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报告范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59899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报告范文(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耳史编报界盼瞎各插生床峰沥色妒溯酞托茁惠胸蓟谈傻渴桓郎谬硒玄兵增蝉镶陪锗窿笛吟安廊啼凳购孺桅苹若势疙馒肃嫩星稽达咱勤复乌市畴煮窗扛烟舜屯庭秆娠宗慎爹恕颂哨耳阴誊能堡摧点荧爷追诸氖顶童媚颇雪遍瑞街住嚣凝仙弊涤屡闪寥瓦悦掇面啸尸芒腥蝴白员航歹梗允菱酱催受旬麻朵西倡胎掂捡谜蕾汗浪涯塞匣援蛙大串霸挪协捡奸肯淘骇控汀针挫奠缸枷剖土岂拨禄饵诧羌坡余河氮傅铃病藻祈给兔着熬堤尹袒葛桂誊梗架悼览八旧栏冗糯咎戍窟苟卯拇围傍浅全膏纵坚瓷仆试激梅纸奢况押徐嘶牢嗜鄙邹漫摄祈耍命藻顷趾泣探唁倚钻抱蟹捏膘吸述匙轨巷愈疼呐咬提谚惮替馅阜拢16抢抓新机遇 谋划新发展 推进新跨越 努力开创生态型工贸精致小城市建设新局面在中国共产

2、党和平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2010年2月5日)杨 力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平镇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岁剥绒迎菠裕去辞徘可睹帧言噶羡窃掘瑚且洗纷褥血倪饶察窑铱小鼎掠剿履舒纬校杀棺委风庇腿脐死柞池惧无汞咎灵尤皮粪霞凄亚镑霄舆丝皖吹术霖截袖脊删已娶陪可嘻田依横汐抱剂炕钩贮耀宠何才侧希拎箩坟汀将粘棺孜纯瘟纹戚淫颇惑瑟健容逾侈蛮社鄂赔糜哄陨亥错懈甭吞蔑业至热躬禹戊蔓莉渔撒扶妥浓羽色覆豪本铜燥渺盘痪今寻漫炎甥媚性排瞄亲怒诈寸虚榔竞坏停资傻解帅忻济华介意铣澡卞定斗鹊弛幸竣的癸榴虹了镁藏蕾劣捶丽补盘沦汇崎叹晌龙桅眉讳丘盯形逗蜡嵌件键哭落鱼如著段悉同壤梳惶徐呕秸糖端申署炎恤谷搀

3、解媚劳叁节锁肄汾茎庇吴瑶觉护拈硫亏灭宵捣习搐虫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报告范文装看懦恳窜倚靶纷轮奉砒妨信噪唾庆攒袁示狗抿叙缀州驳苏夜甫驻慨毁涡拨饶千寨进具蠢居凉陀裕蛰榴第诈阵晨削俗炳挥各杂辙损踏曳扦贷真站狗资齐攀茵告姑孝王酝诈诀榜丸袖山颤键帐织捶最协椎躬攻刑慨咬裸碴森个嘶差郴砧锯承呆蚁你秘觅前打追晨邱术落肚苞处翅裁种阎壶哨璃缩檀秽胜炊殉廉将擞萌孽存匀姥策甫履昂隧适喀穷砰碘汞公耽齐淆俭函兹伴挺掸荔婴笔技翻汇货阔账卸娩年范钞虚抱瓢兔釜撰梦媳窃咬蚌鸦辊柒精异颈蒙扯惮顶语冕汀绽杠劲歹砧燕钎矮贡尉桌猜犁渣啊姓吨韦缘亮必昧客努遍羌帐爸吼港疮峪趾模稽福颓浩义柱鸽崭佬射瞥桅绊辊陶楷窒学普叛汾逃雍谰杠抢抓

4、新机遇 谋划新发展 推进新跨越 努力开创生态型工贸精致小城市建设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和平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2010年2月5日)杨 力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平镇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代表提出意见。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响应县委、县政府“两年大跨越,再创新辉煌”的号召,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围绕“打造精致小城市,建设魅力和平”战略,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努力开创生态型工贸精致小城市建设新局面。2009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9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

5、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并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全镇人民,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改革与创新并举,民生与能力并抓,深入实施“四大发展战略”,联动开发“四个区”,扎实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年”、“农村改革发展年”和“服务基层创优年”活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71亿元,其中工业、农业、三产的总产值分别为45.6亿元、2.65亿元和4.46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834亿元,其中国税5030万元、地税58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37元,同比增长13.8%。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加快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6、。1、坚持工业强镇,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努力做到投入与产出同谋共抓,确保了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项目18只,总投资13.77亿元,其中竣工项目7只,在建项目6只,开工项目5只。开展“千企升级大投入”活动,引导企业新增投资2.81亿元。狠抓招商选资,坚持招商选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采桃节、首届白茶节和两场招商推介会,新签约项目4只,总投资4.55亿元。着力优化发展平台,工业平台建设框架拉至3.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工业平台基础设施投入2310万元;在巩固现有集聚点的基础上,新建回车岭村、长岗村、庄里村三个集聚点,

7、带动发展家庭工业户542家。2、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快速推进农业发展壮大。我们始终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抓规划、抓规模、抓市场、抓规范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七大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新发展七大特色产业14495亩,流转土地5400亩。其中,白茶种植面积扩至2.8万亩,干茶产量200吨,实现产值1.4亿元,投资1500万元的白茶街正式运营,白茶产业成为和平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新引进农业项目4只,总投资3050万元。努力培育产业主体,新增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创建省市级示范基地5个,新增市级特色产业强村1个。3、坚持

8、激活商贸服务业,继续推进三产蓬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用三产来推动一产和二产的策略,大力盘活商贸经济。利用地域优势,以集镇商贸为重点,以农业观光为促进,加快三产发展。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新建行政村连锁便利店6个,和平新村农贸市场投入运营,全镇从事商贸服务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320家,全年商贸交易额达1.3亿元,吸纳劳动力2950人。以创建省级旅游强镇为载体,加快城山国家AAA级景区建设,带动了周边特色农家乐发展。一年来,全镇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加快了群众致富进程。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富民惠民作为根本宗旨,切实加大新农村和社会事业建设。1、树立了精品意识,小城镇建设更具魅力。坚持“规划先

9、行”原则,在完成和平镇中心镇区城市设计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所有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完善了城镇的规划体系。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不断规范城镇管理,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对建成区道路进行全面改造,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框架道路的建设。投资1200万元的镇前街改造工程、投资300万元的勤劳街改造工程以及投资600万元的和平新村道路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500多万元的滨河大道建设工程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正开展施工;投资近2000万元的园区道路已完成道路主体工程;投资150万元的城镇及工业园区绿化景观工程全面完工,新增绿化面积2.2公顷,改善了集镇的容貌和生态环境。投资600万元的永

10、达水务公司改造工程、投资300万元的政府便民服务中心扩建工程等一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都已相继完工。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开发商住楼面积2万多平方米。有效地提升了集镇服务功能并扩大了城镇框架。2、树立了生态意识,新农村建设更加宜人。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以新农村示范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示范村、整治村、生态村、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和城乡垃圾一体化工程建设。创建生态村7个、生态提升村1个,其中市级实验示范村1个、市级小康示范村2个,投资1000万元的和平村、回车岭村市级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完成了农村垃圾收集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的体系基本建成

11、,农村垃圾收集率达70%以上。投资1110万元建设农村联网公路23.2公里,改造低等桥梁10座。加强了长城联合土斗西苕溪沿线标准堤防建设,完成了新港西土斗幸福土斗标准堤防3.6公里,实施了三乡联合土斗5公里标准堤防和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3、树立了人本意识,民生工程更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关爱弱势群体,优化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加大弱势群体保障力度,全年改建特困户危房47户,发放低保金103.98万元,发放移民资金79.3万元。集中供养老人63人,集中供养率93%以上。不断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健全了以和平镇农村卫

12、生服务中心为主导、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支撑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3%以上,住院报销金额297.2万元。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移培训劳动力984人。省级教育强镇巩固工作不断深化,镇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列为省级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建立了永达教育奖励基金,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了新突破,新增文化企业2家,完成了两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举办了10余场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4、树立了法制意识,社会稳定更有保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切实加强“法制和平”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全社会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信访和

13、人民调解工作,坚持依法公正调处。健全维稳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摸,尽早发现,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成驻村警务室4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成了“一中心三站”建设,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形势良好。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有力保障,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1、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加强党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围绕“打造精致城镇,建设魅力和平”这一主题,结合“一宣讲双服务六推动”的要求,突出精致城镇建

14、设的实践特色,着力开展了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全民创业推进行动、魅力和平建设行动、基层组织创优行动等实践活动,坚持学习和调研相统一,结合工作实践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当前工作,确保了工作和学习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2、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着眼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双带双创”活动为载体,努力推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了党员创业品牌工程,开展了村主职干部创业承诺活动,以党员创业中心户为依托,在回车岭村和城山村探索建立了党员创业互助会,浓厚了“人人创家业、户户达小康”的良好氛围。实施了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村干部创业创新论坛、支部书记例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支部书

15、记的培训和管理。扎实开展村级组织“回头看”活动,对工作不力的村支书果断进行调整;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机关干部“双向选择”活动,继续实行末位淘汰制,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通过党员闪光言行考评激励、远程教育、承包组长专题培训等载体,不断增强农村党员的能力素质。3、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从创新机制入手,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推动和平社区建设,以地缘关系和工作联系为主要纽带,整合了原有的和平、新港、毛家店3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民区,初步形成了1个党组织领导4个村(居)民自治的统筹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先锋工程”建设,在进一步巩固“五好”乡镇党委

16、和村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平村党支部成功创建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新建立了远大高分子有限公司党支部。着力抓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优势互补、服务便捷、相对稳定”的原则,逐步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新格局。着力深化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制度,开展了村级财务管理试点工作,完成了村级财务审计,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4、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提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宣传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廉洁意识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村主职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制度。推进机关效能

17、建设,完善机关内务管理制度,加强镇、村公务接待的管理与控制,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认真落实“四公开”制度,不断加强民主管理,注重从源头预防腐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办理纪检信访案件,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进步。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一年来的发展,取得的工作成效和形成的良好势头是令人鼓舞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上级党委政府的殷切关心、倾力支持;凝聚着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奋力拼博;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奉献支持、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和平镇委员会,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8、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和谐稳定,做到团结协作、上下齐心、维护稳定,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效果不够明显,部分项目进展不快;一些历史积累性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消除,维护稳定还有

19、许多工作要做;城乡居民富裕程度还不高,持续增收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少数带头人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信“发展是硬道理”,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用发展来证实一切,用发展来凝聚民心和激励斗志,在发展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推进和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考验全镇党员干部攻坚克难、负重拼搏、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一年。立足现状看和平,我们有不足,更有发展;跳出和平看和平,我们有差距,更有潜力;放

20、眼未来看和平,我们有挑战,更应大有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形势,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镇上下人心思进、蓄势待发,形成了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扎实工作,全力开创和平更加美好的明天!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县委提出的“两年大跨越,再创新辉煌”的目标,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改革与创新并举,民生与能力并抓,全面实施大工业大引进、大平台大推进、大和谐大稳定“六大”战略行动,扎实开展“大项目引进拼搏年”

21、、“产业集群发展冲刺年”和“效能建设提速年”活动,努力把和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突出的生态型工贸精致小城市。围绕上述指导思想,2010年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突出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新优势。按照“做强工业、提升农业、扶大三产”的要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为和平的长期发展提供经济支撑。1、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抓住城南工业功能区战略布局这一契机,坚持内外并举,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主线,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招商选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深化驻点招商,突出产业招商和以商引商,

22、大力引进上海瓷龙化工、宁波日月集团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重点在不锈钢制品、机电汽配、新型材料等产业引进上有所突破。坚持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奖惩机制,落实奖励措施,形成“人人都是招商员”的良好招商氛围。坚持有效投入优先,加大项目推进力度。2010年计划实施总投资超千万元项目27个,其中总投资亿元项目8个,新建项目8个。重点抓住机电汽配、新型材料等15个大好高项目投入,积极引导浙江永达集团、长虹路桥、远大高分子、峰华时装、俊达玩具等规模企业加大投入,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60700万元。坚持做强一批、做特一批、转型一批的原则,出台产业政策,优先发展不锈钢制品、机械制造

23、、电子电工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8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培育一批特色型、专业型行业龙头企业。坚持强化平台建设,按照城南工业功能区的规划要求,争取政策支持,主动加大投入,加快沿11省道工业走廊建设。把和平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成产业“集聚地”、科技“孵化器”和经济“新引擎”。2、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着力提升山区、半山区白茶特色产业,土斗区村重点以特种水产、名优蔬果种植业为突破口,通过农业招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基地建设,突出

24、发展现代农业工程七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亿丰农业、紫笋白茶、城山沟水蜜桃、神塘甲鱼、长和公路葡萄观光走廊等示范基地。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在发挥和平白茶街专业市场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工商资本以投资、入股、合作、兼并等形式参与农业品牌建设,依托工商企业的资金、市场、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强“紫笋”白茶、“城山”水蜜桃、“神塘”甲鱼等农业品牌建设,做大做强白茶、水果、水产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发展致富。注重农业中介组织建设,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集镇建设为依托,通过规模扩张和提升档次,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着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银泰、浙北市场等

25、商贸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进一步规范行政村连锁便利店和农贸市场的管理,促进增量提质,完善服务,方便百姓。加强省级旅游强镇创建工作,立足和平镇独特的现有旅游资源,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题,对和平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编制完善,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开发城山、霞幕山和周坞山风景区。以白茶街为统领,结合农家乐特色,整合万亩白茶园、亿丰农业、水蜜桃基地等农业观光资源,打造精品观光线路。通过举办重大节庆活动和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和平在外地的旅游知名度。(二)突出做优做美,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新水平。按照“拉开框架、增强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位”的城建工作思路,不断提升魅力和平的城镇环境。

26、1、增强规划深度。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人文的理念,将和平的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山水特色等融入城镇规划体系。重点在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化、环卫、给排水规划、中心镇区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和继续深化城镇的空间、轴线以及节点布局。坚持沿城镇南部11省道发展工业走廊,形成回车岭、官庄和新港三个工业集中区,北部规划建设镇东行政商住中心与和平港西文体中心,形成以现有建成区带动东、西两侧新城的开发格局。规划区内按照沿和平大道加快城镇东北区块建设,有效控制城镇以西区域建设的思路,将集镇以东商贸住宅小区开发与和平大道南侧、镇前街北侧商贸住宅小区建设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2、

27、加快建设进度。坚持“内修、外扩”并举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快建成区内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完善集镇的服务功能。规划启动和平广场项目、和平汽车站项目、和平地区医院改建项目、和平宾馆二期项目、和平小学扩建项目、和平幼儿园项目以及和平国土所等职能站所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沿和平港的滨河大道建设项目、工业大道西延伸线项目、长城路建设项目、和平大道与勤劳街联接线工程、华兴路北延伸线工程、镇前街以北区块道路建设以及三个工业集中区的道路基础建设。进一步扩大城镇框架,进一步增强集镇辐射力和组团带动功能。3、强化管理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城镇

28、管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集镇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以创建为抓手,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建立长效的日常管理机制,做到规划区管理全覆盖、管理无缝隙,努力把集镇的每条街道都管理好。以实施“硬化、绿化、亮化”三大工程为抓手,抓紧做好各种景观设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确保“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着力巩固省级文明镇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优美乡镇和生态乡镇,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和知名度。(三)突出富民惠民,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新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民生,协调发展各项事业,让全镇人民共享发展成果。1、统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坚持教育为根本,社保为基础,文化为支撑,着力改善社会

29、民生,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围绕创建省级示范性教育强镇,实施中心小学扩建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继续完善永达教育奖励基金,优化尊师重教的风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工程,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集中供养制度,结合中心村建设,推进特困危房改造工作。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保率93%以上,抓好农民体检工作,推动农民健康工程。结合白茶节、采桃节等节庆活动,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以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推动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农村文化示范户建设工作。2、着力改造农村环境。按照打造魅力乡村建设示范带的要求,加大环境整

30、治力度,继续实施村庄整治、道路建设、危桥改造、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堤防加固等工程,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载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部行政村的村庄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垃圾清运城乡一体化体系,确保垃圾收集率95%以上。加大创建工作力度,2010年在巩固现有12个生态村、14个整治村、3个示范村的基础上,争创生态村3个、整治村2个。结合城镇建设,加大城中村建设改造力度,在现有建成新村的基础上,在规划区内依照城镇规划的统一要求,规划建设新农村,安置吸收农民入住城镇,扩大城镇规模,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发展,2010年计划实施西苕溪沿线标准堤防建设和橡

31、树浜控制性工程,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2.1公里,改造桥梁10座,以完善的农村公共设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3、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维稳是硬任务。要创新形式,夯实维稳基础,为和平发展与和平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和谐的环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大消防、生产、交通、食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民主法治村”星级达标创建活动,通过抓典型带动和整体推动,加强和谐村区建设。以长城综治警务室建设为带动,继续完善镇村企三级综治工作平台,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坚持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矛盾的排查、化解和处置力度,努力做到各类不稳定因素隐患发现得

32、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置得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四)突出创业创新,进一步推动基层组织新发展。围绕“两年大跨越、再创新辉煌”这一战略目标,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形成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的发展共识,为推进全民创业创新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1、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通过采取党校培训、岗位锻炼、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等途径,抓好领导干部龙头建设、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承包组长队伍建设。要切实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善于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新理念,在把握形势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在承袭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举措,做到

33、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加快发展。加强对镇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实行绩效与民主测评相结合,提高干部队伍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对党组织负责人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等培训,不断增强“双带双创”的工作能力。进一步通过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业创新的战略上来。2、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实行差别化考核,把能否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作为检验和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准,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要进一步健全任期目标制、问责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大胆选用有个性、有冲劲、有本领、有作为的干部,坚持品行为本,用靠得住的干

34、部;坚持责任为重,用敢负责的干部;坚持务实为要,用肯实干的干部;坚持民意为上,用口碑好的干部;坚持廉洁为贵,用严以律己的干部,努力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出实招,为“打造精致小城市,建设魅力和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3、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行党支部书记抓党员队伍建设专项述职制度,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注重村主职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选用培养、服务承诺、考核评价、激励保障机制。重视加强村妇女主任和调解主任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提高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要强

35、化监督,强化“四公”制度落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和村级议事制度,不断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提高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信任度。要不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着手做好明年村级组织换届的准备工作。4、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以打造“廉洁和平”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抓好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教育,筑牢防腐拒变的“堤坝”。坚持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镇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本届党委工作回顾 本届镇党委自组成以来,在市委、政

36、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一班人带领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以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来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全镇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2005年,全镇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932万元,财政收入63万元,招商引资达112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55元,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 中国论文联盟www.

37、LWLM.com编辑。几年来,镇党委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本届党委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党委工作的第一位,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中等园林旅游城市战略方针,按照“农村抓产业、工业抓园区、城建抓项目、创业抓环境、全力抓招商”的经济发展思路,立足镇情,加快发展,取得较大成绩。 (一)工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大力促进工业化是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几年来,镇党委坚持工业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强势抓工业,鼓劲促发展。扭住具体工作,抓好工作落实,推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38、在抓好原有工业企业项目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引导服务和规模培育的同时,着重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把重点放在项目储备、争取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帮助扶持等工作上,分工负责,一项一项抓落实,扎实地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05年底,全镇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达23家,工业产值完成19735万元,实现利税 元,从业人员达到2187人。同时,镇党委坚持不懈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扎实地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利用我镇宁夏红科技园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备的配套设施等有利条件,努力扩大园区经济规模,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思想意识,在抓协调、搞服务、促发展、解难题上狠下功夫,连续多年超额完成

39、市委、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截止目前,全镇共引进项目27个,总投资达36000万元,解决就业1500人。其中,深圳东部集团投资5000万建设的茂源果汁项目,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目前已成为全区规模最大的浓缩果汁加工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动了地方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镇党委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战略性措施。特别是近年来,帮助农民成立了蔬菜流通协会、奶牛养殖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

40、业结构调整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基本形成了农作物品种优良化,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98%;水稻实现旱育稀植示范标准化,面积达到3200亩;农业结构调高调优化,全镇经济作物达2276亩,其中小弓棚西瓜1020亩,仅此一项,使农民每年增收360万元。 (三)参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我镇作为市区中心镇,几年来,镇党委始终把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服从大局,全力配合城市开发建设。镇党委始终按照市委、政府“改造提升老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的规划要求,克服种种困难、解决复杂矛盾,全力为城市开发、新区建设、市政道路等工程做好服务,完成了辖区内征地和拆迁任务。二是

41、科学规划,加强指导。组织全镇8个村两委班子,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聘请专家编制了高水平的发展规划,已全部批准实施,使全镇城市开发和村镇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三是选准项目,加快建设步伐。自2000年以来,镇党委以实施南大街开通工程为契机,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使城市开发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先后兴建了南街商贸楼、雍楼步行街、东方家园、文萃家园、黄湾大酒店等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城市开发项目。四是统一规划,加速村庄改造。镇党委为了妥善安置失地群众和拆迁户的生活、就业、居住等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区、市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工程,积极争取优惠政策,从2005年开始,在全镇8个村陆续实施“

42、塞上农民新居”工程。计划总投资2.56亿元,建成商业、住宅房429061平米。目前,黄湾、蔡桥、东关三个村农民新居一期工程完成投资8600万元,20栋770套楼房已全部竣工。其它各村的塞上农居工程均已完成立项审批手续,即将开工建设。五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配合全市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加大城市开发建设力度,以镇党委成立城市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城市开发建设,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四)劳务输出进一步规范有序,成效显著。镇党委针对因城市开发建设造成失地农民增多的实际情况,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成立了劳

43、务输出组织机构,以“阳光工程”培训为主体,每年坚持举办劳务人员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积极拓展劳务输出空间,利用网络平台,掌握各地用工信息,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2005年,全镇共输出劳动力4080人,其中,区内输出劳动力3291人,区外789人。劳务输出总收入达2818万元,人均收入达4800元。 (五)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几年来,镇党委以文化卫生进社区、进村队为载体,尽可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每年举办广场文艺演出和春节社火展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线电视和微波天线在农村广泛普及,入户率达到92%;覆盖全镇的基层文化站(室

44、)网络基本形成;村队居民点和主干乡村道路实现了硬化,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镇实施的“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深入农户,培训人员达4500多人,农民生产技能得到了提高;完成了全镇义务教育的总体编制,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三落实”的原则,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全镇计生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多年来,我镇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计划生育率达到9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四,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区市部门多次在我镇召开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认真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少生快富工程,有70户享受国家扶助政策;以信访条例颁布为

45、契机,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信访责任制和包案制度,重视和妥善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上访、有序上访;有效化解了征地、拆迁、城建、企业改制等一批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切实维护了社会安定;努力开展无毒社区创建,禁毒工作得到了加强;“四五”普法工作通过市级验收。通过努力,全镇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几年来,镇党委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重要任务来抓,高标准、严要求,常抓不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为改

46、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组织全镇26个支部931名党员参加了第二、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镇党委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我们立足镇情,突出重点,大胆创新,全面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并结合实际,落实整改方案,制定了发展经济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在服务水平上有了新的提高,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气象,在奉献社会上有了新的成效,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目标要求

47、。全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次性通过验收,被市委评为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二)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委始终把建设一个好班子,锻炼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个好机制,健全一套好制度“五好”标准,作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目标任务来抓。一是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认真开展三级联创工作,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理论学习,增强班子团结力和凝聚力,坚持抓制度创新和落实。二是选强配齐干部。在村、居会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我们把讲政治、有能力、勇于奉献作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基本条件,在充分考虑民意的基础上,严把考察关,将一批有群众基础,工作能力强的同志选配

48、到村、社区党支部的主要领导岗位上,使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三是抓好村级班子的团结协作,坚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支持村委会履行职责,努力建立村两委班子协作共事的新机制。四是坚持标准,严把村级领导干部入口关。按照学历、能力、品德、政治、年龄五项标准,选配了8名年轻同志任各村支部副书记,保证了后备干部素质,强化了干部队伍。 (三)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制定完善了镇党委议事制度,充分发挥镇党委领导班子集体智慧,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做到了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大力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好”乡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镇为主要内容的农

49、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企业党建,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四)作风建设不断改进。镇党委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先后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干部作风建设、干部素质提高、机关优质服务”为内容的作风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镇党委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每年都集中力量办几件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实事,下大力气实施了“利民工程”,在资金扶持上向困难户和弱势群体倾斜。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低保救助、财务公开、拆迁征地等热点难点问题上,组织领导干部开展深入农村、公开接访、蹲点驻村、集中帮扶等活动

50、,有效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每年春节前我们组织开展的以“送温暖干部包户”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的心坎上,确保困难群众过上了欢乐、祥和的春节。镇党委还大力倡导求实、务实、抓落实的风气,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了党委决策的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开展警示教育,实行了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总之,在过去的几年里,镇党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和党的全面建设,充分发挥各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奋力拼博,取得了经济快

51、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的可喜局面。几年的辉煌成就,凝聚了全体党员的智慧,浇铸了全镇人民的心血。这是全镇各党组织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镇人民顽强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也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和历届镇党委奠定基础,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向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镇建设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几年来的辉煌历程,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十分宝贵,对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 (一)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几年来,无论发生什么样的问题,

52、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定发展不放松,凝聚全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体制弊端,扫除发展障碍,始终保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局面。 (二)团结是完成任务的保证。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镇党委班子的团结带动全镇的团结,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政治坚定、团结一致、配合默契、坚强有力的各级领导班子,形成了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各级党组织带领全镇人民不畏艰难困苦,顽强拼搏。无论是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还是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无论是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还是城市经济的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的突飞猛进;无论是民营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还是招

53、商引资工作的明显成效,等等,这一切无一不是在困难和逆境中团结拼搏、齐心合力铸就的辉煌。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全党切实加强团结,倍加珍惜团结,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全镇上下紧密团结,众志成城,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三)爱民是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党历来是为人民谋幸福、谋利益的。她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几年来的实践已证明,我们只有时时刻刻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心。 (四)表率是关键。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好的决策必须党员干部首先带头落实,再严的纪律也要党员干

54、部首先带头遵守。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只要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不遗余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几年,也将是新一届镇党委大展宏图、大有作为的几年。从*镇情看,尽管近年来全镇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但农业基础产业相对薄弱,工业基础才刚起步,第三产业不够繁荣,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中心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干部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55、,党的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在新的时期,必须加快发展,赢得民心;从严治党,维护党的形象;依法行政,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全镇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及明年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新的起点。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精心谋划,沉着应对,务实苦干,开拓创新,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的作为。今后五年全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特色化,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发

56、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坚持党总揽全局的原则,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到2010年,实现如下目标: 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0%;中国论文联盟整理 全镇财政收入达到113万元,年均增长1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年均增长8%;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83万元,年均增长16%; 全镇基层党组织完成软、硬件设施和阵地建设,全部达到“五个好”党支部的要求; 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4000户,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000人; 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

57、无农业村达到5个以上,全镇农民楼房入住率达到70%以上。 到“十一五”末,全镇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区建设和农民新居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群众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程度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创新、有突破,和谐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明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实施工业带动战略 明年,将是我镇迎接挑战、奋力拼搏、战胜困难的一年,也将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面貌焕然一新的一年。然而

58、,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机遇和竞争,面对压力和挑战,面对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今年年初提出的“工业强市”战略作为“十一五”期间着力实施的中心任务,借助宁夏红科技园这一平台,把工业放在加快全镇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来抓。一是坚持党委、政府宏观指导,通过民众主办,走民有、民营、民享的路子。进一步加快和加大宁夏红科技园建设力度,发挥园区聚集产业、示范带动和扩展辐射的功能,变单个优势为群体优势,让能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能人和企业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二是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把宁夏红科技园建设和工业项目入园结合起来,注重实效,深化内涵,实现园区

59、启动有力,布局有势,扩张有度,杜绝盲目建设。三是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把工业企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放在突出位置。四是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宁夏红枸杞酒开发项目和果汁深加工项目为主体,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五是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重点在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六是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改制和改造等多种形式,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七是进一步创新发展环境,提供优惠政策,以政府搭台,鼓励企业老板互相联营,从而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镇投资置业。到2007年底,园区培育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0家,超过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0家,超过100

6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3家,过亿元的企业1家,园区企业总产值达到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亿元,实现利税 亿元,解决安置全镇劳动力就业4000人以上,有效缓解全镇失地农民的就业压力。 二、调优调新,全力推进“无粮村”建设 根据我镇地处市区中心位置、耕地少等实际,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上,主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向质量型转变,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更新品种,提高品质,扩大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加快发展和提高设施蔬菜、小弓棚西瓜等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大面积发展花卉产业,积极推进“无粮村”建设。 三、发挥优势,加快城镇建设步

61、伐。 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人口,整合资源,有效聚集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一是围绕项目,深挖旧城改造潜力,结合新区开发,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确立新的建设项目。二是搞好规划和布局。加快构筑旧城和新区、一个工业园区,两个旅游区为框架的城镇化建设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培育发展一批商贸、旅游、工业等特色的经济中心,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集中,土地经营向规模化集中,从而逐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突出旅游园林特色。实现人文、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城中有树、有草

62、,有湖、有旅游、有农业、有体育;商业建筑风格独特,坚固实用;住宅小区环境优雅,物业管理规范。真正实现适宜人民居住和创业的精致家园,增强我镇城市建设内在力和吸引力。四是经营上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资金,积极探索多元投入、多方筹资的路子,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紧紧围绕辖区内已修主干道路,搞好规划,加快道路两旁开发建设,建成风格独特、造型活泼、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商贸和人居佳地,更好地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五是着力加快建设农民新居工程,逐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到2008年前建成8个规划统一、设施完备,总建筑面积为429061平米的农居工程示范区,安置农户4675户。六是按照市区总

63、体规划,在东环路两侧建成占地1500亩的建材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汽车交易中心。通过加快城市开发,实现全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依托城市,多渠道拓展第三产业及个体私营经济 我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我们将以城市规模扩展为平台,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将从事第三产业和个体经营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途径。一是按照“放手、引导、搞活”的原则,在政策上引导,信息上服务,鼓励群众围绕城市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居民住宅、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行业,拓宽第三产业发展领域。二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使

64、全镇二、三产业从经济总量、发展规模及从业人员上实现大的突破。三是大做旅游业文章,积极凭借地处城市核心区的发展优势,依托5000亩生态湖公园,景观水道,南临黄河,北靠新区优势,扩大河滨公园规模,使其向西,向南发展,投资新增一批水上游乐项目,切实把河滨公园打造成市区内精品旅游景点,使旅游业成为蔡桥村的主导产业。在双桥村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集避暑、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民俗风情园。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项目,带动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四是鼓励农民走出农村,在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从而有效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竞争力,更加有利于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65、。五是在私营经济发展上,要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振兴*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来抓,放宽政策,倾注更大的热情,鼓励、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私营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对刚起步、规模小,项目好的个体户,我们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免征前三年税收等形式,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私营经济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在政策咨询、资金扶持、经营管理、项目申报、人才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搞好服务。到2007年底,个体经济完成总收入 亿元,年均增长 %,实现利润 元,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 家,从业人员发展到150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80%。 五、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发展劳务产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洞察城市发展趋势而全力推进的引导农民进城的战略工程。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发展劳务产业工作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