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3647728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福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张传彪摘 要 :“中国式英语”是怎么产生的? 中国学生的英语错误为什么都带有趋同性? 它们跟学习者的汉字背景有没有关系? 如果说德国哲学家茅特纳的“假如亚里斯多德说的是汉语或达可塔语,他的逻辑和范畴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的论断是正确的话,那么,汉字背景对中国人英语认知的影响又有多大呢? 作者仅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汉字背景;英汉翻译 Abstract: How doe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velop? Why is it that the erro

2、rs and mistakes made by Chinese students in English are almost identical? Does the phenomenon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students Chinese background? If what German philosopher Fritz Mauthner said is true that 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3、different,then how great an influence does their Chinese background have on Chinese students cognition of Englis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se problems.Key words: Chinglish, Chinese backgrou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引言:可以肯定,面对大词典中下述词条,读者绝对不会怀疑它们的准确性: a high nose(高鼻子);英语搭配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4、1988年版)(P.1138) 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 ;汉英大辞典(下卷)(上海交通大学1995年版)(P.2239) swearword(诅咒语) ;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P.1904)然而,它们居然没有一个是对的11&12,有的甚至还称得上谬误! 英汉翻译,陷阱无数、防不胜防,这无需赘言;而陷阱隐蔽,察不胜察,恐怕只有过来人才深有体会。特别是有些陷阱,天生就是专陷中国人的,除非你毫无汉字汉语背景。 1. 一个英语玩笑引出的思考 笔者曾突发奇想,跟学生开了这样一个玩笑: 请在“good、quite good、most good、very good

5、、fairly good”中,按程度次序排出“最good、次good、第三good”;另一个则是“He is a bit high.”的汉语意思是什么? 几乎所有同学和老师都认定“most good”最good ;“He is a bit high.”的汉语是“他有点高”。两个答案全错! 这早已是笔者意料中的事。笔者更感兴趣的是,母语非英语的西方人对这两个题目的答案是不是也一样?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认识了一位来华旅游的19岁意大利青年,他的英语并不好,可他一下子就发现“most good”不对,应该是best。至于He is a bit high,他也不太清楚英语的准确意思是什么,但十分肯定

6、跟“身高”没关系。由于该实验只有一个受试,难以下普遍性结论。但前面一个实验则重复过多次,受试中还包括几十位参加暑期培训的中学英语老师,而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顺便说一下,两位大学的英语教授居然也开不起这个玩笑!除了上述实验,笔者还特意列出一组语义相同的固定短语动词和单个动词,比如be fearful about和to fear、be thankful to和to thank等等,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写一篇英语小作文。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和使用单个动词,而不是固定短语。中学英语老师和学过多年英语的大学生难道不懂得“goodbetterbest”么? 可是当他们面对most good时为

7、什么会毫不犹豫地认可它、接受它? 中国人学习外语面临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为什么都带有趋同性? 是不是有一支无形的手在悄悄地影响中国人的英语认知? 记得一位语言学家曾说过,一个人不管懂几门外语,也不管他的外语有多么精通,遇到突如其来的恐怖时发出的那声惊叫,必定是用母语。这个结论,对我们探讨的话题有没有启示意义呢?2. 汉字象形单音属性对中国人语言认知的影响 象形方块汉字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虽然原始图画意味消失了,以形求义的索形功能弱化了,但其象形表义的本质却没有改变。许慎的说文解字洋洋万言,不释字义而释字形,或曰通过字形释字义,便是最好证明。汉字的象形特征使汉民族思维的直观表象得到极大的保留,在很

8、多情况下,一个汉字往往就是留存在汉族先民意识中的原始表象,比如“脊”和“家”。与西方表音文字不同,从文字直达概念的汉字中看不出语音的真正面貌,但却富涵造字的理据,所谓“三人曰众”;“法从水,平之如水,去不直”,等等。这就为汉字读者的理解和想象创造了富有张力的施展空间。即使在汉字简化再简化的今天,“写山曰嶙峋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4还依然能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这,便是象形汉字所独具的意象效果和感性魅力!汉字的最大特点除了象形,便是单音。根据统计,单音节的汉字一字一音,总共只有大约400种音节5,即使加上声调变化,总数也不超过一千四百个。以一千多个单音对应五

9、、六万个汉字,其读音的重复率可想而知。就拿“zhen”(真、针、斟、珍)音节为例,一本普普通通的现代汉语词典上就收录了多达近百个同音字。而要在这近百个同音字中锁定一个,除了辨形,别无办法。“可以说,汉字的象形单音属性天生铸就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语言认知习惯倚重视觉敏感远超过音觉敏感。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文学作品有别于西方文学作品,即:不是单靠听觉传达到接受者的心中,而是要借助视觉才能获致真义的原因所在。”13中国学生第一次看到孤立的英语单词sweetbread, highboy, snowdrop时,相信十有八九会不假思索地将它们跟“甜面包”、“高个男孩”、“雪滴”联系起来。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潜意识

10、认知反应,是汉民族意象性思维方式在英语认知中的习惯性再现。凑巧的是,笔者也将包括这些单词在内的一组英语单词让那位意大利青年看,而他全然没有“高个男孩”之类的联想。更有趣的是,笔者试图诱导他把highboy与“高个子男孩”的意象联系起来时,他显得十分惊诧。从他的眼神里,笔者似乎看到了王力先生所说的“西洋人的语象与我们的语象不同”9的证据。作为拼音文字,英语单词的书写形式是字母的组合,这是一种抽象的音、形组合,字形表音不表义。以highboy为例,它的意义是体现在/ haibCi /这个读音中的,而读音才表示所指的对象;汉语则不同,作为表义文字,一个汉字的书写形式并不表音值,而是直接表示那个字所指

11、的概念。事实上,有好些汉字的读音,读者可能并不清楚,却丝毫不影响对它们的理解和书面表达。而英语单词只要写得出来,就一定读得出来;但其含义也许英语读者根本就不知道。这是汉英两种文字与生俱来的本体性差别。这种差别反映在字面上是英字语音第一性、汉字概念第一性 ;反映在阅读主体上,是汉语读者对文字的视觉敏感和直觉领悟远远超过英语读者;反映在对对方文字意义的理解和表达上,则是学习英语的汉语读者会潜意识地按照中国人的意象性思维方式来联想英文词句。换句话说,汉语读者倾向于直接从文本字面获得意象和概念;英语读者则倾向于从音读中获得意象和概念。这大概就是导致中西方民族一个重具象思维,一个重抽象思维的重要原因吧。

12、为了进一步观察具有汉字背景与字母拼音文字背景的学生对对方文字的识记和认知差异,本文作者还做了一个独特的实验。笔者写下“小丁看世界”这五个汉字让一位14岁的美国女孩跟读了10遍,并将每个汉字和整句话的英语意思一一告诉了她。然后就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的话题上。半个小时后,笔者突然再次写出这5个字,只是故意把次序打乱,写成“看丁小界世”,让她复读一遍并说出它们的英语意思。这个美国女孩全然没有发现原句5个字的排列次序已经改变,还是试图回忆原句的读法,尝试了几次之后终于勉强读出,只是明显将“丁”念成英文字母的“J”,将“世”念成“Lu”(大概“世”字的“L”和廿让她联想到母语的Lu吧)。同样的实验笔者又做

13、了一次,是让一位从未学过英语的13岁女孩跟读10遍4个英语单词:fish, table, orange, flower,并告诉她每一个单词的汉语意思。随后笔者就装作忘记了这件事。约半个小时后,笔者再次写出那4个英语单词,并故意把原先的先后次序打乱,让她回忆它们的读音和每个单词的汉语意思。结果4个单词的读音她全部忘记,而4个单词的汉语意思却都清楚记得,只是跟英语单词对不上号,乱点鸳鸯谱。奇怪的是,“orange桔子”她可记得一清二楚。照理说orange应该是4个单词中比较难记的一个,为什么反而被她牢牢记住了呢?原来,她在跟读orange并默记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时已经悄悄把“桔子”的形状和“ora

14、nge”的第一个字母O挂上了钩。从这个小小的实验中不难看出,西方人对外语单词的记忆和认知更关注的是读音,至于文字的形状,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是能唤起他们对记忆网络中母语表音符号联想的部分。而中国人对外语单词的记忆和认知则更注意文字符号本身的形状,至于它们的读音则相对迟钝。3. 汉字粘合灵活、意合自如对英语认知的影响 一字一音的汉字囿于方形范围之中,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汉字没有连成一体的前缀、后缀;也不存在性、数、格、时、体屈折形态变化。象形汉字集形、音、义于一身,其本身就已经具有理据性,从而能在组词、构句时粘合灵活,意合自如。然而由于英语单词音义之间没有理据,所以只能把约定性

15、的符号依照某种规则组合起来才能表现出理据。汉英两种文字的这种本质差异,天生注定了前者组词、构句依赖的不是语法规则,而是意会组合;而后者则相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学了“我”、“不”、“怕”、“辣”四个字,便可随意组成 :“我不怕辣”、“我,辣不怕。”、“我怕不辣”、“辣,我不怕。”,而句句正确,意思基本不变14。可是,与此对应的英语单词“I”、“do not”、“fear”、“peppery”,又能表达什么意思呢?这些词别说组成几个句子办不到,就是勉强凑成一个看起来像是句子的话“I do not fear peppery.”,在英美人眼中也是莫名其妙的表达。倘若将“I”换成“he”或“sh

16、e”,则除了让人莫名其妙外,更出现常识性语病。退一万步说,即使你学会了“我不怕辣”的正确英语说法“I don誸 mind peppery taste.”,它跟汉语的“我不怕辣”也不能相提并论。后者不受时态限制,可以任指过去、现在、将来的“不怕”,且“辣”字既可指“辣味”,又可指“辣的食物”;前者则随着时态不同,谓语动词也要相应变化,而“辣味”与“辣的食物”在英语中并不是同一个词。赵元任先生对此曾有精妙的评论:“汉语的文字系统优点是双向度,容许有较多的花样,因而能够节省篇幅。”15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汉语的“字”与英语的“单词”并不是一回事。它们组词、构句的方式更是大相径庭。但是,已经习惯于汉

17、字粘合灵活、意合自如的中国人,虽然理性上清楚英汉之间的差异,感性上却往往受制于先入为主的汉字意会组合认知模式。遇到不熟悉的英语,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相同语境下的汉语表达,并进行类推、倒译甚至虚构的心理运思。比如:“most(最)”+“good(好)”,在中国学生“意合”思维定势的驱使下,自然就类推出“most good(最好)”的心理词汇来。诚如陈兰香教授指出的,“由意合思维转化成的汉语词语表现出重意象轻逻辑的特征,它不重形式,更注重心理时空,靠着领悟、意会进行语义搭配和词语组合。”3 在用英语表达较复杂的汉语意思时,中国人的这种意合思维情结更是挥之不去。笔者曾让本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口译两个句

18、子,意在测定汉字构词方式对中国学生随机英语表达的影响:1. 祝你完全成功!2. 他的英语知识很丰富。结果是:10个受试人中将句(1)译成“I wish you complete success!”的有9人;将句(2)译成“His English knowledge is very rich.”的有8人。上述英语翻译,无一不是受到汉字构词组句习惯影响的“中国式英语”。如果说highboy,sweetbread等词汇让中国学生产生误解,主要是基于中国人的文字视觉敏感被误导的话,那么上述两句汉语的误译就不仅是视觉原因了。它涉及到思维、语象和“母语迁移”的综合因素,而这三者又都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根据

19、斯蒂维克关于记忆的研究成果8,记忆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是互相有联系的感觉信息储存在一起,即人们回忆起意象中一个项目时便会连带回忆起同一意象中的其他项目。第二,人们能够唤起两个或更多的意象,从每个意象中挑出一些内容,重新合成新的意象。第三,是每个意象包含听觉成分、视觉成分、触觉成分、嗅觉成分、感情成分,以及在意象形成之时体现当时身体状况的成分。这就从心理、认知、思维的层面上解释了“中国式英语”的发生学原理。以上面第一句为例,“完全”这个汉语感觉信息在学生的大脑中是与complete联系在一起的;“成功”则是和success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学生的心理语义网络认知图式中,“完全成功”与

20、complete success两个意象是重迭在一起的。肖辉等的研究得出结论:“人们在最初接触一个句子时,取其意义并建立表征该意义的命题。我们对句子所记忆的是句子的意义,其言词表达以及理解时所作的推理。”10对于一个尚未建立起英语语感的中国人,翻译“祝你完全成功!”首先是建立表征该意义的命题:“祝你完全成功!”而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对这个命题的英语表达则往往靠类推、倒译以及凭汉语直觉来进行。而类推、倒译、直觉恰恰最受汉字粘合灵活、意合自如特点的影响。这不禁让人想到Joan Pinkham所写的The Translator誷 Guide to Chinglish(中式英语之鉴,以下简称之鉴)一书

21、。该书作者曾长期在中央编译局和外文出版社工作,其书中所摘引的“中国式英语”不是一般大学生的语用失误句例,而是摘自我国正规英文报刊如China Daily等,有的甚至摘自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稿。汉字背景对中国人英语思维和认知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难怪连英汉大词典和汉英大辞典这样权威的工具书也难免误入“中国式英语”的陷阱。最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当数英语搭配大词典在nose词条下所举“a high nose(高鼻子)”的表达式(黑体是原文所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个无需想象力就能心领神会的英文表达,可是美国人居然看不懂! 以下是一位美国老师对笔者咨询“He has a high nose”表达式的

22、回复:襀e has a high nose.- I am not sure what meaning was intended. I would think that a better wording might be: He has his nose high in the air. That would mean he was arrogant, haughty, high minded above others. I cant tell from the sentence what was actually meant by this sentence. Ive never known

23、a nose to be high. Im not sure a person can have a high nose. They can have a big nose, little nose, pug nose, funny-looking, runny, ugly, etc. What was meant by high nose? (黑体为笔者所加)“我无法肯定He has a high nose说的是什么。我觉得改成He has his nose high in the air.是不是更好些。这么一来它就是指一个人傲慢、自负、自视清高。从该句原文我看不出它指的是什么。我从未听说过

24、形容鼻子用“high”。我不清楚一个人是否会有“high nose”。人们有大鼻子、小鼻子、狮子鼻、长相怪异的、流鼻涕的、难看的等等鼻子。但“high nose”是指什么鼻子呢?”(汉语为笔者所译)显然,这位美国高中英语老师被“He has a high nose.”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了。她压根儿就没有料到“high(高)”+“nose(鼻子)”在中国人眼里竟然会是一个“高鼻子”的概念。 而与笔者同校任教的一位美国老师,竟然用手示意那人的鼻子是长在额头上。顺便提一下,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出版的高中英语常错改一书还专门将“He has a high nose” 作为标准英语取代同样不规

25、范的“He has a tall nose”,让人啼笑皆非。而该书的编著者颜元叔先生却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由于我国学习英语的学生一般都已过了专家们所谓“语言习得的临界期”,他们所具有的汉语知识和认知习惯已经相当定型。每当遇到一个不太熟悉的英语词句,他们大多都会无意识地按汉语对应词句的含义去理解和使用它。以前面所举He is a bit high为例,学过英语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单词high还具有“being in a state of altered consciousness, characterized esp. by euphoria and often i

26、nduced by the use of alcohol, etc.1(喝醉了的,神魂颠倒的)”这个含义的话,面对这个句子的本能反应首先是把high与汉语的对应字“高”联系起来,接下来当然不费吹灰之力了。汉民族造字构词素有“取象比类”的传统,也即“把形象相似、情景相关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联想、类推等办法,使之成为可以理喻的东西”3。造字构词可以“取象比类”,阅读字词岂不一样? 只可惜,汉语的“高”字几乎万能:既可指人高、山高、职位高;又可指天高、志高、水平高。而在英语中,这些“高”绝对不是一个high字所能包揽。可以说,许多“中国式英语”的病根都与汉字粘合灵活、意合自如的影响不无关系。4.

27、 汉字平仄谐调与汉语音义互动律对英语认知的影响 为了化解同音字过多的矛盾,我国古代先民发展出了四声组合的声调系统,从而使得汉语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声调平仄对立的语言。这种语言缺乏印欧语的屈折形态变化,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平仄谐调与音义互动法则。潘文国先生对此有很好的阐述:“汉语是靠什么来打破逻辑的呆板次序,使之成为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言的呢? 就是靠音节和节奏。”“也许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语言像汉语那样重视语言的音节和节律,并把它作为构词、造句、作文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人不讲究语法,但讲究文法作文之法,而作文法中最强调的是神气。所谓的神气,说穿了就是音节的调配使用和节奏的控制。”6汉字平仄谐调与“汉语

28、音义互动律”7对中国人英语认知的影响,并不亚于汉字的象形单音属性和汉语的意会组合属性。为什么中国人一般不说“朋”,而说“朋友”;不说“艰”,而说“艰苦”;不说“冷若冰”或“冷若霜”,而说“冷若冰霜”? 为什么宁可违反“语言经济原则”也要画蛇添足、增加冗字呢? 就是因为汉语有“偶语易安,奇字难适”(刘大 论文偶记)的音律习惯,以及被称之为“音义互动律”的法则在起作用。中国人长期形成的这种音律习惯,早已内化为一种特殊的民族心理认知模式、一种不由自主的思维定势。Joan Pinkham女士的之鉴一书所列举的“中国式英语”中很大一部分就属于这个类型。比如: Although the road befo

29、re us is rough and bumpy, we believe that the favorable situation will continue.(P.66)(尽管前面的道路崎岖不平,我们相信大好形势还将继续下去。)(汉语意思为笔者根据英语原文回译。以下同。)该例句中的“崎岖不平”虽然是笔者根据英语原文回译的产物,但相信十之八九就是原汉语作者的本来用词,更是英语译者选择rough and bumpy的原型依据。理由很简单,凡有正常汉语语感的人说到“前面的道路崎岖”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不平”二字,以求平仄节奏的匀称平衡。退一步说,即使英语原句不是翻译的,而是中国作者直接用英语写

30、成的,该作者肯定也是在“崎岖不平”这个汉语成语的心理暗示下写出来的;否则,怎么会出现rough and bumpy这样明显属于无意义重复的英语表达式呢?之鉴一书在同一页上还有一个例句也可作如是观: This is the only road leading to affluence and prosperity.(P.66) (这是通往繁荣富足的唯一道路。)affluence和prosperity是同义词 ;而同义连用素来为英语所忌,除非出于押头韵成语(如safe and sound)那样的强调修辞。affluence 和prosperity在这里之所以被并列使用,无疑是受汉语“繁荣富足”说法

31、的影响。类似的累赘重复表达式在之鉴一书中还有许多,如:prudent and cautious(谨慎小心),ceaselessly and unremittingly(持续不断地)等等2,其源盖出于汉字汉语独特的音律习惯。我们不妨再举一个类似的语用失误,摘自汉英大辞典“千”字词条下的“千刀万剐”: 千刀万剐 :thousand cuts and myriad pieces汉英大辞典(下卷)(P.1992)所谓“剐”,即“割肉离骨,指封建时代的凌迟刑”。(现代汉语词典1985版P.403) “千刀万剐”实则指“割千刀”或“剐万下”。“千刀”与“万剐”属同义重复,是汉语出于平仄谐调的音韵律而故意为

32、之的说法。这种汉语中抑扬顿挫的修辞性数字成语,译成英语还该不该保留同义重复呢?本文作者曾将下面四句英语分别隔日给一位外籍老师看,结果是后面三句她一望便知,第一句则理解成“(在砧板上)把某物切得很细很细”,当笔者告诉她是“千刀万剐”的意思时,她则表示“难以理解”: thousand cuts and myriad pieces to be torn to pieces to hack sb. to pieces (sb.)to be given a thousand cuts为什么把“千刀”、“万剐”两个意思都译出来了,外国人反而觉得“难以理解”呢?原来,汉语的同义重复是顺应汉字、汉语平仄谐调与

33、节奏匀称的产物,照搬到英语中非但起不到相应的修辞效果,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须知,音义互动律乃汉语“家规”,律己可以,律人万万行不通。需要强调的是,汉语中这类同义重复的成语俯拾皆是,翻译时稍有不慎,便会无端长出“蛇足”来。5. 结语 汉字汉语对中国人英语认知的影响是无形的、却是无处不在的。当你调动起每一根神经警惕它时,它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可一旦你稍有松懈,它立刻就会故态复萌。因此,每一位从事英语教学或英、汉翻译的中国人都务必时刻告诫自己:“中式英语”并不是学生们的“专利”! 当权威大词典和专门纠正语病的高中英语常错改都难逃“He has a high nose.”的语用陷阱时,还能有多少人可以高枕无忧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