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43675370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鹤山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任杏芳 审核人:莫惠勋 时间:2017、11、13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并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3.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自主认知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1)梁思成家庭背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自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弟弟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贡献。

2、另一个弟弟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2)教育背景。1915年1923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因梁启超病重于1928年中断学业回国。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3)经历与成就。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

3、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建筑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2.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54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日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1953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一些人主张拆除北京古建筑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

4、可痛心的。因这是事实明显地代表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他蒙受不公正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二、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三、自练自测(完成金版学案73页)四、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2.什么是中国建筑“词汇”?3.怎样

5、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4.二十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声痛哭。梁先生为什么痛哭?课堂练习 (一)阅读课本58页“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完成13题。1.指出选文最后一段是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2.怎样理解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B.无论中

6、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D.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用语言和文学打比方。E.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

7、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

8、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视而不见。传统建筑语言的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

9、建筑)4.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建筑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作出其语言已枯竭的论断。B.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C.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D.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被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重新使用

10、。6.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课后巩固训练完成金版学案7677页69题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参考答案一、整体感知1.(1)立体构成:单独的建筑物一般由台基、主体(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2)平面布置:建筑群(“所”),左右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3)木材结构:以立柱和横梁构成,墙壁不负重,门窗设置自由。 (4)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层层挑出,减少剪力,有装饰性。(5)举折,举架: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比下一层短;两层间的矮柱逐渐加高。举架形成屋顶的斜坡弯曲面,使得四角翘起。(6)屋顶:瓦面弯曲,有四面坡的,屋顶的四角翘起,其壮丽的装饰性很受重视。(7)朱红彩绘,用色

11、最大胆。(8)中国建筑的结构部件加工成装饰部件。大到屋脊、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等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9)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2.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二、合作探究1.这是一种

12、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2.中国建筑“词汇”是指中国建筑中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如同“词汇”遵循“文法”构成文章一样,它们能遵循中国建筑法式组织起来,形成建筑的整体。3.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

13、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4.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是事实明显地代表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三、课堂练习1.参考答案:(1)“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类比说明(2)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举例说明(3)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

14、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2.参考答案: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3.BD解析:A项,原

15、文是“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可见A项说法错误。C项,原文是“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可见两种建筑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E项,原文是“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可见尽管形式不同,但内容是相同的。4.D解析:D项内容是对原文“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的形象说明,与“传统建筑不是

16、一劳永逸的东西”无关。5.C解析:“传统建筑产生危机”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二者不构成因果关系。6.参考答案:(1)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2)这是文化的选择。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全文,筛选相关信息以整合概括。本题题意明确,但文中无明示“传承”之意,提示“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也不明确,解答此题对阅读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解题应先把握每段大意,从而确定符合题意要求的答题区间。对段意的概括可采用找关键词的方法。第四段是点明原因的主要答题区间:首句“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点明了原因,因“有生命”而“传承”,“始终”强调了这层意思;末句“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提示“是一个文化的选择”也是原因之一。将上述两句概括后,可用“因为,所以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句式加以验证。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