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计算相关(共18页)

上传人:b410****zcfj 文档编号:4380597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会计计算相关(共1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管理会计计算相关(共1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管理会计计算相关(共1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计算相关(共1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计算相关(共18页)(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高低点法由于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因而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Y=a+bX a=y-bx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计算公式营业利润差额 = 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 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 - 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末存货量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存货量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关系概述本量利关系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本量利分析就是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本量利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短期内产品销售量、

2、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1销售价格固定 2成本是线性的 3产销平衡 4销售组合固定销售组合是指企业销售的各种产品所组成的比例关系。销售组合固定是假定在一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企业,各种产品的销售量占全部产品销售总量的比例保持不变。(二)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利润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P = px-bx-a =(p-b)x- =销售价格×销售量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 固定成本 =(销售价格一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 固定成本:(三)边

3、际贡献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单位边际贡献(CM) =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 =p-b边际贡献(TCM)=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px-bx=(p-b)x=CM·x营业利润(P)=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TCM - a 边际贡献率 = ×100= ×100变动成本率=×100=×100边际贡献率 + 变动成本率 = 1边际贡献率 = 1- 变动成本率本量利分析(一)盈亏平衡分析所谓盈亏平衡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盈亏平衡分析就是研究当企业恰好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时的

4、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盈亏平衡点的确定 (1)基本等式法根据公式P=(p-b)x-a,在盈亏平衡状态P=0,则公式就成为: (p-b)x-a=0 x = 即: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边际贡献法边际贡献(TCM)=固定成本(a) 即:CM·x=a x = 即: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3)本量利分析图 盈亏平衡点也可以用本量利分析图来表示。本量利分析图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反映企业不同业务量水平条件下的盈亏状况的图形,也称盈亏平衡图。标准本量利图在管理会计中运用最广泛、且能反映最基本的本量利关系。它所

5、反映的总成本是以固定成本为基础,能清晰地反映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特点,同时能揭示盈亏平衡点、盈利区与亏损区的关系。y px盈亏平衡点bE保本额 px0 px线 变动成本 销售总成本线 销售收入总线 a+bx线 亏 损 固定成本 0 保本量x0 x xx0安全边际量第一, 在盈亏平衡点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一个单位,即可获得一个单位边际贡献的盈利。销售量越大,实现的盈利就越多。第二,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盈利区的面积就会扩大,亏损区的面积就会缩小。第三,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的大小。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越小,盈亏平

6、衡点就越低; 2.多品种产品盈亏平衡点分析第一,计算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第二,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例。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销售比例 = 第三,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第四,运用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第五,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某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该种产品销售比重3安全边际分析安全边际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这个差额表明从预算销售量到盈亏平衡点有多大的差距,或者说在亏损发生之前销售量可低于预算的数量。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 -

7、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额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越多,安全边际就越大,说明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的经营也就越安全。衡量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相对数指标是安全边际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安全边际率= ×100营业利润 = 安全边际(数量) ×单位边际贡献营业利润 = 安全边际(金额) ×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与安全边际率和边际贡献率的关系,需要掌握公式:销售利润率 = 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二)保利分析保利分析是指在假定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已知的情况下,为确定保证目标利润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

8、或销售额而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1.目标利润的确定所谓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计划期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目标。 2.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的确定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是指在价格和成本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为保证事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当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额)的计算公式和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基本相似,其计算公式表示如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 (四)实现目标利润的其他因素的确定在保利分析中,也可以分析、计算在预计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保证实现目标利润的售价、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应为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保利分析的公式表示如下:实现

9、目标利润的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 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 - 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目标利润本量利与相关因素变动分析(一)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销售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单位边 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向同方向变动,从而会改变盈亏平衡点。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提高产品 销售价格,则会增大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在本量利图中,表现为销售收入线向上倾 斜,导致盈亏平衡点降低,在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增加,或亏损将会减少;(二)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会引起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向相反方向变动,从而改变盈亏平衡点。如果其他因素不

10、变,提高单位变动成本,则会减少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在本量利图中,表现为总成本线向上倾斜,导致盈亏平衡点上升,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减少;(三)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固定成本的大小与企业经营规模直接相关。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固定成本就越大,盈亏平衡点也就越高。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固定成本总额提高,则在本量利图中,会抬高总成本线的位置,导致盈亏平衡点上升,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减少。(四)多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上述分析都是以假定某一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不变为前提条件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能会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同时改变多个因素来调整盈亏平衡点,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考点四 :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11、(一)经营杠杆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1.经营杠杆作用当产品产销量增加时,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产销量的增长幅度;反之,当产品产销量下降时,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利润,并使利润的下降幅度大于产销量的下降幅度。只要有固定成本存在,利润的变动幅度就会大于产销量的变动幅度,这种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称为经营杠杆作用。经营杠杆能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并能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利润预测分析,因而是本量利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2.经营杠杆系数衡量经营杠杆作用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 售量变动

12、百分比的倍数。其理论计算公式如下:经营杠杆系数 =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杠杆系数可以根据计划期的有关预算资料,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 利用经营杠杆系数就可以预测销售量变动对计划期利润的影响程度。计划期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3.经营与经营风险当销售量增加时,营业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系数为倍数的幅度增加;反之,当销售量减少时,营业利润也将以经营杠杆系数为倍数的幅度下降。由此可见,经营杠杆系数扩大了市场和生产等不确定因素对利润变动的影响,而且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营业利润对销售变动也越敏感,变动也越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因此,经营杠杆系数反映了企业所面临

13、的经营风险程度。一般情况下,对销售量很不稳定的企业,保持较低水平的经营杠杆系数是有利的,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影响经营杠杆系数大小有两个重要因素固定成本和销售量。(1)固定成本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影响经营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而且经营杠杆系数将随固定成本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反之,固定成本越低,经营杠杆系数越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小。(2)销售量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量上升,经营杠杆系数下降,经营风险也随之降低;反之,销售量下降,经营杠

14、杆系数上升,从而使经营风险增大。(二)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在运用本量利方法进行决策,所评价的各备选方案通常不涉及收入,只涉及成本,因此,可依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备选方案的择优,即通过比较不同业务量下各备选方案的总成本,选择总成本最小的方案为最满意方案。在生产经营决策中,应用本量利分析的关键在于确定成本无差别点。所谓成本无差别点是指使两个备选方案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计算成本无差别点时,需要考虑每个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且方案之间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水平应处于此种状况:如果一个方案的固定成本大于另一个方案的固定成本,则该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应小于另一方案的单位变动成

15、本,否则无法应用此法。设第一个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1,单位变动成本为b1。;第二个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2,单位变动成本为b2,且满足a1>a2,b1<b2,令两个方案的总成本相等: a1+b1x=a2+b2x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 = =将预计的业务量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进行比较,就可以做出选择哪种方案的决策。考点三: 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加成率) = 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1.全部成本加成定价法单位产品总成本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分配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因而也称为单位全部分配成本。以单位产品总成

16、本为基础的定价公式如下: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总成本×(1+加成率)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公式如下: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1+加成率)2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以单位产品变动总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公式如下: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变动总成本×(1+加成率)以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公式如下: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1+加成率)(二)加成率的确定目标利润 = 平均投资总额×目标投资报酬率加成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以产品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 ×100%以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1

17、00%以产品变动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100%以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100%考点一: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因素(一)货币时间价值一般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殖。1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FV = PV·(1+i)n = PV·FVIFinPV = FV· = FV·PVIFin其中:FV为复利终值,PV为复利现值,FVIFin 为复利终值系数,PVIFin为复利现值系数。2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FVA = A· = A·FVIFAinPVA = A· =

18、A·PVIFAin其中:FVA为年金终值,PVA为年金现值,FVIFAin 为年金终值系数,PVIFAin为年金现值系数。除了上述根据已知的年金计算年金终值或年金现值外,也可以根据已知的终值或现值计算年金。A = A = 3终结现金流量。 (1)固定资产残值收入; (2)营运资金的收回。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该年营业收入-该年付现成本-该年所得税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该年税后净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额(三)资本成本和要求报酬率 1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使用资本所要支付的代价,通常包括资金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内容。资本成本=利息费用(1-所得税率)/筹资数额-筹资费用 K =I(1-

19、T)/P-F 2要求报酬率=K=WiKi Wi-第i种资本来源所占比重,Ki-第i种资本来源筹资成本长期投资方案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非折现的现金流量法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1投资回收期 如果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NCF)相等,则投资回收期可按下式计算:投资回收期= 如果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NCF)不相等,回收期=m+NCFt/NCFm+1m-为累计净现金流量栏中最后一项负值所对应的年数、NCFt-为累计净现金流量最后一项负值NCFm+1-为m+1年净现金流量2平均报酬率法平均报酬率(ARR)=年平均净利润/初始投资额 (二)折现的现金流量法1净现值法 (1)净

20、现值的概念净现值是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要求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折算为现值的合计。(2)净现值的计算。净现值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第二步:计算未来经营期间报酬的总现值。这又可分成三步:将各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如果每年的NCF相等,则按年金法折成现值;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则先对每年的NCF进行贴现,然后加以合计。(2)将终结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3)计算未来经营期间报酬的总现值。第三步:将建设期间各期的初始投资额折成现值。第四步:计算投资方案的净现值。(3)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投资方案的NPV0,接受投资方案;投资方案的NPV0,拒绝投资方案。如果有

21、多个互斥方案,它们的投资额都相同,且净现值均大于零,那么净现值最大的投资方案为最优方案。2获利指数法 (1)获利指数的计算。获利指数又称现值指数(用PI表示),是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获利指数的计算公式为:PI= (2)现值指数的计算步骤。现值指数的计算过程是:第一步: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这与计算净现值所采用的方法相同。第二步:计算现值指数,即根据未来的报酬总现值和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计算现值指数。(3)现值指数法的决策规则。投资方案的PI1,接受投资方案;投资方案的PI1,拒绝投资方案。如果几个互斥方案的投资额都相同,且现值指数均大于1,那么现值指数越大,投资方案越

22、好。一般情况下,用现值指数法得出的结论与用净现值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但是,当不同投资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不同时,有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3内部报酬率法 内部报酬率又称内含报酬率(用IRR来表示),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内部报酬率的计算步骤:(1)在每期现金流入量不相等的情况下,内部报酬率要通过“逐次测试”来确定。其计算方法是:估计一个折现率,并以此率计算各年现金流入量的现值,然后把加计的总数减去投资额,如差额(即净现值)为正数,则表示估计的折现率小于该方案可能达到的内部收益率,这时应提高估计的折现率,再进行测算,直到测算的净现值正数下降到接近于零为止;如果差额(即净现值)为负数,则表

23、示估计的折现率大于该方案可能达到的内部收益率,这时应降低估计的折现率,再进行测算。如此经过逐次测算,即可求出由正到负的两个相邻的折现率。依据正负相邻的折现率,采用内插法计算出方案的内部收益率。(2)如果每期现金流入量相等,也就是表现为年金的形式,内部报酬率的计算方法是:以原始投资额除以年金金额,计算年金现值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年金金额从年金现值表中找出在相同期数里与上述现值系数相邻的折现率。依据两个相邻的折现率和已计算的现值系数,采用内插法计算出投资方案的内部报酬率。(3)内部报酬率法的决策规则用IRR表示内部报酬率,内部报酬率法的决策标准是:投资方案的IRR要求的报酬率

24、或资本成本,接受投资方案;投资方案的IRR<要求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拒绝投资方案。如果几个互斥方案的投资额都相同,且内部报酬率均大于要求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则内部报酬率越大的方案越好。4.三种方法的关系对同一投资方案,其净现值NPV、获利指数PI和内部报酬率IRR之间存在以下数量关系(K为要求的报酬率):当NPV>0时,PI>1,IRR>K;当NPV=0时,PI=1,IRR=K;当NPV<0时,PI<1,IRR<K。根据上述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就同一投资方案而言,无论是运用净现值法还是内部报酬率法,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接受或拒绝方案的结论。但是如果在两

25、个互斥投资方案中选择其中之一,则用上述两种方法评估的结果有可能正好相反。造成净现值法与内部报酬率法发生矛盾的最基本原因,是由于这两种方法对再投资的报酬率的假设各不相同。一般认为,净现值法的再投资报酬率假设比内部报酬率法更为合理。 尽管内部报酬率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净现值法从总体上说还是优于内部报酬率法。总之,在无资金限量的情况下,利用净现值法在所有的投资评价中都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利用内部报酬率和获利指数在采纳与否决策中也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但在互斥选择决策中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策。因而,在这三种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是最好的评价方法。 三、长期投资决策案例分析要学会运用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净现值法进行扩

26、充型投资的决策分析。(一)购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二)建设新生产线(三)专卖权:扩大市场重点掌握经营期间每年营业现金流量的计算。每年现金流量 =年现金流入-年现金流出 =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净利润+折旧 =(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 所得税率 (二)全面预算编制原理1销售预算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量*预计销售单价2生产预算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预计可供销量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预计生产量3.直接材料预算预计材料消耗量+预计期末存货=需要量合计预计材料期初存货=预计材料采购量4.直接人工成本预算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小时=预计生产用人工总小时*

27、小时工资率=预计的直接人工成本5.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是指除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以外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其他成本预算,也称为间接成本预算。预计变动性制造费用+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预计制造费用合计预计费用摊销、折旧等=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6.单位生产成本预算7.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包括预算期内将发生的除制造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8.其他现金收支预算9现金预算期初现金金额+各项预算现金收入=当期筹资前科得到的现金合计现金预算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现金的筹集或运用=期末现金余额10预计收益表11预计资产负债表标准成本的制定 (二)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28、计算公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价格)(三)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确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计算公式: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各项作业标准工时×相应的标准工资率)(四)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公式: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分配基础标准用量2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公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分配基础标准用量产品单位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

29、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分析 (一)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模式价格差异计算公式:价格差异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一(实际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数量差异计算公式:数量差异 =(实际用量×标准价格)一(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直接材料价格差异计算公式: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材料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材料实际用量×标准价格) =材料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数

30、量差异计算公式: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材料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材料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材料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三)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包括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四)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1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制造

31、费用支出差异和变动制造费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 =(实际费用分配率一标准费用分配率)×分配基础实际用量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分配基础实际用量一分配基础标准用量)×标准费用分配率2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分解为:支出差异、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 =固定费用实际发生总额-固定费用预算总额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 按实际用量和标准分配率计算的固定制造费用=(分配基础预计用量-分配基础实际用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按实际用量和标准分配率计算的固定制造费用- 按实

32、际用量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分配基础实际用量一分配基础标准用量)×标准费用分配率(五)成本差异的追踪调查 1例外管理原则与成本差异调查分析实行例外管理应关注:(1)差异的规模;(2)差异发生的频率;(3)差异的发展趋势;(4)成本差异的追踪调查同成本与效益原则。2业绩的评价和成本差异的控制2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标准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为预算成本节约额和节约率,计算公式如下:预算成本节约额 =预算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节约率 =(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成本)×100% (二)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可以用四种指标进行评价:边际贡献、分部经理可控边际贡献

33、、分部边际和税前部门净利。计算公式如下:分部边际贡献 =分部销售收入-分部变动成本分部经理可控边际贡献 =分部边际贡献-分部经理可控的固定成本分部边际=分部经理可控边际-分部经理不可控的固定成本分部税前利润=分部边际-分配来的共同固定成本公司税前利润=各分部税前利润 (三)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通常以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为主要指标。(1)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是投资中心所获得的营业利润与营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投资报酬率 =营业利润÷营业资产投资报酬率还可以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两个指标的乘积:投资报酬率 = ×= 资产周转率×销售

34、利润率投资利润率还可以进一步展开,分解为资产周转率、销售成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三个指标的乘积:投资报酬率 = ××= 资产周转率×销售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2)剩余收益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的营业利润扣减其营业资产按规定的最低预期报酬率(即资本成本)计算的基本利润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剩余收益 = 营业利润-基本利润 = 营业利润-营业资产×最低预期报酬率以剩余收益作为评价和考核经营成果的尺度,其优点为可以消除利用投资报酬率进行业绩评价所带来的错误信号,并促使管理当局重视对投资中心业绩用金额的绝对数进行评价;可以引导企业经营者采纳高于企业资

35、金成本的决策,促使部门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趋于一致,克服了投资报酬率指标的不足。使用剩余收益指标也存在缺点,具体表现在剩余收益指标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的比较,规模大的部门容易获得较大的剩余收益;剩余收益计算公式中含有净利润,因此它同样具有会计收益指标的固有缺陷。(二)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包括三个阶段:(1)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市场驱动的成本规划;目标成本计算公式:产品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2)实现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与估计成本的差额为成本规划目标。成本差距(成本规划目标)=估计成本一目标成本(3)运用持续改善成本法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成本。(一)适时生

36、产系统的内容传统产品生产周期构成:产品生产周期 =加工时间+材料整理+运送时间、存储时间+等待时间+检验时间适时生产系统产品生产周期构成:产品生产周期 =增值时间+非增值时间生产决策分析(一)特殊订单的决策 (1)在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的情况下,如果接受特殊订单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那么只要该特殊订单的出价大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也就是该特殊订单能提供边际贡献时,就可以接受该订单。 (2)在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的情况下,如果接受特殊订单需要追加专属成本,那么接受此特殊订单的条件是该订单产生的边际贡献应大于专属成本,也就是特殊订单的相关损益应大于零。(3)如果剩余生产能力具有其他方面的用途,那么

37、就应当将在其他用途上产生的收益作为接受特殊订单的机会成本。(4)如果特殊订单的订货数量超过了剩余生产能力的生产量,则接受该订单将会放弃部分正常生产量的销售,也就是将部分正常销售量转入了该特殊订单,这种情况下,就应将由此放弃正常销售产生的边际贡献作为特殊订单的机会成本。(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亏损部门是否撤消的决策 (1)当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时,只要亏损产品能产生边际贡献就不应当停产。(2)若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可以转作它用,即亏损产品停产后,其闲置下来的设备可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只要转产后所产生的边际贡献大于亏损产品所提供的边际贡献,那么这一转产方案就是可行的。 (四)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联产品是指投入同一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出来的若干种经济价值较大的产品。对这类决策问题,一般可采用差量分析法。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