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422646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解析:根据题干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刀耕火种,应选C项。答案:C2下图出自汉代的画像石。这幅图片所描绘的生产场景盛行于()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图片所示的犁耕法属于二牛一人犁耕法。二牛一人犁耕法逐渐取代二牛三人的犁耕方法是在西汉后期,由此可以直接排除A、B两项。汉代的画像石不可能描绘隋唐时期的场景,可

2、见D项也不正确。答案:C3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曲辕犁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故C项正确。答案:C4七夕乞巧诗云:“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诚相看。”(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七孔针或九孔针为巧)与这一风俗密切相关的认识是()A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C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D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下家庭手工业的状况,D项是对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特点的描述。答案:D5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

3、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说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具有封闭性,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 图1图2图3曲辕犁请回答:(1)写出材料中图1、图2出现的时间以及名称。图3在什么时期出现在什么地方?(2)从材料的三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体现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解析:第(1)问中的图1、图2分别是东汉的牛耕画像石(二牛抬杠)和耧车,图3从图片注释可知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第(2)问图片反

4、映的是农耕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答案:(1)图1是东汉的牛耕画像石(二牛抬杠),图2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图3所示工具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2)信息: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精细的土地耕作;提高播种效率;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特点: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1古代中国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解析:原始农业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因此A项正确。答案:A2生产工具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

5、国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新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铁制农具C筒车 D曲辕犁解析:打制石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工具,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故B正确;筒车和曲辕犁是唐朝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C、D两项。答案:B3下面图1到图2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1图2A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解析:图1的骨耜和图2的铁犁牛耕代表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耒耜锄耕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的变化。答案:B4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说明了()A垄作法得以推广

6、B代田法的普及C一年两熟制出现 D一年三熟制产生解析:材料“一岁两熟”描述的是耕作制度。而A、B两项是耕作技术,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答案:C5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从材料信息中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最主要的农用动力,这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D项。答案:D6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

7、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A合作经营 B集体劳作C重农抑商 D自给自足解析:材料中“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和纺织桑麻;“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即不与外界接触而能充足的生活。综合判断,题干讲述的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D能力提升7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 B家长制受到挑战C公民意识增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解析:题目中显示了“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表明个体的小农经济兴起,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成为生产单位

8、,故A项正确。答案:A8“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讲究因地制宜C注重精耕细作 D强调自给自足解析:材料指出农业耕种注重土地、肥料、节气等,反映的是注重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答案:C9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解析: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故D项正确。答案:D10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

9、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解析: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一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黄仁宇黄河与中央集权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

10、,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百度文库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桃花源记作者怎样的思想?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回答。第(2)问,要注意分解材料二的信息,多角度归纳概括;第(3)问,要立足黑暗的社会现实分析作者的思想。答案:(1)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大江大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一组织。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提倡多子多福,子女孝顺。(3)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