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3689440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

2、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

3、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

4、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

5、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多音字: 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 涨(zhng)起 颤(chn)动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指名读课文,正音。 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同桌交流。 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

6、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7、()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

8、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

9、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

10、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1、观潮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2 一、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

11、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具: 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

12、.(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13、,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

14、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让学生装扮成导

15、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四年级语文单元整合教案3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16、.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读准字音: “颤”ch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

17、“一簇”中“簇”读c“隙”读x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

18、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

19、.体会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线划出来。 (3)

20、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文中插图。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21、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这一段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当时的心情。 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

22、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这一段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

23、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

24、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25、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