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423860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时代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第二节 优先发展机电一体化的领域及其共性关键技术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及功能构成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连接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 第六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及设计类型 第七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第八节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 第九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程序、准则与规律 第十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工程与现代设计方法 思考题和习题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是电子技术向机械技术领域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一个新概念。 关于“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这个名词的起源,说法很多,早在197l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副刊就提出了“Mechatronics”这一名词,1976年以广告为主的日本杂志Mechatronics design news开始使用,其中的“Mechatronics”是Mechanics(机械学)与 E1ectronics (电子学)组合而成的日本造英语。第一节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时代机电一体化时代 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 较为人们所接受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用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

3、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 以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逐步向机械领域渗透,并与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为机械增添了“头脑”,增加了新的功能和性能,从而进入以机电有机结合为特征的“机电一体化时代”。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 “将微型计算机等微电子技术用于机械并给机械以智能的技术革新潮流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6 是使系统(产品)高附加价值化,即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可靠化、省材料省能源化,并使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巧化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机电一体化的机电一体化的“目的目的”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7 优先发展的

4、机电一体化领域必须同时具备下述几个 条件: 短期或中期普遍需要;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具备或经过短期努力能具备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领域 。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8机电一体化技术内部联系与外部影响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9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的支持系统的支持系统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0 优先发展的系统 (或产品)领域实现机电一体化,必须解决这些系统 采用微电子技术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这些共性关键技术有共 性 关 键 技 术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1 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由 机械系统(机构)、 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 动力系统(动力

5、源)、 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 执行元件系统(如电动机) 五个子系统组成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2 机电一体化系统 人 体 组成要素 组成要素 控制器(计算机等) 大脑 执行元件 驱动(操作) (肌肉伸缩) 检测传感器 五种感官 动力源 内脏提供能量 机构 骨架机电一体化系统要素与人体组成要素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3 系 统(产品) 基 本 构 成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4 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系统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即工业三大要素)进行某一处理,输出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目的功能” : (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 (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 (3)储存(保持、积

6、蓄、记录)功能。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5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6主主 功功 能:能: 实现系统“目的功能”直接必需的功能 。动力功能:动力功能: 向系统提供动力、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 。计测功能:计测功能: 对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检测与计算处 理的功能。控制功能:控制功能: 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使系统正常运转以实施 “目的功能”。构造功能构造功能 :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 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 功能 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7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8主功能 动力功能

7、 控制功能 构造功能计测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系统(产品)的 内部功能内部功能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19 CNC机床的内部功能构成机床的内部功能构成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0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要素或子系统构成,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为此,各要素或各子系统相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条件,这些联系条件就可称为接口(interface)。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1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2 (一)(一) 变换、调整功能变换、调整功能 (二(二 ) 输入输出功能输入输出功能 1) 零接口零接口 2) 无源接口无源接口 3) 有源接口有源接口 4) 智能接口智

8、能接口 广义的接口功能有广义的接口功能有两种两种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3 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可将接口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可将接口分成以下四种分成以下四种: 1)1)零接口零接口。不进行任何变换和调整、输出即为输入等,仅起连接作用的接口,称为零接口。例如输送管、接插头、接插座、接线柱、传动轴、导线、电缆等。 2 2)无源接口无源接口。只用无源要素进行变换、调整的接口,称为无源接口。例如齿轮减速器、进给丝杠、变压器、可变电阻器以及透镜等。 3)3)有源接口有源接口。含有有源要素、主动进行匹配的接口,称为有源接口。例如电磁离合器、放大器、光电耦合器、D/A转换器、A/D转换器以及力矩变

9、换器等。 4)4)智能接口智能接口。含有微处理器,可进行程序编制或可适应性地改变接口条件的接口,称为智能接口。 例如自动变速装置, 通用输入输出LSI(8255等通用I/O)、GP-IB总线、STD总线等。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4 根据输入输出功能可分成以下四种广义接口: 1)机械接口 2) 物理接口 3) 信息接口 4) 环境接口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5附加价值: 高性能化 低价格化 高可靠性化 智能化 省能化 短小轻薄化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6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内部功能与系统价值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7 一、系统(产品)设计的一、系统(产品)设计的 考虑方法考虑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10、)的主要特征是自动化操作。因此。设计人员应从其通用性、耐环境性、可靠性、经济性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使系统(或产品)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8 工业三大要素与机电一体化工业三大要素与机电一体化 的三大效果的三大效果 工业三大要素 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 机电一体化对三大要素的三大效果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29 为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使系统(或产品)得到最佳性能,一方面要求设计机械系统时应选择与控制系统的电气参数相匹配的机械系统参数,同时也要求设计控制系统时,应根据机械系统的固有结构参数来选择和确定电气参数,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

11、术,使二者密切结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充分体现机电一体化的优越性。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0 1) 1) 机电互补法 2) 2) 结合(融合)法 3) 3) 组合法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系统(产品)设计的考虑的考虑 方方 法法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1 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1) 1) 机电互补法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2 它是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2)结合(融合)法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3 它是将结合法制成的

12、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品),故称组合法。3)组合法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4 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或系统。1 1)开发性设计)开发性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5 它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它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

13、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2)适应性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6 它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3)变异性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7第七节第七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的设计流程(1) 根据目的功能确定产品规格、性能指标(2) 系统功能部件、功能要素的划分(3) 接口的设计 (4) 综合评价(或整体评价)(5) 可靠性复查(6) 试制与调试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8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的设计流程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39 第八节第八节 机电一体化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 与系统工程与系统工程 给定机电一体化

14、系统(产品)“目的功能”与“规格”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的整个过程为机电一体化工程。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0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工作领域,而系统科学本身是一门关于“针对目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方法学处理”的边缘科学,系统工程的概念不仅包括“系统”,即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也包括“工程”,即产生一定效能的方法。1978年,钱学森就曾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是一

15、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是以大系统为对象、以数学方法和大型计算机等为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以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与整体之间协调配合,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系统工程是数学方法和工程方法的汇集。系统工程系统工程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1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系统工程在机电一体化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机械与电子有机结合,实现系统或产品整体最优的综合性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2 设计中一般采用

16、三阶段法,即总体设计、部件(零件)的选择与设计或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工艺设计。在试验性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多采用既分阶段又平行兼顾的设计即并行设计,以便相互协调。 1) 1) 设计程序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3 设计准则主要考虑“人、机、材料、成本”等因素,而产品的可靠性、适用性与完善性设计最终可归结于在保证目的功能要求与适当寿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2) 2) 设计准则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4 总结一般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规律:根据设计要求首先确定离散元素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研究其相互间的物理关系,这样就可根据设计要求和手册确定其结构关系,最终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其中确定逻辑关系阶段是关键,

17、如逻辑关系不合理,其设计必然不合理。 3) 3) 设计规律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种类不同,其设计方法也不同。现代设计方法与用经验公式、图表和手册为设计依据的传统设计方法不同,它是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的有效方法。其设计步骤通常是:技术预测技术预测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科学类比科学类比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创新性设计创新性设计因时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各种具体的现代设计方法( (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有限元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优化设计法等法、优化设计法等) )

18、机电一体化设计质量的综合评价等。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6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发展迅猛。现代设计方法的内含在不断扩展,新概念层出不穷。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等等。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7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工程的流程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8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的有力工具。用来设计一般机械产品的CAD的研究成果,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图像仪和绘图仪等外围设备,都可以用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的设计,需要补充的不过是有关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和制造的

19、数据、计算方法和特殊表达的形式而已。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49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0(CE-concurrent engineeringCE-concurrent engineering) 是把产品(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并行)协调的一种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者们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寿命周期 从概念形成到产品(系统)报废 内的所有因素。并行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系统)的生命全过程(包括设计、工艺、制造、服务)中的全面质量,降低产品(系统)全寿命周期内(包括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客户应用、售后服务直至产品报废处理等)的成本,缩短系统的研法周期。并行工

20、程与串行工程的差异就在于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按并行、交互、协调的工作模式进行产品(系统)设计,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的要求尽可能同时进行交互式协调。并行工程并行工程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1 虚拟产品是虚拟环境中的产品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像。 虚拟产品设计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基于多媒体的、交互的渗入式或侵入式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中,设计者不仅能够直接在三维空间中通过三维操作、语言指令、手势等高度交互的方式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和装配建模,并且最终生成精确的产品(系统)模型,以支持详细设计与变型设计,同时能在同一环境中进行

21、一些相关分析,从而满足工程设计和应用的需要。 虚拟产品设计虚拟产品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2 快速响应设计是实现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一环。快速响应工程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迅速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系统),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工程。实现快速响应设计的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产品(系统)信息资源 的高度存储、传播及加工的能力,主要采取三项基本策略,以达到对产品(系统)设计需求的快速响应。这三项策略是:利用产品信息资源进行创新设计或变异性设计;虚拟设计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设计过程;远程协同、分布设计。概括讲,这些策略就是信息的资源化、产品(系统)的数字化、设计

22、的网络化。 快速响应设计快速响应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3 绿色设计是从并行工程思想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所谓绿色设计,是在新产品(系统)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负作用。绿色产品设计将产品(系统)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处理等)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保证产品良好性能、质量及成本等要求的情况下,还充分考虑到产品(系统)的维 护资源及能源的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绿色设计绿色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4传统产品设计与绿色产品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5 反求设计思想属于反向推理、逆向思

23、维体系。反求设计是以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人员的工程设计经验、知识和创新思维,对已有的产品(系统)进行剖析、重构、再创造的设计。 反求设计反求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6 网络上合作设计是现代设计方法最前沿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利用网络工具来汇集设计知识与资源及知识获取的方法进行设计。它包含了设计所需要的网络上提供的知识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所需的各种资源。 网络上合作设计网络上合作设计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7 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产品(系统)的设计更加依赖于新知识的汇集与获取。应该看到,国内外有着丰富的设计知识和潜在的设计资源,称之为“知识获取资源”,而拥有这些资

24、源的单位往往在某些技术领域雄据一方,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将这些知识、资源有效地集中,实现资源的共享,是实现网络上合作设计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技术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返回目录回看结束放映58 1-1 试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1-2 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什么? 1-3 机电一体化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1-4 何谓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1-5 说明我国机电一体化优先发展的领域。 1-6 优先发展的机电一体化领域必须同时具备哪些条件? 1-7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那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 1-8 工业三大要素指的是什么? 1-9 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是什么? 1

25、-10 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设计步骤。 1-11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主要评价内容是什么? 1-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功能有哪两种? 1-13 根据不同的接口功能说明接口的种类。 1-14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有何异同? 1-15 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设计思想方法。 1-16 什么是机电互补法、融合法、组合法? 1-17 开发性设计、变异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有何异同? 1-18 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开发工程的流程,归纳其基本规律。 1-19 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较有何突出特点? 1-20 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 设计等的含义。思考题和习题思考题和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