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课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4005657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怎样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怎样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怎样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怎样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课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怎样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一)农民伯伯大踏步地走上前去,拍了拍那个小朋友的肩膀,大声说:“小朋友,青蛙是 庄稼的保护者,是害虫的天敌,更是稻田的卫士。伤害它,就会使稻田减产,你难道连这 一点常识也不懂吗?另外,你们老师也教育过你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你难道都 忘了吗?说完,我一把夺过小朋友的笼子,往地上狠狠一摔怎么样?我编的台词够 精彩吧。我心里正得意,这时候,缪老师叫了一声“停”,对我说:“小小,我看你的台 词可要改一改。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段话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想出来 的。为了写出青蛙对庄稼的作用,昨晚上我还特意翻阅了不少参考书。缪老师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笑了笑,转过头

2、问愣在一边的吴星辰:“你先说说,你为 什么不往下演了?”吴星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捏捏大耳朵,支支吾吾地说:“我,我 也不知怎么搞的,反正我,我想老农不会这么说话的。”吴星辰滑稽的样子引得大家 都笑起来。“对,小小的台词问题就在不符合老农的身份。同学们想,一个文化水平不高 的乡下老农民,怎么会满口文谄谄地说话,又是天敌,又是卫士呢?缪老师仍 然微笑着,她总是那么和蔼。“倒像常识课沈老师说的。王小丽轻轻地插了一句。几个 同学又笑了。我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地下有个洞能钻进去。“还好,这只是排 练,还有机会改,我相信小小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缪老师体贴地摸摸我的头。(二)下午正好有堂作文指导

3、课,内容是“语言描写的方法”。缪老师着重讲了怎样写出符合 人物身份的语言。她说:“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自然流 露,极易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年龄、性格、职业、 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等的不同,每个人都以他(她)自己独有的习惯、方式、腔调、词 语讲着话。所以,我们描写语言时一定要通过对这些独特语言的描写,显示出人物的个 性,也就是说人物说的话必须符合他的身份,读者才能听其声,知其人。”缪老师接着又说:“这样的例子课文里可多啦!像春花一课中的春花和妈妈的语 言,就非常有个性。如果不告诉你是谁说的,只读给你听她们的话,你就能猜中是谁说的 吗?为什么?

4、”教室里安静得像一个人似的,同学们都屏息聆听缪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哟!瞧你,嘴巴能拴小叫驴!“您还逗我,我和小月吵架啦!”“为什么?”“我在小月家做功课,碰倒了一盆绿牡丹。她一看花梗折了,就哭了起来。我怎么劝她也 不听,我一气,就跑回来了。“二十几年前,我做了一件错事,在跟一些同学玩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棵名贵的绿牡丹踩 坏,我一直记得养花的老爷爷那伤心的模样。后来,我懂得了生活中不能没有鲜花,一切 美的东西都是人们所喜爱的。”“我知道!” “我知道!”缪老师刚读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最令我高兴的 是缪老师把这个机会给了我。我站起来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个说话的是妈妈,第二个 说话的是

5、春花!缪老师点头表示赞同,“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这”我搔搔头 皮,听是听出来了,可怎么听出来的呢我可没仔细想过。我红着脸坐下。“从说话的内容 上就能听出来,还有,”这是杨兰兰的声音。杨兰兰想了一下,又提高了嗓门说:“还有 第一个说话的用了开导、教育的口吻,最后还说明了道理,当然是妈妈,第二个说话的语 气完全是一个小孩子的,当然是春花啦!” “说得好极了!同学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春花一文的小作者,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这下我终于明白了排练时闹笑话的 原因。回家以后,我把老农的台词重写了一遍,改成:“孩子,可不能捉青蛙呀!它能吃 掉害虫,好处大着呢!听俺的话,把青蛙放了,啊?”写完又对着

6、镜子念了几遍,妈妈听 了笑着说:“哟,还蛮像农民伯伯的!”吃过晚饭,我坐在桌前冥思苦想地写作文。这是今天的语文作业,要求用上恰当的语言 描写。写谁好呢?对了,我就写暑假里和表弟去公园玩跷跷板的事吧。(三)第二天,我可是双喜临门:表演的小品获得了全年级第一,作文也得了个“优” !缪 老师还在课堂上读了我的作文:表弟真好说起谁最好,当然属我的表弟。他矮矮的个子,长得胖胖的,平时,还是个小气鬼。 可有一件事让我十分惭愧。那是一个星期天,爸爸带我和表弟去中山公园游玩。刚买好门票,我就和表弟奔向儿 童游乐场。到了游乐场,电动飞机前、摇船旁边、荡秋千旁都挤满了人。我和表弟好不容 易轮到了跷跷板,我们立即坐

7、上跷跷板,兴奋地跷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走过来。小女孩说:“妈妈,妈 妈,我要玩跷跷板! ”阿姨亲昵地说:“乖女儿,等大哥哥玩好了,我们再上去玩,好 吗?”小女孩一听,立刻坐在地上,抱着阿姨的腿撒娇,喊了起来:“不要不要!我现在 就要玩呜呜我要玩呜呜”阿姨没办法,只好走到我面前说:“对不起, 能不能让我们小妹妹先玩一会儿?”我想:要是让,这个机会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才轮到的;要是不让,整天讲学雷锋,难道学雷锋是挂在嘴上的吗?阿姨见我不吭声,便走 到另一头去了。还没开口,表弟就跳下跷跷板,我猛地往下一沉。表弟笑吟吟地说:“小 妹妹,你不要哭了,我先让你玩。”说着,抱起小

8、女孩,让她坐在跷跷板上,扶她一上一 下地跷了起来。小女孩抹干眼泪,高兴极了,手舞足蹈。看到这情景,我惭愧极了,好像 全场人的眼睛都盯着我看。表弟比我小两岁呢,难道我这当哥哥的还比不上他吗?我真想 招呼她过来。我更惭愧了,只好抱身后另一个小妹妹坐上来扶着她跷,这时,我的心才平 静下来。表弟非常高兴,笑得那么甜、那么美。每当我说起这件事,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夸 奖表弟真好。缪老师讲评说:“这篇作文写得好,尤其是对话的片段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反映出妈 妈的亲切耐心,小女孩的撒娇任性和表弟的懂事谦让,这样的对话描写是符合人物身份 的,是成功的。要写好人物对话,同学们平时就要多看好书,碰到精彩的话要记下来

9、。日 常生活也要注意听人家讲话,学习群众生动的语言。”哈,今天我的收获可真大呀!回家可以向妈妈要奖品喽!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语言 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让人物按他的性格特点说话。只有恰如其分地描写语言才能更 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文章的中心。同学们,不妨你们也来试一试。2、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有家哥俩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 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A) 一个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了碗了分不清。” (B) 一个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 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C)

10、一个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 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 D)另一个听得不耐烦了: “我看别在这里啰嗦了,不如到 他家再见风使舵。 (E)厨师的媳妇“扑哧” 一声笑了: “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 什么的吆喝什么。”试问:从文中你能看出先后说话的(A) (B) (C) (D)都是谁吗?你知道厨师的媳妇(E)是干什么的吗?3、语言要符合身份俗话说:“弹琴要看听众,说话要看对象。”写作文也同样要注意文章是写给谁看的。 写信呢,更要注意对象是谁,写给谁看的。是写给长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 是写给老师、同学?不同的对象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语气。有的同学却没有注意到

11、这一点, 说得话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如下面是张芳同学写给姑姑的一封信,你看毛病在什么地方?【病文举例】亲爱的姑姑:您好!最近您的身体健康吗?腰痛的病好了吗?我上次坐火车从您家里回来,一直在担 心您的健康情况。您平时一点儿也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不是上街东奔西串,就是整天搓麻 将。有时搓麻将到深更半夜,弄得腰酸背痛;有时输了钱,就回家发火,指桑骂槐,弄得 家庭不和睦。以后邻居的叔叔、阿姨再来喊你去搓麻将要坚决拒绝,否则腰痛病会愈来愈 严重。我和爸爸妈妈身体都好,我学习挺不错,不用担心忧虑。祝您身体健康!侄女:张芳【病例分析】这封短信,从表面上来看张芳非常关心姑姑的身体健康,可是口气却像长辈在训斥小 辈

12、,这样给长辈写信的口气行吗?对姑姑的身体状况能使用“担心”、“一点儿也不注 意”、“否则”等词语吗?特别是“东奔西串”、“指桑骂槐”、“愈来愈严重”这些贬 义词用在写给姑姑的信上,简直是在训斥姑姑。姑姑看了心里舒服吗?对姑姑搓麻将一 事,不是用柔和的语气劝说,而是用“不是就是”的关联词和“有时有时”的排比句来训斥姑姑,最后用“不用担心忧虑”来结尾,这不是跟姑姑赌气吗?这样的话完全不符合小辈对长辈的身份。同学们,请你用小辈对长辈的口气把张芳这封信重新修改一下,写信口吻修改成符合小 辈张芳的身份。4、语言描写要有个性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透露,成功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但 是,不

13、同的人,性格各异,说的话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写人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个性化 的语言描写人物、表达思想,使文章生动、形象。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言具有个性 呢?一、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生活在同一社会的人们,由于各自职业、年龄、地位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 格。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各种场合注意各种人的话,把各种不同的身份、不同性格人物 的话进行对比,寻找出各自的不同特点。作文时让每个人说自己的话,不要用作者的习惯用语代替文章中的人物语言 ,使语言描写多彩,特点鲜明。二、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由于性格不同,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语言习惯。因此,在 写作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

14、物的性格特点。如景阳冈一文,当武松喝了十八碗酒,提着 哨棒要走,店掌柜忙拦劝说:“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 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武松听了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 我也不怕。”短短对话,武松的大无畏气概已充分表达出来。三、语言要反映人物的神态。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不是干巴巴地无表情地叙述。常常伴随一定的神态表情。高兴时会 喜笑颜开,愤怒时会横眉竖眼。不同环境、不同心情,神态也不一样,写作时应该注意准 确表达,切莫干巴巴地,看不到人物举止神态。在平时阅读中,只要经常注意积累,久而久之,作文时就能做到灵活运用,笔下的人物 语言也就会丰富多彩,不再千人一腔

15、,没有个性了。让文章带点“音响效果”阅读小英雄雨来时,你是否有置身在音响前那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请听:(1)旁边一个鬼子 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 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 叽叽咕咕说了一阵。(2)李大叔脑袋 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3)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4)不知什么时候,门 吱扭响了一声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唯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听着、想着,使人体会到这是发挥了象声词的“音响效果”:例(1)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嗖”,摹拟了利刀出鞘的声音,说明鬼子抽刀的动作极快,暴露了鬼子凶残的本来面 目,而“叽

16、叽咕咕”的说话声,仿佛使人看到了鬼子阴险毒辣,又准备耍什么鬼花招的丑 态。例(2)表现了人物心情。象声词“轰”,化无声为有声,准确地表现了李大叔在听到“雨 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的突如其来的消息时,所产生的极度震惊和万分悲痛的心情。例(3)渲染环境气氛。“咕咚咕咚”的跑步声,使人感到声音响亮,脚步沉重,它与窗户 纸发出“哗啦哗啦”声相呼应,既表现了跑步人急切的心情,又渲染出一种使读者不禁随 之紧张的气氛。例(4)预示情节发展。门“吱扭” 一声刚开,爸爸只说了几句话,门就“唯啷” 一声又关 上了,使人感到当时的斗争形势十分紧张,预示着鬼子即将进村,为下文雨来掩护交通员 李大叔埋下了伏笔。同学们,你

17、不想让自己的文章带点“音响效果”吗?5、如何写好对话人与人之间接触交往,少不了对话,对话写得好,可以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活 气息。怎样写对话好呢?第一, 对话要口语化,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如一位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写了“我”帮生病住院的小刚补课的事,其中有这样两句对话:小刚说:“感谢你帮我补课,我要学习你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我说:“我是小队长,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少先队干部应尽的职责。”这两句话就不符合小刚和“我”的身份。如果这样写就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真是谢谢你,这么大的风还来帮我补课。”“这有什么,同学么!”日常对话一般是面对面进行的,与书面叙述的语言不同。如果所有的对话都变得一本正经,文

18、绉绉的,那反而会失去其应有的活泼与生动。第二, 写对话时,要把说话人的姿态、神情、口气恰如其分地交代清楚。如果我们写对话老是你说、他说、大家说文章就显得单调、呆板、没有变化,同时不利于读者理解对话的意思。如:妈妈放下担子,用手掠掠头发,笑着说:“回来了。怎么在这儿吹风?”这句话通过对妈妈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突出了妈妈对“我”的关心。第三:如果对话比较多,为了读起来明白、畅快,可以分行写。如: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召开庆祝会,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顶头饰。为了这件事,同学们议论纷纷:“没头饰怎么办?”“做呗!”“我不会做呀!可急死人了!”“依我说,要是买得到就好了!”“但不管怎样,要是再不准

19、备好,可就来不及了!”这几句议论,由于分了行,读起来明白、畅快。6、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一)哎,你好,告诉你一个特大新闻:我们的语文缪老师竟带我们走出教室,在操场上了一节语文课!最近,我校风行踢毽子。星期一早锻炼时,各班选派代表进行了踢毽子比赛。体育徐老师为了助兴,一改平时的不拘言笑,竟为同学们表演花样踢毽子的“绝技”来。只见她一会儿正踢,一会儿反踢,一会儿翘起脚,用脚背来踢,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上课了,这节是语文课。教室里闹哄哄的,同学们还在交头接耳,沉浸在刚才的兴奋中,直到缪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来。“同学们,我刚才也看了踢毽子比赛,我有个想法,这节课,我们就在操场上!内容是:踢毽子。

20、”缪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又像飞进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鸟,热闹起来。语文课也像体育课一样在操场上,这可是破天荒第一回,把同学们乐得个个脸上笑开了花!“不过,我提一个要求,”缪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沙沙沙”地写了一行大字:“仔细 观察人的动作和神态。”“好,我希望同学们玩得尽兴,看得仔细,记在心里。能做到 吗?”“能!”整齐响亮的声音震得屋顶都要抖起来。于是,我们就在寒风凛冽的学校大操场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课后,缪老师要 我们回去把课上观察到的以踢毽子百态集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多少不论,但一定要用上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呀,原来在操场上语文课的目的在于教我们写作呀!缪老 师还说:“一个人的行动是

21、由思想支配的。所以写动作、神态也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比如同时走路,老人步履蹒跚,小孩连蹦带跳;急性子的人大步有力,慢性子的人拖 沓沉重,各种姿态是不同的。”王小丽举手说:“我们今天写文章时,也要根据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写出他不同的动作,是吗?”“你悟得真快!确实这样。同学们有了观察的基础,这还不够,写时还要多动脑筋,充分发挥想像,注意把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写出来。”晚上,我回忆着白天同学们踢毽子的情景,根据缪老师的要求写起作文来。这一阶段,我在缪老师的指导下读课外书做摘记,累计已用完两本摘抄本。脑子里的好词好句也越来越多。奇怪的是每当我写文章时,不必翻摘抄本,它们就会自动跳出来,因此写作文的速

22、度比先前快了许多。这不,用不了半小时,一篇300 字左右的小作文就写完了。(二)第二天作文课时,缪老师让同学们到讲台前交流自己的作文。缪老师先请王小丽上来,她念道:“真有意思,今天我们在操场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瞧,小胖踢 起毽子来最有趣,头一摇一摆的,全身的肌肉都在抖动,好像在说:你们可别小看我,我虽然胖了点,可踢起毽子也不赖呀!”教室里有人轻声地笑了,这个王小丽,两句话就写出了小胖不服输的特点。我瞄了一眼小胖,见他激动得脸都涨红了。“他瘦瘦的身子,戴着眼镜,正气喘吁吁地踢着这鸡毛一般轻的小玩意儿,姿态像个弯腰驼背的老人。”这句写的是李明,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同学们踢毽子的样子妙极了

23、,有的腰板挺得直直的,像树干一样,有的低头弯腰,像一根根香蕉”“好!王小丽描写的动作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想像丰富,值得同学们学习。”缪老师高兴地评论着。“下面还有谁来念?”缪老师边说边扫视全班。我想举手又不敢,王小丽是班里的写作尖子,万一比不过她,不就谁出丑了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就在我犹豫时,缪老师请了我。我只好走上讲台,念了起来。“杨兰兰踢键子的动作最美,两条长辫子一甩一甩的,腰肢也一扭一扭的。那只插 着美丽羽毛的毽子像一朵小花,忽上忽下,听话极了。轮到我踢了,我心里为自己鼓劲:好好踢,可得为男同学争光!1、 2、 3、4我心里默默地数着,小心翼翼地踢了起来。开始键子还稳稳的,

24、谁知一阵风吹过, 键子失去了平衡,我赶紧伸长右腿,绷直脚,用脚尖一接,哈,键子又救起来了!”我越念越顺,声音越来越响,终于念完了。下面一片寂静,我紧张地想: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出了错?谁知教室里竟爆发出一片掌声,我的脸一下子绯红绯红的。“小小的进步真不小!他把杨兰兰动作的优美灵巧和毽子的美丽都描绘得很逼真。这说明他观察得很认真,很细致。他还注意到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先写毽子平稳时他是怎么踢,再写毽子失去平衡他又怎么救,这样的叙述就十分清晰,写得也很有条理了。”缪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提出了新的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表示动作先后顺序的关联词 还有哪些?”吴星辰站起来说:还有先、然后、最后等词语。” “很好

25、。 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词语描写一连串的动作,使条理更清楚。缪老师娓娓地讲着,此时此 刻,我觉得她的声音格外动听。“动作描写时选准确切的动词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王小丽用的一摇一摆、挺和低头弯腰,小小写救键子时用的伸长、绷直和一接等动词 就很恰当,既有变化,又使内容更加具体。可见,动词选得好,用得准,就能使文章锦上 添花。缪老师继续分析:“还有,单是用动词还不够,还需要描写人物的神态。神态也就是 脸部表情,当它与动作放在一起用时,句子就会变得生动具体得多。小小描写动作时在动 词前能加上一些神态描写,像小心翼翼、赶紧等等,动作之间又穿插了一些心理 描写。这样的写法值得提倡,因为它使动作描写活灵活现,而

26、不是单调、乏味的。总之, 要想把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写得栩栩如生,关键在平时的仔细观察和用心体会。”(三)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缪老师的分析,心头的疑惑一个个得到了解答。我的心里既 高兴又有几分轻松,看来,写作文并不难啊,只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就不愁写不出好 文章来。这堂特殊的语文课后不久,我又写了一篇文章:我的良师益友她留一头紧贴头皮的短发,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对不大的眼睛,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 着。她就是我的同学江小敏。由于长得瘦小,她在班里并不起眼。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 让我对她刮目相看。一天放学后,我正在操场上和小伙伴一起打球,她走过来,笑盈盈地对我说:“今天 我到你家做作业吧。我想:她平

27、时数学不太好,今天数学作业有难题,我和她家住得 近,她也许是想让我这个数学高手教她吧。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便背着书包和她一起回 家了。到了家,我们便拿出作业本做了起来。做到数学难题时,我三下五除二便解好了题, 心里得意极了,看她还在托着腮苦苦思索,便对她说:“别想了,我教你吧。”可她却头 也不抬地说:“不,我自己来。”“当当当”挂钟敲了五下,我们喜爱的电视节目马上要开始了,我见她还没做出那道 难题,便把自己的作业本摊在她面前,说:“喏,动画片就要开始了,你抄一抄算了,别 错过了看电视。”她把我的本子一推,坚决地说:“不!我不要抄。”说完,又埋头做 题。“真是木鱼脑袋不开窍!”我嘟嚷了一声,打开

28、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时瞥一眼江小敏,见她一会儿咬着笔杆冥思苦想,一会儿在草稿纸上写着什么。我 的答案就在她边上,可她连看都不看一眼不知过了多久,她忽地跳起来,激动地嚷道:“我做出来了!”可这时,精彩的动画 片也进入了尾声。看着她那副高兴劲儿,真像中了什么大奖似的。我由衷地想:她在学习上可真有一股 钻劲啊!在这方面她不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吗?我这篇文章当然又获得了缪老师的好评。不过我知道功劳可不是单是我一个人的。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堂语文课,因为那里面有知识,更有欢乐。它让我懂得: 形象逼真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能使文章更具体,更吸引人。 而这离不开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平时的大量积累。只有看得仔细,感受

29、得深,积累得多,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怎样把事情写具体多问几个“怎么样”不少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犯不具体的毛病,叙起事来,语言干巴巴,内容空洞。要解 决这一问题,在写作文时多问几个“怎么样”,是很有好处的。有位同学写了自己看瓜的片断:“晚上,我去看瓜,天很黑很黑,我害怕极了。可是我想到自己是个少先队员,就鼓起勇气,坚持走到瓜地。”很明显这段话笼统,不具体。在短短的文章中,他用力“很黑很黑”,“害怕极了”,“鼓起勇气”,“坚持”等词语,简单广阔,没有写出事情的具体情节。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同学认真地回忆了看瓜的这段经过,边写边问自己:“那天晚上天怎么黑?”“我心里怎么害怕?”“当时,我怎

30、么想的?”“后来,怎么坚持到瓜地的?”等等。通过这段仔细回忆,他对文章进行了修改:那天晚上没有月亮,天空中只有几颗小星星眨着眼睛,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像盲人一样,一脚深一脚浅地在田埂上走着。突然,不知什么东西从田野里发出“嘎嘎”的尖叫声,我的心怦怦直跳,一不留神,踏进了田边的排水沟,摔了一跤。我 更慌了,浑身吓出了汗,爬起来就往回走。快到家时,我心跳不那么厉害了。这时,我觉得自己挺可笑的,有什么值得怕的呢?我主动向爸爸要求看瓜,难道能说话不算数吗?再说,平时同学们都说我是胆小鬼,这回, 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说错了。想到这,我鼓起勇气,转身向瓜地走去,一边走一边唱 着“学习雷锋好榜样

31、”通过修改当时的景物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具体生动了,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这个片 断修改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文时多问几个“怎么样”,把事情发展过程写清楚,文章 就会具体生动。服饰描写作用大服饰,是衣着穿戴的总称。我们在课文中常看到有关人物服饰的描写。服饰描写有哪些作用呢?一、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如:“ 30 岁左右,穿着绣花上衣,白地红花的裙子。”(曼谷的小像)这句话从外貌上刻画出阿玲是一位年轻、美丽、富有朝气的妇女,并用鲜艳明亮的服饰衬托出阿玲的心灵之美。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这藤野先生。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在仙台)这段文字写出了藤野先生那种工作上认真、

32、生活上马虎的性格特征。三、暗示人物的生活遭遇。如“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十六年前的回忆)这句描写,从侧面写了李大钊被捕后受过敌人的酷刑。四、反映不同的社会背景。如“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少年闰土)“小毡帽”是旧社会绍兴一带贫苦农民的特征,“银项圈”反映了旧中 国农民的愚昧落后一一因为害怕闰土死掉,所以要用银项圈套住。这一服饰描写很含蓄地 反映了闰土生活的社会环境。演员演戏,总要化化妆,这是表演艺术的需要。有的同学却认为,为了文章的需要,描 写人物外貌也要化化“妆”,使人物形象美观。其实写人物最重要的是真实。王倩同学是 这样描写“我的表妹”的外貌

33、的:“我的表妹快7岁了,在她圆圆的脸庞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小巧玲珑的鼻子下面一张鲜红的小嘴巴,里面长了十几颗洁白的小牙,红 扑扑的脸蛋,一笑起来总是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怪惹人喜爱。”王倩的妈妈看了她描写的表妹的外貌,笑着说:“你这是给表妹化妆吧!表妹有这么漂 亮吗?你细看她的脸、眼睛、鼻子、嘴巴、牙齿怎么样?王倩被妈妈问得满脸通红。她 再仔细观察表妹,发现表妹左边眼睛上面有个小黑痣,脸蛋不是红扑扑而是白白的,而且 没有小酒窝,嘴里也缺了两个牙,露出一个黑洞洞,原来她是个“小豁牙”啊!通过认真观察再写出表妹的长相:“我的表妹快7岁了,在她圆圆的脸庞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左眼上面有一

34、个小黑痣,白白的脸蛋,一笑起来,脸上就露出了一个黑洞 洞,难怪我妈妈笑她是“小豁牙”呢。她调皮地做个鬼脸,说:阿姨,我是换牙,等牙 长出来就不豁了!逗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由此可见,写人物外貌要真实,才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刻意化妆,人物形象 就会走样。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关于人物外貌的具体描写。恰当的人物外貌描写可以准确地反映 人物所处的地域,社会环境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外貌要真实,才能让读者如见其 人,如闻其声,刻意化妆,人物形象就会走样。一、突出地域的外貌描写例如:“雪花落在她金黄的头发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 卷头发,圆脸蛋。”(穷人)两

35、篇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都突出了人物所处的国度。 再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少年闰 土)。毡帽的佩戴体现了江浙一带的风俗习惯,同时从那“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孩 子是常吹海风和勤劳所致。于是,一个勤劳、机敏、可爱的海边少年的形象不由得跃然纸 上。二、突出所处社会环境的外貌描写。例如:“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面前白皙的少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 久经风吹日晒,肤色本应是黝黑的,但这个少年“白皙”的肤色说明了他是刚刚加入了纤 夫行列。再比如“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目浓浓的,敞开的红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 心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挑山工)这些

36、外貌的描 写,突出了挑山工由于常年爬山练就了健壮的体魄,同时也给人以纯朴爽朗的印象。三、突出人物性格的外貌描写。例如:“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起”(倔强的小红军)作者 抓住其嘴唇薄的特点,为后面他说服陈庚将军埋下了伏笔,使后面小红军的能言善辩与前 面的外貌描写前后呼应。心理描写要合情合理在一篇记叙中国足球队与一支国外劲旅比赛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 0 : 1 的时候,我的心凉了半截,紧握的双手渗出了冷汗; 1: 2 的时候,焦急的心情开始放松,兴奋的红云涌上了我的双颊这是一个真实的镜头, 但是却存在着一个不真实的细节“兴奋的红云涌上了我的双颊”,一个人怎么能看到自己的脸是

37、红了、白了、青了、还是灰了呢?要发现自己的表情,需要借助镜子或别人的眼睛才行。要将这个真实的情形变成真实的细节,可这样修改:“ 1:2的时候,焦急的心情开始放松,如果有谁看我一眼,那他准会发现,兴奋的红云涌上了我的双颊。”这样让视觉来说话,合情合理。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还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表情达意。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达,都要注意合情合理。在同一次作文中,另一位同学这样描述了最终中国足球赢球的场面: 4 : 2 ,中国队赢啦!体育场顿时沸腾起来,数万名观众内心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有的

38、笑着,有的喊着,有的手舞足蹈,有的频频高举双臂,还有的手挽手唱起了国歌感情的潮水在奔流,欢乐的海洋在翻腾这样描写,把观众激动、喜悦的心情描摹得真实自然,合情合理。学会多角度观察大千世界,物各有态。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当某一事物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时,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发现它的特点,然后紧紧把握这一特点加以说明或者描述,这样才能说得准确、简洁、描述的富有特色。颐和园为我们提供了多角度观察的范例。1 、平视:“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 栏杆,一眼望不到头。”2、仰视:“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

39、。”“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环视:“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双开了。”“昆明湖围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4、俯视:“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5、远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6、近观:“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变化各异,由远及近,由上及下等。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一找例子,认真分析,体会一下,从中享受颐和园具体全面、丰富多彩的美感,学习多角度观察的

40、方法,提高观察能力。观察不只是用眼看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不少人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其实,这种解释是很片面的。“察言观色”中的“察”字不就是听的意思吗?可见观察的含义远远不止看和听。现代汉语词典对“观察” 一词的解释是: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这“察看事物 或现象”,其实就包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如果你背后有响动,你首先做的就是回 过头去并且睁大眼睛。虽然“响动”似乎应该属于耳朵的更为确切的理解。“观”可以理 解为看,通常说的“观看”,就是这一层意思,另外的“察”字,可以理解为“体察”的 意思。“体察”即是用的其他感官去感觉和了解事物。譬如,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舌头

41、去舔,用手指去摸。这样看来,“观察”这两个字应该包括用全身的每一个感觉器官去了解事物的意义。匹两个意义非同小可。它能大大提高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同时,又能大大提高作文 一 的表现水平。举一个小例子。如果面前有一只瓷杯。若你只用眼睛观察的话,就可以这样记叙:“这 是一只蓝底白花的瓷杯,杯子有盖,杯子旁边有一个耳朵状的手柄。杯子上部印的是一圈 蓝色的花纹,中间印的是两条戏珠的蛟龙。”如果你伸出手来,捧起这个杯子,这下就又有话说了: “当我捧起杯子时,我才感觉到 杯子的重量。原来杯子里面还盛着水,而且,这杯水很烫,因此,我必须两手不断地交替 着拿,才不烫手。”再进一步,如果鼻子也来凑上热闹的话

42、,就双有东西可写了: “我揭开杯盖,立刻,一 股龙进茶的清香扑鼻而来,好香的茶啊!”很显然,嘴巴也不是长着给人看的。喝了口清茶后,又会添上几笔:“我张开嘴,细细 地喝了一口,让微微带些苦味的茶水先抿在嘴里,然后再慢慢咽下。渐渐地,苦涩散去, 一股甘甜,涌向心头。”只要调动全部感官系统,文章就能写得更细、更具体。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去调动一下全部感觉器官的能耐,为作文服务呢?眼、耳、鼻、舌、双手(皮肤)是大脑管辖下的五员大将,也是你的五个好帮手。好好 地调动它们吧,它们会越用越灵的。怎样进行连续观察连续观察是指对同一事物在几个时期的变化进行观察,以认识这个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 化和特点。事物的运动

43、、发展、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也都在变化着。树 木春天吐叶抽枝,夏天枝繁叶茂,秋天枝枯叶落,冬天一片凋零。蝴蝶产卵孵出幼虫,幼 虫变成成虫,成虫变成蛹,蛹最后变成蝴蝶。这些变化是很明显的。有的事物变化很缓 慢,变化的时间很长,变化不明显,如水滴石穿,决不是三五年的事。我们要了解事物的 发展变化,那就要进行连续观察,连续观察就是按照事物发展(或生长)的顺序观察,而 事物的发展(或生长)是以时间为序的,所以连续观察也就是按时间顺序观察。如有个小朋友观察了鸡的生长过程:我家的大白鸡要抱窝了,我把10个鸡蛋放在母鸡的肚子下面。我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第21天。这天清早,我一骨碌从床

44、上爬起来,穿上衣服,跑到鸡窝边一看,哈哈!两只 小鸡从蛋壳里出来了。我非常高兴,伸手想抱一只,可是没想到大白鸡乍起了全身的羽 毛,张开尖尖的嘴要啄我。我只好赶快把手缩回来。这时又一只小鸡从壳里一跌一撞地出 来了,嘴里还叽叽叽叫地叫着,它身上还湿湿漉漉的。慢慢地,绒毛干了,十分可爱。中午放学回来,我又去看小鸡。嘻嘻!全出来了。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 给小鸡喂米。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它们身上的绒毛慢慢地脱掉了,换上了新的羽毛,显得更活泼 了。大白鸡带着它的孩子,在院子里快活地奔走。那些小鸡就像一个个绒球在地上滚动。 有只黄毛小鸡找到一颗豆子,它很高兴,生怕别的小鸡抢了去,就躲到一边去吃,

45、别的小 鸡看见了,就紧紧地追,它急忙叼起豆子。小鸡们都想抢这颗豆子。有只白小鸡抢到了, 就欢天喜地地跑到鸡妈妈身后去吃,可是怎么也吃不进去,它只好恋恋不舍地又走开去找 米吃。有一天,小鸡们正在院子里玩。突然一只老鹰在空中盘旋。大白鸡急忙“咯咯咯”地把 它的孩子叫回来,小鸡们拼命地跑到鸡妈妈身边,一下子都钻在鸡妈妈的翅膀下面。大白 鸡蓬起了全身的羽毛,准备与老鹰扔去。老鹰飞走了,小鸡们伸出小脑袋看了看,就钻出 来“叽叽叽”地叫,好像在说:“敌人打跑啦!敌人打跑啦!”它们又活蹦乱跳跳地奔跑 起来。过了六七个月,小鸡都长成大鸡了。最可爱的是那只大公鸡。它头顶大红冠,身穿花衣 裳,嘴下肉瘤很大了,就像

46、一颗红枣。它那金黄的脚上长着两个半寸来长的距。你看它, 胸脯宽阔,身材高大,挺胸昂头,看上去就像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又像一位英雄站在那 儿。每天早晨,大公鸡就像小闹钟一样定时打鸣,唤我起床。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直盯着不放,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特点,把握变化的时机,分阶段进行观察。如观察鸡,母鸡孵小鸡 时,鸡蛋每天都在变化,但我们观察不到,所以不去管它。孵到第21天小鸡破壳了,这个小朋友一清早起来就去观看,中午放学又去看。以后每天给小鸡喂米,自然也要看,但变 化不大,也不去特别注意。过了一个月,小鸡的绒毛换成了羽毛,这个变化大,注意观 看。在小鸡成长过程

47、中,遇到有趣的事,如抢豆子,或者是有意义的事,如鸡妈妈保护小 鸡,就注意观察。最后是过了六七个月,小鸡长成了大鸡,着重观察了大公鸡。有的事物变化比较快,如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大概要六七天。把绿豆用开水浸泡杀菌后, 冲洗干净,用湿毛巾包好放在容器中,每天用清水冲洗三五次,两三天后便开始民芽,四 五天雪白的嫩芽便长出一寸长,这时在上面加木盖压住,豆芽就会长得粗状,到六七天, 豆芽就长到两寸多长,可以吃了。这就要每天,至少隔天观察一次。如何把提示语写具体一、在提示语中写明了人物说话的语气。如:老槐树沙沙地说:“我今年150岁了。”“沙沙”,摹拟风吹槐树叶儿发出的声音,以此描写老槐树说话时的语气,生动逼

48、真,富 有童趣。二、在提示语中写明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如:老槐树笑笑说:“这是因为南面见阳光多,枝叶就长得茂盛”“笑笑”描写神态,表现出老槐树和蔼可亲。三、在提示语中写明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如:小槐树点点头:“我知道,真有意思,这简直是个指南针了。爷爷,我长大也会这样 吗?”“点点头”这一动作,表明小槐树听懂了老槐树的话,并流露出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四、在提示语中写明了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如:“什么? 150 年里的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您是怎样记录每年气候呢?”小槐树好奇地追问。“好奇”一词,描写出小槐树当时十分惊讶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态。五、在提示语中还综合写明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等。如:老槐树向四周看了一眼,神秘地说:“我们是靠年轮的宽窄变化记录气候的”提示语中的“向四周看了一眼”和“神秘”分别写了老槐树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既形象又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