护士核心能力。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

16、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实施方案:本研究拟运用文献回顾、理论分析、走访调查、座谈讨论、Delphi法、小样本人群检验、实施“体验式”教学等方法,根据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及现代医学发展对护理岗位和现代护士核心能力要求,确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现代护士核能力为中心的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强化护理人文关怀,改革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完善人才质量评价模型,培养出能满足国内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实施方法:1文献回顾:查阅国内外文献

17、,了解国内外护理教育研究机构、学者对于应用型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论述,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2问卷调查:向国内护理学、医学专业的临床专家、教育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专家访谈,对应用型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课程(包括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设置进行调查。3 Delphi法:制定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和护理学专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4小样本人群检验:在小样本人群(包括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教师、临床护士、全日制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和护理学专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适当性检验

18、。5根据“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能力要求,制定、实施和评价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机制。6实施 “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评价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具体实施计划:主要阶段性成果进展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2012.052012.06选题、文献回顾、设计研究。课题申报书2012.72012.12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走访调查、座谈讨论等方法制定应用型人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能力评价体系。确定应用型人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能力评价体

19、系2013.012013.12在小样本人群(包括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教师、临床护士、全日制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和护理学专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适当性检验;“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培养方案、“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与评价。构建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和护理学专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适当性检验。实施与评价“双师型”护理学专业教师培养方案、“体验式”教学方法。2014.012014.04总结,撰写论文。1研究报告2公开发表论文最终成果最终成果名称完成时间成果形式应用型护理本

20、科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2014.04公开发表论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模式探究2014.04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1、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会有较大发展。国务院学位办2011年2月最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2、 以现代护士核能力为中心,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培养胜任护理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保持就业率达100%,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避免就业后不必要的再培训,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 本课题组学科专业人员梯队合理,多年从事医学、护理

21、学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多个课题,对护理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临床需要和科研要求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预期推广、应用范围、受益面等)(1)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国际护理人才培养的标准,以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为中心,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健康需要,“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计划。(2)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和医药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需求,结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和学校“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国际化办学目标,根据护理岗位和现代护士核心能力要求,通过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形成以社会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教、学、

22、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健全 “一个目标、两个阶段、三个结合”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3)建成23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46门校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4)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12名,“双师型”骨干教师3名,聘请护理专业外籍教师2名,23名国内外知名护理教育专家为客座教授。(5)出版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教材1本。(6)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训基地整体管理模式。(7)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体验式”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每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

23、形式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探究、讨论为特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2)将护士核心能力用于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构建与国际护理接轨的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用于护理教学质量评价。(3)从教育观念、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教师风格四个层面研究和构建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教育隐性课程体系。四、教学改革基础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广东药学院在1985年受广东省卫生厅委托开办护理专修科,是广东省最早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高校之一。200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护理大专;自2005年起开设全日制护理学本科教育。2008年8月广东药

24、学院抓住护理高等教育面临蓬勃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正式成立了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2010年经严格遴选成为 “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全院师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教学成果:2008年至2011年,“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实践”、“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创新研究”、“ 适应国际化趋势,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质量评价模型研究”、“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中的应用研究”等12项课题获得广东药学院校级立项资助研究。发表“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实践教学在急救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等教研论文

25、20多篇。护理学基础为校级精品课程,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研究为校级优质课程,护理学导论为校级双语课程。近年来,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11部;多媒体课件“静脉输液” 获得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多媒体课件优秀奖,“褥疮护理”获得广东药学院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三等奖;获得省级科研课题16项,出版专著12本,发表学术论文84篇。通过“内培和外引并举,培养和使用并行,教学和科研并重”的举措,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评为广东药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广东药学院“重点培养青年教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 “千百十工程” 校级培养对象4人,广东药学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1人。在科研工作中也

26、取得较大的进步:获得广东省自然基金委员会、广东省科技厅等省级立项资助项目6项,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医院管理局等部门立项资助项目5项,以及校级立项资助课题多项,研究经费累计达80万元。出版教学专著12部,出版教材18部,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护理学专业已经形成了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实践能力和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体系,构建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多类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成为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广东药学院 “朝阳专业”。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1)学校将在专业建设

27、、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生课外科研立项(社会调查类)等方面对护理学专业给予倾斜支持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2)学校将为列入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提供配套建设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3)在人才引进、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进修和开展国内外交流等方面优先满足该专业建设的需要。(4)学校将充分提供该专业建设必需的场地,加大各级实验室向该专业学生开放的力度,使更多的学生进入教师科研课题、开展研究工作。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一)教学项目12008年校级教学改革课题(主持)-医学专业认证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年

28、)22008年度广东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内科学32011年度广东药学院特色教材(主编)-健康评估(二)教学论文1医学生科学临床思维的培养.齐齐哈尔医学院, 2008,29(14):1786-17692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中国医药导报,2008, 5 (31):90-913.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我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32(17):2853-28544.医学专业认证下我校临床医学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32(16):2640-2641(三)科研项目(主持)1. 广东省第一批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2007B03070

29、2004)“中药新药复方清胰颗粒的制备及其抑止NF-KB活化通路研究”(2007.01-2008.12)(已结题)。2. 广州市科技局2007年第3批科学技术项目(2007Z3-E5011)“中药新药清胰颗粒的研制” (2006.12-2008.12)。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8151202401000012)“透膜性多肽评价急性胰腺炎时炎性与腺泡细胞的早期事件”(2008.12-2010.10)4. 广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08A060202006)“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部分血液指标、组织学图谱数据库的构建”(2008-2010)。(四)申请专利1. “一种成功的胰腺腺泡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30、”(专利申请号:201010212244.5)(第1)。2. 一种气虚发热动物模型的制备(专利申请号201010186415.4) (第3)(五)编写本科教材1. 内科学基础(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陈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08978-4/R.8979),20072. 临床医学概论(全国高等院校药学专业规划教材,主编),陈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ISBN 978-7-117-5067-3755-5),20073. 临床药学(全国高等院校药学专业规划教材,编委),李伯佳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ISBN 978-7-5067-3603-9),200

31、74. 新编诊断学习题集(主编),陈垦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ISBN 7810717405),20055. 诊断学基本技能训练和指导(全国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陈垦等,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25466-5),20096. 临床医学概论(案例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陈垦等主编, 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32126-8),20117. 健康评估(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主编),陈垦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ISBN 978-7-81136-554-2),2011(六)专业著作1. 循证消化病学(主编),何兴祥,文卓夫,陈垦等

32、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2-17478-3),20082. 现代内科危重症治疗(副主编),杨向军,徐新献,惠杰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978-7-5364-6954-9), 20103. 现代临床危重病诊疗学(编委),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978-7-5352-4631-8), 2010(七)2003年以来(任现职以来)发表学术论文(含通讯作者)目录1.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27(01):68-722. 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刺激AR42J细胞对NF-B及ICAM-1表达的影响,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

33、,23(01):71-753. 慢性胰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新医学,2007,38(03):147-1494. 核因子-B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激活及NBD多肽的干预作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8):1980-19845. 急性胰腺炎时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09):556-5576. 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06):474-4777. 以NF-B为靶点的急性胰腺炎药物治疗进展.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02):158-1608. 炎症介质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广东药学院学报,200

34、8,24(01):92-959. 脂多糖对AR42J细胞核因子-B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华急诊医学,2008,17(1):54-6010. 核因子B活性与环氧化酶2在胃癌及胃炎病变中的表达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08, 3(22):7-911. 急性胰腺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4):295-29812. 姜黄素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核因子-B活性的调节.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6):27-2913. Cell-permeable Tat-NBD peptide attenuates rat pancreatitis and acinus ce

35、ll inflammation respons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9,02(5)(SCI收录)14. 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6):594-59715. Tat-NBD多肽与AR42J细胞的核因子-KB相关性炎症反应.中华急诊医学,2009,18(4):401-40516. 丹参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医药导报,2009,28(04):487-49017. NBD多肽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中华胰腺病杂志,2009,9(3):184-18818.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机体保护作用的研

36、究进展.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7):557-55919.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消化器官的表达与分布.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30(13):1537-153820. PTD-NBD多肽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9):1931-193521.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全科医学,2009,7(9):992-99422.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4): 2478-248323. L-精氨酸诱导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 25 (10) : 1392-

37、139424. EPO/EPOR及其信号转导机智研究进展.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9,29(5):1-525. 核因子B胰腺AR42J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调控.中华急诊医学,2010,19(5):522-52726. 促炎和抗炎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8):1912-191827. 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IL-1和TNF-的影响.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169-117028. 辅助性T细胞及调节性B细胞(B10)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0):714-71五、经费预算支出科目(含配套

38、经费)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合计200001. 图书资料费 3000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研究进展2. 调研差旅费(含通讯费、交通费、交流费)3000进行问卷调查、学术交流3. 问卷、资料印刷费2000问卷调查4. 专家论证协作费5000专家协作费用5. “体验式”教学设备5000实验教学设备6. 论文发表版面费2000论文发表六、申请者所在学校意见评审、推荐意见1.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表决意见探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为中心的应用型护理学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新路,对我校培养能满足国内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教改项目申请书填写内容属实。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多年从事医学、护理学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多个课题,对护理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临床需要和科研要求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适合承担本项目研究。广东药学院能提供项目完成所需时间、条件,同意承担本项目管理和信誉保证。主任:(签字2012年6月5日2.学校推荐意见(公章)学校领导签字2012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