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授课教案(共23页)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4380751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病理学授课教案(共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病理学授课教案(共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病理学授课教案(共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病理学授课教案(共2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授课教案(共23页)(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病理学教案课程类别: 必修课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 中医本科学时:理论课51学时学分: 3教材选用:病理学,黄玉芳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讲教师: 教案完成时间:2009年8月学科审阅意见: 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 (学科带头人签名)年 月 日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绪论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尸体剖验、活体组织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健康与

2、疾病;第二节 病因学;第三节 发病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标准。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基本内容、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和新技术应用;熟悉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病理性肥大的常见类型及病理临床联系,常见的组织化生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3.了解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绪 论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5分钟)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5分钟)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20分钟)1.尸

3、体剖验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0分钟)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10分钟)第二节 病因学(10分钟) 第三节 发病学(10分钟)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难点: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联系临床,举例讲解。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Underwood JCE.General and Syst

4、ematic Pathology.2ed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复习思考题1.病理学的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2.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的诊断及研究方法。3.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4.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

5、、粘液样变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变性的概念、常见变性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因及病理变化。2.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3.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30分钟)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 损伤的原因(5分钟)二、 发生机制(10分钟)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缺氧的损伤、化学性损伤、遗传变异等。 二、形态学变化(30分钟) (一)变性 1.细胞水肿2.脂肪变性3.玻璃样变性4.

6、粘液样变性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的概念、病理变化。难点:化生的概念、病理变化;变性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出示大体标本和镜下图,同步讲解。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结局。2.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

7、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坏死:基本病理变化、类型、结局。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再生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骨折愈合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病因、类型、病理临床联系;纤维素样坏死;机化、凋亡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成过程和作用。 2.熟悉坏死的结局;细胞凋亡发生机理及病变特点。再生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完全性再

8、生与不完全性再生;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影响组织再生修复的因素;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二)细胞死亡 1.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10分钟)、类型(20分钟)、坏死的结局(10分钟)2.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学改变(10分钟)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20分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二、肉芽组织(25分钟)三、创伤愈合 (20分钟) 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坏死的概念、类型及病变

9、特点。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结局。难点:细胞死亡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大体标本、镜下图片演示,举例、强化巩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坏死、细胞凋亡的概念。2.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3.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区别。4.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5.肉芽组织的成分、功能、结局(三种成分、三种功能)。6.创伤愈合的类型。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

10、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常见的充血类型、病变、后果。淤血:原因、病变、后果。重要器官的淤血:肺淤血、肝淤血。第二节 出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局部充血的概念及类型;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病因及病理变化。2.了解局部贫血的定义和病理变化。出血的定义及类型。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常见的充血类型、病变及后果。(20分钟)二、静脉性充血: (一)原因:静脉受压、静脉阻塞、心力衰竭。(15分钟)(二)病变及后果(15分钟) 淤

11、血性水肿、漏出性出血、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坏死、间质增生。(三)重要器官的淤血(20分钟) 1.肺淤血 2.肝淤血第二节 出血(自学)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静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后果。难点:静脉性充血的原因和后果。复习相关课程知识,联系临床,举例。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静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后果。2.肝、肺淤血的大体和镜下病理变化。课后小结

12、(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血栓的结局、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梗死的病变及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类型。栓塞的定义。掌握梗死的定义及发生条件。2.熟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血栓的结局。栓子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其影响。熟悉梗死的病理变化;贫血性梗死、出血

13、性梗死的好发器官及病理特点;梗死的影响及其结局。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20分钟)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5分钟) 三、血栓的结局(5分钟)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5分钟)第四节 栓 塞(25分钟)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 死 (20分钟)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1.贫血性梗死2.出血性梗死3.败血性梗死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血栓形成的机制;栓塞的概念、栓子运行的规律;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

14、。难点:栓子运行途径的规律;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板图、大体、镜下图片演示,举例。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2.栓子运行方向的规律3.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区别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四章 炎症 第一节 概述 炎症的概念、炎

15、症的原因、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二节 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渗出: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增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炎症的定义;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类型及各型炎症的病变特点。炎症的结局。2.熟悉炎症反应的防御性作用和意义。渗出的发生机理,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和意义;炎症介质在炎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炎症的防御作用。3.了解炎症的原因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四章 炎症第一节 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10分钟)二、炎症的原因(20分钟)1.生

16、物性因子2.理化因子3.坏死组织4.变态反应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20分钟) 二、渗出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通透性增加(20分钟)、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25分钟)、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10分钟)。三、增生(10分钟)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炎症介质的概念。难点: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光镜、电镜图片的演示、利用图表对比讲解。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17、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2.四种主要炎症细胞的功能、在炎区出现的意义。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四章 炎症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增生性炎症 一般增生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慢性肉芽肿性炎。第四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结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炎症类型及各型炎症的病变特点。炎症的结局。2.熟悉:炎症的防御作用。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

18、习提问(5分钟)第四章 炎 症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一、临床分类(10分钟)二、组织学类型 (一)变质性炎症(10分钟) (二)渗出性炎症(25分钟) 1.浆液性炎症 2.纤维素性炎症 3.化脓性炎症 4.出血性炎症(三)增生性炎症(10分钟)第四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结局一、炎症的临床表现(10分钟)二、炎症的结局(5分钟)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表面化脓和积脓、脓肿、蜂窝织炎的概念;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特点。难点: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特点出示各类炎症的大体标本和镜下改变图片,同步精讲主要病变特点。主要教学

19、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脓肿、蜂窝织炎的概念。2.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五章 肿 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第四节肿

20、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2.熟悉肿瘤的基本特征;肿瘤的代谢特点;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肿瘤生长的生物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五章 肿 瘤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10分钟)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10分钟)二、肿瘤的组织结构(10分钟)一、 肿瘤的异型性(20分钟)四、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自学)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0分钟)一、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二、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三、恶性肿瘤

21、浸润转移的机制四、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第四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0分钟)第五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0分钟)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肿瘤、肿瘤异型性的概念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难点:肿瘤异型性的概念肿瘤分化程度、异型性与性质的关系镜下图观察肿瘤的异型性,用图表说明异型性、分化程度与肿瘤性质的关系。大体标本示良恶性肿瘤不同的生长方式;临床举例阐述恶性肿瘤的扩散现象。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

22、: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肿瘤异型性、分化程度与性质的关系2.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五章 肿瘤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良性肿瘤的命名、恶性肿瘤的命名、肿瘤的分类 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 上皮组织肿瘤:良性上皮组织肿瘤、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肿瘤命名原则;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2.熟悉常见肿瘤。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五章 肿瘤第

23、六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20分钟)1.良性肿瘤的命名2.恶性肿瘤的命名二、肿瘤的分类(10分钟)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肿瘤(一)良性上皮组织肿瘤(10分钟) (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10分钟)(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20分钟) 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肿瘤的命名原则;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病理特征。难点: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病理特征。配合大体标本和镜下图片演示,同步讲解。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24、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肿瘤的命名原则2.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病理学特征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五章 肿瘤 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 间叶组织肿瘤、癌与肉瘤的区别、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其它组织肿瘤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2.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

25、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五章 肿瘤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 二、间叶组织肿瘤(一)良性间叶组织肿瘤(10分钟) (二)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0分钟)(三)癌与肉瘤的区别(10分钟)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自学)四、其它组织肿瘤(自学)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40分钟)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癌与肉瘤的区别。难点: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列表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配合大体标本、镜下图片演示同步讲解常见肿瘤病理特点。主

26、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原位癌的概念。2.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镜下特点。3.癌与肉瘤的区别。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基本病变、复合性病变、主要动脉病变及对机体的影响。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

27、化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冠心病的发病机理。2.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概念及临床分型。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5分钟)二、病理变化(一)基本病变:(25分钟)1.脂纹脂斑期 2.纤维斑块期 3.粥样斑块期(二)复合性病变(10分钟) (三)主要动脉病变及对机体的影响(10分钟)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10分钟)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28、(30分钟)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及后果。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联系临床实际,举例说明。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张宇辉,刘国仗. 粘附分子和粘附蛋白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2):113.3.梁玉佳.细胞连接通讯与动脉粥样硬化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3):175-177.复习思考题1.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理变化及后果3.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理

29、及临床特点。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三节 高血压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和病理变化缓进型高血压:机能紊乱期、动脉系统病变期、内脏病变期。急进型高血压: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发展与结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理。2.熟悉良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分期及各期的病变特点。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三节 高血压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5分钟)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一

30、)缓进型高血压1.机能紊乱期(5分钟)2.动脉系统病变期(10分钟)3.内脏病变期(20分钟)心脏病变、肾脏病变、脑病变、视网膜病变(二)急进型高血压(10分钟)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发展与结局 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缓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并发症及后果。难点:缓进型高血压内脏病变期的病理变化、并发症及后果。复习相关课程知识,出示大体标本、镜下图片同步讲解。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

31、血压杂志,1999,7.4.王泰龄,余铭鹏,宋继谒.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回顾与展望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1:210-213复习思考题1.缓进型高血压动脉系统病变.2.缓进型高血压时脑出血的原因和后果。3.缓进型高血压与急进型高血压血管病变的不同特点。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四节 风湿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各器官病变: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风湿性脑病。慢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

32、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风湿病的概念、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心瓣膜病的概念和二尖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熟悉风湿病的病因;风湿性心脏病病变: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外膜炎;其它器官的风湿病变和形成机理。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四节 风湿病一、病因与发病机制(5分钟)二、基本病变(15分钟)变质渗出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纤维化期或愈合期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20分钟)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风湿性脑病四、慢性心瓣膜病(30分钟)

33、(一)二尖瓣狭窄(二)二尖瓣关闭不全(三)主动脉瓣狭窄(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五)慢性心瓣膜病的常见并发症 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病时心脏的病理变化。难点:风湿病时心脏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出示风湿性心脏病大体标本和镜下图片讲解病变特点,联系临床、举例。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2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临床病

34、理联系。3.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节 肺 炎 大叶性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小叶性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

35、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三节 肺 炎一、大叶性肺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0分钟)(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0分钟)(三)结局及并发症(10分钟) 二、小叶性肺炎(40分钟)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三、间质性肺炎(20分钟)(一)病毒性肺炎(二)支原体肺炎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大叶性和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难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结合病变解释临床表现;配合病毒性肺炎临床病例及镜下图片演示,讲解病变特点。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

36、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二十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一节 结核病 概 述: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发展和结局。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血源性结核病、肺外器官结核病。 教学

37、目的和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原发性、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2.熟悉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结核病的发展和结局;肺结核临床类型。3.了解肺外结核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二十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一节 结核病一、概 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0分钟)(二)基本病理变化(20分钟)(三)发展和结局(自学)二、肺结核病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20分钟)(二)继发性肺结核病(40分钟)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三、血源性结核病(10分钟)四、肺外器官结核病(自学) 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

38、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难点: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复习微生物和免疫学有关知识,阐述病因和发病机制,配合扳图同步讲解基本病变。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结核结节成分和形态特点。2.原发综合征的概念。3.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

39、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支气管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肺气肿: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及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特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临床联系和并发症。肺气肿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的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肺病变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六章 呼吸系

40、统疾病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慢性支气管炎(30分钟)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二)病理变化(三)临床病理联系(四)结局及并发症二、肺气肿(20分钟) 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及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0分钟)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和并发症;慢支导致肺气肿和肺心脏病的机制。难点: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肺气肿和肺心脏病的机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条理化。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

41、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2.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并发症3.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肺气肿和肺心脏病的机制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其它类型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肝硬变的概念;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熟悉肝硬

42、变的类型及各自的病变特点。3.了解肝性脑病、其他类型肝硬化。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四节 肝硬化一、门脉性肝硬化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0分钟)(二)病理变化(20分钟)(三)临床病理联系(40分钟)1.门脉高压症2.肝功能不全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蜘蛛状血管痣出血倾向、肝内胆色素代谢障碍、肝性脑病(四)结局二、其它类型肝硬化(自学)(一)坏死后性肝硬化(二)胆汁性肝硬化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难点:门脉性肝硬化

43、的临床病理联系;三型肝硬化的区别。图片演示、结合临床举例、列表比较。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假小叶的概念和形态特点。2.门脉性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和表现。3.门脉性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表现。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合

44、并症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2.熟悉溃疡病的病因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概述(5分钟)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5分钟)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胃酸分泌增加、应激和心理因素二、病理变化(20分钟)大体改变、镜下改变三、结局及合并症(30分钟)1.出血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 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难点: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配合大体标本、纤维胃镜图

45、片、病理切片等的演示,同步讲解。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消化性溃疡的大体和镜下病理变化。2.胃溃疡的并发症。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急性(普通型)肝炎、慢性(普通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病毒

46、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0分钟)(二)基本病理变化(20分钟) 1.肝细胞变性、坏死2.渗出性病变3.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三)临床病理类型 (40分钟)1.急性(普通型)肝炎2.慢性(普通型)肝炎3.重型病毒性肝炎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 (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难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利用板图阐

47、明发病机制;配合大体标本和镜下病变图片演示,讲解各类肝炎的病变特点。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2.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3.急性普通型肝炎的临床病理联系。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八章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组织结构、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

48、、临床表现、常见病理学类型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肾小球的结构特点;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2.熟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分类及病理变化特点。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八章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一、肾小球组织结构(5分钟)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0分钟) 三、基本病理变化(10分钟) 四、临床表现(10分钟)急性肾炎综合征、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无症状血尿、蛋白尿。 五、常见病理学类型(35分钟)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

49、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急、慢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难点: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复习组织学有关知识、出示大体标本、光镜、电镜图片。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复习思考题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2.肾病综合征的概念。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50、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七章 水肿 水肿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水肿的类型及特点、水肿的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病机理。2.熟悉水肿的类型及特点3.了解水肿的特征和对机体的影响。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第七章 水肿一、水肿的发病机制(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30分钟)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

51、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4.淋巴回流受阻(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25分钟)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3.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二、水肿的类型及特点(10分钟)(一)心性水肿(二)肾性水肿(三)肝性水肿三、水肿的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10分钟)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水肿的概念和发生机制。难点:水肿的发生机制。心性、肾性水肿的特点及机制复习相关课程知识、举例、提问、强化。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金惠铭、王建枝. 病理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杨惠玲、潘景轩

52、、吴伟康.高级病理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复习思考题1.水肿、积液的概念2.水肿的发病机制3.心性、肾性水肿的特点及机制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十二章 休克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 按休克的病因分类、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休克时细胞的代谢变化、细胞结构的损伤、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和发病机理。2.熟悉休克的病因,休克

53、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3.了解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十二章 休克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30分钟)一、按休克的病因分类二、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一、缺血性缺氧期(20分钟)二、淤血性缺氧期(20分钟)三、休克晚期(20分钟)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20分钟)一、休克时细胞的代谢变化二、细胞结构的损伤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休克、休克肺的概念和形态特点。休克时微循环的改变、临床表现及机制。 难点:休克时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休克肺的概念和形态特点复习正常微循环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配合图片演示对比讲解。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金惠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