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上传人:D*** 文档编号:4392097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美丽乡村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打造出一个个“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美丽乡村。11月中旬,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赴外地考察学习,对我市美丽乡村的建设现状、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进行了认真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2012年以来,我市以镇村布局规划为指导,结合农民集中区建设,大力推进村庄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全市累计整治村庄3625个,涌现出高巷

2、、和平、大圩、路南等一批省级星级康居乡村,铜山办事处长山村、枣林村分别被评为“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月塘镇尹山村被评为”江苏省最美乡村“,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初具雏形。2013年下半年,我市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14个试点县(市)之一,新集镇长春村、大仪镇路南村、铜山办事处安墩村3个村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目前三个村共投入建设资金3192万元,重点推进村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管理,对照省里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四大类18个指标”,三个村已全部达标。1、科学编制建设规划,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市规划局牵头编制了仪征市美丽乡

3、村建设规划,明确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原则、建设内容和关键措施,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核心片区有机融合,3个试点村也分别编制了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参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管理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所有项目都要经过议事、审批、招标、签约、按图施工、监理、验收、审计、公示、资金拨付、资产移交、长效管护等12道程序,进行规范管理。2、精心打造特色村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3个试点村根据当地的丘陵地貌特点、村庄形态、产业特色和文化资源禀赋,保持乡土原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村庄,新集镇长春村栽植树木、整治河塘,重点打造张三路沿线风光带。大仪镇路南村将迎凤生态园、杏园山庄、禾美园

4、艺、盛唐草莓园等生态山庄打造成一个个农业休闲观光点。铜山办事处安墩村则将红山体育公园、葡霞园、茶文化展示点、青春园林、三十里铺街道串连成一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3、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加大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力度,截止2013年底,我市农村供电可靠率99.91%,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66.67%,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8.6%。部分村还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健身广场、图书室、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农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都得到改善。二、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5、但与先进地区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1、政府主导有余,群众参与不足。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美丽乡村建设完全由政府主导推进,农民参与不足,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少数群众还提出一些无理要求,部分镇、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直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2、资金投入分散,运作效率不高。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市有限的财力和上级补助资金尚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求,资金缺口较大。各镇财力普遍不强,村级集体经济更为薄弱。另外农开、土地、建设、水利、环保等部门新农村建设

6、资金分散,运转周期长,运作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3、缺少产业支撑,长效管理乏力。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在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上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产业带动和支撑作用不明显,如长春村除标准用房和三产用房外,没有特色产业,缺乏活力动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部分镇、村把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回潮现象。4、规划有待完善,发展不够平衡。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比如村庄绿化就有同质化、城市化的倾向,个性不足,特色不显。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7、一是区域上的不平衡。部分镇规划起点高,资金投入大,建设项目多,工程进展快。例如刘集镇、月塘镇;部分镇资金缺口大,投入小,项目少,实施难度大,建设速度较慢,例如陈集镇。二是建设内容上不平衡。有些镇建设内容单一,“重硬轻软”,只注意抓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忽视了抓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三、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1、规划先行,建设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不能千篇一律,规划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结合各村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和人文特色,做好村庄基础设施、景点设计、民居修缮、立面改造、村庄绿化和

8、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和资源开发相结合,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特色乡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是注重生态环境优化、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服务提升,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中心村建设,采用村庄搬迁、宅基地互换置换、经济补偿等办法,引导撤并村、小型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四是建设标准要适度,不能贪大求洋、好大喜功,更不能急功冒进,盲目攀比,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2、整合资源,拓展融资渠道。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当前我市的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中央、省里的资金投入,未能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资金制约因素明显。浙江桐庐在美丽

9、乡村建设中就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整合项目资金投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吸引撬动工商资本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建议一方面统筹安排各项支农项目资金,将“一事一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路农桥、河塘清淤等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另一方面做好引资政策设计,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提高他们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兴趣;同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农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的乡贤捐赠一点,共建美好家园。3、多措并举,夯实产业基础。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形成的生态优势积极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以环境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0、。一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坚持不懈地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推动劳动力持续向二、三产业转移;二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规模化经营主体,向规模化经营要效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三要利用农村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如铜山办事处就可利用红山体育公园、枣林湾生态园的优势,将江苏最美休闲乡村-长山村、枣林村和安墩村串联成一条休闲旅游线路,鼓励农民开办一些就农事体验、农家乐旅游服务项目,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4、建管并行,建立长效机制。美丽乡村建设,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因此要研究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

11、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延续性,一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加优美;二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维护,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对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考核验收,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巩固成果。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5、加强引导,发挥农民作用。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宣传到位,道理讲透,事实摆清,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将农民“要我搞”的被动思维转变为“我要搞”的积极行动。要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和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好各项长效机制和激励措施,将传统的任务指令转变为主动的项目申报,形成全社会凝心聚力、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