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657317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16题每小题3分,第7题6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u)窈窕(o) 庐冢(zhn) 余音袅袅(nio)B瑰怪(u) 湍急(tun) 旌旗(jn) 一叶扁舟(bin)C修禊(x) 匏樽(po) 荒谬(mi) 酾酒临江(l)D江渚(zh) 责咎(ji) 禅宗(chn) 横槊赋诗(shu)解析:A项,“窈”应读yo;B项,“扁”应读pin;C项,“酾”应读sh。答案:D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渺沧海之一粟 D长乐王回深父解析:A项,“悟”通“晤”;B

2、项,“冯”通“凭”;C项,没有通假字;D项,“父”通“甫”。答案:C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项,修:长。C项,化:造化,自然。D项,喻:明白,理解。答案: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栾城集。C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成就上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

3、家之一。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解析:B项,表述错误,栾城集是苏辙的作品集。答案:B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舞幽壑之潜蛟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侣鱼虾而友麋鹿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火尚足以明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BC D解析: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答案:C6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而世

4、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解析:A项,斯文: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为“文雅”或“文人”。B项,茫然: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C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凡”,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狼籍:古义今义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答案:D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赤壁赋)(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游褒禅山记)答案:(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3)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二、阅读能力训练(5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序,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但它传奇的身世、真本的失踪以及化一成千的传本,引起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从兰亭序传世的摹本法帖看,可以说一帖有一帖之特点,兰亭序同样也有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这是论辩各方都看到的事实。但是这个差距究竟是王羲之本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呢?在20世纪的“兰亭论辩”中,郭沫若一派认为,兰亭序皆属唐人辗转叠摹钩填,由于辗转叠摹者“间用我法”,笔法神韵与原迹逐渐失真而相去日远

6、。但从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以及王氏家族的众多唐摹本来看,当时摹写水平之高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为什么一提到兰亭序,就传摹失真,就过多地带有后人的笔法了呢?而兰亭序是唐太宗费尽心血才得到的,自然会让宫廷中最好的临摹高手如冯承素等来临摹,而这些临摹高手为什么偏偏把兰亭序摹得如此失真,连其他一般的作品都不如?最近,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他“推测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很可能是隋末唐初人的临本,与智永书法尚有明显的距离,而与王羲之真迹的差距则更远”。而真本兰亭序“应具有与王羲之及其家族诸人的种种尺牍传本墨迹所共有的书法用笔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这一风气范围和笔法模式”。可以说徐利明在研

7、究中循着正确的方法,也看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方法和思路。而启功先生的思路和方法是最为简明、清晰的:“回来再看今传的兰亭序,无论神龙本或定武本,一律纯然是唐代风姿,但用丧乱帖姨母帖等唐摹简札墨迹来看,风格不相同。从书法风格看,兰亭序既与丧乱帖姨母帖等帖不同,而丧乱帖姨母帖等帖又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那么写兰亭序的必定不是写丧乱帖姨母帖等帖的人,就是说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沿着这一思路,通过比较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之间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气息相通,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

8、,而“兰亭序因很难进入这个大氛围之中而成为孤例”。而且通过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结果是“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而且“与王羲之用笔相一致”,“而兰亭序帖的用笔正与之相违背”。刘涛则首先比较分析了王羲之的各种摹本以及十七帖,认为“诸帖虽然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是笔体的共性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进一步把王羲之和万岁通天帖作了比较,认为“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笔画都有铦锐方硬,沉稳厚重的特点。由王书的笔画特点来考察神龙本兰亭序,我们发现起笔处常带有尖细的弯头,一些笔画映带牵丝不自然,有些笔画薄弱流滑,我认为,这正是神龙本兰亭

9、序失真之处。帖中也有一些厚重或方硬的笔画,但沉稳不足,或已失铦锐”。8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世的兰亭序摹本法帖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所以引发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B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有差距,以及是什么造成这种差距。C郭沫若一派的观点认为兰亭序是经过唐代许多人临摹,其间都带入了自己的笔法,故逐渐失真,与原迹的距离越来越大。D作者认为郭沫若一派如果把原因仅仅简单归结为传摹临写过程中带入了后人的笔法而失真的话,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通的。解析: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此帖与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间

10、的差距究竟是年龄、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书家之间的差距,而非“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有差距”。答案:B9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法就是,先推测兰亭序摹本所依据的底本的真伪,再判断其是否为王羲之的真迹。B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所以他的研究依然没能走出摹本失真的老路子。C启功先生的研究方法是直接把能代表王羲之风格的各种法帖和兰亭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判定其差距是什么。D启功先生认为丧乱帖等帖“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而兰亭序与之不同,故非王羲之真迹。解析:A项表述不正确。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

11、法与C项所言启功先生之方法相同。答案:A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唯有兰亭序是例外,所以这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B徐利明还将兰亭序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认为兰亭序与东晋迄梁朝的王氏家族的书法特征也有很大的差距。C刘涛也认为王羲之的各种摹本笔体都有显明的共同特征,而兰亭序不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和徐利明相同。D郭沫若一派的观点和启功一样,都认为兰亭序的差距是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而徐利明、刘涛认为这是不同书家的差距。解析:启功认为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可见他的观点是“不同书家的差距

12、”。答案: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13、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逝者如斯逝:往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应C方其破荆州 方:当D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解析:B项,适:享有。答案:B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B项,介词,在;C项,句末语气词;D项,结构助词,的。答案:A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

14、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解析:都是宾语前置句,是被动句,是状语后置句。答案:A1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B第一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C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

15、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D第二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解析:D项,作者“不变”的观点也涵盖了人生,从“物与我皆无尽也”可以看出来。答案:D15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分)译文:_(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4分)译文:_答案:(1)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2)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

16、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22分)墨竹赋宋苏辙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稼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崇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

17、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至若丛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荦确,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己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

18、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非耶?”与可曰:“唯唯!”注与可:文同(10181079),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与苏轼、苏辙是表兄弟。荦确(lu qu):形容怪石嶙峋的样子。凝冱(h):冻结。无朕:没有迹象或先兆,这里形容天地造物之自然。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物生之自然 信:诚然,确实B庐乎修竹之林 庐:搭建茅庐C绝涧谷而蔓延 绝:陡峭的D悲众木之无赖 赖:倚靠,仗恃解析:“绝”,横越,穿越。答案:C1

19、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直接表现文与可画墨竹“有道”的一组是(3分)()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而予以为有道者非耶A BC D解析:是墨竹的特点,是客的询问。这三句不是直接表现文与可的“有道”的,排除即可。答案:B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竹赋是以对话体结构全篇的一篇赋作。赋中借客之口赞美竹子,将竹子的禀赋与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特性,又展示了个人的胸襟。B与可指出画竹必须心随竹转,情与竹游,发掘竹的深层次的美韵。这段文字既是展示竹的神韵的美,也是表现画家胸襟的美

20、,同时又是表现艺术构思的过程,情、理、物象结合得天衣无缝。C喜爱竹子的文与可留心观察竹子的变化,熟悉竹子的各种姿态,在作画时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运笔上,并力求准确展现竹子的姿态风貌,因而所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十分逼真。D文末借助客人之口,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这个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上。解析:“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运笔上,并力求准确展现竹子的姿态风貌”理解错误,原文有“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答案:C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4分)译文:_(2)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

21、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非耶?(4分)译文:_答案:(1)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2)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参考译文: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

22、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得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文同听过了之后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荫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

23、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

24、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三、表达能力训练(15分,每小题5分)20概括下

25、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大多数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答:_解析:答题思路:时间“五四”时期;陈述对象新文学阵营和旧文学阵营;陈述内容对“新”与“旧”的不同解释。答案:(示例)“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21余光中先

26、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1)尘:_(2)舒:_答案:(示例一)(1)尘: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人类啊,我本不是灾害,应该好好思考我出生的原因了。(2)舒: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示例二)(1)尘:那小小的泥土啊,所扬起的可是人们无处躲避的杂念啊!(2)舒:我的舌头啊,总能体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道尽世间的沧桑!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27、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_,但与此同时,一些公民的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倾向,时常出现一些“失德”现象。“全民阅读”的提出是缓解这种现象的有力措施。目前,“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_。对个人而言,阅读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接受道德教育的途径。对国家而言,_,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作答此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根据处后面的内容即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背景下的“失德”现象及转折连词“但”可知,处应该填写经济发展带来的好

28、处。处,结合后文的并列关系,“对个人而言”和“对国家而言”,可知处应填与“阅读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类似的内容。处,结合前后文可知处应填对国家来说阅读的重要作用。答案: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阅读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全民阅读”能够增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23以“啊,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啊”,一个叹词,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这不仅决定了写作内容带有某种强烈情感,而且对文体的选择也有一定的限制,写成记叙文或抒情叙事的散文会容易些

29、,而写成议论文则很难把握。“啊,_的日子”中的“日子”一词,反映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即把考生引向现实,抒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事情,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贴近自己的生活现实,抒发真情实感。在横线上填写什么内容,取决于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积淀、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特长。填写内容不同,立意自然也千差万别。以下几个立意可供参考:(1)啊,心灵涅槃的日子;(2)啊,享受语文的日子;(3)啊,与书相伴的日子;(4)啊,奋斗不息的日子;(5)啊,畅想未来的日子。参考例文啊,与您牵手的日子鲁志敏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到我的小屋,风儿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溜了进来,倚在窗前,抬眼望着皎洁的月光,感受着秋的凉意

30、,恍然间我仿佛又寻觅到那双瘦弱而宽大、粗糙而又温暖的手。这是我爷爷的手。我常常想起与爷爷牵手的日子,那是温暖、安适、幸福的日子我喜欢被这双粗糙有力的大手牵着,来到热热闹闹的集市,买一些自己想了好久的美食。儿时的我爱蹦爱跳,爱把翘起的小辫左右舞动,但更爱被这双粗大的手握着自己的小手。这样,才能寻得一份温暖,一份安全感。记得,那时的爷爷总会用他粗糙的手,从兜里摸出自己辛苦攒下的钱,为我买几串糖葫芦或几块糖果,让我欢欢喜喜地回家去。我喜欢被这双饱经风霜的大手牵着,来到充满生机的田野,寻一片舒畅身心的天地。初春,贵如油的小雨刚刚下过,这双手便牵着我踏春,每当我走累时,这双手便把我抱起,让我趴在他那宽厚

31、而又微显佝偻的背上。此时,田野里青青的小草被小雨打过后,也悄悄地趴在已被北风吹枯的干草上歇息。我喜欢被这双温暖如春的大手牵着,来到寒意袭人的雪地,找一个可以嬉戏玩耍的乐园。伴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我把红红的胡萝卜插到雪人头上时,这才发现自己娇嫩的小手已变得通红,才感到冬的寒意。那时,这双大手总会伸过来,捂住我冻红的小手,阵阵寒风吹过,但我的心却如春天般温暖。因为这双大手时刻守护着我。我怀念这双手,希望被它牵着,因为它传达着浓浓的亲情和呵护。我怀念这双手,希望被它牵着,因为它传输着深深的爱意和温暖。我怀念这双手,希望被它牵着,否则便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挤满心头。我徘徊在街头,伸手想抓住什么,但伸开手掌,却一无所有。我跑向田野,累了,想被什么托起,却只是一场空。只有含着露珠的小草在无助地摇曳那是一棵含泪的小草。一阵风吹过,眼睛模糊了,一切都变模糊了。几度徘徊,几度寻觅,我已渐渐长大,却已再也找不到那份温存,只有在梦中我才能重温那份温暖、那份亲情。多么瘦弱而宽大、粗糙而温暖的手,它将永远陪伴我坚强地走过生命中的每个黄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