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883667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重点(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其中包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仍然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受教育者。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二、高等教

2、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高深知识和专业的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内涵:1、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级的专门的人才;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4、具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2) 高等教育的特征: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包括高深性和专门性,这两个特性是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征。3、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一)高等教育的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二)高等教育的功能:基本功能:育人、促进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

3、三方面的功能)。 衍生功能:促使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流动; 改变个体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层; 加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成为学术权力与支配与调整的场所文化资本产生的平台; 帮助安置青壮年人口,提供度过闲暇生活的一种方式。(三)高等学校的只能和结构 从外延上讲,高等教育要大于高等学校;从功能上讲,高等学校要大于高等教育。1、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培养人)、科研、社会服务历史上这三个职能是渐次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其作为教育活动的本质所在,其传授的知识始终是当时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科研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而逐渐衍生出来的。而社会服务是前两者职能的派生,它使得高等教育与

4、经济生产活动更为贴近。2、高等教育的结构:纵向(按教育层次结构分)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层次 横向(学科结构)包括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在古代,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分别是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源头)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一)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自主自治的办学观;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大学逐渐走向世俗化,推崇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三)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

5、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近现代高等教育发生了明显的变换: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主要内容、大学功能也专项进行科学研究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同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德国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实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它的出现宣告了大学的诞生。(四)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伴随着国家的强力干预,现代高等教育的制度和理念确立起来。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工业化社会中的一个范例。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授权联邦政府通过赠地和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便是美国历史上的“赠地运动”。

6、其中康乃尔大学从一开始就将其办学宗旨确定为使科学知识服务于农业或其他生产劳动。威斯康星大学更是推进了这一精神,“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是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而产生)。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培养人才:高等教育体现的是人对自身发展更高的追求,通过高深知识的钻研和传授,实现人的自身完善。(二)科学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因

7、此高等教育承担了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新的使命。科学知识有两方面的功能:塑造人、促进社会的发展。(三)社会服务:科学知识本身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以“威斯康星思想”为代表的使用高等教育观积极主张把技术推向社会,使大学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社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 三个职能的关系:三大职能已经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育人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他是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科研 既有助于社会进步,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而教学同样可以在研究中推进知识的创新。社会服务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促进人的素质和综合发展。社会服务有赖于人才的培养、输送以及技术应用的水平。因

8、此,现代大学的职能是不能简单分离和割裂的。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平等和效率的关系(一)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1、高等教育追求知识的通博是为了理智的完善,这也是与实用性目的相对立的观点象牙塔与服务站之争。2、通过普遍知识的教学和理智的培养,大学应该早就的是既有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修养”的人。3、通识教育:包括人文教育、社科教育、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等4、哈佛大学通才教育五项标准 P28(二)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1、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往常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属于培养治国精英;高等教育往常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

9、5%50%时,属于大众教育阶段。属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建设者也包括国家未来的管理者。2、当今世界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让更多的国民接受高等教育既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素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3、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依靠公立高等教育扩张;日本模式,依靠私立高等教育扩张。而我国还应该考虑现有的经济水平为基础,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基础,适度发展。(三)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P31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教学活动篇第四讲 高等教学活动的主题一、高等学校的教师:高校教师是高等教

10、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广义上看高校教师等同于高校教育者,狭义上看高校教师是专指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称专任教师。(一)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定位:根据教育的社会职能来看,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1)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2)高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3)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4)高校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

11、者和设计者(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1、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含义:学者们普遍把职业生涯成功分成客观职业生涯成功和主观职业生涯成功。A客观职业生涯成功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取得的、可证实的、可观察到的价值成果:地位和头衔、物质成功、社会声誉与尊敬、威望、影响力、知识与技能、友谊、社交网络、健康与幸福。主观职业生涯成功指个人对目前上工作和职业的主观感受,即内心的满意度。三方面:一是高校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是否改变;二是职称等级以及晋升是否改变;三是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否改变。B高校教师成长主要是指高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

12、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者教育家的过程。因此高校教师成长的过程也就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1)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三方面:(2)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交往、反思评价、研究、创新) (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2、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我国学者叶澜从“自我更新”取向角度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非关注”阶段。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教师在孩童幼年的心目中伟大光辉形象(2)“

13、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育的阶段(包括实习),准教师,在虚拟的教学环节中对专业发展萌芽并为任职奠基。(3)“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所处阶段,在现实冲击下强烈忧患意识,关注生存。(4)“任务关注”阶段。决定留任教师的,有经验和基本技能信心增强就关注教学,根据教学调整方式。决心贡献教育事业。(5)“自我更新”阶段。处该阶段教师发展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有意识自我规划,谋求自己发展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阶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是虚拟关注阶段的缺失,部分青年教师来自理工科学院或者综合性大学他们没有经历过教育实习阶段,直接由“非关注阶段”转入了“生存关注阶段”。面对从学生到教

14、师角色的骤变,这一部分青年教师将比师范院校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职业磨合;二是专业发展阶段的中断。 (1)专业学习: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和专业训练,这是高校教师成长的起点和基础。4、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2)专家引领: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家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点拨和引导很重要。 (3)同伴互助: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实质是高校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助合作。 (4)个人反思:教育事件的反思、教学过程、教学风格、心智模式几方面的反思。(三)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1、高校教师主要任务:(1)教书育人,通过教书育人来培养专门化的人才 (2)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和社会的发展 (3)社会服务,通过教学和科

15、研直接服务于社会2、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1)合理的支撑结构。培养研究生和科研为主的大学的职务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形”教授、副、比例大。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以“纺锤形”,中级职称讲师比例较大,其他较小。而以教学为主的大学则是“金字塔形”高、副高、中级、初级依次递加。(2)最佳年龄结构。自然科学创造期最佳2545,33岁首次最佳贡献,老化界岭为50岁。(3)高层次的学历结构。(4)多学科的专业结构。多学科、多门类、款专业的复合型人才。(5)多元的学缘结构。高校教师的学缘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毕业生来源情况。二、高等学校的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学生是人;

16、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三)大学生的特点:身体的特点和心理的特点1、大学生心理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容易带主观片面性;感情丰富多彩但波动比较大;意志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思想价值趋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2、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大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学习主题;大学生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大学生是具有独特性探索性的学习者。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 (一)高校师生的具体关系1、高校

17、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三种关系图P5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要面临认识和学习任务。但是教师特殊的角色和身份决定了他们在这一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以承认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为前提,主要表现在:指导和管理两方面。2、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认知具有互相反馈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公正认知可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是高校师生心理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和谐友善的情感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人之关系基础上的。同时,认知关系也会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3、高校师生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

18、,践行道德规范,承担道德责任的关系。(二)走向交往的高校师生关系: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互为主体性的交往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体间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共同分享、彼此批评第五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教学内容的概述 “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何时教学”“怎么教学”是四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问题,把这些整合起来考虑就涉及高校课程建设。(一)教学内容的内涵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通常人们将教学内容理解为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综合。 (1)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学制

19、、学位、学分要求;主干学科和主要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构成以及学时比例教学内容具体化为:(2)教学计划: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和学分、教学方式、开课时间、考核方式等;教学进程总安排;必要说明(介绍) (3)教学大纲:微观层面的课程方案 (4)教材:教科书、实验书、参考书目和扩展材料(二)教学内容与课程我国教育界三种观点:(1)课程等于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思想 (2)课程大于教学内容:不仅仅有课程还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进程、时限 (3)课程小于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所说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课程层面上的意义。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学科中心论:古

20、老的思想,永恒的学科、知识。学生中心论:经验主义,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的倾向等来设计组织课程。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方便,按照这三个“中心”对知识的划分不同,衍生出课程的三大基本类型: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核心课程。(一)高校课程的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关联课程、融合课程(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广域课程。 (2)活动课程。以经验为中心的理论流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也叫经验课程。 (3)核心课程。以问题的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是每

21、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1)显性课程:这是一种人们经过课程设计有明确目标周密计划的课程。 (2)隐形课程:潜在的课程,学校通过环境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的,包括物质和制度和精神层面。3、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二)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1、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导向课程体系就是课程设置以及其进程的总和。高校课程体系是从宏观层面解决“教学什么”“何时教学”的问题。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选择哪些课程;而是各课程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如何构建。我国目前大学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研究

22、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这些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上不同,所以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复合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2、高校课程的组合方式(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单门课程之间相互搭配与相互融合的问题。(2)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从纵向结构上考查学生先学什么课程再学什么课程(三)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工作,实质上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以及产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课程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课程设计的结果,也是整个课程设计工作的体现,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指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列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包括重难点;安排教学进度,分配具体学时;本门课程的评价方式;指定教材,包括教科书、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等。在美国课程方案主要表现为课程标准。(2)课程目标的确立。要区别出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是宏观概念,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教学目标是学生在通过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状态。(3)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该考虑三个因素:学科、学生、社会

24、三个因素。教师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可以参照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连续性、程序性、综合性。(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教材的选择要实现教材的“选优选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所谓选优是应尽量选用优秀教材,选新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立体化教材是克服以往教材但一定形式。(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教师是否可以对于教学大纲或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更改,有三种认识: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创生取向。教学管理中通常会采用“忠实取向”来保障教学质量。四、高校课程的改革(一)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指向由“高深学问”转向了“为社会经济服务”。2、我国高

25、校目前的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低,如理科生表达欠佳,文科逻辑欠佳。3、我国高校课程内容表现为分科多余综合。学生强于系统性、科学性但却弱于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创新,实践能力不足。(二)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应该立足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质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观,一种教育的理念,在实践操作中它涉及对人才模式的培养的整体改革。通过通识教育旨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负责

26、人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的教育,关注“做人”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识教育还在于让学生首先关注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通识教育的内容,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其设计的范围宽广并且全面。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为了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整个课程设置应灵活多样,课程的结构更加弹性化,增加选修课数量,这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趋势。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我国高校课程内容以分科为主,有利于学生学的专,单不利于学生学得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

27、知识融合贯通起来,应在分科的基础上加强课程的综合管理化。(三)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阶段相比更凸显出专业性、前沿性和多样性。我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从学校到省、国家都设立了包括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教师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政策与经费的支持。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中有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二是对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等。第六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第一职能

28、。从1097年欧洲创建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开始,大学培养人才的使命便应运而生。 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一)教学活动的内涵: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二)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上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三)高校教学“中间过渡性”的特征高校教学是制度化学校教

29、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校这一特定认识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向社会实践、有效过渡的职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教学过程包含有某种由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这赋予了高校教学活动“中间过渡性”的特征。1、首先高校教学活动的“中间过渡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2、高校教学活动“中间过渡性”由高校教学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独特功能所决定。3、高校教学活动“中间过渡性”由高校教学的认识客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决定。二、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一)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教学相长性、教学发展性和教学与人性1、教学相长性。教与学始终是贯穿高校教学活动始终的一对最基本的关系。教师的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

30、师的教;教师的教育教师的学相互促进。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教促学”和“以学促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步发展的。2、教学发展性。这一规律阐明了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和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知识与智力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促进3、教学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揭示的是教书和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二)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根据高校教学规律以及教育目的,高校教学工作必须贯彻一下几条条原则。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一)教学准备阶段1、“你从哪里出发?”解决教学

31、活动的起点问题。2、“你要到哪里去?”解决教学活动的目标问题。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你如何打打你想去的地方?”解决教学活动的技术、方法和情境。4、“你怎么知道是否已到达你想要到达的地方?”解决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问题。(二)实施调控阶段(三)反馈评价阶段教学信息反馈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常用的有练习、提问、测试、考核等。(四)反思总结阶段 反思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能力。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调控阶段、反馈评价阶段、反思阶段是相互衔接的一系列过程,反思总结意味着阶段性过程的结束,也意味着下一个轮回的开始。总之,这是一个螺旋式

32、上升的过程。四 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教学活动的策略可以理解为使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是在教学目标确立以后,根据特定的教学任务和师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活动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教学活动所以来的媒体、技术、采用的特定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的策略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综合。(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1、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可分为主教、助教、管理行为。(1)主教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主要行为,包括呈示、对话、指导。(2)助教行为:协助主讲教师以使主要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

33、堂中发生的行为。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3)管理行为:是为教学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不可缺的一种行为,它主要包括课堂行为问题的管理2、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主要是认知方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接受性学习方式:被动接受老师输出的知识,偏重于死记硬背,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2)自主性学习方式:指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如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学习。(3)合作性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合作学习,如小组式、交往式、讨论士学习(4)探究

34、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从好奇心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去研究。如问题式、实验式、体验式学习。(二)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1、知识呈现的策略。包括教师直接讲授、直观演示两种类型2、信息沟通的策略。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而实现。3、巩固知识的策略。由师生共同建构而形成的,这一策略需要扩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适时指导。4、组织管理策略。教师的职能体现为指导和管理两大职能。第七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工作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一)教学评价的内涵评价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是由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是否满

35、足自身需要进行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可定义为“一种在搜集必要的教学实施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的几个节本要素: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标准。1、谁来评价2、评价谁。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评价对象十分丰富,教学环节中的各个部分或是整个环节都可使评价对象。(1)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评价的对象。(2)教学活动的客体。如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教学管理系统等。(3)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这事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而也成为教学评价的对象之一。(4)对评价本身的评价。对评价本身的评价即“元评价”也是评价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对象。3

36、、评价什么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被评价者进行价值判断,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方法。(三)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功能1、评价的目的:确定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实施教学评价的前提。教学评价的目的分为两大类:管理性目的和发展性目的。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评价制度:奖励性评价制度和发展性评价制度。前者是将教学评价结果用于教师和学生工作的管理,是以奖励为目的,通过评价获得奖惩的依据;后者是将教学评价的结果用于促进教师与学生,是以发展为最终目的,通过评价来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初进教与学两方面的发展。2、评价的功能:鉴定分层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导向功能、教

37、学功能二、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以下是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和类型(一)按评价的标准可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1、绝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确定的一个标准,评价时以这个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2、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群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体位评价标准,而后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价这个群体中的其他对象。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一种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者是将其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果的一种类型。(二)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体性评价1、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活动更适合于学习者而开展的对学习者认识、

38、情感或技能进行的评价。2、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它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为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的结果以及学习者进展情况而开展的评价活动。3、总结性评价是一种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的评价类型,是对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价,重在被评价者进行鉴定并区分等级。(三)按评价的表达可分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1、定量评价是一种运用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学等数学的方法,在获取被评价者量化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统计,从而了解被评价者的信息。2、定性评价是一种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式,以描述性的语言,对被评价者的状态与性质进行判断的方法。定性评价通常采用描述性的语言。三、高校常见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活动(一)外部教学

39、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对我国高等学校综合实力以及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评估。2、专业认证: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院校认证而言的。(二)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是高校院校内部的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针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监督、指导和评价。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一)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学生评价的内容已经从对学生的认识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教学工作中对

40、学生的评价可基本分为两类:学生学业过程与学业成绩。2、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日常测验、期末考试和考察3、几种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1)学习契约。通常是自住性学习的评价方法。也称学习合同,是一种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它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以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等。(2)量规。通常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评价方法。量规往往适用于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既定作业或任务的学习活动产生的成果。评价量规通常是一个二维图标,包括若干个评价指标和规定的测量等级。(二)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教师评价的内容 2、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1)课堂观

41、察。这是最传统,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2)学生的学业成就。这是评价教师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3)学生评教。这是指每学期期中或者期末,由学生按照评教指标体系对任课教师的师德、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4)教师的自我评价。但实际上教师的自我评价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五、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价值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多元化);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第八讲 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一、备课、说课的艺术(一)备课的艺术 1、备课的步骤:学期、单元、

42、课时备课。2、备课的内容(1)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师自己教案的编写通常有三种方法:文字表达法、列表一览发、卡片提示法(2)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以及课后写教学反思。(二)说课的艺术1、说课的含义: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者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以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2、说课的作用(1)说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2)说课有利于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开展(3)说课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3、说课的特点简易型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4

43、、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见P129 130的表格。5、说课的原则:理论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逻辑性原则(结构清晰);艺术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基本功扎实)6、说课的内容(1)说教材、教学对象。教材简析,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编写的思路结构重难点关键等。(2)说教法学法。(3)说教学程序。(4)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7、说课的程序确定课题;精心准备、形成说稿、进行说课与答辩8、说课要注意的问题(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5)教育理论与教材相结

44、合。二、上课的艺术(一)“讲”的艺术教师的口语在当代,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四大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组织并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能力;进行学科发展研究的能力;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口语是在一般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专门用语。它以声音为载体,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通过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等来传授知识、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它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最频繁、信息流通最便利的一种语言形式。1、教师口语的作用:教师口语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口语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2、教师口语的分类:以教学过程划分有开场白、阐释语、结束

45、语;以表达方式划分有叙述语、说明语、议论语。3、教师的口语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4、教师口语的锤炼:练习运气、练习发声运调、练习吐字、练习语言节奏、(二)“写”的艺术教师的板书1、板书的作用:分为主板书(写章、节、目,重要概念意义)和副板书(学生难理解的字词等)。2、教书板书的类型:提纲式、语词式、表格式、图示式3、板书的设计原则:精心构思、整体设计;合理布局、虚实相生(中心板、两分板、三分板等做到主次分明);书之有序,擦之适时。(三)、“做”的艺术教师的教态1、教态的功能与特点(1)教态的特点:辅助性、直观性、情境性、差异性(2)教态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举止一般会

46、起到两大功能,即协调辅助教学内容的展开和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秩序。2、运用教态的要求(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以环视组织好开堂和教学的全过程,上课时目光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避免消极目光语言。(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注意避免脸部有污点、以亲切的表情面对学生、表情的变化应真诚自然。(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手势要准确协调、站立要平稳端庄、走动要适时适度。(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服饰应显示个性特征,强调华而不实,应简洁清新。三、听课、评课的艺术(一)听课评课的作用监督检查作用、评估指导作用、提高借鉴作用、相互协调作用(二)听课的艺术1、如何听课:听课前的准备、端正听课的态度,掌握听课的方法即听

47、、记、交。2、关于听课的技术:定量课堂观察技术和定性课堂观察技术定量的课堂观察技术是指听课者运用事先准备的一整套结构化量表,进行课堂观察的课堂研究方式。定性的课堂观察技术是指开放的课堂观察方法。观察者事先准备的是非结构化的提纲,观察者对课堂的行为进行客观的阐述,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三)评课的艺术1、评课的特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科学性强、发展性强2、评课的类型:示范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型评课;检测性评课3、评课的原则:科学性的原则、教育性原则、真实性的原则、尊重教育者的原则、详略得当的原则4、评课的标准:(1)一堂好课的标准: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教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成

48、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否主动、生动、快乐、有效。(2)评课内容:评教学目标;评教学设计;评教学效果;评教师素质5、评课的注意事项:切忌套话连篇;切忌评课声音单一;切忌角色凝固;切忌自我本为;面面俱到。第九讲 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一、高校科研的地位与作用(一)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1、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做出创造性成果、有所建树的人。2、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3、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执行主体的组成部分4、高校创新系统是国家制度创新系统的实现形式(二)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

49、,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力量,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创新性研究的阵地。1、 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2、 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3、 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三)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1、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2、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3、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我国高校科研现状与发展(一)高校科研的宏观背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趋势表现:1、 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2、 学科技术加速发展,科技成果商品化速度加快。3、 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模式。4、 科学技术

50、将更加关注人类自身发展以及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5、 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出现群体突破态势;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界和日益深入;科技发展“寓军于民”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日益紧密。(二)高校科研面临的挑战1、社会的大量需求与高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2、高校的快速发展与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缓慢之间的矛盾3、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要求与高校创新体制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4、国家对一流大学的要求与我国高校水平之间的矛盾(三)高校科研发展的目标加强原创、鼓励交叉、聚集人才、强化组织、科教结合、贡献社会(四)高校科研的政

51、策措施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4、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5、坚持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7、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的创新工作三、高校科研的类型1、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科研一般分以下四类(1)基础研究。这类研究属于基础科学的范畴。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观测实验和理论探讨,揭示未知的自然现象等。(2)应用基础研究。它围绕国民经济建设中提出的科学技术要求,进行理论探索、科学调查、模拟实验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如长江三峡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黄河治理的

52、模拟实验研究、水电动力研究等。(3)应用研究。这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哦,它是针对一定的对象进行,解决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科学问题。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更密切的关系。例如导电聚合物研究,机器人研制、高倍电子显微镜试制研究,新化合物研究,遥感技术等。(4)推广研究。也叫开发研究,将某些应用研究在实验、试制、设计阶段所作出的成果,进一步进行中间试验、定型设计、小量试生产等。如铂矿冶炼的中间实验研究,治河工程的大型试验研究等。2、从其主要研究方法来划分分(1)现象型研究。运用调查、考察测量等方法辅以各种有关的测试、分析等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例如生物、矿产、地下水等,沙漠、海洋、气象等方面的研究。(2

53、)实验性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使用仪器、工具材料等从事新产品、新品种、新工具新工艺的设计、研制和实验。例如各中心机械、新合金、新测量器具、新医疗仪器或药品的研制等。3、按活动规模的大小来分:大、中、小规模研究。4其他分类: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等。四、高校科研的原则(一)高校科研的价值追求:意义性、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性、普适性自由和责任是奠定科研人员完整人格的两个基石。(二)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第十讲 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一、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一)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比

54、较、归类与类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想象与假设)实验验证。(二)高校科研的步骤1、确定选题并制定研究计划2、进行论文检索和实地调查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三)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一)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1、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科研2、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而难以获得立项(二)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1、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的学术态度2、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3、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三、高校青年教师课题申报的要求(一)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

55、(二)执着钻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遵循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三)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撰写文献综述要突出以下特点: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四)注重同事间的协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 (五)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六)把握课题申报时间,按时送交申报材料 第十一讲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概述(一)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威斯康星思想赠地运动、赠地学院、莫雷尔法案、威斯康星大学我国的高等教育史上,东南大学最早明确将社会服务是做高等教育职能之一的国立大学。(二)大学社会服务的职能:内涵、特点、形式1、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

56、内涵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对社会需求做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是指大学在遵循自身特性与规律的前提下,以自身的学术优势为基础,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大学的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提供的学术型服务。2、大学服务职能的特点社会服务的学术型;社会服务的层次性;社会服务的伦理性;社会服务的有限性3、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l 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l 根据地方需要开设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或技术转化l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咨询l 与地方政府写作建立科技园区l 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l 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l 利用学校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为本地区各种社会团体服务。(三)高

57、校的功能体系: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关系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功能体系。高校的教学功能主要是传授知识以及培养人才的各种素质;科研功能是创造知识;社会服务功能则是应用知识和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总之,搞笑的教学功能与科研功能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科研的发展。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1、文化政治服务。基于其文化智力中心、社会良心与国家机器的角色与优势,对社会政治文明的推动和鼓吹,对先进文化的指导和引领。它通过不同方式推动政府善治、公民城战和社会进步。2、社会经济服务。开展技术推广服

58、务;建立科学工业园区(建立硅谷);建立高科技产业孵化期;兴办合资企业。3、教育培训服务。各种层次与类型的培训班、函授班和短期班是大学教育培训的基本形式;大学的教育培训的另一种途径是与企业合作办学,统统培养人才,包括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和短期的各类委托培训。三、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l 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的发展l 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l 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第十二讲 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一、高校教师对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1、科研选题关注社会实际需要。大学的社会服务只有关注社会的实际需要才可能真正实现预期的服务社会的目标,达到学校、教师和社会共赢的理想状态。2、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高校教师要用自己的

59、的长处服务社会,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实际的社会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服务社会方式,使自己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共同提高3、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技能。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作为高校的重要主体,大学生同样肩负服务社会的职责。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1、提高认识,主动参与。从社会方面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几百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高校、高校教师的支持其次,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高校教师的积极参与。高校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秀的作品和成果去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2、明确定位,扬长避短l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l 坚持

60、集体参与和个别参与相结合l 坚持高起点原则3、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高校教师要科学安排计划、合理统筹各项工作,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提高,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天职。高校教师对社会的影响是通过培养的人才和科研的成果实现的,因而是以简洁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而服务社会则是直接参与的关系,总之,高校教师要以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同时,直接参与社会服务既是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又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使教学和科研更能密切联系社会,提高科学与科研的社会效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是提高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和学术品位的前提。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三者互为依存;教学是基点,科研是支点,服务是重点,三者密不可分;教学出课题,科研出成果,服务出效益,三者相辅相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并驾齐驱是高等学校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保证,三者的有机结合是链接教育资源、学术水准、个人名声和社会回报的纽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