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3599172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手法、语言。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二考点分类(一)概括

2、主题内容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1.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2.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3. 常见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

3、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4.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歌颂、赞扬、张扬讽刺、批判、揭露、谴责揭示人生道理。 对现象的反思。表达了情感。答题模式: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故事情节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

4、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情节组成要素: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场面;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1.概括故事情节(1)整体把握小说写了谁,各自做了什么事请?主人公是谁?作者是如何刻画的?全篇

5、:把握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局部:把握故事的发展、一连串的细节抓住主要人物,把各事情串联起来,组成语句通顺的单句或复句。(2)概括故事情节的两种方法。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或试题中)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何人”“做何事”不能省)(2)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线索有单线和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但必须注意的是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有一个共同点来连接。线索分以下几种(1)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6、如:项链。(2)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 杜 十 娘 怒 沉 百 宝 箱 、 林 教 头 风 雪 山 神 庙 、 鲁 提 辖 拳 打 镇 关 西 。(3)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乌米中以“我的活动”为线索组织材料。(4)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记念刘和珍君。2. 情节的作用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思考角度: 与环境的关系:突出(烘托、交代)人物

7、活动环境,使环境更具体典型内容上 与人物的关系: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情节作用 与主题的关系: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旨等 与读者的关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兴趣、思考等结构上:情节本身的作用及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小说各个情节的作用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开头的作用一般开头作用:作用:A.开门见山,点明题旨;B.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

8、做铺垫;C.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A.引起读者的思考;B.引出下文的情节;C.突出人物形象;D.揭示小说的主题。(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渲染气氛等)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4)结尾的作用就结尾来

9、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局)。(思维方向)好处:第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第二,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悲剧式结局。第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第二,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

10、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第三,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喜剧式【大团圆式】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第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第二,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第三,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在高潮中结尾)。“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第一,从表达效果上,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

11、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第二,从内容上,留下了多方面解读的可能,丰富了作品的主旨意蕴。4. 答题指要   命题指向: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2)答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

12、,照应前文情节)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三)揣摩人物形象常考点:(1)概括形象的特点(2)分析形象地作用(3)鉴赏塑造形象地手法1. 表现人物的手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概括介绍、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描述、作者议论、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等。2.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13、: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

14、的迂腐和呆气。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卓越的科

15、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3、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人物:揭示小说主题次要人物:A、陪衬主要人物B、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C、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或凸显主旨D、推动情节的发展物象的作用:A、侧面烘托主要人物,使其个性鲜明; B、推动情节的发展;C、反复出现

16、: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D、衬托环境或象征义;E.渲染气氛,奠定基调;F揭示主题,升华主旨。4.答题模式常见问法:(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2)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答题形式:XXX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一般用判断句。(四)环境描写 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

17、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社会背景)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房屋陈设)。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特点。暗示(决定)人物命运。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构成人际关系的次要人物)。小说外在视角的承担者(如果主要人物的交代是通过他完成的)。2、自然环境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自然环境的特点】高考考过场景

18、特点:宁静、和谐、肃穆、静谧、封闭压抑、阴沉死寂。其他:萧瑟、冷清、清新【自然环境的作用】(1)环境本身的作用:A 、交代时间、处所、环境、背景。(开头)B、突出,营造了的氛围,渲染了的气氛(开头、中间)C、奠定了的感情基调(2)对情节的作用:A、推动情节发展(中间、线索)B、暗示情节发展(不定)C、为下文作铺垫(开头、中间)(3)对人物作用:A、烘托映衬(不定)B、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性格C、突出(显)人物形象(4)对主题作用:深化、寄托、暗示、揭示、象征、突出(景中融情)3. 景物描写表达技巧(手法)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节描写技巧环境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19、、色彩的渲染,衬托感觉角度(触觉、视觉、听觉、嗅觉)、观察角度(俯仰)、写景顺序(上下、远近)写景角度4.命题指向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五)鉴赏艺术技巧1.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分析鉴赏艺术手法(详见前文第三点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手法)2.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手法的运用(详见前文第四点环境描写手法)3.从记叙人称的角度,分析鉴赏艺术手法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

20、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4.从选才布局的角度,分析鉴赏艺术手法(1)掌握选材布局技巧A.以小见大:借助平凡、具体的小事来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表达深刻的道理;B.托物言志(象征):可以通过对物的刻画来表现作者的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含蓄深刻;C.点面结合:反映人物和事件的全貌,突出重点,表现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D.欲扬先抑: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5. 从情节设置的角度,分析鉴赏艺术手法(1)线索:串联

21、故事情节,是小说前后浑然一体,情节更加集中;往往采用明线和暗线交织的手法,暗线有揭示主题、表达情感的作用。(2)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的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在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引人入胜。(3)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照应:是篇章尖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5)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22、,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6)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是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叙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义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

23、清晰。作用: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24、。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作用: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7.常见题型: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2)答题模式:明

25、技巧+析技巧+明作用(六)品味语言特色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情感时使用的语言。因此,鉴赏小说语言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1.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表层含义;其次要结合人物的情感和特定背景,把握深层好意。要注意、把它放在上下文中解读。 要把握人物语言使用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物“个性化”色彩。 要注意作者在人物语言中寄寓的情感态度,关注作者借

26、人物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2.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3.常见题型:鉴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答题模式为:塑造的形象+读者的感受 【示例1】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前去借盘缠参加乡试的范进奚落与挖苦说“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想你这种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这几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塑造胡屠户形象上具有怎样的作用答:这

27、几句个性化色彩鲜明的语句,生动地塑造了胡屠户的形象,俗语的巧妙引用与生动地比喻相映成趣,读之令人忍俊不禁,收到了幽默生动地艺术表达效果。分析作品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答题模式为:风格特点+表达效果【示例21】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答:这段文字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 “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

28、“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3)体会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答题模式为:表达内容+表达内容【示例3】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夫人说贾宝玉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过,他这个“含着金钥匙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 厮混”。这些评价宝玉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答:这些贬斥之语准确、简练而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叛逆者”。(4)分析作品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答题模式为: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示例4】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

29、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答: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答: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 “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了老人与牛

30、的老太和劳作之后的疲惫。(5)分析作品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答题模式为:风格特点+表达效果【示例5】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答:自信、沉稳、果断。强调、不容置疑。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语言鉴赏的角度语言的个性化语言

31、的风格语言的生动性修辞及作用语言的内涵度(七)标题意蕴的探究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及作用题目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1)思维模式: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感情,深化主题;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照应细节;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八)如何切分探究的角度和层面探究题主要考查考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的能力。而考生在实际探究中总存在着角度、层次单一的问题。因此如何切分探究的角度和层面十分重要。1、形

32、象是小说探究的最主要角度和层面,从这个角度和层面切分,有人物形象和物象两个小角度、层面,而人物形象角度和层面又可切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更小角度、层面。再从主要人物角度和层面切分,又可按主要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不同经历、行为、境遇等内容分为更细小的角度、层面。小说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主要人物的形象次要人物的形象2、如对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效果进行探究,那么大的角度和层面是“艺术形式-艺术效果”,而切分出的小角度和层面有艺术构思-艺术效果,艺术手法-艺术效果,艺术风格-艺术效果。再者,同一角度又有更细的层面和角度,如“不同的艺术手法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同一艺术手法有不同的艺术效果。艺术形式+效果艺术构思+效果艺术手法+效果艺术风格+效果总之,只要切分准了角度和层面,并能在这些角度和层面内准确地思考和判断,起码就不会出现探究角度单一或角度前后交叉的问题了。三阅读与解题步骤(一)阅读步骤:1、标序号2、抓文脉(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3、边读边划关键词,适当点评(尤其是有关人物的)(二)解题步骤:1、审题干;2、定考点;3、根据模式酝酿;4、准确答题,力求准、全、通。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