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共9页)

上传人:n85ho7****4h85bh 文档编号:43610411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1年语文科教学设计读悟结合 品味语言 体会感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作品。课文以火柴为线索,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学情分析: 课文的语言朴素自然,极其生动,文章的语句除了表面的意思外,还蕴涵着作者深切的同情、强烈的悲愤。由于小女孩儿的生活境况离现代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读中理解、体会非常重要。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是学生难于把握的一个方面,教学中应致力于情境创设,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设计理念:本文设计依据

2、“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以达到教与学的情感共鸣。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儿的可怜与悲惨。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关于填写擦燃火柴的表

3、格(15份)、彩笔、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质疑课题(一)、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小女孩儿?对,这就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主人公。(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并出示一组卖火柴小女孩儿的画面)(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三)、齐读课题,质疑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儿。齐读课题。读了这篇童话的题目,你会有哪些疑问呢?(学生讨论)概括起来可以归类为:小女孩儿是否把火柴卖出了?她为何要卖火柴?后来怎样了?你们就带着自己的疑问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用美妙动听的歌曲、逼真的画面引入课文,既调动了学生的

4、情绪,又奠定了本课以突出情感为主的教学基调;而且从质疑题目切入课文,既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又最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提出要求:(1)找出生字词,自学。(会认的字要指导认识,会写的字做好范写指导。)(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二)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学生大约有如下的回答)1、大年夜,小女孩儿还在街上卖火柴。2、讲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3、讲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了。 设计意图:初次读课文,要求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样的设计,以期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积累好词并理解文章的整

5、体脉络。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再读课文,学习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部分(第510自然段)1、你们最想了解课文中哪一部分的内容呢?(估计学生会选择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部分)2、默读第510自然段,了解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并在课文中划出来。3、小组讨论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4、完成表格的填写:(四人小组,每组一份)擦燃火柴幻想现实第一次暖和的火炉烧过的火柴梗(寒冷)第二次喷香的烤鹅又厚又冷的墙(饥饿)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消失在夜空(痛苦)一颗星陨落第四、五次慈爱的奶奶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二)、品味语言,感受幸福的渴望1、小女孩儿是在

6、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学生读有关的语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这两句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看出小女孩儿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理解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儿不敢擦火柴。从第二句的“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儿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实在冻得受不了了,才抽出一根火柴来擦的。)2、小女孩儿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因为擦燃第一根火柴时,小女孩儿看到了火炉,她正想暖和暖和,火柴

7、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儿紧接着又擦了一根,是为了留住那个火炉。擦燃第二根火柴时,小女孩儿看到一只烤鹅在向她走来,火柴灭了,烤鹅不见了,她马上又擦燃一根火柴是为了得到那只烤鹅。擦燃第三根火柴时,小女孩儿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火柴灭了,圣诞树又不见了,小女孩儿为了留住美丽的圣诞树,就又擦着了一根火柴。)3、在完成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描写后,作者为何不直接进行第四次的描写而插入文章中第八自然段呢?(这预示着小女孩儿将会冻死街头,还为下文看见奶奶埋下了伏笔)4、小女孩儿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因为小女孩儿在擦燃第四根火柴的时候,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小女孩儿知道,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

8、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5、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的?(因为小女孩儿又冷又饿,没有欢乐,也没有人疼爱,她想要暖和暖和,想要吃点东西,想要和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有人疼爱,所以就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小女孩儿渴望得到这些东西,这是个原因。但是,我们如果想要一样东西,擦根火柴,在火柴光里,能不能看到这样东西?(不能看到)小女孩儿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见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还有什么原因?(小女孩儿看到的是一种幻觉。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女孩儿整整一天受冻挨饿

9、,这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了,所以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到了许多平时渴望得到的东西)6、“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小女孩儿是在产生幻觉的绝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起飞走的。小女孩儿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可见小女孩儿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和不公。(三)、小结:是啊,通过上面的幻象,我们就更觉得这个小女孩儿太可怜了,我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让我们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看看插图,有感情地朗读第5-10自然段。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表格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小组间的合作体现了

10、“以读为本” “自主合作”的理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为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上面提到的重点词句及对词句的理解,都是老师预设的。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层层深入,让学生对小女孩儿对幸福的渴望有深切的体会,也为下一环节体会小女孩儿的不幸和可怜作了铺垫。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幻象中才寻找到幸福的小女孩儿,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儿呢?(可怜、悲惨)你们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擦燃火柴呢?二、再读课文,感受小女孩儿的可怜。学习第1至4自然段,理解小女孩儿擦燃火柴的原因。(一)了解小女孩儿的可怜。(这个小女孩儿太可怜了,所以才会擦燃那些对她来说非常贵

11、重的火柴,你还能在课文的其他地方找到吗?)(二)自由朗读第1至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小女孩儿可怜的句子。(三)学生交流。(四)品读句子,体会小女孩儿的可怜。1、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儿在街上走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寒冷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得?)2、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从这句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得?) 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这时的小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她会感受到

12、什么?-身心俱冷)4、用心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你对小女孩儿的同情和她的可怜来。5、小女孩儿是如此的可怜,后来她会有怎样的命运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画画小女孩儿最后怎样了? 设计意图 :文本的情感力透纸背,学生在理解真切的人物时,靠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通过动手画画,把全身心都浸润在文本中,对文本的解读更深透,也下文的展开作了伏笔。三、细读课文,感受小女孩儿的不幸。(一)、展示学生的画。(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儿是如此可怜,她后来有没有找到幸福的生活呢?请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三)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1、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13、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儿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还突出是“大年夜”?幻象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儿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同情。“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样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启发人们的深思。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儿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儿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

14、,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3、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4、指导朗读:小女孩儿死了,我们也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请同学们用同情怜惜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领孩子品读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反复品味,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小女孩儿的不幸和悲惨的命运,在配乐中朗读更能把自己对小女孩儿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异社会的憎恨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以达到教与学的情感共鸣四、拓展延伸,激发写作欲望(一)师激发:对比小女孩儿,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你们,你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播放同学们过春节的情景)(二)引导:是啊!也许这一

15、切对于你们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甚至认为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连这极平常的生活都享受不了。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能来到现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独。因为有一大群爱她的小伙伴。这里有一个刘倩倩小朋友,她用诗歌告诉我们小女孩儿来到她身边的故事,就是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同学们配乐朗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1、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儿现在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帮助她呢?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3、请大家自己动笔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利用阅读链接来拓展延伸,使学生不但超越了文本,更重要的是学生由读作品联想到了自己,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深刻的。“想象小女孩儿现在来到我们身边”,这样的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书和写作大有益处,既可以深化文本,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五、布置作业。1、继续编写小故事。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幻象 渴望现实(幸福) (不幸) 火炉(温暖) 寒冷 烤鹅(食物)饥饿圣诞树(欢乐)痛苦奶奶(幸福)孤苦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课文的浓缩,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紧紧抓住课文内容,突出课文重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