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再就业政策分析论文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43987943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8.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关再就业政策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再就业政策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关再就业政策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有关再就业政策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再就业政策分析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有关再就业政策分析论文论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的现状及对策【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再就业扶持政策,对 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维护社会稳定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再就业政策体系尚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未来 3至5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对解决再就业问题提 供支持。【关键词】再就业政策现状对策一、当前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2002年开始,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扶持政策, 目前的再就业政策主要由以下九项构成:低保政策、小额担保贷款 政策、个体经营收费优惠政策、再就业税收政策、再就

2、业培训政策 与服务、创业优惠政策、再就业职业指导服务、就业援助政策、从 事非全日工作、临时性工作等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形成了一个 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的较为完整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 再就业政策效果显著,保证了我国再就业形势的稳定。据统计, 200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8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50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 1%,呈稳中有降态势。但是当前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的建立尚不 够完善,难以适应未来3至5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进一步 研究并予以健全,以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职能。1、再就业政策体系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促进再就业的

3、作用(1)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待改进。一是贴息范围界定不 科学。现行贴息范围主要涉及个人从事社区服务等十九个微利项目, 对城镇其他适宜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和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劳 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较少,不但覆盖面窄,而且不符合公共财政的公平性要求。二是贴息资金拨付程序不合理。由于贴息资金是定期集 中拨付的,需要经过贷款人、担保机构、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多 个环节,程序复杂,在途时间长,资金缺口大。(2)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优 惠的范围比较窄,导致了税收政策的不公平。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是对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安置富余人员

4、兴办的经济实体、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 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经济实体的税收优惠,还有许多其 他(非服务型商贸型)行业的中小型企业未享受优惠;二是再就业税收 优惠政策的门制过高。按照有关规定,只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及失 业人员、破产待安置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 业人员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安置本企业富 余人员兴办经济实体的税收优惠仅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利于未 享受政策企业的发展;三是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主要是按项目优惠, 政策多,内容相似,认定复杂;四是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 未能完全体现政策目标。目前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减免企业所得税的 直

5、接优惠,对于再就业职工收入的提高并没有产生较大的作用。(3)就业培训政策有待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由于 大部分失业人员自身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难以适应新 的就业岗位需求,影响了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另外,劳动 力市场与人才市场信息分割,就业信息滞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 等就业服务缺乏效率的现象仍十分突出。2、公益性就业组织给政府带来隐形负担公益性就业组织建立的初衷是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虽然待遇低,但工作稳定,退休后有保障,且所需经费基本由政府 负担,因此很多就业困难人员愿意进入该组织。另外,公益性就业 组织出现了为完成就业任务因人设岗的现象,致使公益性就业组

6、织 成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主渠道,且只进不出,形成了政府办 “企业”的现象。从促进就业层面上看,如长期下去不利于市场就 业机制的建立。3、低保政策与就业政策缺乏有效衔接,影响政策效力低保制度的设定和我国现行情况,使得有关部门对申请享受低保 待遇人员的收入很难进行科学、准确地核定。加之低保的外延政策 过于优惠,如廉租住房、医疗救助、学生学费减免等,虽然已出台 了低保与再就业政策的联动机制,但城镇低保人员就业积极性不高, “养懒人”的现象依然存在。4、现行再就业政策体系难以应对未来就业形势的需要今后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 一方面,劳动力供需失衡。“十一五”期间我

7、国16岁以上人口增长 出现反弹,劳动力资源增长进入一个高峰期。但是,随着我国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不断下降,使劳动 力需求总量相对减少。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 8. 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 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另一方面, 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 出。一些传统行业由于企业重组改制和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出现 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出现技能劳动者供不 应求甚至严重短缺,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二、完善再就业政策体系应该把握的原则1、调整

8、完善再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1)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提高政策的 有效性。一是要适度扩大贴息项目的范围,在整合中小企业贷款政 策措施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对吸纳失业人员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的扶持力度。二是要与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建立共享的贷款基础信 息台帐,在严格贴息资金审批的同时,加快贴息资金拨付的进度。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担保机构设立贴息 资金专户,试点委托担保机构审核拔付贴息资金。(2)完善和调整再就业税收政策,使之合理化。一是要扩大就业 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把范围扩大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 部分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促进吸纳劳动力容

9、量大的企业的发 展,吸收更多的失业人员。二是要降低优惠政策限制条件。将集体企业的失业人员纳入优惠政策享受范围,且不受一年失业期的限制。 三是要对部分就业和再就业税收政策进行合并。同时,加大税收间 接优惠,如提高工资扣除标准等。(3)完善公益性就业组织托底机制,充分加大失业人员就业责任。 一是要明确“公益性就业组织市场化运作,政府直接提供公益性岗 位”的就业政策,避免出现为了完成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而盲目开发 岗位。二是对进入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困难人员应从严界定,建议限 定为目前正在享受低保待遇或正在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4050”人 员,以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失业人员可进入公益性就业组织。三是 定期或不

10、定期对从事公益性就业人员的家庭状况进行核实,使得公 益性就业岗位能够合理地流动。(4)建立与完善就业政策与低保等政策的联动机制,加大失业人 员的就业责任,充分发挥政策效力。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职业介绍 机构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应当给予减发甚至停发低保相关待遇的处 置。2、加强再就业资金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加强再就业资金财务管理。严格支出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不 合理、不合规的支出。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 议财政拨付再就业资金时不再通过“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 而是直接拨入“财政专户”。(2)完善再就业资金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以资金预算、

11、监督管理、社会效益为主体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以增强项目预算单位绩效观念,逐步构建再就业资金追踪问效机制, 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3)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的再就业资金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要考虑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环境治理、企业调整等因素来完善再 就业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缓和局部地区的就业矛盾。(4)是积极探索失业保险基金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允许有条件的 地区对将失业保险基金更大范围地用于促进再就业进行探索。如在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支出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促 进就业资金列入失业保险基金。3、改善就业环境,维护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1)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

12、是要打破限制 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城乡壁垒、区域封锁,促进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 围内自由合理流动、合理配置,鼓励就业竞争,维护就业公平。二 是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集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 介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项就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 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体系。(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继续以“定岗培训促就业”为切入 点,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确实通过技能培 训达到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目的。另外,应加强职工在职培训以 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4、统筹城乡就业,化解就业压力(1)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制度。将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 村劳动力均纳入到就业管理与服

13、务体系中,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2)加强农村基层就业服务组织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 体系。建议在行政村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重点加强职业指导、职 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劳动力了解就业形势,转变 就业观念,疏通岗位信息传递渠道,提高在二、三产业就业的职业 技能,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二、三产业实现就业。(3)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有组织劳务输出派遣、招用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农 村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等给予优惠政策,加大各级再就业资金投入规 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4)合理引导外来劳动力有序进城务工就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

14、要,结合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定期发布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信 息和其他省市劳动力资源信息,完善职业介绍机构与其他省市劳务 基地的定向联系制度,推行劳务协作培训,减少外来劳动力的盲目流动。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险制度,规范单位 用人行为,实行同工同酬,确保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参考文献】1黄薇:依法促进就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中国人大网,2007. 8.31。2杨宜勇:2006年中国就业形式总结与2007年展望.经济研究参考,2007(11) o3罗安国: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南财经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4饶勇: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及政策取向.税务研究,2006 (12) o5中国统计年鉴 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